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政治】外储:最优规模与投资策略
最优外储规模须维持多少
http://money.163.com/15/0823/08/B1MI5MEO00253B0H.html
邵宇 任飞/文
1. 一个国家为什么需要积累外汇储备?
—— 支付需求和预防需求。
2. 支付需求:包括为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所必须付出的外汇储备
——进口支付/外债支付/对内投资利润汇出/对外投资成本保障/个体购汇
——是外汇储备的最低要求
3. 预防需求:
——是外汇储备积累的决定性因素
——预防货币汇率波动/本国金融市场因冲击失序/经济的内外失衡
4. 支付性外汇储备必须满足:
4.1 需要保证三至四个月的进口支付(特里芬比率);
4.2 短期外债:贸易信贷等;长期外债:银行长期贷款等;
4.3 FDI每年产生的外汇利润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再投资,二是进行购汇汇回;
4.4 ODI量增加迅速,要求国内企业支付外汇以保障ODI投资的各项项目顺利展开;
4.5 个人的购汇需求,这部分购汇需求主要来自旅游。
5. 预防性外汇储备
5.1 预防货币波动:日常干预性需求和应急性需求。
5.1.1 日常干预性需求:可以表示为人民币在岸市场总交易量作为干预需求,一般为10%
5.1.2 应急性需求:2014年俄罗斯1000亿美元,1998年时香港1000亿美元,所以500-1500亿美元就能应对各种金融波动和货币攻击。
5.2 保护国内金融市场
——近几年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占GDP的比例一直在上升,尤其是债券市场的发展尤为迅速。当国内的市场市值不断上升时,我们认为外汇储备的需求量就可以下降。另一方面,我们同样看到,股票和债券对外负债的存量在不断上升,不难想象,对外负债存量的上升意味着央行必须准备更多的外汇储备以应对外资从金融市场的撤出。所以,【【决定预防金融市场冲击的外汇储备最优数量就取决于对外负债存量/市场市值的比例】】。并且我们认为最优的外汇储备数量等于股票和债券对外负债的存量总和(即全部外资撤出)。
5.3 预防经济的内外失衡
5.3.1 度量外部失衡: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与美国生产率增速的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例如,当中国的生产率增速超过美国时,中国的实际汇率就应升值
——如果升值不到位,要放弃部分超额外储来达到外部均衡;
——如果反而贬值,需要放弃的外储就更多
5.3.2 度量内部失衡:一国质量增长与数量增长平衡发展
——当一国偏向于更多投入要素的数量增长时,就会要求汇率升值;
——而一国偏向于更多技术投入的质量增长时,就会要求汇率贬值,若贬值幅度不够,会需要增加额外的外汇储备。
6. 最优外出规模
——最优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在3万亿美元左右
——近年来,预防性需求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让外汇储备逐渐从货币供应机制中脱钩,例如财政部发特别的国债,把所有的外汇储备都买下,当然还是可以通过外管局来经营完全没有问题。这样中央银行的主动性和部分独立性就能实现,而外汇一旦给到主权基金(当然还有民间投资,藏汇于民),我们拿着这么多外汇就可以购买海外购资产,投资“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亚投行等,都可以这样去操做,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海外投资机会。这就是一种脱媒,也就是把外汇从央行脱到主权基金和民间的一系列投资主体上去。这样资本账户开放,解放汇率都可以实现,【不可能三角关系被彻底打破。】?????
=======================
外储收益真相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150824/114723046980.shtml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聂欧
1. 我国运营外汇储备最主要的两个机构——中投公司和国家外管局
1.1 中投公司
—— 境外组合包括公开市场股票占比44.1%、长期资产26.2%、固定收益14.6%、绝对收益11.5%和现金产品3.6%。
—— 固定收益类投资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主权债务比例分别是57.4%和17.7%,投资级公司债24.9%
——公开市场股票投资中,美国股票和非美发达国家股票分别占比45.6%和33.5%,新兴国家股票20.9%。
1.2 外管局报告:【投资回报率 vs 波动率】1970~2014
——美国和日、欧等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在44年间,投资回报率分别为9.86%和9.0%,且风险波动率差别不大;
——美国国债年均回报率为7.69%,全球分散投资的政府债券指数回报率为7.78%;
——将美债和全球股票市场投资相比,尽管前者回报率较低,但其波动率5.44%远低于后者,因而投资美债明显优于美国和全球的股票。
——投资大宗商品回报率约9.38%,与股票市场接近,但风险波动却远大于股票。相比于美国国债,大宗商品回报率高出1.5个百分点,但波动率却高出3倍。
——投资黄金的回报率为8.79%,波动率19.92%,两个指标均不及大宗商品,更不及股票。
——最优投资序列:“美国国债-其他国家国债-股票市场-大宗商品-黄金” ????
2. 抄底黄金和大宗商品?No
——市场容量有限,对储备分散化投资效果有限
——保管、运输、储藏、无息
——大量购买战略资源,可能会使得国际关系更加紧张
——购买相关公司股票?两者的相关性并不高,且要承担商品价格和公司财务的双重风险
3. 外储注入社保基金等,用之于民?
——无异于凭空印制钞票
——外储收益早已上缴财政,如何用于国计民生,是财政问题
4. 多元化:
——一是币种多元化
——二是区域多元化,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最后才是资产端的多元化
5. 透明度提升:
——7月中旬,央行按照IMF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公布了我国外储和黄金储备等数据,调整了外债数据口径,释放出提升信息透明度的信号。
http://money.163.com/15/0823/08/B1MI5MEO00253B0H.html
邵宇 任飞/文
1. 一个国家为什么需要积累外汇储备?
