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个人如何从平庸到优秀,再到卓越?
作者:凤红邪 微信公众号:凤红邪的神经病世界。id:fenghongxie
原文地址:http://www.jianshu.com/p/cea0698690d9
平庸的人与卓越的人在本质上有且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有没有投入的去做好一件事的能力。
衡量一个人卓越与否的标准就是,他是否在一个领域内做的很杰出,是否达到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的程度。
如何达到卓越的程度?
许多人会说你要有一个精确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付出努力,多做运动,坚持不懈等等。
但这些,毫无用处。
对于一个已经成功的人,你去总结他的经验,分析他的历程,总结出原来这个人成功是因为他眼光长远/有个好老婆/每天坚持举狗熊三十二次改变运势等等,但那都是基于他已经成功、已经是卓越的了这个【结果】,去寻找支持这个结果的条件。
每个人一生会遇到的事情何其复杂,即便你把马云的个人经历研究得滚瓜烂熟,把你放到马云十几岁时候的环境,你照样不一定能做出马云今日这么伟大的事业。
我并不是说总结前人的经验是无用的,而是得看这个经验是被“谁”吸取。
正如网络上有许多有用的经验,优秀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法,许多人看了都纷纷点赞觉得非常好,然并卵。
有的人能从鸡汤中受益而有的人则不能,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鸡汤的好坏,而是在于你有没有从鸡汤中吸取营养的能力。
你去嫖娼,接客的是一个年方四十六的大妈还不能换,你很沮丧,忍着恶心匆匆来了一发就走了。你觉得这个窑子真烂,以后再也不来了。
但如果是一个丧心病狂的销售人员去,尽管这大妈年方四十六,但他依旧会愉快的和大妈嬉戏玩耍,他会打开大妈的心扉,然后让她买他的安利;抚慰她的心灵,然后让她买他的安利;给她讲睡前故事,然后让她买他的安利……
一个人卓越与否,有没有前途,今后会不会很厉害,从根本上来讲那都取决于“他是谁”,而不是在于表面的他做了什么。
有人告诉你想卓越就得坚持不懈的努力,但你发现有些不那么努力的人却成功了;有人告诉你想卓越就要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但你发现很多没有梦想随性而为的人又他妈成功了;有人告诉你想卓越就要坚持自己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但你又发现很多坚持自己信念的人却在生活中穷困潦倒。
你只能看到别人给你说的道理的表面,你总是想给任何事情都找出一个有迹可循的规律,你以为自己只要懂得了许多的经验就能够避免失败。
傻孩子,人生充满了偶然和不确定,世上从来不存在一条只要你按照它去做就一定能保证你会成功,就一定能保证你变得卓越的道理和法则。
在人类的逻辑体系内永远都是二元对立的存在,你总是会发现许多事正着解释也行,反着解释也可,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你得学会去认清你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诚实的面对自己,而不是依靠别人的经验,别人告诉你的道理来过“你自己”的生活。
所以我曾说过好几次,不欺骗自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你得先学会诚实的面对自己,你才能够去理性的看待问题,你才不会被那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迷惑,你才能够分清什么是对你真有用的,你才能够学会对自己负责,自己去面对自己的问题,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不知你发现没有,我们总是喜欢给许多事情加上一个道理,加上一个规则去解释。
比如创业失败了,你会苦思冥想总结出几条经验告诉自己,前期准备不充足,人员能力不行,运营思路有问题等等。
但是实际上,这些经验与总结的确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对一些人来说,这种总结与经验在很大一种程度上是一种我们给自己的“心理安慰”。
因为我们潜意识里恐惧未知,我们潜意识里害怕偶然,因为偶然意味着不可掌控,意味着我们对于现实其实很无力。
没有人敢承认自己其实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他不敢承认自己的失败有很多的因素来自于偶然,他不敢承认他的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是不论他如何努力,如何付出也都不受他掌控的。
所以我们喜欢听到道理,我们喜欢听到对事物的总结,因为那些道理和总结会令你感觉自己“好像”是对于一切都是知道的,你感觉自己有迹可循,所以这些道理与总结会给予你一种安全感。
请你先意识到并且接受生命中的偶然性与那些不可控的要素的存在,然后再来看待这个问题。
你现在想想这句话:“你成功与否,你卓越与否,首先是取决于“你是谁”,而不是在于你做了什么。”
明白了吗?
