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儿
最近在做新的产品,第一批测试的用户全都是妈妈们,运营团队的小伙伴去看了很多论坛和文章之后,感慨说,妈妈这个职业,简直是步步惊心。下雨也怕刮风也怕,又担心身高又担心智商又单行生病,真是高危职业。
于是大家聊天,问我觉得孩子哪些特点才是最重要的,我说别论孩子,在我看来,所有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就这么几件事,搞定就行。
第一点:身体好。
有一个儿童专家曾经跟我普及,科学证明,运动对幼儿智力发展有多么多么大的作用云云。我看不懂那些冗长的研究报告,我只知道,在成人的世界里,在职业生涯中,“身体好”这么简单的三个字有多么重要。
Deadline迫近,同事们一起加班,身体不好的直接倒下。
学习新技能,需要大量时间,可是身体不好的,要补觉啊。
大家一起感冒,身体不好的迟迟不能回复,机会都被身体好的抢掉了。
你见过一个公司CEO病怏怏的么?你见过创业者三天感冒两天咳嗽的么?
当然你可以说什么互联网黑客之类的,不休不眠编程三天三夜,你以为身体不好能做到么。
第二点:毅力
我看过一个Ted,名称就叫做《智商是成功的关键?错了,毅力才是》。演讲者说大量数据表明,先天聪不聪明,远没有你是否有毅力来得重要。 还记得那句流传很广的话不“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 根本轮不到拼天赋”,说的就是同样的道理。
举例来说。A同学和B同学一起学钢琴。 A同学天资聪颖进步神速,毫无困难就直接冲到3级,可是遇到了出名难的某某协奏曲,好久都没办法进步。那怎么办啊,看样子是不是钢琴不适合我吧,要不还是换小提琴练吧。 B同学足足比A同学多花了一倍的时间才走到3级,也遇到某某协奏曲,怎么办啊,练呗。又练了2个月,还是没有进步,怎么办啊,练呗。咬咬牙,时间长了也就练会了。
这点,呵呵,就不多写了,因为其实这就是我最缺乏的一点,当然还好我遇上暖手同学,这点是他最不缺的一点。
第三点:眼界
视野开阔是很重要的事。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批创业者大部分是海归派,那是因为当时在中国的土壤上根本没有互联网这回事。后来虽然有腾讯等大批国内的创业者,但究其源头,很多还是国外产品的山寨国货,且撇去道德层面的是非对错,如果当年小马哥从不使用ICQ这个玩意儿,那又哪里来的现在QQ的灵感呢。
俗语说“眼高手低”似都是贬义,但我一位做画廊的朋友跟我说,做人就是应该眼高手低,行动力是天然低于眼界的,至多至多也只能打平而已。所以眼界越高,行动力才有提升的可能性。一个画廊经营者,如果没有看过足够多的作品来开拓眼界,那么就很容易被蒙蔽,解决之道,唯有不断开阔眼界。
眼界有多种表现形式,这种专业深度的眼界是一种,类似跨界思维是另外一种。举例来说,伯克希尔哈撒韦伟大的查理芒格提出,要进行多元化思维,简单地来说,他所处的投资行业要动用的不仅仅是经济学的思维,还有心理学、数学等多个领域的思维模式。
大部分人在知道自己的大学专业那一刻起,其实眼界已经被束缚住。大家在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地用本专业的知识来限制自己的眼界。我想起《创业维艰》的作者本•霍洛维茨说他幼时就已经感受到了不同群体的这种思维隔阂。他说他数学不错,同时也是橄榄球队队员。视角的不同会令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意义彻底发生改变。例如,当Run-D.M.C乐队的单曲《Hard Times》发行时,其强劲的低音鼓节奏在我所在的橄榄球队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但在微积分课上,却连一丝涟漪都没有泛起。对于罗纳德•里根基础技术尚不完善的战略防御计划,学校里的小科学家们产生了极大的愤慨,但对此,橄榄球队里却无人理睬。本•霍洛维茨说在他成年后担任企业CEO,这种思维带给他很多好处,当一件事似乎山穷水尽时,他就试着从截然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拓展自己的思维可能性。
眼界是高度,体力是长度,毅力是深度,有了这三个维度,人生不会太差到哪里去了。
于是大家聊天,问我觉得孩子哪些特点才是最重要的,我说别论孩子,在我看来,所有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就这么几件事,搞定就行。
第一点:身体好。
有一个儿童专家曾经跟我普及,科学证明,运动对幼儿智力发展有多么多么大的作用云云。我看不懂那些冗长的研究报告,我只知道,在成人的世界里,在职业生涯中,“身体好”这么简单的三个字有多么重要。
Deadline迫近,同事们一起加班,身体不好的直接倒下。
学习新技能,需要大量时间,可是身体不好的,要补觉啊。
大家一起感冒,身体不好的迟迟不能回复,机会都被身体好的抢掉了。
你见过一个公司CEO病怏怏的么?你见过创业者三天感冒两天咳嗽的么?
