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业|就算失败,我也在投资自己
写在前面:
一千零一业,是我最近一直想做的一件事:采访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人,谈谈他们的工作,工作的烦恼,和工作外的生活与思考。
我听他们说,记录,写下来,分享出去,虽然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看。
他们都是普通人,做着普通的工作。但是,再普通的人,都有不普通的故事。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也许,他们的故事,可以带来一些启发和感慨,一些共鸣和力量。让你发现,如果你孤独,如果你寸步难行,你都不是一个人。
也从中看看,我们一辈子的大部分时间在工作,而工作带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工作到底是为什么?世界上其他角落的人,在做什么?
我会在接下来的日子,继续更新这个栏目。谢谢你的停留。谢谢你们的支持。
一千零一业微博:http://www.weibo.com/u/5591946460
或关注我的豆列:http://www.douban.com/doulist/38916004/
或搜索微信公共号:一千零一业 或working1001
---------------------------------------------------------------
005 失败的启示
就算失败,我也在自我增值
文:Windy Ye
Eli Lyons
最后,我还是决定退出。
但是,没关系,就算失败了,我也在自我增值。
(3 月,我在巴黎邂逅Eli。他当时是一家生物科技startup的CEO,和几个合伙人一起,来巴黎参加业界会议。中间空闲的一个下午,他坐在咖啡厅里发呆,外面春光灿烂,他却一脸忧虑。当我问道:“大老远来一趟,怎么不和团队一起游玩顺便增进感情。”他叹了口气,没说话。没想到过了一个月,就传来他离开公司的消息。)
1, 从赴日留学到成为CEO
当我在加州州立大学就读计算机硕士的时候,我的导师从事的,正是生物科技,也就是所谓的biotech的研究。这个领域,结合了生物实验、医药研究和IT,前景无限,机会众多,还具有社会公益性。我一下子就被迷住了。除了翻阅大量的资料外,我隔三差五就往学校的生物实验室跑,还去医学院旁听。
硕士读完后,我考虑申请博士学位,日本是个医药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加上我对亚洲文化一直以来的兴趣,东京大学就成了我的最佳选项。
来到日本后,我参加了诺华(Novatis)主办的一个科技创新比赛,也就在这里,我结识了其他3个合伙人。他们都是医药领域的博士。
当时,他们刚刚注册了一家公司,叫Molcure。主要从事抗体(Antibody)的研究。
在几乎所有医药研发中,都需要抗体,针对研发项目的不同,还需要不同的抗体。如果按传统方式,从噬菌体的选择,抗体的培养,抗原免疫实验等流程下来,需要很长的时间,效率也不高,许多有效的抗体,也在这一过程中被流失了。
于是,他们想要应用计算机系统,建立噬菌体抗体库,录入噬菌体抗体的DNA,通过大数据处理的方式,高效筛选出合适的抗体,并模拟体内抗体生成的环节,连免疫实验都可以免去。这样一来,大大提高抗体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并能够在抗体形成后,进行分析,数据备份,利于下一次研发的使用。
这一技术,在90年代就已经兴起,molcure则希望针对不同制药公司的需要,建立专门的噬菌体抗体库系统,并把这项技术推广到更多的制药公司去。
在日本,年轻人一般都是毕业后进一个大公司,安安稳稳过一生。怀抱着创业热情的,不多。所以,在遇到他们的时候,我很惊喜,对他们的想法,也产生了兴趣,而我的专业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就这样,我加入了他们的团队,因为我善于统筹、管理,懂技术又方便寻求美国的资源,我便成了公司的CEO。
2,“美日”合作,完全是一场灾难