现在我们来分析卓越的本质。
卓越说白了就是一个人能把一件事情做的非常好,好到令大部分人无法超越。因此在最根本上卓越取决于你能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
衡量一件事情做得好不好的标准不在于你在这件事情投入了多少时间,做了多少练习,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哪些牺牲,而只在于你的产出结果的质量。
衡量的标准一切都指向你产出的结果的质量,你想成为一个卓越的作家那要拿你写的作品说话,你想成为一个卓越的产品经理那要拿你做出的产品说话,你想成为一个卓越的公交色狼那要拿你做的猥琐的事说话。
在你卓越的作品没出来之前,在那之前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结果服务,你选择努力也好,你选择走旁门左道也好,本质上只是你选择走到终点的道路不同而已。
所以你要明白,不要被那些手段的区别所迷惑,不要被社会的评判标准和自己的情绪迷惑,更不要拿自己的付出来自己感动自己。
你想在下次考试中获得班级第一的好成绩,在此之前你每晚凌晨一点才睡,不论什么课上都疯狂的做笔记,头悬梁,锥刺股,一顿饭吃三个鸡蛋补充蛋白质增强记忆力,但结果你却只考到班级第十。
这个时候请你记住,不要因觉得在别人面前丢脸而沮丧,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痛恨自己的不努力,不要为了让别人觉得你是个有上进心的人而更加发奋。
总而言之,首先不要欺骗自己。
沮丧,难过,悔恨等这些情绪并不是失败后的自然的反应,我告诉你,负面的情绪在本质上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你是令自己沉浸在负面的情绪里从而躲避去面对自己真正的问题。
有的人会觉得这次的失败只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还不够,所以要更加的努力。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大多数人对于努力二字的认知只停留在“看起来很努力的行为,努力的数量和时长”上。
但真正的努力是你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去付出真正有实际意义、真的能够产生效果的行动。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的一个问题是,他们在骨子里之所以会那么平庸,是因为他们很懒并且不愿意去面对真正的问题。
他们不愿意改变自己,他们不敢去想自己这次之所以没考好/没做好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去背必考的要点,没有揣摩考题的思路,虽然每天自学到凌晨,但自学时的效率并不好反而因为占用了休息的时间导致课堂上听课的质量也不高,虽然他们把课文背了一百遍,但每次背的时候并没有真的往心里去记。
其实很多人潜意识里能够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并不会解决真正的问题,他们也清楚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情并不会解决真正的问题,但就是因为他们又会用“努力就会有回报”“付出总会有收获”这样的道理来安慰、糊弄自己,天真的幻想着问题会自己解决,天真的认为虽然自己做的不是真正能产生价值的事但过阵子事情自己就会弄好。
他们不愿意改变自己,宁愿明知自己的做法是错的,明知自己所做的事不会产生效果,还是会闭上眼糊弄过去仿佛老天会帮他们解决好一切。
所以许多人所谓的努力,只不过是对真正问题的逃避罢了。
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你越是想强迫自己改变,越是想令自己“变得”稳重,“变得”有目标,“变得”努力,你越是做不到。
你真正能够踏实稳重,有目标能坚持的时候也不会是因为你在哪儿看了一篇文章告诉你要努力,你怎样确定理想你就努力了,你就有目标了。
人的改变多是需要契机,虽然看到一篇真正有思想的文章也可能是一个契机,但这几率非常小,因为最本质的还是在于你个人过去知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的积累,这个奇迹作为一个突破点,把你以往的一些知识点联结了起来然后你才恍然大悟,真正想通了,然后自然而然的就改变了。(可以参考附在后面的那篇文章)
所以不要刻意的追寻,而要更多的注重于“积累”。
回到问题,就现实情况来看,把一件事情做好需要投入时间去钻研,需要反复的练习,从理论上来讲,【一个人只要在一个领域投入足够的精力与时间去研究都能够达到卓越的程度】,但现实中又往往会因为个人意志与生存问题的冲突导致一个人无法在一个领域投入的去研究,并且人又总是会欺骗自己,不敢面对真正的问题,不去付出真正“有效”的努力,而导致许多人只能平庸一生。
但是对大部分人而言,即便他们看了这篇文章后知道了自己平庸的原因,知道了该怎样达到卓越,但他们明天依旧会刷微博,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沉浸在无效社交中,他们并不会付出实际的行动,他们也懒的去投入的做好一件事情。
这并不只是因为他们懒惰,因为他们习惯了平庸,而是人的一生本就是无可预测的,人的本性也很难改变,大部分人都是顽固的局限在自己对世界既有的认知里,都是沉浸在欺骗自己就能获得的廉价的安全感中,都是浑浑噩噩的意识不到自己是孤独的,只有自己能够为自己负责的这个事实。
无论你是想变的卓越也好,想成为有钱人也好,想学会泡妞也好,但凡是涉及到人自身的改变,一切道理与说教都是扯淡,迈出那一步,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去尝试新鲜的事物,然后那些你只是“知道”却不“明白”的道理才能真正的在你头脑中被接受,你的行为,你的本性才能得到改变。
也许现在你还没到改变的那一天,也许现在你还没遇到那个令你顿悟的契机,但是从现在你至少可以去尝试不再欺骗自己,不再用道理与经验安慰自己,无论你想做什么,不要犹豫,just、do it。
文/凤红邪
===============================================
番外:《什么是顿悟?为什么会有顿悟?为什么刚好在那一刻顿悟?顿悟是一种随机事件吗?》
顿悟的本质是这样的:
我们的知识是由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与点之间的“联结”组成。
你在知乎,在微博,或是看书等这都是在扩大你的知识点,将这些点整合起来起来,你能够自然而然的讲这些知识点随意的拿出一些来用,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这就是你的“联结”能力。
因而顿悟的本质其实是,联结。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我们所说的一切,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无时无刻的不在调动我们的联结能力。
你为什么能看到美女就能想到丰乳肥臀,为什么谈起《教父》你就能从演员、导演、故事结构等多个方面去解读,为什么你的室友天天想造火箭你会知道用强奸他来摧残他的梦想,这都是因为你有“联结”多个知识点的能力。
我们从思考某些问题到找到答案或得出结论的过程,这其实就是一个调动你已有的那些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联结起来去分析的过程。
现在我们在来看,什么是顿悟?
