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参照物的条件下看一部传记电影 模仿游戏
The Imitation Game
模仿游戏
不说图灵的真实经历,单看《模仿游戏》电影本身其实并不像多么了不起的样子,无论是作为人物传记的表现方式还是对角色的塑造方式上,但偏偏这一年竟然出现了《万物理论》。两部电影有着各式各样的类似之处,有对比才有亮点。《模仿游戏》简直在各方面都完爆《万物理论》,简直是他大哥。
在叙述的时间线上,《万物理论》是直线,《模仿游戏》则有三条交错的线,虽然“现在”这条线作为故事的引子有点故弄玄虚的意味,但顺着主线的情节,“解密事实的真相”倒值得这样一弄,最后与Joan的重逢也同样因此令人唏嘘不已。少年时间线的回忆作为补充适时穿插,以及Christopher命名的感人细节,让观众得以窥见这个天才的人性一面。
人物成就的主体方面,一个是“万物理论”,一个是“解码机器”,无论是理论细节还是建造过程,都是很难用电影来表现,但比起《万物理论》有了成就之后就转回去重点讲家庭和情感生活来,《模仿游戏》至少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一成就究竟有什么用处,以及有多大的意义。在取得成就的过程中也点名了那关键一刻的情感来源(不是随意的灵机一动),甚至还有解决问题后出现的新的困境。这其实是种很巧妙大局面,太多的智慧型人物不曾面对这样的道德与情感迷局。取得了成就后换来的并不是让人乐观的现状,反而急转直下。战后的图灵生活方向也是如此,虽然电影剧情的真实性大概是另一个问题,影片提供的诠释是一个很值得理解的版本。
两部电影的女主角在形象上有类似之处,只是Joan这个人物跨越时代与世俗的力度更大一些,同样留下的回忆也更加复杂。主角方面,Hawking还原出那些典型的眼神动作大家都看到来,Turing则不占这些优势,更别说Cumberbatch本人早就成了此类角色的代言人。Turing初登场的样子简直分分钟让人想起一堆类似人物(其中有好几个都是他扮演的),但如同这个故事的时间线一样,人物也逐渐进行展开。那些所谓“天才古怪人物”的常见表现背后,有着不同的经历和心态影响。再具体到战时的工作过程,与不同人之间的关系变化,还有独自面对工作的挫折与压力的种种反应,人物的特点才慢慢展现出来。如果说这些都还只是中规中矩,那么当时间线再次回到“现在”的时候,他的经历和表现,情感变化喷薄而出。这种有积累的发力,比表面上的动作眼神表现有技术含量多了。新科影帝的演出大概才叫做“模仿游戏”吧。
电影本身也许还有些不尽人意之处,但对比真的是个好东西,假如没有《万物理论》,《模仿游戏》说不定又被我当作“长相奇异的演员的又一部天才传记”给过去了,那样就很可惜。
20150407
模仿游戏
不说图灵的真实经历,单看《模仿游戏》电影本身其实并不像多么了不起的样子,无论是作为人物传记的表现方式还是对角色的塑造方式上,但偏偏这一年竟然出现了《万物理论》。两部电影有着各式各样的类似之处,有对比才有亮点。《模仿游戏》简直在各方面都完爆《万物理论》,简直是他大哥。
在叙述的时间线上,《万物理论》是直线,《模仿游戏》则有三条交错的线,虽然“现在”这条线作为故事的引子有点故弄玄虚的意味,但顺着主线的情节,“解密事实的真相”倒值得这样一弄,最后与Joan的重逢也同样因此令人唏嘘不已。少年时间线的回忆作为补充适时穿插,以及Christopher命名的感人细节,让观众得以窥见这个天才的人性一面。
人物成就的主体方面,一个是“万物理论”,一个是“解码机器”,无论是理论细节还是建造过程,都是很难用电影来表现,但比起《万物理论》有了成就之后就转回去重点讲家庭和情感生活来,《模仿游戏》至少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一成就究竟有什么用处,以及有多大的意义。在取得成就的过程中也点名了那关键一刻的情感来源(不是随意的灵机一动),甚至还有解决问题后出现的新的困境。这其实是种很巧妙大局面,太多的智慧型人物不曾面对这样的道德与情感迷局。取得了成就后换来的并不是让人乐观的现状,反而急转直下。战后的图灵生活方向也是如此,虽然电影剧情的真实性大概是另一个问题,影片提供的诠释是一个很值得理解的版本。
两部电影的女主角在形象上有类似之处,只是Joan这个人物跨越时代与世俗的力度更大一些,同样留下的回忆也更加复杂。主角方面,Hawking还原出那些典型的眼神动作大家都看到来,Turing则不占这些优势,更别说Cumberbatch本人早就成了此类角色的代言人。Turing初登场的样子简直分分钟让人想起一堆类似人物(其中有好几个都是他扮演的),但如同这个故事的时间线一样,人物也逐渐进行展开。那些所谓“天才古怪人物”的常见表现背后,有着不同的经历和心态影响。再具体到战时的工作过程,与不同人之间的关系变化,还有独自面对工作的挫折与压力的种种反应,人物的特点才慢慢展现出来。如果说这些都还只是中规中矩,那么当时间线再次回到“现在”的时候,他的经历和表现,情感变化喷薄而出。这种有积累的发力,比表面上的动作眼神表现有技术含量多了。新科影帝的演出大概才叫做“模仿游戏”吧。
电影本身也许还有些不尽人意之处,但对比真的是个好东西,假如没有《万物理论》,《模仿游戏》说不定又被我当作“长相奇异的演员的又一部天才传记”给过去了,那样就很可惜。
20150407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