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史丨今生今世却没有来生来世—— 评《情史》张幼谦和罗惜惜
文/尘桥
改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故事,第二部分是我的评。
PART 1
张幼谦和罗惜惜的爱情故事几首诗词便能够呈现在我们面前。
人们戏言“同日生者,合为夫妇。”
张子罗女,青梅竹马,誓必偕老。年十数岁时,尝私合于斋东石榴树下,自后无间。
第二年,罗女没来上学。张幼谦词名《一剪梅》
同年同日又同窗,不似鸾凰,谁似鸾凰。石榴树下事匆忙。
惊散鸳鸯。拆散鸳鸯。
一年不到读书堂,教不思量,怎不思量。朝朝暮暮只烧香。
有分成双。愿早成双。
让婢女送诗表达思念,思念连日不至
又成诗云:
昔人一别恨悠悠,
犹托梅花寄陇头。
咫尺花开君不见,
有人独自对花愁。
过了一天,婢女传话说:“斋前梅花已开,可托折梅花递回信”接着又失去了消息。
第二年,张和父亲去越州,过了两年回来了,罗女使唤婢女送来相思子一粒,金钱十枚。
张复书曰:
一朝不见三个秋,
真个三秋愁不愁?
金钱难买尊前笑,
一粒相思死不休。
常常拿着金钱把玩,母亲察觉到了,诘问他。
说“想要聘罗女为妻。”
罗父母以他贫穷为由,不许。说:“如果及第做官了,就可以了。”
第二年,张和父亲和越州太守去京城出差,两年后回来。
发现罗女受聘于富室。
张大恨,作词《长相思》
天有神,地有神。海誓山盟字字真,如今墨尚新。
过一春,又一春。不解金钱变作银,如何忘却人。
让里妪悄悄递话,罗女说是父母做主,宁与君俱死。
第一次约会因为伺候三夕,没有机会失约。
赋诗云:
山茶花树隔东风,
何喾云山万万重。
销金帐暖贪春梦,
人在月明风露中。
之后约会数次,月末,张又随父亲出差。
罗女说“幸好即将却未嫁,你回来的时候,我们还有相会的机会,否则,就去井里找我,我们来世结为夫妻。
那年冬天,张从湖北回来,罗女不久也要出嫁了。
听说张回来了书《卜算子》词一阕云:
幸得那人归,怎便教来也。一日相思十二辰,真是情难舍。
本是好姻缘,又怕姻缘假。若是教随别个人,相见黄泉下。
张如约而至,罗女喜且怨曰:
“幸有期会,奈何又向湖北,又不务早归,从君若无夜不会,亦只有两月余矣。当与君极欢,虽死无恨。君少年才俊,前程未可量。且不敢以儿女态邀君死也。”
相对泣下
张索笔和《卜算子》云
“去时不由人,归怎由人也。罗带同心结到成,底事教拼舍。
心是十分真,情儿没些假。若道归迟打棹篦,甘受三千下。
”
过了半个月被罗女父母发现送官。
恰好得了魁首。登科及第。
朱衣做媒,文昌主婚。
本书作者冯梦龙这样评:
生之及第做官人,不先不后,恰在圄中。文昌主婚,朱衣人做媒,一场丑事,反为美谈。向使罗父母不觉,两人终当以情死。颠之倒之,造物真巧于簸弄哉!
————————————————————
part 2
今生今世却没有来生来世——
评《情史》张幼谦和罗惜惜
常常听人说,现在的人啊,已经没有爱情了。听到就觉得好笑。
如果按着那些人的想法,世界上各个角落根本不会存在爱情这种东西。如果觉得有,那么一定是他不理解然后看起来很感动的东西让他震撼。然后觉得那才是爱情,那才是生活。
就像我看到某本书上说“就连他们迎着朝阳拉屎都觉得是世界上富有诗意的活动”。底下一片叫好。我只能在内心“哈哈哈”
那么,你看到这个故事,感动吗?实话说,我是感动的。
能从里面读出爱情,我也不会为了哗众取宠而否认。
“君少年才俊,前程未可量。妾不敢以世俗儿女态邀君俱死。”爱情不久是这样,是一个人的事情,成全自己,成全他。
若有回应,自然是一出佳话。若没有回响,旁人也没有资格笑话,本身无心人笑有心人,就是一桩天大的笑话。
今生今世没有来生来世,之所以取这个题目,还是因为这句话“君少年才俊,前程未可量。妾不敢以世俗儿女态邀君俱死 ”那么,如果,她的前程也未可量呢?