1.困扰了你很久的问题忽然在某一天你想通了。
2.并不是困扰你的问题,你可能在以前也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忽然在某些契机与机缘下你的出了一个结论,令你感到某种从未体会到的意境,令你忽然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层次去看到了事物的多面性。
第一种情况,与肚子疼没有纸就拿室友的毛巾用去上厕所,老同学聚会你想出20种装逼的方法,女朋友被歹徒绑架你想办法把她救了出来等并无实质的区别。只不过是在时间上有些差别,一个是当时遇到了问题马上想到了解决方法,另一个是过了很久才想到解决方法。
为什么过了很久才想到解决方法的问题会带给你兴奋,甚至会令你潜意识里抬高它,升华它,要用“顿悟”这种在语言逻辑上更高大上一点的词汇来形容和包装?
其实无非是因为越难得到的越珍贵罢了。一个是你见到她第一面就上床的女孩,另一个是你追了半年才答应做你女朋友的女孩,你会觉得那个更珍贵?
并且因为你产生了疑惑,但没有马上得到答案,所以潜意识里你推迟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满足感,所以当你最后终于把问题解决的时候,就会有另外一种大脑对你的奖励机制掺杂在里面,令你对于过了很久才解决的问题变得更兴奋。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你无法当时就想通?为什么无法当时就得到解决方案?
排除情况的紧急性,(比如你被放在50层的高楼顶上马上要掉下去歹徒要你要么死要么答应做歹徒母亲的男朋友)和你个人情绪的影响(连续来了三周的大姨妈心情暴躁),你无法在当时思考出问题的答案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你受到了当时情境、环境等给你的心理暗示的影响,令你的思维固化,无法有效的调动所有的知识点。(比如当你处在教堂的时候,就不容易想起你在妓院经历的知识点。)所以在事后当你从那时的情境与环境的时候,别的知识点跳出了束缚,你就忽然把问题想通了。
二是你的知识点积累不够,知识面不够广博,以你的知识储备不管怎样联结就是无法解决那时的问题。然后过了一阵子你学到了其他的知识点,知识面有所扩大,所以有时候当你看了一本书,见到屠夫杀猪,听到KTV某个中二青年唱摇滚,你会觉得,哎?明白了!一下子想通了!
其原因就是你那些不相干的、无法联结到一起的知识点忽然因为一些新的知识点的加入连接到一起了!
比如说你想到两个名词,韩寒,日本。你每天苦思冥想,韩寒怎么能和日本联系到一起呢?韩寒和日本会有什么关系?
忽然有一天,你舍友给了一小电影,女主角是波多野结衣。看完之后,哦!你明白了。韩寒也会看片——波多野结衣——日本。
再比如你每天都会走一天固定的路上下班,每天走你也觉得没什么新奇的。有一天你学了经济学风水学之类的东西,忽然你就会对这条路上的商铺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你会去想,哦~原来他们在门口摆一个财神爷是为了借助南明离火的力量令顾客更多啊!
呀?这个包子铺的二十七种口味的包子其实蕴含着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口味的原理啊!
