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老师刘兰芳老师和田连元老师
那年三大伯死后,也有可能是死前一些日子,堂哥堂姐们清理他的东西,能留的留,能扔的扔,能送人的送人。他们送给了我爸爸一个匣子。匣子是我们老家的土话,就是收音机。我爸爸当时其实自己有一个匣子。我爸那收音机的主要功用是听评书,他定时定点地开匣子听书。而三大伯的匣子更加高级些,是个收音机和mp3播放器的结合,可以插入一个sd卡,把里面存的内容播放出来,全天候想什么时候听就什么时候听,想听几遍就听几遍。我爸对这个利器爱不释手。而从那之后,我每次回家,都得带着我那死沉的笔记本,把我给他下载的评书带回去,存在他的匣子的卡里。
那些评书,我小时候大部分都听过。小时候,我熟悉每个电台的评书节目的播出时间。那时候我上小学,每天下午只上两节课,三点多一些就下课,一下课我就往家跑,因为三点半的时候经济台的评书就开播啦。然后四点半是文艺台的。早上七点半,八点半,中午一点半也都是有评书节目的,只是我要上学,听不到,幸好,这些节目都会重播,到了下午和晚上就可以都听到。
晚上七点半也有一个电台有评书,不过我一般不听那个,晚上七点半属于电视书场。我家黑白电视机的17频道,当时是天津三套,在那个年代,每天只播出几个小时,晚上七点半才上台,先放一首每周一歌,然后是电视书场,我看着电视里面的穿着旗袍的刘兰芳老师举手拍下惊堂木,或是田连元老师挥手摇开扇子,说起书来神采飞扬,动作倜傥,真真是非常入迷。后来电视台改版,这个节目消失了。
开始听评书,最初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物质匮乏,娱乐太少。我没有什么玩具,村子里面也买不到书,即便能买到,爸妈也没有那个闲钱给我买。电视能收到的频道屈指可数。在这样一个闭塞的环境中,评书里的种种故事给了我认识世界的路径。封神演义,楚汉风云,刘秀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薛家将,杨家将,三侠五义,白眉大侠,水泊梁山,岳飞传,明英烈,燕王扫北,珍珠莲花灯,童林传,乱世枭雄。我的中国历史基本上就是以这些评书作为启蒙的,这话真的不是夸张。
当然,我也并不是只听评书,我还听相声和流行歌曲,爱中央台的正大综艺和正大剧场,也爱天津二套的多彩世界和多彩剧场,以及一个好像是叫影视博览的栏目介绍电影。还有各种各样的电视剧和动画片。我是标准的电台儿童和电视儿童。在当时简单而匮乏的年代中,这些让我领略到了世界的奇妙。那些本应该是属于大人的节目,给我开启了通向世界的钥匙。
我侄子不听收音机。他家院子里面放着一个锅,所以打开电视能够收到上百个台,卡酷,金鹰卡通,炫动卡通,一堆少儿频道全天播喜羊羊猪猪侠熊出没和铠甲战士,他的世界有这些似乎也便够了。可是我常怀疑,这些专门为儿童打造的东西,能唤起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吗,还只是满足了儿童所需要的娱乐而已?若我的童年是这样的环境,我是否还是现在的这样?
按:袁阔成先生过世,大家都在刷屏。我的标题中没有提到袁先生,是真心听得不多,可能只有一部三国,实在不能装熟。袁先生的评书,我总觉得有些冷清,不够热闹。孩子时代的追求实在也不多的。
那些评书,我小时候大部分都听过。小时候,我熟悉每个电台的评书节目的播出时间。那时候我上小学,每天下午只上两节课,三点多一些就下课,一下课我就往家跑,因为三点半的时候经济台的评书就开播啦。然后四点半是文艺台的。早上七点半,八点半,中午一点半也都是有评书节目的,只是我要上学,听不到,幸好,这些节目都会重播,到了下午和晚上就可以都听到。
晚上七点半也有一个电台有评书,不过我一般不听那个,晚上七点半属于电视书场。我家黑白电视机的17频道,当时是天津三套,在那个年代,每天只播出几个小时,晚上七点半才上台,先放一首每周一歌,然后是电视书场,我看着电视里面的穿着旗袍的刘兰芳老师举手拍下惊堂木,或是田连元老师挥手摇开扇子,说起书来神采飞扬,动作倜傥,真真是非常入迷。后来电视台改版,这个节目消失了。
开始听评书,最初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物质匮乏,娱乐太少。我没有什么玩具,村子里面也买不到书,即便能买到,爸妈也没有那个闲钱给我买。电视能收到的频道屈指可数。在这样一个闭塞的环境中,评书里的种种故事给了我认识世界的路径。封神演义,楚汉风云,刘秀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薛家将,杨家将,三侠五义,白眉大侠,水泊梁山,岳飞传,明英烈,燕王扫北,珍珠莲花灯,童林传,乱世枭雄。我的中国历史基本上就是以这些评书作为启蒙的,这话真的不是夸张。
当然,我也并不是只听评书,我还听相声和流行歌曲,爱中央台的正大综艺和正大剧场,也爱天津二套的多彩世界和多彩剧场,以及一个好像是叫影视博览的栏目介绍电影。还有各种各样的电视剧和动画片。我是标准的电台儿童和电视儿童。在当时简单而匮乏的年代中,这些让我领略到了世界的奇妙。那些本应该是属于大人的节目,给我开启了通向世界的钥匙。
我侄子不听收音机。他家院子里面放着一个锅,所以打开电视能够收到上百个台,卡酷,金鹰卡通,炫动卡通,一堆少儿频道全天播喜羊羊猪猪侠熊出没和铠甲战士,他的世界有这些似乎也便够了。可是我常怀疑,这些专门为儿童打造的东西,能唤起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吗,还只是满足了儿童所需要的娱乐而已?若我的童年是这样的环境,我是否还是现在的这样?
按:袁阔成先生过世,大家都在刷屏。我的标题中没有提到袁先生,是真心听得不多,可能只有一部三国,实在不能装熟。袁先生的评书,我总觉得有些冷清,不够热闹。孩子时代的追求实在也不多的。
-
#暗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03 09:49:43
Jasmine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有些人是飞走的气球 (9人喜欢)
- 问了一下Deepseek关于“礼貌”的问题 (2人喜欢)
- 过年(一) (1人喜欢)
- 第三次去南京(依然没去过什么地方)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