你可能要问, 一个日语不流利的美国人,和3个日本人一起创业,行得通吗?行得通,但会非常痛苦。
当然,我不想一杆子打死一船人,并非所有日本人都如此,只能说我和我合伙人们合不来,而他们恰好都是日本人。
我行事大胆,冒进,他们却趋于谨慎,甚至在我看来是过于保守。比如在跟风投接触的时候,我倾向于大展宏图,大胆梦想,甚至有点夸张也没关系,因为这样能在情感上感染对方,让他们看到我们的激情,我们的奋进,这样对方才能相信,投资我们收益巨大;我的合伙人们却对此表示极度不满,他们认为我们应该采用最稳妥的方式,不能夸夸其谈。假设正常来说,我们第一年会有10万美元的收入,我会跟投资人拍胸脯保证能有12万。我的合伙人们,就会说我们只能达到8万甚至6万。
这种保守,找银行贷款的时候可以,反正银行只要确保钱能回来。但是对投资人不行,他们要的是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收益,如果连Dream Big的热情和执着都拿不出来,他们是不会有兴趣的,尤其当我们面对欧美投资人的时候。
他们对细节的过分执着也让我不适应。认真靠谱绝对是件好事,但是每一次见客户的PPT,连一个箭头,一句话,一个标点的含义都要反复推敲,就太让人抓狂了。而且他们每做一个小小的修改,都必须召集团队所有人一起讨论,比如其中一个同事在大阪出差,我们就要等他回来,那个星期,因为Slide不能用,所有Pitch都不能做,我们就闲置了一个星期,就为了一个小标点。
这些问题,再加上语言障碍,就是雪上加霜,完全是一场灾难。
我日语不好,他们的表达,在我看来又很模糊,在日语里有些词,同时具备赞同和否定的意思,必须结合对象和语境,以及说话人的表情、语气来判断,而他们总是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我时常搞不清楚他们的意见。若是说英语,他们也没办法到双语者的水平,一个同母语者1小时就能沟通完的问题,我们起码要花3倍以上的时间。
平常慢慢来都还好,若是碰上时间紧急的时候,两国的语言思维碰撞在一起,一个“是”与“否”我都搞不清楚,让我们无法高效。所以,久而久之,他们常常飞快用日语讨论,再告诉我一个结果,我深深觉得被孤立。
3, 加入故事和情感,才能打动投资人
不过,上任后长达一年的Fund Raising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个理工Geek,我不善言辞,演讲时,总是陈述的一系列推理,罗列一大堆数字,导致投资人总是被无聊到。
碰壁了几次之后,我去看一些关于怎么演讲的视频,去商店里观察王牌销售员的言辞,我慢慢感受到,严密的数据是无法感染对方的,他们看得太多,我需要加入情绪,加入故事,比如一个人到日本创业,怀抱着对生物科技的多大热忱,多么希望造福社会等等(笑),并且说故事的时候加入一些经验和例子,会变得更有说服力。
还有,在收益方面要合理化夸张,日本的风投,我没有接触过,不好说,但是对于欧美的投资者,你要让他们相信,他们有巨大的前景,他们有固有思维,认为收益是夸大的,比如我说收益12万,他们心里知道我只能达到10万,如果像我的合伙人那样,保守说出8万,他们就会认为你只能达到6万,那这样肯定难以拿到钱。
今年2月,我拉到了一笔百万美元的投资,几个日本制药公司也开始试用我们的产品。我自认为算是对这近2年的CEO生涯,有了一个交代。于是,我正式向他们提出辞呈。
4. 你要长择,对方只想一夜情,那怎么谈下去
这个决定很艰难,毕竟牵涉到股权问题,工作签证问题,我也有很高的机会成本,现在公司势头正好,万一一举成为资产上亿的公司,我不是亏大了(笑)。
Molcure对我来说,就像孩子一样,我看着它从无到有。一个付出了大量劳力、心力的东西,决定放弃,怎么样都很心痛。
无数个深夜,我在字斟酌句地修改Pitch用的资料,公司网站上,现在还挂着我的视频,当时录它,前前后后录了几百遍吧。一年里,我往返了三十几次美国,就为了在风投那里争取一个30分钟的会谈,每次与合伙人出现争执,我都跟自己说,没关系,耐心点,这些都可以解决,我也一直在努力学日语,努力理解他们的文化。
但我后来发现,这不只是文化冲突,我们最大的错误,在于从一开始,就没有设定好共同的价值观。
