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微信生活
自从妈妈开始玩微信后,她的生活就发生了可谓不小的变化。之前她一直都很鄙视社交网站和微信这个社交平台的代表,常得意地说:“我同学都用,也都推荐我用,但我从来都不用!”
不过,也许是经受不了身边那么多同学、同事,家人的鼓动,有一天妈妈也终于和我说让我帮她下一个微信,并注册一个账号。
教会了妈妈如何与人聊天,如何发朋友圈,我以为就算大功告成了。然而,有一天妈妈忽然问我:“人家都有聊天群,我怎么建一个群呢?”
于是,我又教会了妈妈建立微信群,并告诉她把人拉进群里的方法。于是,妈妈成了“解放军N师医院群”群主,也成功地加进了“XX中文班”“一家人”的群里。我忘记是谁告诉妈妈的(很可能是我自己):谁建的群谁就是群主。妈妈对“群主”这个身份十分在意,认为作为一个“群主”有非常大的责任。
之后的有一段时间,妈妈每天都在“一家人”里转发很多文章,军事政治社会生活食品安全美图养生萌宠旅游无所不发,完全颠覆了她之前的豪言壮语。随着妈妈在微信圈里的活跃,我一边偷笑一边默默地把朋友圈对所有家人屏蔽了……
妈妈在70年代当过军医,当时的许多老战友复员后都天各一方,彼此失去了联络。如今互联网的发达让他们在大洋彼岸重新相逢,借由微信这个平台圆了多年寻友的一个梦,大家都非常兴奋。妈妈是50后,今年近60岁,她说到了她这个年岁,就会特别特别怀旧,特别特别想念一个当时的朋友,就想费劲千辛万苦,哪怕越过重洋地把对方找出来。妈妈和战友们重聚的快乐心情可想而知。
而妈妈作为这个“重聚群”的“群主”,也受到了战友们的一致感谢,大家一口一个“感谢群主”,妈妈有些飘飘然了。有一段时间妈妈说每天都要盯着微信有点累,可是不能不看啊,我是群主啊!
不似我这个话题终结者,每每回上一些“嗯嗯,哈哈哈,嘿嘿,哦哦,真好,真不错”就觉得塞言,妈妈在群里可谓插科打诨,幽默风趣,别人怎么丢过来的包袱就怎么丢回去,机智非常。只不过每每发言后,妈妈就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常常拿着手机让我看看她今天发的言,问我是不是很好,还是很糟糕?我说很不错,妈妈就放心满意地走开了。
接下来的某一天,战友群决定举办一场非常隆重的大型同学会。主办者有妈妈,还有其他几个战友。
有一位战友,姑且称呼她为A同志吧,实际上是妈妈她们上一届的兵,但她们那届人很少,所以也经常和妈妈这届交往,比较熟识,也在这个群里。A同志当年就因年长喜欢统领大家,这几年又因做生意发了笔财,当上了某学校的校长,气度就越发不一样了,言谈举止都有尊长的气质。
然而A同志和妈妈这届的战友毕竟不是在一个锅灶里吃饭,一个宿舍里睡觉的,难免不是那么熟悉,她想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也未必所有人都会令她如愿。一开始建群时,A同志便向妈妈抱怨,说她其实之前都建过不少次群了,只是知道的人少。对于这次妈妈建群很多人响应的事情不是很高兴。
而这次搞聚会,A同志也很想冲在前头,做举办者,大家都愿把领导者的位置让给她。
一开始是推选出筹划小组,找出了几个志愿者,为了方便统计编好了号。我也不知道妈妈她们是怎么编的号,但是到了A同志那里,A同志说自己是第0号,令妈妈感到很奇怪。
接下来进入筹备工作,几天后,妈妈忽然接到A同志的电话,说她不干了,理由是大家都不积极响应。经过百般劝说,A同志才勉强留下。
接着大约过了小半年,眼看就要到聚会当前了,家里每天都有许多电话,每天下班回家,妈妈几乎都在打电话,有时甚至晚上11、12点还陆陆续续有战友致电咨询聚会的问题。
就在这时,A同志再次说她决定退群。令妈妈感到很震惊。A同志说当初举办聚会的时候大家就不积极,一点意思都没有。妈妈有些生气了,说你这样来回拉抽屉可不好,说好了要参加,怎么动不动就变卦,就退群?A同志听后勃然大怒,说我退不退群是我的自由!等等。
即使是这样,同学聚会在即,筹备组还是声势浩大,轰轰烈烈地准备着工作。热热闹闹的战友群的故事也还在继续……
XX中文班群是妈妈的大学班群。起初妈妈还只是时而在群里来一把小幽默,然而前段时间的牛市紧接着股市大跌给妈妈创造了舞台。
妈妈自学研究股票年头不短了,一直都没有发言的渠道,这次随着牛市和股市大跌,很多人都聊起股票来,连平日对这方面几乎不关心的我也开始有些耳闻兴趣起来,可见这次股市行情影响范围之广。
妈妈开始发表简短的股评,获得了班上某位当年的“大才子”的称赞,很多人也许是认为“大才子”的称赞很有参考性,也跟着称赞起来,妈妈又有点飘飘然了。
妈妈常常拿着手机让我看她今天的“大作”,还会自己念一遍,虽然里面有很多名词都都不懂,妈妈还是坚持让我评价写得怎么样。我坦诚地说写的不错,就是有些我看不懂。妈妈则很得意地说:看不懂就对了!
