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另一边系列之二
海的另一边系列之二
——人文之都,文创沃土
文化创意不只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生活美学,当平凡之物附着人文气质,一切都在悄然改变,它让生活从物质的樊篱中超脱出精神品格。文化创意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更像是厚积薄发后的水滴石穿。文化创意的生生不息,需要的不仅是人才、资金、技艺,还有环境。
走在台北街头,不经意间就可能与创意擦肩而过。在台北交流的一个月里,我住在台师大的图书馆校区,对面是校本部,常常走过街去古亭地铁站。不知道多少次走过校本部一侧的街道,行色匆匆看地上光的斑驳。直到有一天,透过栅栏看到校园里的操场,视线下移,这才发现校园外墙及膝处有一整排的乐器图案,二胡、琵琶、箜篌、竖琴、小提琴、鼙鼓……图案不大,画在方方正正的框子里,在风雨的洗礼下显得有些陈旧的可爱。插画风格的图画和简洁的乐器介绍让我情不自禁走进一一欣赏,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十分钟的路程竟然走了半小时。在学校附近的丽水街,紧靠着热闹繁华的永康街,从每一个街弄的入口望进去,阳台上的绿色植物和深处的咖啡馆都告诉你里面深藏着怎样一片美丽的小天地。在走去东门捷运站的路上,走几十几步就有一个茶艺室,茶人服的素淡清雅、茶罐的精致包装、店主人平静安宁的神色、午后阳光静静洒在茶座上。茶艺室还兼卖许多有意思的小物。文化创意在街角小店的手工小物里,在不经意发现的插画图里,也在脚下的每一个跫音里。
记得到台北的第一周就遇见了台风,只好一个人逛去了中山地下书街。到那里时书店还没有开门,可是一点没有感到无聊。书街名副其实,聚集了几十家书店,每家书店的卷帘门上都有风格各异的涂鸦。夸张变异的图案里颇有几分后现代主义的味道,充满童趣的图画让人回想过去的时光。中山地下书街紧靠中山地铁站,走出地铁站看见的除了两边印着涂鸦的卷帘门,还有台北小朋友的国画特展。在地铁站扶梯两边的墙壁上,有近期台北甚至全台的文学艺术展演信息:台湾本土乐队的演唱会、全球顶级乐队的表演、文创区的特展、新书签售会、各大博物馆的展览信息……地铁里的画展、扶梯上的艺文信息、卷帘门上的涂鸦、还有书街中部的停着的由书架和书组装而成的小火车,当一座城市将创意融入肌理血脉,文化气质呼之欲出。走在中山地铁站里慢慢看那一幅幅充满创意的涂鸦,累了就坐在一旁的凳子上和当地人聊会天。等书店开门的时间里,我也在静静品味着这座城市融入骨髓的文化特质。
地铁,这个贯通台北的地下交通网,也浸染着城市的人文气质。不只有中山地铁站将长长的地下走廊作为画廊,台北其他地铁站也不时会有画展在地铁站举办。一走进中正纪念堂地铁站,若你低着头赶路,那就错过了一抬头便能看见的蓝天白云。它们被城市艺术家镶嵌在长方形的屏幕里,流动的画面让你恍若看到了真正的天空,错落有致的长条形天空就这么从地铁的“天庭”下生长出来。忘记了是哪个地铁站里,站台上放着一个大大的玻璃水缸,里面五彩斑斓的热带鱼优哉游哉地看着过往匆匆的人们,水草悠悠浮动,小乌龟摇摆着短短的小尾巴。也忘了是哪个地铁站里,分辨不出什么主义的雕塑就这么摆放着,金属质地散发着清冷的光泽,奇形怪状倒也并不突兀。在前往北投的地铁车厢里,慢悠悠的车厢里有许多制作成泡汤的大木桶模样的小桌子,质朴的木纹和胖墩墩的造型让人还没有到温泉之都北投就闻到了温泉的硫磺气息,想到了热气腾腾里一张张惬意的脸。即使一则地铁里的公益广告,也让人感到温暖而不是说教的无聊,广告说的是两个在地铁里助人为乐的青年男女的故事,女孩本想让座,被男孩抢先了,男孩本要扶老人下扶梯,女孩先他一步。两人彼此欣赏,也彼此错过,后来,他们因朋友介绍再次相识,故事结束,但也才开始。看过很多给低龄儿童的、直白浅显的、说教意义浓厚的公益广告,可是台北地铁里的这则公益广告让我在两个月后依然印象深刻。有时我们拍不好公益广告是因为太注重故事的主题性,而忘了怎样说好一个故事。画廊、墙壁、天空、雕塑、大水缸、小桌子,还有广告还有其他,地铁站,这个人流量最密集的地方,文化创意俯首便是。