比如,他们并不想来这次会议,他们只想跟日本几家医药公司保持合作就够了,可我却希望这个产品可以走向国际。再比如我需要招有经验的人,他们就需要一张白纸的应届生,比如我希望我的员工有自主性,我给他们创造的空间,他们希望员工绝对服从、按部就班。
公司的发展方向,短 中长三期目标,使命与责任,公司文化,以及合伙人之间的明确分工,谁负责什么,遇到分歧如何达成一致,什么原则必须要尊重,什么内容又可以调整等等,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坐下来好好谈过。
我和他们对公司的预期和想法都不同,又加上文化障碍,让我不想再在这个公司继续下去了。
就像去约会,你想发展长期关系,对方只想一夜情,那怎么谈下去。
我现在觉得《生活大爆炸》里,Sheldom一开始和Lenard签的那个几十页的合租规定,实在是太有必要了(笑),合伙创业,规定是规定,私交是私交,大家就应该把什么都先说清楚,才好办事。
5.无论如何,我都在投资自己
你可以说我失败了吗?是的。我像个逃兵一样,逃离我自己的公司。
但我不后悔,我知道再接下去,我只会越来越痛苦,我们也会因为各种原则性问题的分歧,让公司四分五裂。
虽然我和前合伙人有矛盾,但并不代表我不喜欢日本人,他们做事认真,一丝不苟,谦恭有礼,可以完全信任,这都是我所深深赞赏的。而亚洲市场,尤其日本这么老龄化的国家,医药科技领域还有很大的前景,我的未来也会在这里。
我的投资还没有得到回报,我就把它收回了。我觉得可惜,但也不可惜,和2年前相比,现在的我,更有信心了。我的表达能力、市场感觉,组织管理,包括对日本社会的了解,都提高了很多,这段经历,让我更有实力再次创业,并且我相信我会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其实别人都看在眼里呢。(笑)
这不,在我放出离职的消息后,好几个biotech领域的startup邀请我加入创业团队,东京一个大型创业协会,还邀请我担任顾问。最近,我遇到了一个不错的项目,开发一种人体工学分析软件,帮助老年病患者,这次,我的合伙人是个英国人(笑),我们一开始,就签了厚厚的“舍友协议”。
无论如何,我都在投资自己,就算失败,我也在自我增值,而自己才是最大的资产。
Windy 采访后记:
相信很多人,在创业从0到1的时候,都有很多顾虑。失败了怎么办,收益什么时候能有,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又怎么算。不光如此,在我们的人生里,也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如果去留学,毕业都25岁+了,再跟20出头的本科生竞争,可以吗?如果跟他在一起,我们要异地还加上时差,可能吗?
如果每次我们都是结果导向地思考,那么人生最后的结果,大家都一样。
那又有多少区别。而让我们不同的,正是这一路走来的所遇见的人,所经历的事。工作的实践,让我们收获能力,感情的经历,让我们更好的发现自我,留学的经历,让我们更坚强地抗击生活…
所以,如果有什么想做的事,就去做吧!将自己能所做的一切,做到极致,看看会发生什么。
我们也难以定义所谓失败,因为,每段拼尽全力的经历,定会还你一份收获。成不成比例不一定,但总不会空手而归。
Never a failure, always a lesson。无论如何,我们在投资自己,而自己才是最大的资产。
一千零一业,是我最近一直想做的一件事:采访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人,谈谈他们的工作,工作的烦恼,和工作外的生活与思考。
我听他们说,记录,写下来,分享出去,虽然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看。
他们都是普通人,做着普通的工作。但是,再普通的人,都有不普通的故事。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也许,他们的故事,可以带来一些启发和感慨,一些共鸣和力量。让你发现,如果你孤独,如果你寸步难行,你都不是一个人。
也从中看看,我们一辈子的大部分时间在工作,而工作带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工作到底是为什么?世界上其他角落的人,在做什么?