她能想的只能是嫁人,为人妻,为人母,为儿媳,操劳却又没有爱来支撑。
好笑的是,罗父母以其贫不许,罗女却觉得低了一头。不必说爱一个人就低到尘埃里。除了这个原因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前程未可量”
如此我们便明白了,为何男人在抱怨“没有纯粹的爱情了”。
并不是突然没有了。而是从来都没有过。过去的感情看起来令人震撼,不过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而已。
依旧相信爱的人会有爱,不相信的没有。世界就是这么简单明了,一分为二。
有分成双。愿早成双。这句话讲的真是百转千回,失落地说有缘分了自然能够成双成对,又觉得这样讲不慎妥当,如果没缘分了呢?于是再来了一句,愿早成双。
昨天读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时看到一个有趣的概念,阿鼻,地狱。大约是说地狱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什么都没有的地方。我在前几天也试图在《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里》描绘地狱,正是这样,地狱里只有吞噬。
如果要我描绘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被吞噬的一部分,封建社会吞噬掉了女性的自主性。但大多数时候,女性也发现不了,一切都理所当然的让人落泪。这恰恰说明了社会是在进步的,而非有人讲的退步。
《准风月谈》鲁迅也写过一个新闻,当时有个小孩子踩到了某位先生的长衫,被碾死。这种情况在现代依旧存在,大家都在抨击。抨击教育不能立竿见影的问题,历史和时间会解决。
正因为我发现了这一点,我试图想象我的哪一部分被吞噬了,
我想不出来。我活在时代中,必然受着它的局限。
但愿我能想出来,有些不愿被时代蒙蔽。
但愿我想不出来,幸福依旧是幸福,爱情依旧是我想像中的模样。
改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故事,第二部分是我的评。
PART 1
张幼谦和罗惜惜的爱情故事几首诗词便能够呈现在我们面前。
人们戏言“同日生者,合为夫妇。”
张子罗女,青梅竹马,誓必偕老。年十数岁时,尝私合于斋东石榴树下,自后无间。
第二年,罗女没来上学。张幼谦词名《一剪梅》
同年同日又同窗,不似鸾凰,谁似鸾凰。石榴树下事匆忙。
惊散鸳鸯。拆散鸳鸯。
一年不到读书堂,教不思量,怎不思量。朝朝暮暮只烧香。
有分成双。愿早成双。
让婢女送诗表达思念,思念连日不至
又成诗云:
昔人一别恨悠悠,
犹托梅花寄陇头。
咫尺花开君不见,
有人独自对花愁。
过了一天,婢女传话说:“斋前梅花已开,可托折梅花递回信”接着又失去了消息。
第二年,张和父亲去越州,过了两年回来了,罗女使唤婢女送来相思子一粒,金钱十枚。
张复书曰:
一朝不见三个秋,
真个三秋愁不愁?