来台北,怎么能错过几大地标性建筑?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和国父纪念馆。在各大纪念馆里常常有各式各样的书画展。每进入一个纪念馆,入口处都有相关资料免费取阅,在这些小册子上,馆内的展览信息一览无余。纪念馆不仅是艺术展演的地方,也是教育基地。在馆内常常看到年幼的孩子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地参观画展、邮票展,观看卫兵换岗仪式。父母和老师在一旁为小孩子讲着什么,馆内也有义工(志愿者)主动提供帮助,普通观众也可以等待定时导览服务,在馆内义工的带领下参观。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时,我们一行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看了许多珍贵展品。在欣赏《溪山行旅图》时,讲解员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这幅画,并将几幅仿作与原作进行对比;在观赏瓷器时,讲解员按照朝代顺序带我们穿越时空与美丽瓷器对话,不时穿插一些历史掌故。即使没有跟随讲解员,观众也可以在服务台租借设备,通过扫二维码听每一个展品背后的故事。但我更喜欢讲解员和观众的互动,其学识之广博,对工作的尽职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我们印象颇深。在参观士林官邸时,服务台免费借给每一个参观者一台小设备,通过它,你可以顺着上面的顺序参观,并在参观时听到生动的讲解。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展品之丰富精美丝毫不输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历史博物馆二楼展区,有两台机器,走近一看,原来是根据藏品设计的游戏,通过游戏,你可以加深对展品的印象和认识。镇墓兽的卡通形蠢萌又可爱,唐朝古妆的仿妆新颖有趣,旁边还有模仿敦煌壁画的飞天动作的小游戏,人可以站在特定区域里,要做出和屏幕上相同的动作方可过关。
创意是什么?如果说文学是“陌生化”我们习以为常之物,那么我理解的创意就是用缪斯的礼物让平凡之物与众不同。点石成金是创意,推陈出新是创意,天马行空是创意,甚至极致服务也是创意,想他人未曾想是创意,做别人做不到就是创意。
文化创意需要沃土才能生长。没有了滋养的源泉,文化创意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泉是什么?是一座城市的人文环境。一座人文之都,一座有着人文情怀的城市,才可能孕育出丰美的创意果实。而城市的人文气质,在街角的每一个美丽小天地里,在地铁站的车厢广告里,在纪念馆的每一个展览里,也在台北人热情的服务里。
环境孕育出文化创意的种子,但要想长成茂盛花园,还要有工匠的细心呵护。工匠是谁?工匠对于园林有多重要?
——人文之都,文创沃土
文化创意不只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生活美学,当平凡之物附着人文气质,一切都在悄然改变,它让生活从物质的樊篱中超脱出精神品格。文化创意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更像是厚积薄发后的水滴石穿。文化创意的生生不息,需要的不仅是人才、资金、技艺,还有环境。
走在台北街头,不经意间就可能与创意擦肩而过。在台北交流的一个月里,我住在台师大的图书馆校区,对面是校本部,常常走过街去古亭地铁站。不知道多少次走过校本部一侧的街道,行色匆匆看地上光的斑驳。直到有一天,透过栅栏看到校园里的操场,视线下移,这才发现校园外墙及膝处有一整排的乐器图案,二胡、琵琶、箜篌、竖琴、小提琴、鼙鼓……图案不大,画在方方正正的框子里,在风雨的洗礼下显得有些陈旧的可爱。插画风格的图画和简洁的乐器介绍让我情不自禁走进一一欣赏,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十分钟的路程竟然走了半小时。在学校附近的丽水街,紧靠着热闹繁华的永康街,从每一个街弄的入口望进去,阳台上的绿色植物和深处的咖啡馆都告诉你里面深藏着怎样一片美丽的小天地。在走去东门捷运站的路上,走几十几步就有一个茶艺室,茶人服的素淡清雅、茶罐的精致包装、店主人平静安宁的神色、午后阳光静静洒在茶座上。茶艺室还兼卖许多有意思的小物。文化创意在街角小店的手工小物里,在不经意发现的插画图里,也在脚下的每一个跫音里。
记得到台北的第一周就遇见了台风,只好一个人逛去了中山地下书街。到那里时书店还没有开门,可是一点没有感到无聊。书街名副其实,聚集了几十家书店,每家书店的卷帘门上都有风格各异的涂鸦。夸张变异的图案里颇有几分后现代主义的味道,充满童趣的图画让人回想过去的时光。中山地下书街紧靠中山地铁站,走出地铁站看见的除了两边印着涂鸦的卷帘门,还有台北小朋友的国画特展。在地铁站扶梯两边的墙壁上,有近期台北甚至全台的文学艺术展演信息:台湾本土乐队的演唱会、全球顶级乐队的表演、文创区的特展、新书签售会、各大博物馆的展览信息……地铁里的画展、扶梯上的艺文信息、卷帘门上的涂鸦、还有书街中部的停着的由书架和书组装而成的小火车,当一座城市将创意融入肌理血脉,文化气质呼之欲出。走在中山地铁站里慢慢看那一幅幅充满创意的涂鸦,累了就坐在一旁的凳子上和当地人聊会天。等书店开门的时间里,我也在静静品味着这座城市融入骨髓的文化特质。