我会在接下来的日子,继续更新这个栏目。谢谢你的停留。谢谢你们的支持。
一千零一业微博:http://www.weibo.com/u/5591946460
或关注我的豆列:http://www.douban.com/doulist/38916004/
或搜索微信公共号:一千零一业 或working1001
---------------------------------------------------------------
005 失败的启示
就算失败,我也在自我增值
文:Windy Ye
Eli Lyons
最后,我还是决定退出。
但是,没关系,就算失败了,我也在自我增值。
(3 月,我在巴黎邂逅Eli。他当时是一家生物科技startup的CEO,和几个合伙人一起,来巴黎参加业界会议。中间空闲的一个下午,他坐在咖啡厅里发呆,外面春光灿烂,他却一脸忧虑。当我问道:“大老远来一趟,怎么不和团队一起游玩顺便增进感情。”他叹了口气,没说话。没想到过了一个月,就传来他离开公司的消息。)
1, 从赴日留学到成为CEO
当我在加州州立大学就读计算机硕士的时候,我的导师从事的,正是生物科技,也就是所谓的biotech的研究。这个领域,结合了生物实验、医药研究和IT,前景无限,机会众多,还具有社会公益性。我一下子就被迷住了。除了翻阅大量的资料外,我隔三差五就往学校的生物实验室跑,还去医学院旁听。
硕士读完后,我考虑申请博士学位,日本是个医药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加上我对亚洲文化一直以来的兴趣,东京大学就成了我的最佳选项。
来到日本后,我参加了诺华(Novatis)主办的一个科技创新比赛,也就在这里,我结识了其他3个合伙人。他们都是医药领域的博士。
当时,他们刚刚注册了一家公司,叫Molcure。主要从事抗体(Antibody)的研究。
在几乎所有医药研发中,都需要抗体,针对研发项目的不同,还需要不同的抗体。如果按传统方式,从噬菌体的选择,抗体的培养,抗原免疫实验等流程下来,需要很长的时间,效率也不高,许多有效的抗体,也在这一过程中被流失了。
于是,他们想要应用计算机系统,建立噬菌体抗体库,录入噬菌体抗体的DNA,通过大数据处理的方式,高效筛选出合适的抗体,并模拟体内抗体生成的环节,连免疫实验都可以免去。这样一来,大大提高抗体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并能够在抗体形成后,进行分析,数据备份,利于下一次研发的使用。
这一技术,在90年代就已经兴起,molcure则希望针对不同制药公司的需要,建立专门的噬菌体抗体库系统,并把这项技术推广到更多的制药公司去。
在日本,年轻人一般都是毕业后进一个大公司,安安稳稳过一生。怀抱着创业热情的,不多。所以,在遇到他们的时候,我很惊喜,对他们的想法,也产生了兴趣,而我的专业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就这样,我加入了他们的团队,因为我善于统筹、管理,懂技术又方便寻求美国的资源,我便成了公司的CEO。
2,“美日”合作,完全是一场灾难
你可能要问, 一个日语不流利的美国人,和3个日本人一起创业,行得通吗?行得通,但会非常痛苦。
当然,我不想一杆子打死一船人,并非所有日本人都如此,只能说我和我合伙人们合不来,而他们恰好都是日本人。
我行事大胆,冒进,他们却趋于谨慎,甚至在我看来是过于保守。比如在跟风投接触的时候,我倾向于大展宏图,大胆梦想,甚至有点夸张也没关系,因为这样能在情感上感染对方,让他们看到我们的激情,我们的奋进,这样对方才能相信,投资我们收益巨大;我的合伙人们却对此表示极度不满,他们认为我们应该采用最稳妥的方式,不能夸夸其谈。假设正常来说,我们第一年会有10万美元的收入,我会跟投资人拍胸脯保证能有12万。我的合伙人们,就会说我们只能达到8万甚至6万。
这种保守,找银行贷款的时候可以,反正银行只要确保钱能回来。但是对投资人不行,他们要的是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收益,如果连Dream Big的热情和执着都拿不出来,他们是不会有兴趣的,尤其当我们面对欧美投资人的时候。
他们对细节的过分执着也让我不适应。认真靠谱绝对是件好事,但是每一次见客户的PPT,连一个箭头,一句话,一个标点的含义都要反复推敲,就太让人抓狂了。而且他们每做一个小小的修改,都必须召集团队所有人一起讨论,比如其中一个同事在大阪出差,我们就要等他回来,那个星期,因为Slide不能用,所有Pitch都不能做,我们就闲置了一个星期,就为了一个小标点。
这些问题,再加上语言障碍,就是雪上加霜,完全是一场灾难。
我日语不好,他们的表达,在我看来又很模糊,在日语里有些词,同时具备赞同和否定的意思,必须结合对象和语境,以及说话人的表情、语气来判断,而他们总是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我时常搞不清楚他们的意见。若是说英语,他们也没办法到双语者的水平,一个同母语者1小时就能沟通完的问题,我们起码要花3倍以上的时间。
平常慢慢来都还好,若是碰上时间紧急的时候,两国的语言思维碰撞在一起,一个“是”与“否”我都搞不清楚,让我们无法高效。所以,久而久之,他们常常飞快用日语讨论,再告诉我一个结果,我深深觉得被孤立。
3, 加入故事和情感,才能打动投资人
不过,上任后长达一年的Fund Raising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个理工Geek,我不善言辞,演讲时,总是陈述的一系列推理,罗列一大堆数字,导致投资人总是被无聊到。
碰壁了几次之后,我去看一些关于怎么演讲的视频,去商店里观察王牌销售员的言辞,我慢慢感受到,严密的数据是无法感染对方的,他们看得太多,我需要加入情绪,加入故事,比如一个人到日本创业,怀抱着对生物科技的多大热忱,多么希望造福社会等等(笑),并且说故事的时候加入一些经验和例子,会变得更有说服力。
还有,在收益方面要合理化夸张,日本的风投,我没有接触过,不好说,但是对于欧美的投资者,你要让他们相信,他们有巨大的前景,他们有固有思维,认为收益是夸大的,比如我说收益12万,他们心里知道我只能达到10万,如果像我的合伙人那样,保守说出8万,他们就会认为你只能达到6万,那这样肯定难以拿到钱。
今年2月,我拉到了一笔百万美元的投资,几个日本制药公司也开始试用我们的产品。我自认为算是对这近2年的CEO生涯,有了一个交代。于是,我正式向他们提出辞呈。
4. 你要长择,对方只想一夜情,那怎么谈下去
这个决定很艰难,毕竟牵涉到股权问题,工作签证问题,我也有很高的机会成本,现在公司势头正好,万一一举成为资产上亿的公司,我不是亏大了(笑)。