咦?这个洗头房里这么多穿黑丝的姑娘是为了……咳咳……我得进去瞧瞧……
而第二种情况的顿悟,也就是你毫无征兆的忽然对世界有了新的看法,其实与第一种情况本质上的区别也并不多大。只不过第一种情况是你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并且主动的调动和联结你的知识点去解决你的问题。
第二种情况则是在你无意识的时候,你对问题并没有主动性的思考时候进行,由“潜意识”推动。这种情况是完全随机的,你的知识点在自动的增加,你的知识面在自动的扩大。
比如你是个厨师,你一直在研究厨艺,经常切菜。你才懒得去想什么人生,宇宙,天道之类的东西。你在电视或者小说里看到关于人生感悟之类的东西也并没有什么感受。
然后有一天你女朋友和你分手了,你伤痛欲绝把你女朋友砍死了,然后用刀把她身上的肉都割了。在割她的肉的时候,你又是心痛又是悲伤又是悔恨又是怜惜,同时因为你厨师的经验你每一刀割在你女朋友身上你又会觉得很有美感,很畅快。然后你感觉自己顿悟了,一种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感觉降临到你身上。你感觉人生就是如此,在割着自己心爱的人的肉时,又会享受到一种快感,人生就是这样一种得到和失去双线并行的过程。
这个顿悟的过程,就是你把自己割肉的经验,和女朋友恋爱中甜蜜与痛苦的经验,在和女朋友分手的这样一个契机下联结在一起的过程,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知识点因为某一个契机联结在一起令你产生了新的感悟,得到了新的答案,这就是顿悟。
so,为什么会有顿悟?
一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倾向给所有的问题都找到答案这样我们才不会身处在未知里,会给予我们一种安全感。
二是因为人都需要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和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所以我们的潜意识里就会倾向于把我们所有的知识点都联结起来。生活中每时每刻,每一次我们接触到新的事物的时候潜意识都会自动把这些新事物整合,与我们已有的知识点联结起来,以令我们能更好的把新的知识点记住。(“联结”其实是记忆力的组成因素之一)
为什么刚好在那一刻顿悟?
这个问题就像为什么陨石总是会落到坑里一样无厘头。其实是这样的。
比如说你要产生一个顿悟需要联结起100个知识点,你已有的知识储备已经联结了99个,就差那最后一个了。所以,当你得到了最后一个知识点,并产生了联结的时候,顿悟就在那一刻发生了。
顿悟是一种随机事件吗?
从客观角度来讲,是随机事件。因为即便你已经储备了99个甚至是100个知识点,能触发将这些知识点联结起来并得到顿悟的情境与机缘也不是你自己能控制的,你需要碰运气,等待接触到所欠缺的那个知识点,等待着产生联结的情况。
但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大于外界环境对他的影响。如果你能够主动去汲取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勤于思考多建立联结,时常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你所会产生的“顿悟”将会比一般人多得多。
最后。我个人认为,现在大众潜意识里认定的“顿悟”其实是一种很消极的、是在被动等待着机缘巧合的突发事件,好像你知道光靠自己去“想”就行了,只要“想”明白了,就自然而然的能够水到渠成。
顿悟的确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但就我们个人而言,水如何到,有多少的水能到还是要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取决于我们自己主动去做了哪些事情。
并且如果我们能很积极的去梳理、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那么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方案把问题解决。而不是再期待着顿悟,并因为顿悟是佛教的理论就觉得它多么清高,多么高大上。
你应该意识到,比起懒散的期待着随机事件的“顿悟”发生,凭自己的能力主动去追求解决问题才是更成熟的人的做法。
原文地址:http://www.jianshu.com/p/cea0698690d9
平庸的人与卓越的人在本质上有且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有没有投入的去做好一件事的能力。
衡量一个人卓越与否的标准就是,他是否在一个领域内做的很杰出,是否达到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的程度。
如何达到卓越的程度?
许多人会说你要有一个精确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付出努力,多做运动,坚持不懈等等。
但这些,毫无用处。
对于一个已经成功的人,你去总结他的经验,分析他的历程,总结出原来这个人成功是因为他眼光长远/有个好老婆/每天坚持举狗熊三十二次改变运势等等,但那都是基于他已经成功、已经是卓越的了这个【结果】,去寻找支持这个结果的条件。
每个人一生会遇到的事情何其复杂,即便你把马云的个人经历研究得滚瓜烂熟,把你放到马云十几岁时候的环境,你照样不一定能做出马云今日这么伟大的事业。
我并不是说总结前人的经验是无用的,而是得看这个经验是被“谁”吸取。
正如网络上有许多有用的经验,优秀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法,许多人看了都纷纷点赞觉得非常好,然并卵。
有的人能从鸡汤中受益而有的人则不能,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鸡汤的好坏,而是在于你有没有从鸡汤中吸取营养的能力。