当然你可以说什么互联网黑客之类的,不休不眠编程三天三夜,你以为身体不好能做到么。
第二点:毅力
我看过一个Ted,名称就叫做《智商是成功的关键?错了,毅力才是》。演讲者说大量数据表明,先天聪不聪明,远没有你是否有毅力来得重要。 还记得那句流传很广的话不“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 根本轮不到拼天赋”,说的就是同样的道理。
举例来说。A同学和B同学一起学钢琴。 A同学天资聪颖进步神速,毫无困难就直接冲到3级,可是遇到了出名难的某某协奏曲,好久都没办法进步。那怎么办啊,看样子是不是钢琴不适合我吧,要不还是换小提琴练吧。 B同学足足比A同学多花了一倍的时间才走到3级,也遇到某某协奏曲,怎么办啊,练呗。又练了2个月,还是没有进步,怎么办啊,练呗。咬咬牙,时间长了也就练会了。
这点,呵呵,就不多写了,因为其实这就是我最缺乏的一点,当然还好我遇上暖手同学,这点是他最不缺的一点。
第三点:眼界
视野开阔是很重要的事。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批创业者大部分是海归派,那是因为当时在中国的土壤上根本没有互联网这回事。后来虽然有腾讯等大批国内的创业者,但究其源头,很多还是国外产品的山寨国货,且撇去道德层面的是非对错,如果当年小马哥从不使用ICQ这个玩意儿,那又哪里来的现在QQ的灵感呢。
俗语说“眼高手低”似都是贬义,但我一位做画廊的朋友跟我说,做人就是应该眼高手低,行动力是天然低于眼界的,至多至多也只能打平而已。所以眼界越高,行动力才有提升的可能性。一个画廊经营者,如果没有看过足够多的作品来开拓眼界,那么就很容易被蒙蔽,解决之道,唯有不断开阔眼界。
眼界有多种表现形式,这种专业深度的眼界是一种,类似跨界思维是另外一种。举例来说,伯克希尔哈撒韦伟大的查理芒格提出,要进行多元化思维,简单地来说,他所处的投资行业要动用的不仅仅是经济学的思维,还有心理学、数学等多个领域的思维模式。
大部分人在知道自己的大学专业那一刻起,其实眼界已经被束缚住。大家在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地用本专业的知识来限制自己的眼界。我想起《创业维艰》的作者本•霍洛维茨说他幼时就已经感受到了不同群体的这种思维隔阂。他说他数学不错,同时也是橄榄球队队员。视角的不同会令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意义彻底发生改变。例如,当Run-D.M.C乐队的单曲《Hard Times》发行时,其强劲的低音鼓节奏在我所在的橄榄球队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但在微积分课上,却连一丝涟漪都没有泛起。对于罗纳德•里根基础技术尚不完善的战略防御计划,学校里的小科学家们产生了极大的愤慨,但对此,橄榄球队里却无人理睬。本•霍洛维茨说在他成年后担任企业CEO,这种思维带给他很多好处,当一件事似乎山穷水尽时,他就试着从截然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拓展自己的思维可能性。
眼界是高度,体力是长度,毅力是深度,有了这三个维度,人生不会太差到哪里去了。
-
独1无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26 07:59:19
-
Claire_Xu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4-19 09:12:12
-
cc不翘二郎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4-27 17:34:35
-
VV要创造奇迹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4-27 14:44:33
-
sund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1-13 23:24:24
-
七夕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2-23 14:49:35
-
思源致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1-23 21:05:26
-
sk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1-19 00:25:13
-
爱上碧海晴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22 14:55:06
-
瓜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22 13:36:45
-
张小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15 10:34:35
-
huahu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15 01:40:41
-
小夕急需正能量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14 17:11:57
-
绛珠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09 00:31:47
-
木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07 15:21:59
-
Rache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03 14:06:10
-
gadadb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01 16:41:56
-
睿炫 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01 15:11:25
-
姚小笨的小天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01 11:09:33
-
洛神赋这名衰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10-01 1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