地铁,这个贯通台北的地下交通网,也浸染着城市的人文气质。不只有中山地铁站将长长的地下走廊作为画廊,台北其他地铁站也不时会有画展在地铁站举办。一走进中正纪念堂地铁站,若你低着头赶路,那就错过了一抬头便能看见的蓝天白云。它们被城市艺术家镶嵌在长方形的屏幕里,流动的画面让你恍若看到了真正的天空,错落有致的长条形天空就这么从地铁的“天庭”下生长出来。忘记了是哪个地铁站里,站台上放着一个大大的玻璃水缸,里面五彩斑斓的热带鱼优哉游哉地看着过往匆匆的人们,水草悠悠浮动,小乌龟摇摆着短短的小尾巴。也忘了是哪个地铁站里,分辨不出什么主义的雕塑就这么摆放着,金属质地散发着清冷的光泽,奇形怪状倒也并不突兀。在前往北投的地铁车厢里,慢悠悠的车厢里有许多制作成泡汤的大木桶模样的小桌子,质朴的木纹和胖墩墩的造型让人还没有到温泉之都北投就闻到了温泉的硫磺气息,想到了热气腾腾里一张张惬意的脸。即使一则地铁里的公益广告,也让人感到温暖而不是说教的无聊,广告说的是两个在地铁里助人为乐的青年男女的故事,女孩本想让座,被男孩抢先了,男孩本要扶老人下扶梯,女孩先他一步。两人彼此欣赏,也彼此错过,后来,他们因朋友介绍再次相识,故事结束,但也才开始。看过很多给低龄儿童的、直白浅显的、说教意义浓厚的公益广告,可是台北地铁里的这则公益广告让我在两个月后依然印象深刻。有时我们拍不好公益广告是因为太注重故事的主题性,而忘了怎样说好一个故事。画廊、墙壁、天空、雕塑、大水缸、小桌子,还有广告还有其他,地铁站,这个人流量最密集的地方,文化创意俯首便是。
来台北,怎么能错过几大地标性建筑?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和国父纪念馆。在各大纪念馆里常常有各式各样的书画展。每进入一个纪念馆,入口处都有相关资料免费取阅,在这些小册子上,馆内的展览信息一览无余。纪念馆不仅是艺术展演的地方,也是教育基地。在馆内常常看到年幼的孩子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地参观画展、邮票展,观看卫兵换岗仪式。父母和老师在一旁为小孩子讲着什么,馆内也有义工(志愿者)主动提供帮助,普通观众也可以等待定时导览服务,在馆内义工的带领下参观。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时,我们一行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看了许多珍贵展品。在欣赏《溪山行旅图》时,讲解员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这幅画,并将几幅仿作与原作进行对比;在观赏瓷器时,讲解员按照朝代顺序带我们穿越时空与美丽瓷器对话,不时穿插一些历史掌故。即使没有跟随讲解员,观众也可以在服务台租借设备,通过扫二维码听每一个展品背后的故事。但我更喜欢讲解员和观众的互动,其学识之广博,对工作的尽职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我们印象颇深。在参观士林官邸时,服务台免费借给每一个参观者一台小设备,通过它,你可以顺着上面的顺序参观,并在参观时听到生动的讲解。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展品之丰富精美丝毫不输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历史博物馆二楼展区,有两台机器,走近一看,原来是根据藏品设计的游戏,通过游戏,你可以加深对展品的印象和认识。镇墓兽的卡通形蠢萌又可爱,唐朝古妆的仿妆新颖有趣,旁边还有模仿敦煌壁画的飞天动作的小游戏,人可以站在特定区域里,要做出和屏幕上相同的动作方可过关。
创意是什么?如果说文学是“陌生化”我们习以为常之物,那么我理解的创意就是用缪斯的礼物让平凡之物与众不同。点石成金是创意,推陈出新是创意,天马行空是创意,甚至极致服务也是创意,想他人未曾想是创意,做别人做不到就是创意。
文化创意需要沃土才能生长。没有了滋养的源泉,文化创意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泉是什么?是一座城市的人文环境。一座人文之都,一座有着人文情怀的城市,才可能孕育出丰美的创意果实。而城市的人文气质,在街角的每一个美丽小天地里,在地铁站的车厢广告里,在纪念馆的每一个展览里,也在台北人热情的服务里。
环境孕育出文化创意的种子,但要想长成茂盛花园,还要有工匠的细心呵护。工匠是谁?工匠对于园林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