金钱难买尊前笑,
一粒相思死不休。
常常拿着金钱把玩,母亲察觉到了,诘问他。
说“想要聘罗女为妻。”
罗父母以他贫穷为由,不许。说:“如果及第做官了,就可以了。”
第二年,张和父亲和越州太守去京城出差,两年后回来。
发现罗女受聘于富室。
张大恨,作词《长相思》
天有神,地有神。海誓山盟字字真,如今墨尚新。
过一春,又一春。不解金钱变作银,如何忘却人。
让里妪悄悄递话,罗女说是父母做主,宁与君俱死。
第一次约会因为伺候三夕,没有机会失约。
赋诗云:
山茶花树隔东风,
何喾云山万万重。
销金帐暖贪春梦,
人在月明风露中。
之后约会数次,月末,张又随父亲出差。
罗女说“幸好即将却未嫁,你回来的时候,我们还有相会的机会,否则,就去井里找我,我们来世结为夫妻。
那年冬天,张从湖北回来,罗女不久也要出嫁了。
听说张回来了书《卜算子》词一阕云:
幸得那人归,怎便教来也。一日相思十二辰,真是情难舍。
本是好姻缘,又怕姻缘假。若是教随别个人,相见黄泉下。
张如约而至,罗女喜且怨曰:
“幸有期会,奈何又向湖北,又不务早归,从君若无夜不会,亦只有两月余矣。当与君极欢,虽死无恨。君少年才俊,前程未可量。且不敢以儿女态邀君死也。”
相对泣下
张索笔和《卜算子》云
“去时不由人,归怎由人也。罗带同心结到成,底事教拼舍。
心是十分真,情儿没些假。若道归迟打棹篦,甘受三千下。
”
过了半个月被罗女父母发现送官。
恰好得了魁首。登科及第。
朱衣做媒,文昌主婚。
本书作者冯梦龙这样评:
生之及第做官人,不先不后,恰在圄中。文昌主婚,朱衣人做媒,一场丑事,反为美谈。向使罗父母不觉,两人终当以情死。颠之倒之,造物真巧于簸弄哉!
————————————————————
part 2
今生今世却没有来生来世——
评《情史》张幼谦和罗惜惜
常常听人说,现在的人啊,已经没有爱情了。听到就觉得好笑。
如果按着那些人的想法,世界上各个角落根本不会存在爱情这种东西。如果觉得有,那么一定是他不理解然后看起来很感动的东西让他震撼。然后觉得那才是爱情,那才是生活。
就像我看到某本书上说“就连他们迎着朝阳拉屎都觉得是世界上富有诗意的活动”。底下一片叫好。我只能在内心“哈哈哈”
那么,你看到这个故事,感动吗?实话说,我是感动的。
能从里面读出爱情,我也不会为了哗众取宠而否认。
“君少年才俊,前程未可量。妾不敢以世俗儿女态邀君俱死。”爱情不久是这样,是一个人的事情,成全自己,成全他。
若有回应,自然是一出佳话。若没有回响,旁人也没有资格笑话,本身无心人笑有心人,就是一桩天大的笑话。
今生今世没有来生来世,之所以取这个题目,还是因为这句话“君少年才俊,前程未可量。妾不敢以世俗儿女态邀君俱死 ”那么,如果,她的前程也未可量呢?
她能想的只能是嫁人,为人妻,为人母,为儿媳,操劳却又没有爱来支撑。
好笑的是,罗父母以其贫不许,罗女却觉得低了一头。不必说爱一个人就低到尘埃里。除了这个原因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前程未可量”
如此我们便明白了,为何男人在抱怨“没有纯粹的爱情了”。
并不是突然没有了。而是从来都没有过。过去的感情看起来令人震撼,不过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而已。
依旧相信爱的人会有爱,不相信的没有。世界就是这么简单明了,一分为二。
有分成双。愿早成双。这句话讲的真是百转千回,失落地说有缘分了自然能够成双成对,又觉得这样讲不慎妥当,如果没缘分了呢?于是再来了一句,愿早成双。
昨天读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时看到一个有趣的概念,阿鼻,地狱。大约是说地狱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什么都没有的地方。我在前几天也试图在《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里》描绘地狱,正是这样,地狱里只有吞噬。
如果要我描绘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被吞噬的一部分,封建社会吞噬掉了女性的自主性。但大多数时候,女性也发现不了,一切都理所当然的让人落泪。这恰恰说明了社会是在进步的,而非有人讲的退步。
《准风月谈》鲁迅也写过一个新闻,当时有个小孩子踩到了某位先生的长衫,被碾死。这种情况在现代依旧存在,大家都在抨击。抨击教育不能立竿见影的问题,历史和时间会解决。
正因为我发现了这一点,我试图想象我的哪一部分被吞噬了,
我想不出来。我活在时代中,必然受着它的局限。
但愿我能想出来,有些不愿被时代蒙蔽。
但愿我想不出来,幸福依旧是幸福,爱情依旧是我想像中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