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的我对经济学的朴素理解
经济,必须要增长才好。
大学毕业后,没学过经济的我,买来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读。认真的读完上册,下册到现在也没续上。最突出的感触是,在书的开头作者拿出“九大经济学原则”,每一条都很奇怪,跟经济几乎无关。当时我并没有深刻的理解。
最近每天中午吃饭时都看中央二和中央四的新闻,多半说全球经济实事。我不懂经济是怎么回事,就看个热闹,关心关心钱。上个星期忽然有一天,我醒悟一个问题:为什么经济一定要增长才好?
为什么不能接受别的结果呢?
现在中国一直在宣传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于是我又类似地想到:为什么国人不能同心协力,挺过二十年,便可顺便解决中国人口过剩的问题呢?
现代社会人们总是抱怨,上帝死了,神死了,人的使命如迷信般被科学精神驱散了。人类变得彷徨、消沉、游手好闲。部分有识之士面对同类的颓废,总会遥念“激情”的往昔。我提议,当下,就是此时此处中国公民重新喜获“使命”的契机,挺过人口老龄化的二十年,人口形势的前途也许将大大好过如今。但是,当然,不会有人同意的。
因为,经济,必须增长。
经济是西方人的发明,西方人的习惯,是西方人的存在方式。此种“必须增长才好”的方式,去向何处?很简单,增长,增长,增长……
于是,我又忽然联想到一个困扰自己十几年的题目。
一本属名“逻辑推理”的小书,里面有一个题目。说四个贼分赃。抽签决定循序,挨个提出分赃方案。如果其余的三个认为还有对自己更有利的方案存在,就联手将发言者杀掉,并由第二顺位者重新提议。以此演绎。问:第一个发言的人,该怎么说呢?
答案是:我得到100枚金币里的98枚。第二和第三顺位发言人各得一枚。第四人屁也得不到。
十几岁的我惊愕不已。百思不得其解。我搞不懂其中有什么“逻辑”。
现在我才搞明白,问题出在,这故事里根本就没有“逻辑”的事。就像《经济学原理》开头的“九大原理”一样,是关于“人性”的现象、法则。我那时是被“逻辑”的书名误导了。
以我现在可怜的智商,是如此为这个故事“圆谎”的:第二和第三顺位者心想:如果这哥们的方案都被否了,轮到我,无论说什么都一样还得被否啊!干脆同意了吧,第四顺位者,滚你的蛋吧!
那时的我,在被逻辑误导的同时,天真的意愿是:我们四个人平分;相安无事,各自过日子。不好吗?
我现在明白了,这是关于“人性”的故事。人性的机理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平分?为什么只能屈从一人独大万人俯首并且必要有人“赎罪”?
为什么经济就必须要增长才好?
为什么?
你看过《蝇王》吗?答案就在这本小说里面。
你看过《蝇王》,或你看过《蝇王》了,好,继续聊。
《蝇王》是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不怎么美好的童话,一个“萌化“的掩示人性的故事。它揭示的要义,可以化为一个图像:杰特——拉尔夫——猪仔子:三个人如此连成一线,形成一个类似一只”天枰“的几何图像。杰特一侧代表人性的”恶“、人性的”野性”,人为了自己能够生存而配备的驱动力;猪仔子代表“理性”,代表“智慧”,代表一切只有吃饱了肚子才有功夫干的事;拉尔夫是两边二者的集合,折中,未能调和也不可调和的混一体。拉尔夫是作者的人类理想。他给予了美好的希望在这个形象上;同时,他也警示了“野蛮”和“智慧”不可调和的,这一人类从没能解决的“诅咒”。我猜测,这是作者眼中人类还不够进化的集中表现,是人类必须进化的最大障碍,也是人类之所以令他爱的复杂而微妙之所在。
大学毕业后,没学过经济的我,买来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读。认真的读完上册,下册到现在也没续上。最突出的感触是,在书的开头作者拿出“九大经济学原则”,每一条都很奇怪,跟经济几乎无关。当时我并没有深刻的理解。
最近每天中午吃饭时都看中央二和中央四的新闻,多半说全球经济实事。我不懂经济是怎么回事,就看个热闹,关心关心钱。上个星期忽然有一天,我醒悟一个问题:为什么经济一定要增长才好?
为什么不能接受别的结果呢?
现在中国一直在宣传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于是我又类似地想到:为什么国人不能同心协力,挺过二十年,便可顺便解决中国人口过剩的问题呢?
现代社会人们总是抱怨,上帝死了,神死了,人的使命如迷信般被科学精神驱散了。人类变得彷徨、消沉、游手好闲。部分有识之士面对同类的颓废,总会遥念“激情”的往昔。我提议,当下,就是此时此处中国公民重新喜获“使命”的契机,挺过人口老龄化的二十年,人口形势的前途也许将大大好过如今。但是,当然,不会有人同意的。
因为,经济,必须增长。
经济是西方人的发明,西方人的习惯,是西方人的存在方式。此种“必须增长才好”的方式,去向何处?很简单,增长,增长,增长……
于是,我又忽然联想到一个困扰自己十几年的题目。
一本属名“逻辑推理”的小书,里面有一个题目。说四个贼分赃。抽签决定循序,挨个提出分赃方案。如果其余的三个认为还有对自己更有利的方案存在,就联手将发言者杀掉,并由第二顺位者重新提议。以此演绎。问:第一个发言的人,该怎么说呢?
答案是:我得到100枚金币里的98枚。第二和第三顺位发言人各得一枚。第四人屁也得不到。
十几岁的我惊愕不已。百思不得其解。我搞不懂其中有什么“逻辑”。
现在我才搞明白,问题出在,这故事里根本就没有“逻辑”的事。就像《经济学原理》开头的“九大原理”一样,是关于“人性”的现象、法则。我那时是被“逻辑”的书名误导了。
以我现在可怜的智商,是如此为这个故事“圆谎”的:第二和第三顺位者心想:如果这哥们的方案都被否了,轮到我,无论说什么都一样还得被否啊!干脆同意了吧,第四顺位者,滚你的蛋吧!
那时的我,在被逻辑误导的同时,天真的意愿是:我们四个人平分;相安无事,各自过日子。不好吗?
我现在明白了,这是关于“人性”的故事。人性的机理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平分?为什么只能屈从一人独大万人俯首并且必要有人“赎罪”?
为什么经济就必须要增长才好?
为什么?
你看过《蝇王》吗?答案就在这本小说里面。
你看过《蝇王》,或你看过《蝇王》了,好,继续聊。
《蝇王》是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不怎么美好的童话,一个“萌化“的掩示人性的故事。它揭示的要义,可以化为一个图像:杰特——拉尔夫——猪仔子:三个人如此连成一线,形成一个类似一只”天枰“的几何图像。杰特一侧代表人性的”恶“、人性的”野性”,人为了自己能够生存而配备的驱动力;猪仔子代表“理性”,代表“智慧”,代表一切只有吃饱了肚子才有功夫干的事;拉尔夫是两边二者的集合,折中,未能调和也不可调和的混一体。拉尔夫是作者的人类理想。他给予了美好的希望在这个形象上;同时,他也警示了“野蛮”和“智慧”不可调和的,这一人类从没能解决的“诅咒”。我猜测,这是作者眼中人类还不够进化的集中表现,是人类必须进化的最大障碍,也是人类之所以令他爱的复杂而微妙之所在。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