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林内斯库眼中的媚俗艺术
媚俗地来说,媚俗艺术的产生自有其合理性,一般来说,有先锋的地方,必定尾随着一个后卫,曲高和寡的实验性探索性的先锋艺术总有一帮贵族精英在拼尽全力地维系守护,因为它至少拥有高雅精致、卓尔不群的质地气韵。反过来,媚俗这个词语总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盛气凌人的贬斥嘲讽,因为它时常与低俗、下流、粗劣、陈腐、老套这些坏趣味联系起来,人们认为媚俗艺术是一种伪艺术,它是虚假的假冒仿造复制的“审美谎言”,离本真纯正的艺术趣味相距甚远。我不想就这个术语进行词源学意义的辨析,因为许多模糊的批评术语及概念难以得到富有成效的概定厘清,换句话说,它的模糊难定倒使其具备充分阐释的多重内涵。
媚俗艺术的勃兴得益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扩张以及由此滋生的机械复制技术时代的辉煌莅临。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坚,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二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引入了“文化工业”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细致深刻的分析。他们认为,文化工业为了迎合大众的娱乐消遣需要,利用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廉价地批量生产可供大众消费放松的伪艺术商品,这时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意识形态”。从根本上说,媚俗艺术代表了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注定会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尊崇与设法达到的样板式的生活方式,当然这也是一种理想美好的生活蓝图,无论是身在象牙塔的穷酸儒生,还是艰辛混迹江湖的打工阶层,五子登科的幻想不会不勾魂摄魄、撩人垂涎吧。
媚俗艺术的折中主义路线清晰体现了中产阶级特有的享乐主义趣味,当然中产阶级是一个锐意进取的上等阶级,享乐的余裕只能在业余空闲时间才能实现,在享乐的空当他可以是完全沉溺其中的,全身心的放松加之精致简约的消遣方式,这种享乐原则上是开放的、无偏见的,渴望新经验的,这种享乐主义导致其对普遍性以及总体性欲望的渴求。在媚俗艺术盛行的年代,消费成为一种标准的社会理想,甚而有些人欣然于炫耀式消费或者摆阔式消费,这当然暗合了他们对古老贵族阶级的消费方式以及审美趣味的拙劣模仿,在他们眼里,与其说消费的是艺术作品,不如说消费的是艺术品所代表的社会地位的属性标签,他们反而不会考虑这些艺术品本该发挥的审美功能,目前的许多奢侈品消费取向都有这个倾向吧。
消费狂热的文明新风几乎早已将节制、约束与俭省的古典主义往日遗风扫荡殆尽,消费者被动性的坦然接受与慵懒放纵无疑给艺术的撒旦以可乘之机,在市场交换价值的蛊惑怂恿之下,金钱与诗意的爽利交易高调上演。
正如卡林内斯库所说,从历史社会学的方法看,人们对媚俗艺术概念的使用,是典型的现代的,因此也是与文化的工业化、商业主义和社会中日渐增加的闲暇紧密相连;从美学道德的方法看,媚俗艺术是虚假艺术,是以或小或大的规模生产形形色色的“美学谎言”。他接着指出,作为一种哗众取宠的艺术,媚俗艺术往往为大众消费而专门设计,媚俗艺术有意为广大民众那些最肤浅的审美需求或奇怪念头提供即时满足,根本上说,媚俗艺术的世界是一个审美欺骗和自我欺骗的世界。
媚俗艺术的绚烂升腾同样归功于大众媒介的鼓动渲染,大众媒介直接促成了一种完全“同质化的文化”的出现,通过媒介的文化分发与分配,文化作为一种仪式的传统内涵必然遭到抛弃,不同年龄、身份与文化教养的人群都可以在同一个层面接受这些“蒙牛牛奶”了,这时大众的情感与审美趣味无情地受到媒介技术专家的精明操纵,媒介造就的艺术审美趣味的幻想也无疑左右着消费者的空白大脑与神经。看看电影《大腕》里的中产幻梦与情趣是如何建构的吧:
“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
雇法国设计师
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
电梯直接入户
户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
什么宽带呀,光缆呀,卫星呀
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
楼上边有花园儿,楼里边有游泳池
楼子里站一个英国管家
戴假发,特绅士的那种
业主一进门儿,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
may i help you sir
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儿
倍儿有面子
社区里再建一所贵族学校,教材用哈佛的
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
再建一所美国诊所儿,二十四小时候诊
就是一个字儿——贵
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
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
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呀
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得卖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两千美金吧
两千美金?!那是成本
四千美金起
你别嫌贵,还不打折
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
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
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
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
成功人士就是
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由此可见,媚俗艺术实际上是中产阶级的趣味,而中产阶级的趣味是当今大多数人的趣味想象,无数的广播、影视、广告、书籍都在不断强化这种精致高贵的生活品位。
媚俗艺术被惯常地认为是一种坏趣味的体现,然而先锋派的艺术运动却有意识地利用媚俗艺术的坏趣味来颠覆嘲讽学院主义式的好趣味,有时先锋派会沉溺于这种媚俗的享乐之中,并且运用媚俗艺术的矫揉造作来满足他们反僵化反体制的创造冲动。很多人都知道杜尚在蒙娜丽莎嘴角画上小胡子的滑稽做法,这种将传统虚假化的艺术反叛举动,无疑打破了浅陋鄙俗的艺术惯例,显示了先锋派的革新意识与冲动。同样,媚俗艺术也会利用先锋艺术的非常规性来进行戏仿拼贴,创造出一种迷幻效果的大众可得性与审美同质性。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高估计自己的审美判断力,甚至谈到“媚俗艺术”就掩鼻远观,作为一种大众交流的美学系统,媚俗艺术的确令人感觉愉悦轻松,它的教育功能也是显见的,因为它有可能使大众分清媚俗艺术与真艺术之间的差异,这无疑也在提高大众的审美趣味,换句话说,理解媚俗艺术是大众进入纯正艺术的必要一环。