你去嫖娼,接客的是一个年方四十六的大妈还不能换,你很沮丧,忍着恶心匆匆来了一发就走了。你觉得这个窑子真烂,以后再也不来了。
但如果是一个丧心病狂的销售人员去,尽管这大妈年方四十六,但他依旧会愉快的和大妈嬉戏玩耍,他会打开大妈的心扉,然后让她买他的安利;抚慰她的心灵,然后让她买他的安利;给她讲睡前故事,然后让她买他的安利……
一个人卓越与否,有没有前途,今后会不会很厉害,从根本上来讲那都取决于“他是谁”,而不是在于表面的他做了什么。
有人告诉你想卓越就得坚持不懈的努力,但你发现有些不那么努力的人却成功了;有人告诉你想卓越就要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但你发现很多没有梦想随性而为的人又他妈成功了;有人告诉你想卓越就要坚持自己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但你又发现很多坚持自己信念的人却在生活中穷困潦倒。
你只能看到别人给你说的道理的表面,你总是想给任何事情都找出一个有迹可循的规律,你以为自己只要懂得了许多的经验就能够避免失败。
傻孩子,人生充满了偶然和不确定,世上从来不存在一条只要你按照它去做就一定能保证你会成功,就一定能保证你变得卓越的道理和法则。
在人类的逻辑体系内永远都是二元对立的存在,你总是会发现许多事正着解释也行,反着解释也可,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你得学会去认清你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诚实的面对自己,而不是依靠别人的经验,别人告诉你的道理来过“你自己”的生活。
所以我曾说过好几次,不欺骗自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你得先学会诚实的面对自己,你才能够去理性的看待问题,你才不会被那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迷惑,你才能够分清什么是对你真有用的,你才能够学会对自己负责,自己去面对自己的问题,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不知你发现没有,我们总是喜欢给许多事情加上一个道理,加上一个规则去解释。
比如创业失败了,你会苦思冥想总结出几条经验告诉自己,前期准备不充足,人员能力不行,运营思路有问题等等。
但是实际上,这些经验与总结的确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对一些人来说,这种总结与经验在很大一种程度上是一种我们给自己的“心理安慰”。
因为我们潜意识里恐惧未知,我们潜意识里害怕偶然,因为偶然意味着不可掌控,意味着我们对于现实其实很无力。
没有人敢承认自己其实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他不敢承认自己的失败有很多的因素来自于偶然,他不敢承认他的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是不论他如何努力,如何付出也都不受他掌控的。
所以我们喜欢听到道理,我们喜欢听到对事物的总结,因为那些道理和总结会令你感觉自己“好像”是对于一切都是知道的,你感觉自己有迹可循,所以这些道理与总结会给予你一种安全感。
请你先意识到并且接受生命中的偶然性与那些不可控的要素的存在,然后再来看待这个问题。
你现在想想这句话:“你成功与否,你卓越与否,首先是取决于“你是谁”,而不是在于你做了什么。”
明白了吗?
现在我们来分析卓越的本质。
卓越说白了就是一个人能把一件事情做的非常好,好到令大部分人无法超越。因此在最根本上卓越取决于你能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
衡量一件事情做得好不好的标准不在于你在这件事情投入了多少时间,做了多少练习,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哪些牺牲,而只在于你的产出结果的质量。
衡量的标准一切都指向你产出的结果的质量,你想成为一个卓越的作家那要拿你写的作品说话,你想成为一个卓越的产品经理那要拿你做出的产品说话,你想成为一个卓越的公交色狼那要拿你做的猥琐的事说话。
在你卓越的作品没出来之前,在那之前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结果服务,你选择努力也好,你选择走旁门左道也好,本质上只是你选择走到终点的道路不同而已。
所以你要明白,不要被那些手段的区别所迷惑,不要被社会的评判标准和自己的情绪迷惑,更不要拿自己的付出来自己感动自己。
你想在下次考试中获得班级第一的好成绩,在此之前你每晚凌晨一点才睡,不论什么课上都疯狂的做笔记,头悬梁,锥刺股,一顿饭吃三个鸡蛋补充蛋白质增强记忆力,但结果你却只考到班级第十。
这个时候请你记住,不要因觉得在别人面前丢脸而沮丧,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痛恨自己的不努力,不要为了让别人觉得你是个有上进心的人而更加发奋。
总而言之,首先不要欺骗自己。
沮丧,难过,悔恨等这些情绪并不是失败后的自然的反应,我告诉你,负面的情绪在本质上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你是令自己沉浸在负面的情绪里从而躲避去面对自己真正的问题。
有的人会觉得这次的失败只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还不够,所以要更加的努力。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大多数人对于努力二字的认知只停留在“看起来很努力的行为,努力的数量和时长”上。
但真正的努力是你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去付出真正有实际意义、真的能够产生效果的行动。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的一个问题是,他们在骨子里之所以会那么平庸,是因为他们很懒并且不愿意去面对真正的问题。
