BVM年终总结:只知道20%的时候,就该上路了。
![]() |
我一直欠bvm的同学一份新年总结,拖到农历新年前终于忍不住良心谴责爬起来写了。今天,bvm正式完成了前面三次的课程,每一位同学都在过去三个月内完成了至少10本书的阅读,大多数同学提交了3篇以上的课程+读书思考总结,发表在了自己的社交账号以及bvm成长计划的公众号中。有几位同学也受到启发,辞退了原来的工作,开始琢磨自己想要打造的产品,以及长远做下去的事业——在bvm社群中,也几乎不费力地找到了合伙人。
这一切,是我三个月前,万万没有想到的精彩, I am so proud of u guys, honestly.
在2015年11月的某一天,深夜,我忽然觉得,目前的生活,少了点什么。早上睁开眼,一个想法瞬间进入大脑:我想找一帮人,一起读书,一起成长。用开智的话来说,想帮其他的猴子挠挠痒。好,这件事情,有没有干过,没干过。到办公室,写课程计划,写书单,一写就发现得上整整六次才算完整,一写就列了30-40 本书,根本停不下来。好,这件事情看上去要求颇高,难度颇大,玩不玩?Kyle用非常疑惑的眼神望着我:“真不觉得这是一件可行的事情。” 啊,其实可不可行,也不知道,就把BVM计划的帖子发出来吧,看看大家怎么看。
于是发了课程介绍,再写了书单,做了微课的演讲,有好几百个小伙伴参与。最后有十几个同学,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报名线下班,三十几个同学报名线上班。第一次课是11月7号,在广州,搓搓手,其实我都不知道该讲什么:是的,要讲的内容,可能我自己都还不明白,都还没想清楚。但我觉得没问题,该讲,真是不知道,是对自己的信任,还是对同学的信任,抑或是对“工作现场有神灵”的信任。
就这样讲下来了,然而被同学们惯得越来越懒。以致于我第一堂课提前两周开始准备了两份ppt,第二堂课提前三天准备ppt,第三堂课是到最后一天了,才搓搓手开始缓慢进行ppt。但你知道,神奇的是什么吗?当你确定主题说:好,我要讲财富创造的主题。或,好,我今天要讲心智成熟的主题。我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将一个主题完整拓展出两天的课,完整自洽,又容易理解的逻辑体系。但每一个决定,都会让潜意识开始调动巨量的认知能力开始帮忙。在某个瞬间,忽然会涌现出一个关键词,那个关键词,就是整个课程逻辑的核心点,然后一切逻辑架构如行云流水,例子故事几乎信手拈来,两天,10小时,一气呵成。
这完全颠覆了我对知识,对工作,对思考的体验。从最开始基于人的改变,提出一个:emotion-thinking-action的人三个层面分析方法,到讲财富课的People—Product—Profit理论,再到讲心智成熟中核心的“一致性,减少内耗”理论。在每次课程开始之前,我根本不敢想象,原来有那么简单却有力量的逻辑链条,可以将那些困扰我们许久的问题,找到如数学公式般优美简洁的答案。我至今不知道,这是一种上天的厚爱,还是人类认知中某个隐藏的秘密花园。我却知道了一个受用一生的道理——这世界上对抵达终点最好的准备,只是上路而已。
“把包甩过墙去,然后你就会逼自己无论如何要翻过那面墙。”
![]() |
可能一切的emotion,都仅仅来自于一个决心:我要做bvm,我要找到一帮人一起奔跑成长。包袱摔过墙,时间课程日程统统定下,没什么犹豫纠结,闲置的认知资源就全部集中投入到:just give the best course。
我向毛主席保证,那是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巅峰体验。
而我更没有想到的是,其实,一切都是我在课堂上,跟同学们学到的。我不想说这是一个翻转课堂,或是一个私塾什么的。但我知道,我所讲的思考和理论,只是那么一小点。是整个课堂上,大家无私而真挚的分享,刨根问底地追问,才让我们共同的思考,闪耀出动人的光辉。
所谓无法复制,大概就是,同样一件事情,其实是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那一群人,种种因缘巧合,而迸发出的“serendipity”,惊喜,涌现,爆发。那么精彩!我们分享自己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情感,才发现,其实很多问题,我们并不孤独。我们面对生活迷茫,作为女性又会从小习惯“自我批评”,我们用真诚的眼睛,发现彼此身上的美和闪光,诚心赞叹,满是欢喜。我们不盲从任何经典,不崇拜任何偶像,直接地抛出自己的困惑,对那些最经典的经典,去发问,去探寻:直到我们重新去结构和思考《道德经》中的“无为”究竟是什么,我们才找到意想不到的答案:两个坐标,积极有为,积极无为,消极有为,消极无为。瞬间迸发,多么精妙,却又多么出乎意料!
我越发感觉到,其实我什么也没说,我只是提出问题,那些困扰我许久,而我稍稍有些许思考的问题。问题在每一个同学身上,找到共鸣,经验和体会发酵,畅快淋漓地表达,争论。我看到那些复杂的表情:有人用力地点头,有人在动情处默默擦泪,有人眉头紧锁的困惑,也有人有豁然开朗的爽畅。班上年龄最大的申大哥感叹说:“讲的这些,对你们来说,都是故事。对我来说,都是人生。”
其实,所有问题的答案,又何尝有对错呢?其实,所有的学习与追寻,又何尝有可以抄袭和模仿的对象呢?就算我们再怎么懂得了驾驭身心的方法,懂得了一家公司从0到1的四个阶段,都不过是买回家一些种子,还需要我们的时间与心力的浇灌,才会发芽,才会真正结出果实。
知易行难。是因为知道得还不够深,重复得还不够多,体验得还不够强烈,显意识层面所认可的“逻辑”只能引发思考,却没能沉淀进入潜意识领域的“信念”,而唯有不假思索的信念,才能带来行动,产生真正持续性的改变。
每一次,我将时间与金钱的成本拔高,从广州,到杭州,到深圳,这样去折腾同学们,不出意外,三月份还要折腾到大理去上课。都只是希望借由时空的转化,让同学们从自己过于习以为常的“业力轨迹”中跳脱,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当下的生活。每一次都是一种新时空下的冲击,更加直观和强烈的感受,往往能绕过显意识,瞬间逼开潜意识的大门。
便是bvm让我越发坚信,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追求卓越的强烈渴望。我想去保护那份渴望,去挖掘那份渴望,让它成为参天大树,隐蔽万民。我更渴望,与我同行的你们,能明白成为一棵树的骄傲和担当,是人生中何其幸福的荣光!
不是因为强壮,才长成了大树。只是因为想要成为一棵大树,才会努力变得强壮。
![]() |
我们这一生,也许永远都没有准备好了的那一天。行囊里似乎永远都不会有足够多的钱,头脑里似乎永远都不会有足够多的知识,身边似乎永远都不会有足够好的战友,甚至,终点在那里,我们都根本毫无知觉。然而,你又何需要知道那么多呢?你只是说,或许那边有山,而我想过去看一看。
上路的那一刻,宇宙的种种魔力方才为你开启。而那远方是山,还是海,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你遇到的那群人,你们共同经历思考和抵达之地,便是你出发时从来也未曾想到过的,伽蓝圣境,奇幻之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