媚俗艺术的勃兴得益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扩张以及由此滋生的机械复制技术时代的辉煌莅临。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坚,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二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引入了“文化工业”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细致深刻的分析。他们认为,文化工业为了迎合大众的娱乐消遣需要,利用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廉价地批量生产可供大众消费放松的伪艺术商品,这时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意识形态”。从根本上说,媚俗艺术代表了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注定会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尊崇与设法达到的样板式的生活方式,当然这也是一种理想美好的生活蓝图,无论是身在象牙塔的穷酸儒生,还是艰辛混迹江湖的打工阶层,五子登科的幻想不会不勾魂摄魄、撩人垂涎吧。
媚俗艺术的折中主义路线清晰体现了中产阶级特有的享乐主义趣味,当然中产阶级是一个锐意进取的上等阶级,享乐的余裕只能在业余空闲时间才能实现,在享乐的空当他可以是完全沉溺其中的,全身心的放松加之精致简约的消遣方式,这种享乐原则上是开放的、无偏见的,渴望新经验的,这种享乐主义导致其对普遍性以及总体性欲望的渴求。在媚俗艺术盛行的年代,消费成为一种标准的社会理想,甚而有些人欣然于炫耀式消费或者摆阔式消费,这当然暗合了他们对古老贵族阶级的消费方式以及审美趣味的拙劣模仿,在他们眼里,与其说消费的是艺术作品,不如说消费的是艺术品所代表的社会地位的属性标签,他们反而不会考虑这些艺术品本该发挥的审美功能,目前的许多奢侈品消费取向都有这个倾向吧。
消费狂热的文明新风几乎早已将节制、约束与俭省的古典主义往日遗风扫荡殆尽,消费者被动性的坦然接受与慵懒放纵无疑给艺术的撒旦以可乘之机,在市场交换价值的蛊惑怂恿之下,金钱与诗意的爽利交易高调上演。
正如卡林内斯库所说,从历史社会学的方法看,人们对媚俗艺术概念的使用,是典型的现代的,因此也是与文化的工业化、商业主义和社会中日渐增加的闲暇紧密相连;从美学道德的方法看,媚俗艺术是虚假艺术,是以或小或大的规模生产形形色色的“美学谎言”。他接着指出,作为一种哗众取宠的艺术,媚俗艺术往往为大众消费而专门设计,媚俗艺术有意为广大民众那些最肤浅的审美需求或奇怪念头提供即时满足,根本上说,媚俗艺术的世界是一个审美欺骗和自我欺骗的世界。
媚俗艺术的绚烂升腾同样归功于大众媒介的鼓动渲染,大众媒介直接促成了一种完全“同质化的文化”的出现,通过媒介的文化分发与分配,文化作为一种仪式的传统内涵必然遭到抛弃,不同年龄、身份与文化教养的人群都可以在同一个层面接受这些“蒙牛牛奶”了,这时大众的情感与审美趣味无情地受到媒介技术专家的精明操纵,媒介造就的艺术审美趣味的幻想也无疑左右着消费者的空白大脑与神经。看看电影《大腕》里的中产幻梦与情趣是如何建构的吧:
“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
雇法国设计师
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
电梯直接入户
户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
什么宽带呀,光缆呀,卫星呀
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
楼上边有花园儿,楼里边有游泳池
楼子里站一个英国管家
戴假发,特绅士的那种
业主一进门儿,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
may i help you sir
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儿
倍儿有面子
社区里再建一所贵族学校,教材用哈佛的
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
再建一所美国诊所儿,二十四小时候诊
就是一个字儿——贵
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
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
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呀
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得卖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两千美金吧
两千美金?!那是成本
四千美金起
你别嫌贵,还不打折
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
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
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
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
成功人士就是
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由此可见,媚俗艺术实际上是中产阶级的趣味,而中产阶级的趣味是当今大多数人的趣味想象,无数的广播、影视、广告、书籍都在不断强化这种精致高贵的生活品位。
媚俗艺术被惯常地认为是一种坏趣味的体现,然而先锋派的艺术运动却有意识地利用媚俗艺术的坏趣味来颠覆嘲讽学院主义式的好趣味,有时先锋派会沉溺于这种媚俗的享乐之中,并且运用媚俗艺术的矫揉造作来满足他们反僵化反体制的创造冲动。很多人都知道杜尚在蒙娜丽莎嘴角画上小胡子的滑稽做法,这种将传统虚假化的艺术反叛举动,无疑打破了浅陋鄙俗的艺术惯例,显示了先锋派的革新意识与冲动。同样,媚俗艺术也会利用先锋艺术的非常规性来进行戏仿拼贴,创造出一种迷幻效果的大众可得性与审美同质性。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高估计自己的审美判断力,甚至谈到“媚俗艺术”就掩鼻远观,作为一种大众交流的美学系统,媚俗艺术的确令人感觉愉悦轻松,它的教育功能也是显见的,因为它有可能使大众分清媚俗艺术与真艺术之间的差异,这无疑也在提高大众的审美趣味,换句话说,理解媚俗艺术是大众进入纯正艺术的必要一环。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