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略】帝都国庆作死出行,去牛街
我绝对是个做事有条理、凡事认真做计划的好姑娘,但是……我有一个家在通州还起不来的朋友,所以,我的国庆计划实施起来就乱七八糟,枉费我提前一个星期写了好几张纸的计划表。
作为一个帝都上班狗,我想,大国庆还是不要和广大国民扎堆玩儿了,所以第一站就去了似乎热度并不是很高的(清真小吃的天堂!)——牛街。那么首先,帝都出行的必备物品是什么呢?你的计划表、一张烂熟于心的帝都地铁线路图和一个装了高德地图的满电手机……
啊,以下就是完美计划下崩坏的现实。
首先,我住在通州如预期起晚了的朋友带上了一个满口黄段子的小屁孩,所以并不能好好聊天,只能逛吃逛吃……
于是我掏出了手机,开始导航,终点“张记锅贴”,知乎上推荐这家的特色小吃还蛮多。其实一开始是想去聚宝源,但是店门外壮观的等位队伍吓到我了,直到我离开牛街,等位的人数也没有丝毫减少。(据说,散座预约要提前一周。)
酒香不怕巷子深,张记锅贴还真是认真践行了这句话,我们一行在巷子里打圈圈转悠好久才找到这家。位置隐秘,招牌也不显眼,门面小小的,我们战战兢兢走进去,出乎意料的,里面不小,看着也顺眼。这里,多说一句,不要对自己的方向感(以及地图导航)盲目自信,一定要!问!路!
上桌点了羊肉汆面、招牌锅贴和炸回头。强推炸回头这个小吃,凉了好吃,打包带回家蒸一道也还是好吃!虽然锅贴味道也不错,就是稍微有些油腻。羊肉汆面嘛,大概是我一个南方姑娘吃不惯北方的面,所以无感。这里说一句,这些小吃不要点超过三样,吃多了腻得不行,要不来一瓶北冰洋解解腻也行。
吃完这油腻的一顿午饭,我们愤怒地撸了两根羊肉串,然后,钻进了“清真超市”。一楼的糖葫芦也算是不错的,裹糖甜而不腻,有轻微的让人愉悦的苦味儿。但是,俘获我心的是伊宝荷叶甄糕!好吃到忘了拍照!枣泥的味道简直要把我包围了!
吃完这些咸的甜的腻腻乎乎的小吃,我立刻把导航改到了“奶酪魏”。坐在阳光投射的小店里,三个人交换吃着三份奶酪,拍着大腿,咂咂嘴,以美食家的口吻点评着舌尖上消失的奶酪。最爱招牌的宫廷奶酪了,吃进嘴里,又觉着浓厚,又觉着融化得太快,奶味重也不甜腻。
由于从牛街吃完出来已经不早了,北京又实在是太大,所以计划外的,我们朝三庙街胡同(标在我的自制地图上)那边晃荡过去,路上捕获了一个博物馆——宣南文化博物馆。我觉得在北京很赞的一点就是,几乎每走一段路就能发现一处故居或者一个博物馆。
小屁孩嚷嚷着走不动路,我们只好坐在馆内的院子里歇脚。旁边是老北京街头景观的雕塑,背后是一株巨大的杏树,阳光稀稀落落洒下来,还伴着初秋的风,坐下就不想动啦。
院子里还种着一种矮矮的树,上面结着绿色的果子,我咋咋呼呼地喊:哎呀!这儿有山楂诶!朋友嘲讽地看着我:分明是石榴。小屁孩也插一句:是柿子吧。我们唇枪舌剑辩论了一番,无果,拉住旁边的大叔求个答案,大叔冷冷甩下一句:是海棠。
从博物馆出来之后也就没什么值得说道的地方了,知乎上提及的三庙街胡同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模样,没什么好看的。就是在小巷子里慢悠悠地走着,心里感叹:这就是北京的秋天啊。
朋友有着深重的母校情结,他执意要去学校(小学和初中)看看,然而,由于他不记得路,我们那一天的行走步数大概可以登顶朋友圈……末了,拖着一双残了的腿去吃了涮肉火锅。第一次吃北京铜锅,我一个南方姑娘十分开心地拿筷子戳着粘到锅壁上的肉,涮一道,浸到麻酱里,吃得不亦乐乎。
好好回想一下,这一天也没完成多少计划,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行走(和吃)。没有顺着人流、拿着自拍杆在旅游景点前面留念,但是依然记得清楚,那颗巨大的杏树和一路上的树影。
所以,大概这就是,美好的时光总是在路上。
![]() |
朋友和知乎的冷门景点(和饭馆)推荐(原地图来自度娘,侵删。) |
作为一个帝都上班狗,我想,大国庆还是不要和广大国民扎堆玩儿了,所以第一站就去了似乎热度并不是很高的(清真小吃的天堂!)——牛街。那么首先,帝都出行的必备物品是什么呢?你的计划表、一张烂熟于心的帝都地铁线路图和一个装了高德地图的满电手机……
![]() |
啊,以下就是完美计划下崩坏的现实。
首先,我住在通州如预期起晚了的朋友带上了一个满口黄段子的小屁孩,所以并不能好好聊天,只能逛吃逛吃……
于是我掏出了手机,开始导航,终点“张记锅贴”,知乎上推荐这家的特色小吃还蛮多。其实一开始是想去聚宝源,但是店门外壮观的等位队伍吓到我了,直到我离开牛街,等位的人数也没有丝毫减少。(据说,散座预约要提前一周。)
酒香不怕巷子深,张记锅贴还真是认真践行了这句话,我们一行在巷子里打圈圈转悠好久才找到这家。位置隐秘,招牌也不显眼,门面小小的,我们战战兢兢走进去,出乎意料的,里面不小,看着也顺眼。这里,多说一句,不要对自己的方向感(以及地图导航)盲目自信,一定要!问!路!