他们不愿意改变自己,他们不敢去想自己这次之所以没考好/没做好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去背必考的要点,没有揣摩考题的思路,虽然每天自学到凌晨,但自学时的效率并不好反而因为占用了休息的时间导致课堂上听课的质量也不高,虽然他们把课文背了一百遍,但每次背的时候并没有真的往心里去记。
其实很多人潜意识里能够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并不会解决真正的问题,他们也清楚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情并不会解决真正的问题,但就是因为他们又会用“努力就会有回报”“付出总会有收获”这样的道理来安慰、糊弄自己,天真的幻想着问题会自己解决,天真的认为虽然自己做的不是真正能产生价值的事但过阵子事情自己就会弄好。
他们不愿意改变自己,宁愿明知自己的做法是错的,明知自己所做的事不会产生效果,还是会闭上眼糊弄过去仿佛老天会帮他们解决好一切。
所以许多人所谓的努力,只不过是对真正问题的逃避罢了。
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你越是想强迫自己改变,越是想令自己“变得”稳重,“变得”有目标,“变得”努力,你越是做不到。
你真正能够踏实稳重,有目标能坚持的时候也不会是因为你在哪儿看了一篇文章告诉你要努力,你怎样确定理想你就努力了,你就有目标了。
人的改变多是需要契机,虽然看到一篇真正有思想的文章也可能是一个契机,但这几率非常小,因为最本质的还是在于你个人过去知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的积累,这个奇迹作为一个突破点,把你以往的一些知识点联结了起来然后你才恍然大悟,真正想通了,然后自然而然的就改变了。(可以参考附在后面的那篇文章)
所以不要刻意的追寻,而要更多的注重于“积累”。
回到问题,就现实情况来看,把一件事情做好需要投入时间去钻研,需要反复的练习,从理论上来讲,【一个人只要在一个领域投入足够的精力与时间去研究都能够达到卓越的程度】,但现实中又往往会因为个人意志与生存问题的冲突导致一个人无法在一个领域投入的去研究,并且人又总是会欺骗自己,不敢面对真正的问题,不去付出真正“有效”的努力,而导致许多人只能平庸一生。
但是对大部分人而言,即便他们看了这篇文章后知道了自己平庸的原因,知道了该怎样达到卓越,但他们明天依旧会刷微博,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沉浸在无效社交中,他们并不会付出实际的行动,他们也懒的去投入的做好一件事情。
这并不只是因为他们懒惰,因为他们习惯了平庸,而是人的一生本就是无可预测的,人的本性也很难改变,大部分人都是顽固的局限在自己对世界既有的认知里,都是沉浸在欺骗自己就能获得的廉价的安全感中,都是浑浑噩噩的意识不到自己是孤独的,只有自己能够为自己负责的这个事实。
无论你是想变的卓越也好,想成为有钱人也好,想学会泡妞也好,但凡是涉及到人自身的改变,一切道理与说教都是扯淡,迈出那一步,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去尝试新鲜的事物,然后那些你只是“知道”却不“明白”的道理才能真正的在你头脑中被接受,你的行为,你的本性才能得到改变。
也许现在你还没到改变的那一天,也许现在你还没遇到那个令你顿悟的契机,但是从现在你至少可以去尝试不再欺骗自己,不再用道理与经验安慰自己,无论你想做什么,不要犹豫,just、do it。
文/凤红邪
===============================================
番外:《什么是顿悟?为什么会有顿悟?为什么刚好在那一刻顿悟?顿悟是一种随机事件吗?》
顿悟的本质是这样的:
我们的知识是由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与点之间的“联结”组成。
你在知乎,在微博,或是看书等这都是在扩大你的知识点,将这些点整合起来起来,你能够自然而然的讲这些知识点随意的拿出一些来用,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这就是你的“联结”能力。
因而顿悟的本质其实是,联结。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我们所说的一切,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无时无刻的不在调动我们的联结能力。
你为什么能看到美女就能想到丰乳肥臀,为什么谈起《教父》你就能从演员、导演、故事结构等多个方面去解读,为什么你的室友天天想造火箭你会知道用强奸他来摧残他的梦想,这都是因为你有“联结”多个知识点的能力。
我们从思考某些问题到找到答案或得出结论的过程,这其实就是一个调动你已有的那些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联结起来去分析的过程。
现在我们在来看,什么是顿悟?
1.困扰了你很久的问题忽然在某一天你想通了。
2.并不是困扰你的问题,你可能在以前也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忽然在某些契机与机缘下你的出了一个结论,令你感到某种从未体会到的意境,令你忽然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层次去看到了事物的多面性。
第一种情况,与肚子疼没有纸就拿室友的毛巾用去上厕所,老同学聚会你想出20种装逼的方法,女朋友被歹徒绑架你想办法把她救了出来等并无实质的区别。只不过是在时间上有些差别,一个是当时遇到了问题马上想到了解决方法,另一个是过了很久才想到解决方法。
为什么过了很久才想到解决方法的问题会带给你兴奋,甚至会令你潜意识里抬高它,升华它,要用“顿悟”这种在语言逻辑上更高大上一点的词汇来形容和包装?