—— 支付需求和预防需求。
2. 支付需求:包括为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所必须付出的外汇储备
——进口支付/外债支付/对内投资利润汇出/对外投资成本保障/个体购汇
——是外汇储备的最低要求
3. 预防需求:
——是外汇储备积累的决定性因素
——预防货币汇率波动/本国金融市场因冲击失序/经济的内外失衡
4. 支付性外汇储备必须满足:
4.1 需要保证三至四个月的进口支付(特里芬比率);
4.2 短期外债:贸易信贷等;长期外债:银行长期贷款等;
4.3 FDI每年产生的外汇利润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再投资,二是进行购汇汇回;
4.4 ODI量增加迅速,要求国内企业支付外汇以保障ODI投资的各项项目顺利展开;
4.5 个人的购汇需求,这部分购汇需求主要来自旅游。
5. 预防性外汇储备
5.1 预防货币波动:日常干预性需求和应急性需求。
5.1.1 日常干预性需求:可以表示为人民币在岸市场总交易量作为干预需求,一般为10%
5.1.2 应急性需求:2014年俄罗斯1000亿美元,1998年时香港1000亿美元,所以500-1500亿美元就能应对各种金融波动和货币攻击。
5.2 保护国内金融市场
——近几年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占GDP的比例一直在上升,尤其是债券市场的发展尤为迅速。当国内的市场市值不断上升时,我们认为外汇储备的需求量就可以下降。另一方面,我们同样看到,股票和债券对外负债的存量在不断上升,不难想象,对外负债存量的上升意味着央行必须准备更多的外汇储备以应对外资从金融市场的撤出。所以,【【决定预防金融市场冲击的外汇储备最优数量就取决于对外负债存量/市场市值的比例】】。并且我们认为最优的外汇储备数量等于股票和债券对外负债的存量总和(即全部外资撤出)。
5.3 预防经济的内外失衡
5.3.1 度量外部失衡: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与美国生产率增速的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例如,当中国的生产率增速超过美国时,中国的实际汇率就应升值
——如果升值不到位,要放弃部分超额外储来达到外部均衡;
——如果反而贬值,需要放弃的外储就更多
5.3.2 度量内部失衡:一国质量增长与数量增长平衡发展
——当一国偏向于更多投入要素的数量增长时,就会要求汇率升值;
——而一国偏向于更多技术投入的质量增长时,就会要求汇率贬值,若贬值幅度不够,会需要增加额外的外汇储备。
6. 最优外出规模
——最优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在3万亿美元左右
——近年来,预防性需求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让外汇储备逐渐从货币供应机制中脱钩,例如财政部发特别的国债,把所有的外汇储备都买下,当然还是可以通过外管局来经营完全没有问题。这样中央银行的主动性和部分独立性就能实现,而外汇一旦给到主权基金(当然还有民间投资,藏汇于民),我们拿着这么多外汇就可以购买海外购资产,投资“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亚投行等,都可以这样去操做,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海外投资机会。这就是一种脱媒,也就是把外汇从央行脱到主权基金和民间的一系列投资主体上去。这样资本账户开放,解放汇率都可以实现,【不可能三角关系被彻底打破。】?????
=======================
外储收益真相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150824/114723046980.shtml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聂欧
1. 我国运营外汇储备最主要的两个机构——中投公司和国家外管局
1.1 中投公司
—— 境外组合包括公开市场股票占比44.1%、长期资产26.2%、固定收益14.6%、绝对收益11.5%和现金产品3.6%。
—— 固定收益类投资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主权债务比例分别是57.4%和17.7%,投资级公司债24.9%
——公开市场股票投资中,美国股票和非美发达国家股票分别占比45.6%和33.5%,新兴国家股票20.9%。
1.2 外管局报告:【投资回报率 vs 波动率】1970~2014
——美国和日、欧等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在44年间,投资回报率分别为9.86%和9.0%,且风险波动率差别不大;
——美国国债年均回报率为7.69%,全球分散投资的政府债券指数回报率为7.78%;
——将美债和全球股票市场投资相比,尽管前者回报率较低,但其波动率5.44%远低于后者,因而投资美债明显优于美国和全球的股票。
——投资大宗商品回报率约9.38%,与股票市场接近,但风险波动却远大于股票。相比于美国国债,大宗商品回报率高出1.5个百分点,但波动率却高出3倍。
——投资黄金的回报率为8.79%,波动率19.92%,两个指标均不及大宗商品,更不及股票。
——最优投资序列:“美国国债-其他国家国债-股票市场-大宗商品-黄金” ????
2. 抄底黄金和大宗商品?No
——市场容量有限,对储备分散化投资效果有限
——保管、运输、储藏、无息
——大量购买战略资源,可能会使得国际关系更加紧张
——购买相关公司股票?两者的相关性并不高,且要承担商品价格和公司财务的双重风险
3. 外储注入社保基金等,用之于民?
——无异于凭空印制钞票
——外储收益早已上缴财政,如何用于国计民生,是财政问题
4. 多元化:
——一是币种多元化
——二是区域多元化,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最后才是资产端的多元化
5. 透明度提升:
——7月中旬,央行按照IMF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公布了我国外储和黄金储备等数据,调整了外债数据口径,释放出提升信息透明度的信号。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