上桌点了羊肉汆面、招牌锅贴和炸回头。强推炸回头这个小吃,凉了好吃,打包带回家蒸一道也还是好吃!虽然锅贴味道也不错,就是稍微有些油腻。羊肉汆面嘛,大概是我一个南方姑娘吃不惯北方的面,所以无感。这里说一句,这些小吃不要点超过三样,吃多了腻得不行,要不来一瓶北冰洋解解腻也行。
![]() |
炸回头(照片都来自渣4s,见谅。) |
![]() |
锅贴 |
吃完这油腻的一顿午饭,我们愤怒地撸了两根羊肉串,然后,钻进了“清真超市”。一楼的糖葫芦也算是不错的,裹糖甜而不腻,有轻微的让人愉悦的苦味儿。但是,俘获我心的是伊宝荷叶甄糕!好吃到忘了拍照!枣泥的味道简直要把我包围了!
![]() |
冰糖葫芦 |
吃完这些咸的甜的腻腻乎乎的小吃,我立刻把导航改到了“奶酪魏”。坐在阳光投射的小店里,三个人交换吃着三份奶酪,拍着大腿,咂咂嘴,以美食家的口吻点评着舌尖上消失的奶酪。最爱招牌的宫廷奶酪了,吃进嘴里,又觉着浓厚,又觉着融化得太快,奶味重也不甜腻。
![]() |
宫廷奶酪 |
由于从牛街吃完出来已经不早了,北京又实在是太大,所以计划外的,我们朝三庙街胡同(标在我的自制地图上)那边晃荡过去,路上捕获了一个博物馆——宣南文化博物馆。我觉得在北京很赞的一点就是,几乎每走一段路就能发现一处故居或者一个博物馆。
![]() |
![]() |
看见这些旧物件儿就有心理阴影的是不是只有我? |
小屁孩嚷嚷着走不动路,我们只好坐在馆内的院子里歇脚。旁边是老北京街头景观的雕塑,背后是一株巨大的杏树,阳光稀稀落落洒下来,还伴着初秋的风,坐下就不想动啦。
院子里还种着一种矮矮的树,上面结着绿色的果子,我咋咋呼呼地喊:哎呀!这儿有山楂诶!朋友嘲讽地看着我:分明是石榴。小屁孩也插一句:是柿子吧。我们唇枪舌剑辩论了一番,无果,拉住旁边的大叔求个答案,大叔冷冷甩下一句:是海棠。
从博物馆出来之后也就没什么值得说道的地方了,知乎上提及的三庙街胡同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模样,没什么好看的。就是在小巷子里慢悠悠地走着,心里感叹:这就是北京的秋天啊。
![]() |
朋友有着深重的母校情结,他执意要去学校(小学和初中)看看,然而,由于他不记得路,我们那一天的行走步数大概可以登顶朋友圈……末了,拖着一双残了的腿去吃了涮肉火锅。第一次吃北京铜锅,我一个南方姑娘十分开心地拿筷子戳着粘到锅壁上的肉,涮一道,浸到麻酱里,吃得不亦乐乎。
![]() |
![]() |
![]() |
夜晚的北京,总觉得不一样 |
好好回想一下,这一天也没完成多少计划,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行走(和吃)。没有顺着人流、拿着自拍杆在旅游景点前面留念,但是依然记得清楚,那颗巨大的杏树和一路上的树影。
所以,大概这就是,美好的时光总是在路上。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