Molcure对我来说,就像孩子一样,我看着它从无到有。一个付出了大量劳力、心力的东西,决定放弃,怎么样都很心痛。
无数个深夜,我在字斟酌句地修改Pitch用的资料,公司网站上,现在还挂着我的视频,当时录它,前前后后录了几百遍吧。一年里,我往返了三十几次美国,就为了在风投那里争取一个30分钟的会谈,每次与合伙人出现争执,我都跟自己说,没关系,耐心点,这些都可以解决,我也一直在努力学日语,努力理解他们的文化。
但我后来发现,这不只是文化冲突,我们最大的错误,在于从一开始,就没有设定好共同的价值观。
比如,他们并不想来这次会议,他们只想跟日本几家医药公司保持合作就够了,可我却希望这个产品可以走向国际。再比如我需要招有经验的人,他们就需要一张白纸的应届生,比如我希望我的员工有自主性,我给他们创造的空间,他们希望员工绝对服从、按部就班。
公司的发展方向,短 中长三期目标,使命与责任,公司文化,以及合伙人之间的明确分工,谁负责什么,遇到分歧如何达成一致,什么原则必须要尊重,什么内容又可以调整等等,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坐下来好好谈过。
我和他们对公司的预期和想法都不同,又加上文化障碍,让我不想再在这个公司继续下去了。
就像去约会,你想发展长期关系,对方只想一夜情,那怎么谈下去。
我现在觉得《生活大爆炸》里,Sheldom一开始和Lenard签的那个几十页的合租规定,实在是太有必要了(笑),合伙创业,规定是规定,私交是私交,大家就应该把什么都先说清楚,才好办事。
5.无论如何,我都在投资自己
你可以说我失败了吗?是的。我像个逃兵一样,逃离我自己的公司。
但我不后悔,我知道再接下去,我只会越来越痛苦,我们也会因为各种原则性问题的分歧,让公司四分五裂。
虽然我和前合伙人有矛盾,但并不代表我不喜欢日本人,他们做事认真,一丝不苟,谦恭有礼,可以完全信任,这都是我所深深赞赏的。而亚洲市场,尤其日本这么老龄化的国家,医药科技领域还有很大的前景,我的未来也会在这里。
我的投资还没有得到回报,我就把它收回了。我觉得可惜,但也不可惜,和2年前相比,现在的我,更有信心了。我的表达能力、市场感觉,组织管理,包括对日本社会的了解,都提高了很多,这段经历,让我更有实力再次创业,并且我相信我会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其实别人都看在眼里呢。(笑)
这不,在我放出离职的消息后,好几个biotech领域的startup邀请我加入创业团队,东京一个大型创业协会,还邀请我担任顾问。最近,我遇到了一个不错的项目,开发一种人体工学分析软件,帮助老年病患者,这次,我的合伙人是个英国人(笑),我们一开始,就签了厚厚的“舍友协议”。
无论如何,我都在投资自己,就算失败,我也在自我增值,而自己才是最大的资产。
![]() |
Eli Lyons |
Windy 采访后记:
相信很多人,在创业从0到1的时候,都有很多顾虑。失败了怎么办,收益什么时候能有,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又怎么算。不光如此,在我们的人生里,也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如果去留学,毕业都25岁+了,再跟20出头的本科生竞争,可以吗?如果跟他在一起,我们要异地还加上时差,可能吗?
如果每次我们都是结果导向地思考,那么人生最后的结果,大家都一样。
那又有多少区别。而让我们不同的,正是这一路走来的所遇见的人,所经历的事。工作的实践,让我们收获能力,感情的经历,让我们更好的发现自我,留学的经历,让我们更坚强地抗击生活…
所以,如果有什么想做的事,就去做吧!将自己能所做的一切,做到极致,看看会发生什么。
我们也难以定义所谓失败,因为,每段拼尽全力的经历,定会还你一份收获。成不成比例不一定,但总不会空手而归。
Never a failure, always a lesson。无论如何,我们在投资自己,而自己才是最大的资产。
-
韩小暖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1 20:52:49
-
Cherieoo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14 17:44:35
-
PhiL.Su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5 22:02:15
-
向阳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4 23:51:35
-
豆瓣bos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4 18:23:40
-
Michael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2 17:21:27
-
嚼了月亮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5 15:09:09
-
为什么如此残忍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3 17:21:05
-
优秀废物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3 07:14:01
-
Sunxl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3 03:18:20
-
D.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1 08:58:36
-
凤凰花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8 14:41:56
-
NanN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8 11:57:54
-
当下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6 10:30:35
-
Mazd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0 23:00:44
-
无名小卒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9 04:37:02
-
