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风景园林专业理论论述题
一.新型城镇化对风景园林的影响 答题思路: 1.新型城镇化的简要定义、核心内涵、基本特征等 2.新型城镇化对风景园林的影响: 宏观层面的指导意义…… 中观层面的项目调整(传统古镇保护与建设等)…… 微观层面的设计策略、技术更新、管理手段…… 3.风景园林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积极推进、专业重任 1.“新型城镇化”是在“城镇化”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的,日益突出的建设用地失控、生态环境破坏加剧、城镇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迫使规划者要将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一崭新城镇化过程以追求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为内涵,以平等、幸福、转型、绿色、健康和集约为核心目标,以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和集约高效、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为重点内容。“新“体现在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的场所。 2.新型城镇化对风景园林发展的影响: 2.1从城市建设的宏观层面解读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风景园林发展应结合我国国情,未来新型城镇化中有关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经营等应做到节能减排、安全防灾、环保经济,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理念融入风景园林规划全过程;防止千城一面,城市风貌规划要体现区域差异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同时融入现代特色;凸显以园林园艺为重点的文化特色品牌,寻找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打造高雅独特的风景园林事业。同时要警惕走入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理解为城乡公共服务同等化、将低碳环保理解为盲目植树造林等误区。 2.2从项目类型的中观层面把握新型城镇化的要求:风景园林规划项目的涵盖面较之以前更广,包括社区、街道尺度等“人的尺度”的小景观营造;对工矿废弃地、垃圾填埋场等各类棕地再利用;对湿地等各类水环境的生态修复;传统文化古镇的遗产保护与更新利用等领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时期下,中国当代风景园林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需要不断总结,同时培养高素质有创新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2.3从园林设计的微观层面体现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新型城镇化的对象是一个综合的复杂体,蕴含了产业、人口、土地、社会、自然环境等大量信息,需要提供合理、系统的风景园林设计策略,遵循客观规律,针对每座城市独特的地区特色塑造和谐优美、自然和人文景观并存的人居环境;更新技术,顺应大数据时代特征,通过升级数据可视化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设计提供依据,加大公众参与力度。 3.风景园林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风景园林、建筑、城市规划三位一体,共同改善人居环境,以风景园林为总协调,通过提高对自然的关注和敏感度,保护、规划、设计、维护城镇空间里的各种要素,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宋长青,张朋飞.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风景园林学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J]. 河南科技,2013,04:191. [2]单卓然,黄亚平. “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 城市规划学刊,2013,02:16-22. [3].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对我国风景园林的影响——访上海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林小峰副主任[J]. 广东园林,2014,06:19-21. [4]刘安琪. 基于新型城镇化风景园林建设的数据可视化研究[A].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下册)[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4.
-
Ami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4-02 00: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