妈妈这些年来坚持不懈的学习,孜孜不倦,她的精神一直是我敬佩的,如果说她为自己对股市、金融方面的进步与才能感到沾沾自喜我觉得也一点不为过,因为她的确实在这方面很有才能,是很有天赋的人,而且付出了很多艰辛与努力。
但是担心群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未必这么觉得,我开始劝妈妈收敛。我告诉她就算你真的很棒,很厉害,老同学也未必是人人都这么想的,很多人呢,看到你觉得好,就会嫉妒。所以还是稍微少言一点好。我又给妈妈建了一个新浪博客,让妈妈在里面发长微博。我觉得陌生人可能比起老同学来说更不会对妈妈经常发言感到妒忌或是别的什么情绪。当然,也可能都是我的多虑。
一次,妈妈群里有另外一个同学,对前段时间股市崩盘发表了评论。她的内容基本上是表达对政府,对机构的失望和愤怒,是属于自己的感慨。然而“大才子”言出犀利,说她如果真的不喜欢作为一个中国人,那就出国去吧。二人争吵起来,这位同学愤而退群。
我又开始担心“大才子”对妈妈的发言的赞赏会无形中给那位同学带来伤害,再次劝她收敛,谨言慎行。
妈妈并不是一个真的很喜欢炫耀出风头的人,只是她容易冲动之下满腔热血,然后就飘飘然起来。然而我担心有些久未谋面的老同学可能不会这样理解。在我的提醒下,妈妈也意识到自己前段时间的发言可能有点多,向我保证以后尽量少发言。
然而,虽然有保证,妈妈的发言还是不见少。我也就不再提了。
有时我想,作为一个不到25岁的年轻人,为什么我对人的信任还不如妈妈这个年近60的人?我其实很羡慕妈妈能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地发言。而我早就慢慢因为害怕被这个诟病,被那个抨击,被那个觉得有意见而觉得还是应该三缄其口。其实我也是一个很喜欢发表自己言论见解的人。因为我知道有些人就是不喜欢别人发表自己的言论见解,为了防止被人莫名其妙地厌恶,我慢慢地克制自己。
我没有妈妈那么善于与人迂回,我不善闲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上,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人只是礼貌回应,几乎接不上话。但又很喜欢对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反驳别人,对我而言只不过是提出不同见解,辩论的乐趣,但是从小到大却遇到了一些麻烦。因此我变得自我克制,实在忍不住发言,也要对于自己的发言进行诸多解释,以免被误解。
反过来说,是不是我们这一代人,80、90后,长大以后对周围的人更加苛刻?更加喜欢用自己的价值观评判别人?一方面积极追求着自我,自由,解放,平等,权利,一方面更加对不同意见难以包容,更加界限森严,更加小心地自我保护?更加不敢冒险?