其实无非是因为越难得到的越珍贵罢了。一个是你见到她第一面就上床的女孩,另一个是你追了半年才答应做你女朋友的女孩,你会觉得那个更珍贵?
并且因为你产生了疑惑,但没有马上得到答案,所以潜意识里你推迟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满足感,所以当你最后终于把问题解决的时候,就会有另外一种大脑对你的奖励机制掺杂在里面,令你对于过了很久才解决的问题变得更兴奋。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你无法当时就想通?为什么无法当时就得到解决方案?
排除情况的紧急性,(比如你被放在50层的高楼顶上马上要掉下去歹徒要你要么死要么答应做歹徒母亲的男朋友)和你个人情绪的影响(连续来了三周的大姨妈心情暴躁),你无法在当时思考出问题的答案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你受到了当时情境、环境等给你的心理暗示的影响,令你的思维固化,无法有效的调动所有的知识点。(比如当你处在教堂的时候,就不容易想起你在妓院经历的知识点。)所以在事后当你从那时的情境与环境的时候,别的知识点跳出了束缚,你就忽然把问题想通了。
二是你的知识点积累不够,知识面不够广博,以你的知识储备不管怎样联结就是无法解决那时的问题。然后过了一阵子你学到了其他的知识点,知识面有所扩大,所以有时候当你看了一本书,见到屠夫杀猪,听到KTV某个中二青年唱摇滚,你会觉得,哎?明白了!一下子想通了!
其原因就是你那些不相干的、无法联结到一起的知识点忽然因为一些新的知识点的加入连接到一起了!
比如说你想到两个名词,韩寒,日本。你每天苦思冥想,韩寒怎么能和日本联系到一起呢?韩寒和日本会有什么关系?
忽然有一天,你舍友给了一小电影,女主角是波多野结衣。看完之后,哦!你明白了。韩寒也会看片——波多野结衣——日本。
再比如你每天都会走一天固定的路上下班,每天走你也觉得没什么新奇的。有一天你学了经济学风水学之类的东西,忽然你就会对这条路上的商铺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你会去想,哦~原来他们在门口摆一个财神爷是为了借助南明离火的力量令顾客更多啊!
呀?这个包子铺的二十七种口味的包子其实蕴含着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口味的原理啊!
咦?这个洗头房里这么多穿黑丝的姑娘是为了……咳咳……我得进去瞧瞧……
而第二种情况的顿悟,也就是你毫无征兆的忽然对世界有了新的看法,其实与第一种情况本质上的区别也并不多大。只不过第一种情况是你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并且主动的调动和联结你的知识点去解决你的问题。
第二种情况则是在你无意识的时候,你对问题并没有主动性的思考时候进行,由“潜意识”推动。这种情况是完全随机的,你的知识点在自动的增加,你的知识面在自动的扩大。
比如你是个厨师,你一直在研究厨艺,经常切菜。你才懒得去想什么人生,宇宙,天道之类的东西。你在电视或者小说里看到关于人生感悟之类的东西也并没有什么感受。
然后有一天你女朋友和你分手了,你伤痛欲绝把你女朋友砍死了,然后用刀把她身上的肉都割了。在割她的肉的时候,你又是心痛又是悲伤又是悔恨又是怜惜,同时因为你厨师的经验你每一刀割在你女朋友身上你又会觉得很有美感,很畅快。然后你感觉自己顿悟了,一种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感觉降临到你身上。你感觉人生就是如此,在割着自己心爱的人的肉时,又会享受到一种快感,人生就是这样一种得到和失去双线并行的过程。
这个顿悟的过程,就是你把自己割肉的经验,和女朋友恋爱中甜蜜与痛苦的经验,在和女朋友分手的这样一个契机下联结在一起的过程,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知识点因为某一个契机联结在一起令你产生了新的感悟,得到了新的答案,这就是顿悟。
so,为什么会有顿悟?
一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倾向给所有的问题都找到答案这样我们才不会身处在未知里,会给予我们一种安全感。
二是因为人都需要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和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所以我们的潜意识里就会倾向于把我们所有的知识点都联结起来。生活中每时每刻,每一次我们接触到新的事物的时候潜意识都会自动把这些新事物整合,与我们已有的知识点联结起来,以令我们能更好的把新的知识点记住。(“联结”其实是记忆力的组成因素之一)
为什么刚好在那一刻顿悟?
这个问题就像为什么陨石总是会落到坑里一样无厘头。其实是这样的。
比如说你要产生一个顿悟需要联结起100个知识点,你已有的知识储备已经联结了99个,就差那最后一个了。所以,当你得到了最后一个知识点,并产生了联结的时候,顿悟就在那一刻发生了。
顿悟是一种随机事件吗?
