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ze the Day
“我不酗酒,我没有追逐女士,没有挥霍金钱,甚至也没有写诗。”——亨利•詹姆斯《大使》
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经常被后世的批评家嘲笑,因为他严肃古板,像个古董花瓶,与当时的潮流和文艺圈放荡不羁的作风格格不入,他的作品也经常被人耻笑不接地气花巨幅笔墨描写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他晚年也在感叹一生只顾追求艺术而忽视了现实生活,所以借人物之口说出了遗憾,提醒年轻人要尽情享受人生,不要辜负大好时光。当然他所谓的享受,并不是享乐主义、及时行乐,而是每个人以自己独有的天赋、技能和经验参与社会进程,认识自己,注意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Seize the day,活在当下,勿失良辰,这句拉丁谚语来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颂诗集》:carpe diem,quam minimum credula posteo(seize the present,trust tomorrow e’en as little as you may),在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经常出现,索尔•贝娄以之为名写了本小说,电影《死亡诗社》以它为主题,亨利•詹姆斯的另一本小说《丛林猛兽》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想起这个一点也不偶然,因为戳到了痛处。这几年每年回家,我爸都要批评我,你都三十几岁了,还在晃荡什么,又不结婚,窝在成都又赚不到钱,干嘛不去北京上海,你到底想干嘛,云云。朋友们也经常批评我,喊你去玩儿,你总说下一次;叫你打扮漂亮点,化妆品又不贵,你总说没钱,你明明挣得比我多;你不是要装饰下屋子嘛,几个月了也没动;你干嘛不去谈恋爱,恋爱跟你事业有个毛线的冲突啊,你根本就没得事业,都是借口,你就是拖延症、懒!吧啦吧啦一大堆。Bingo,全中!
我是trust tomorrow类型的人,对任何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都需要“准备”,这个还没有准备好,那个明天再说吧,手头有事下一次吧,等我有时间了,等我有钱了,等我做好心理准备了,结果一准备就准备了几十年,那个美好的“明天”依然遥遥无期,我并没有成为想成为的那些人:帅气的大学老师,学识渊博的教授,才华横溢的学者型女作家,潇洒的自由职业者,纵横商界的霸道总裁,朋友遍天下的社交高手,关心疾苦的社会工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家……。在准备中,只成为生活的旁观者和空头评论家,既没有造福自己,更不必提造福他人,既没有好好享受当下,也没有为将来打好基础。
就像《大使》的美国主人公,空有艺术梦,一生却不知道在干嘛,最后因为使命来到一心向往的艺术圣地巴黎,却不知道怎么享受巴黎的慢生活,巴黎的艺术之美。又像《丛林野兽》里的马丘,生来认为自己负有某种特殊使命,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命运,对一个女人的爱情视而不见,直到她死了,他在墓园一个男人悲恸的脸上才蓦然醒悟,他已经错过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年轻时囫囵吞枣读过的这些东西,并没有消化,感受也不深,现在回想起来才惊觉文艺作品里写遍的人生经验,如果没有内化,那也只是个娱乐消遣,根本无法对你的现实人生起到什么警示意义。即使大师们一再呼喊:seize the day!seize the day!你还是会睁着眼睛让美好时光白白流逝。
虽然有遗憾,也被很多同行嘲笑,詹姆斯最后还是因为文学上的贡献稳坐了大师的地位,作为他的一个普通读者,如今也从他那些并不算多完美的作品中重新受到启发,并且是在还年轻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多么美妙。
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经常被后世的批评家嘲笑,因为他严肃古板,像个古董花瓶,与当时的潮流和文艺圈放荡不羁的作风格格不入,他的作品也经常被人耻笑不接地气花巨幅笔墨描写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他晚年也在感叹一生只顾追求艺术而忽视了现实生活,所以借人物之口说出了遗憾,提醒年轻人要尽情享受人生,不要辜负大好时光。当然他所谓的享受,并不是享乐主义、及时行乐,而是每个人以自己独有的天赋、技能和经验参与社会进程,认识自己,注意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Seize the day,活在当下,勿失良辰,这句拉丁谚语来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颂诗集》:carpe diem,quam minimum credula posteo(seize the present,trust tomorrow e’en as little as you may),在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经常出现,索尔•贝娄以之为名写了本小说,电影《死亡诗社》以它为主题,亨利•詹姆斯的另一本小说《丛林猛兽》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想起这个一点也不偶然,因为戳到了痛处。这几年每年回家,我爸都要批评我,你都三十几岁了,还在晃荡什么,又不结婚,窝在成都又赚不到钱,干嘛不去北京上海,你到底想干嘛,云云。朋友们也经常批评我,喊你去玩儿,你总说下一次;叫你打扮漂亮点,化妆品又不贵,你总说没钱,你明明挣得比我多;你不是要装饰下屋子嘛,几个月了也没动;你干嘛不去谈恋爱,恋爱跟你事业有个毛线的冲突啊,你根本就没得事业,都是借口,你就是拖延症、懒!吧啦吧啦一大堆。Bingo,全中!
我是trust tomorrow类型的人,对任何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都需要“准备”,这个还没有准备好,那个明天再说吧,手头有事下一次吧,等我有时间了,等我有钱了,等我做好心理准备了,结果一准备就准备了几十年,那个美好的“明天”依然遥遥无期,我并没有成为想成为的那些人:帅气的大学老师,学识渊博的教授,才华横溢的学者型女作家,潇洒的自由职业者,纵横商界的霸道总裁,朋友遍天下的社交高手,关心疾苦的社会工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家……。在准备中,只成为生活的旁观者和空头评论家,既没有造福自己,更不必提造福他人,既没有好好享受当下,也没有为将来打好基础。
就像《大使》的美国主人公,空有艺术梦,一生却不知道在干嘛,最后因为使命来到一心向往的艺术圣地巴黎,却不知道怎么享受巴黎的慢生活,巴黎的艺术之美。又像《丛林野兽》里的马丘,生来认为自己负有某种特殊使命,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命运,对一个女人的爱情视而不见,直到她死了,他在墓园一个男人悲恸的脸上才蓦然醒悟,他已经错过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年轻时囫囵吞枣读过的这些东西,并没有消化,感受也不深,现在回想起来才惊觉文艺作品里写遍的人生经验,如果没有内化,那也只是个娱乐消遣,根本无法对你的现实人生起到什么警示意义。即使大师们一再呼喊:seize the day!seize the day!你还是会睁着眼睛让美好时光白白流逝。
虽然有遗憾,也被很多同行嘲笑,詹姆斯最后还是因为文学上的贡献稳坐了大师的地位,作为他的一个普通读者,如今也从他那些并不算多完美的作品中重新受到启发,并且是在还年轻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多么美妙。
-
薄暮时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07 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