所以,看着妈妈几乎“无忧无虑”地发言,我心里也觉得很开心,并希望能一直这样下去。
尽管我担忧的来自于微信圈的事情有可能发生,尽管时而闹哄哄的微信圈有时真的会出现一些冲突事件,但妈妈还是享受着自己新时代的微信生活,乐此不疲。
我觉得在社交尤其是发言方面的洒脱,我需要向妈妈学习。
不过,也许是经受不了身边那么多同学、同事,家人的鼓动,有一天妈妈也终于和我说让我帮她下一个微信,并注册一个账号。
教会了妈妈如何与人聊天,如何发朋友圈,我以为就算大功告成了。然而,有一天妈妈忽然问我:“人家都有聊天群,我怎么建一个群呢?”
于是,我又教会了妈妈建立微信群,并告诉她把人拉进群里的方法。于是,妈妈成了“解放军N师医院群”群主,也成功地加进了“XX中文班”“一家人”的群里。我忘记是谁告诉妈妈的(很可能是我自己):谁建的群谁就是群主。妈妈对“群主”这个身份十分在意,认为作为一个“群主”有非常大的责任。
之后的有一段时间,妈妈每天都在“一家人”里转发很多文章,军事政治社会生活食品安全美图养生萌宠旅游无所不发,完全颠覆了她之前的豪言壮语。随着妈妈在微信圈里的活跃,我一边偷笑一边默默地把朋友圈对所有家人屏蔽了……
妈妈在70年代当过军医,当时的许多老战友复员后都天各一方,彼此失去了联络。如今互联网的发达让他们在大洋彼岸重新相逢,借由微信这个平台圆了多年寻友的一个梦,大家都非常兴奋。妈妈是50后,今年近60岁,她说到了她这个年岁,就会特别特别怀旧,特别特别想念一个当时的朋友,就想费劲千辛万苦,哪怕越过重洋地把对方找出来。妈妈和战友们重聚的快乐心情可想而知。
而妈妈作为这个“重聚群”的“群主”,也受到了战友们的一致感谢,大家一口一个“感谢群主”,妈妈有些飘飘然了。有一段时间妈妈说每天都要盯着微信有点累,可是不能不看啊,我是群主啊!
不似我这个话题终结者,每每回上一些“嗯嗯,哈哈哈,嘿嘿,哦哦,真好,真不错”就觉得塞言,妈妈在群里可谓插科打诨,幽默风趣,别人怎么丢过来的包袱就怎么丢回去,机智非常。只不过每每发言后,妈妈就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常常拿着手机让我看看她今天发的言,问我是不是很好,还是很糟糕?我说很不错,妈妈就放心满意地走开了。
接下来的某一天,战友群决定举办一场非常隆重的大型同学会。主办者有妈妈,还有其他几个战友。
有一位战友,姑且称呼她为A同志吧,实际上是妈妈她们上一届的兵,但她们那届人很少,所以也经常和妈妈这届交往,比较熟识,也在这个群里。A同志当年就因年长喜欢统领大家,这几年又因做生意发了笔财,当上了某学校的校长,气度就越发不一样了,言谈举止都有尊长的气质。
然而A同志和妈妈这届的战友毕竟不是在一个锅灶里吃饭,一个宿舍里睡觉的,难免不是那么熟悉,她想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也未必所有人都会令她如愿。一开始建群时,A同志便向妈妈抱怨,说她其实之前都建过不少次群了,只是知道的人少。对于这次妈妈建群很多人响应的事情不是很高兴。
而这次搞聚会,A同志也很想冲在前头,做举办者,大家都愿把领导者的位置让给她。
一开始是推选出筹划小组,找出了几个志愿者,为了方便统计编好了号。我也不知道妈妈她们是怎么编的号,但是到了A同志那里,A同志说自己是第0号,令妈妈感到很奇怪。
接下来进入筹备工作,几天后,妈妈忽然接到A同志的电话,说她不干了,理由是大家都不积极响应。经过百般劝说,A同志才勉强留下。
接着大约过了小半年,眼看就要到聚会当前了,家里每天都有许多电话,每天下班回家,妈妈几乎都在打电话,有时甚至晚上11、12点还陆陆续续有战友致电咨询聚会的问题。
就在这时,A同志再次说她决定退群。令妈妈感到很震惊。A同志说当初举办聚会的时候大家就不积极,一点意思都没有。妈妈有些生气了,说你这样来回拉抽屉可不好,说好了要参加,怎么动不动就变卦,就退群?A同志听后勃然大怒,说我退不退群是我的自由!等等。
即使是这样,同学聚会在即,筹备组还是声势浩大,轰轰烈烈地准备着工作。热热闹闹的战友群的故事也还在继续……
XX中文班群是妈妈的大学班群。起初妈妈还只是时而在群里来一把小幽默,然而前段时间的牛市紧接着股市大跌给妈妈创造了舞台。
妈妈自学研究股票年头不短了,一直都没有发言的渠道,这次随着牛市和股市大跌,很多人都聊起股票来,连平日对这方面几乎不关心的我也开始有些耳闻兴趣起来,可见这次股市行情影响范围之广。
妈妈开始发表简短的股评,获得了班上某位当年的“大才子”的称赞,很多人也许是认为“大才子”的称赞很有参考性,也跟着称赞起来,妈妈又有点飘飘然了。
妈妈常常拿着手机让我看她今天的“大作”,还会自己念一遍,虽然里面有很多名词都都不懂,妈妈还是坚持让我评价写得怎么样。我坦诚地说写的不错,就是有些我看不懂。妈妈则很得意地说:看不懂就对了!