从客观角度来讲,是随机事件。因为即便你已经储备了99个甚至是100个知识点,能触发将这些知识点联结起来并得到顿悟的情境与机缘也不是你自己能控制的,你需要碰运气,等待接触到所欠缺的那个知识点,等待着产生联结的情况。
但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大于外界环境对他的影响。如果你能够主动去汲取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勤于思考多建立联结,时常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你所会产生的“顿悟”将会比一般人多得多。
最后。我个人认为,现在大众潜意识里认定的“顿悟”其实是一种很消极的、是在被动等待着机缘巧合的突发事件,好像你知道光靠自己去“想”就行了,只要“想”明白了,就自然而然的能够水到渠成。
顿悟的确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但就我们个人而言,水如何到,有多少的水能到还是要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取决于我们自己主动去做了哪些事情。
并且如果我们能很积极的去梳理、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那么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方案把问题解决。而不是再期待着顿悟,并因为顿悟是佛教的理论就觉得它多么清高,多么高大上。
你应该意识到,比起懒散的期待着随机事件的“顿悟”发生,凭自己的能力主动去追求解决问题才是更成熟的人的做法。
-
ShhHye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0 11:01:27
-
杀了他喂猪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5 09:12:57
-
牛逼少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0 10:41:27
-
青青子衿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6 14:16:1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3 23:53:42
-
丢枝小橘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9 11:36:52
-
冬天的冰镇西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8 00:38:53
-
9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8 09:39:45
-
JJ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2 01:27:37
-
oscar991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1 12:12:36
-
萝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0 20:59:49
-
姜黄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0 08:30:07
-
微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0 02:26:55
-
夏天喜欢樱桃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0 00:49:01
-
Die Angst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0 00:31:41
-
夏日绿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8 22:18:29
-
时光遐想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10:08:06
-
海阔天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09:27:59
-
Jok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4 22:00:31
-
静水流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6 15:32:57
-
安妮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4 02:44:31
-
你说什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8 11:31:30
-
酒鬼的鱼鹰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3 00:29:42
-
油果尔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1 17:45:56
-
磕一口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31 17:49:29
-
,Stubbor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31 09:57:19
-
冯嘉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5 21:32:13
-
我把微笑砸给你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5 18:26:04
-
汪星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5 18:22:27
-
遗落的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4 22:47:04
-
雪梨Yool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4 20:42:41
-
长毛猪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4 08:59:09
-
空号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3 17:03:15
-
Isabell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9 14:57:1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9 13:30:14
-
豆友141111981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6 22:41:05
-
羡之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6 11:53:48
-
俯仰之间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6 07:30:33
-
婷婷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0 23:41:05
-
grandy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0 21:04:47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0 10:42:29
-
morphy2007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0 07:46:35
-
非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6 16:36:22
-
安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5 16:10:19
-
阿配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30 06:44:43
-
Dream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7 01:06:26
-
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6 07:05:45
-
想沉溺水中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8 21:16:24
-
米兰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4 18:00:15
-
空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3 13:24:51
-
一颗松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8 12:43:29
-
蛊蛊小人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7 13:05:44
-
墨客梦醒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02 11:07:54
-
Piff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20:43:17
-
啊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16 18:44:01
-
俊林崇山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09 14:58:30
-
在水一方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1 00:12:59
-
x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2 16:30:24
-
伏染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1-30 18:01:42
-
♥水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1-19 23:34:46
-
天然卷发有文化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1-08 23:58:37
-
最美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05 21:09:34
-
加菲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04 23:20:13
-
Master M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02 08:01:42
-
学摄影的小仙女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5 01:27:49
-
冬虫夏草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6 16:56:43
-
daniel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2 23:56:29
-
鲸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1 07:17:37
-
栗色公主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7 15:11:4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4 13:15:23
-
懋鯑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3 17:23:05
-
轰隆隆的我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18 17:11:00
-
CC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17 00:48:30
-
大米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15 12:28:12
-
水晶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2 10:32:54
-
y-lux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03 10:12:56
-
阿团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8 21:38:09
-
莲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8 09:18:48
-
cact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6 16:49:06
-
小宇宙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5 02:43:00
-
🍭漩音之舞🎤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8 16:53:44
-
一开始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6 23:39:57
-
ujuigiu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08 12:13:22
-
Gakkik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06 12:50:0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03 00:54:30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9 17:22:42
-
D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7 13:47:12
-
黄桃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6 23:17:36
-
苦味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4 22:26:21
-
瑶小妞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4 15:08:37
-
Re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3 16:04:16
-
cartoonyin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3 14:41:16
-
steins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2 23:51:32
-
Soul mat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2 23:17:15
-
空满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2 21:04:20
-
Dasic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1 16:50:59
-
窝窝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1 15:47:53
-
逗半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1 15:45:55
-
Bas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1 14:36:32
-
l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1 01: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