Babyface美惠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09 17:40:56
-
ami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2-16 21:37:04
-
大金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6 16:56:45
-
举止优雅的猪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05 12:40:49
-
豆友64422557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12 13:33:26
-
Q小琪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08 04:24:24
-
Yumecraft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06 19:03:23
-
肖素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7-10 12:04:43
-
Jackie_付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04 10:34:05
-
Eas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26 16:47:15
-
麻瓜吖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5 19:15:49
-
莉莉安娜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5 11:03:30
-
crycalm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5 10:46:22
-
legendary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5 00:10:29
-
在看风景的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4 20:52:59
-
sky高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4 20:40:2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4 17:08:38
-
飘落随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4 11:33:33
-
hpyue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4 09:36:25
-
骊歌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4 09:23:20
-
斑得贝迪波多秘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4 09:08:41
-
STUPIDDD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4 01:15:13
-
罗紫京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4 01:13:42
-
阿怪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23:23:41
-
知心爱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23:20:50
-
超级小妞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23:12:42
-
klami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21:21:04
-
Fox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20:41:40
-
Chung's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19:09:58
-
秦楚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18:58:08
-
只如初见18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18:53:38
-
夏天的果果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18:09:21
-
凍OT少甜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17:16:22
-
我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17:09:59
-
大的麦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14:40:05
-
萱萱姑娘有理想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13:02:22
-
不过一个代号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09:35:32
-
记。念。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09:20:28
-
鑰匙在窗台上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09:19:40
-
五三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08:04:04
-
励志小清新婶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03: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