妈妈这些年来坚持不懈的学习,孜孜不倦,她的精神一直是我敬佩的,如果说她为自己对股市、金融方面的进步与才能感到沾沾自喜我觉得也一点不为过,因为她的确实在这方面很有才能,是很有天赋的人,而且付出了很多艰辛与努力。
但是担心群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未必这么觉得,我开始劝妈妈收敛。我告诉她就算你真的很棒,很厉害,老同学也未必是人人都这么想的,很多人呢,看到你觉得好,就会嫉妒。所以还是稍微少言一点好。我又给妈妈建了一个新浪博客,让妈妈在里面发长微博。我觉得陌生人可能比起老同学来说更不会对妈妈经常发言感到妒忌或是别的什么情绪。当然,也可能都是我的多虑。
一次,妈妈群里有另外一个同学,对前段时间股市崩盘发表了评论。她的内容基本上是表达对政府,对机构的失望和愤怒,是属于自己的感慨。然而“大才子”言出犀利,说她如果真的不喜欢作为一个中国人,那就出国去吧。二人争吵起来,这位同学愤而退群。
我又开始担心“大才子”对妈妈的发言的赞赏会无形中给那位同学带来伤害,再次劝她收敛,谨言慎行。
妈妈并不是一个真的很喜欢炫耀出风头的人,只是她容易冲动之下满腔热血,然后就飘飘然起来。然而我担心有些久未谋面的老同学可能不会这样理解。在我的提醒下,妈妈也意识到自己前段时间的发言可能有点多,向我保证以后尽量少发言。
然而,虽然有保证,妈妈的发言还是不见少。我也就不再提了。
有时我想,作为一个不到25岁的年轻人,为什么我对人的信任还不如妈妈这个年近60的人?我其实很羡慕妈妈能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地发言。而我早就慢慢因为害怕被这个诟病,被那个抨击,被那个觉得有意见而觉得还是应该三缄其口。其实我也是一个很喜欢发表自己言论见解的人。因为我知道有些人就是不喜欢别人发表自己的言论见解,为了防止被人莫名其妙地厌恶,我慢慢地克制自己。
我没有妈妈那么善于与人迂回,我不善闲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上,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人只是礼貌回应,几乎接不上话。但又很喜欢对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反驳别人,对我而言只不过是提出不同见解,辩论的乐趣,但是从小到大却遇到了一些麻烦。因此我变得自我克制,实在忍不住发言,也要对于自己的发言进行诸多解释,以免被误解。
反过来说,是不是我们这一代人,80、90后,长大以后对周围的人更加苛刻?更加喜欢用自己的价值观评判别人?一方面积极追求着自我,自由,解放,平等,权利,一方面更加对不同意见难以包容,更加界限森严,更加小心地自我保护?更加不敢冒险?
所以,看着妈妈几乎“无忧无虑”地发言,我心里也觉得很开心,并希望能一直这样下去。
尽管我担忧的来自于微信圈的事情有可能发生,尽管时而闹哄哄的微信圈有时真的会出现一些冲突事件,但妈妈还是享受着自己新时代的微信生活,乐此不疲。
我觉得在社交尤其是发言方面的洒脱,我需要向妈妈学习。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