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易经》 笔记 终
筮仪:
找一处干净的房子,坐北朝南,将床放在房中央(长大约宽5尺,长3尺),筮草50根,用浅红色的布包起来,放入黑色的罩(囊)中,再将他们放在椟中,置于床北。
………………
双手取出筮草,两手放在香炉上面,曰:假尔太师有常,我某某人有什么事想问问你,不知可否援指。
用右手取一根放入椟中(这一根不用,代表元神),左右手将剩下的49根分成两份,一份代表天,一份代表地。上述是第一营,一根筮草不用代表这是天地间固有的精神,49根随意分成两部分象征天地初分,宇宙万事万物由此开始。
用左手把左边的筮草拿起来,从右边的筮草中抓一根夹到左手无名指和小指之间。这个卦一代表着“人”。
将左手的筮草除以4,余数放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右手的筮草除以4,余数放在食指和中指之间。
将左手的数加在一起,这个数不是五就是九。
五除以4,商为1,是奇数。九除以4,商为2,2是偶数。奇则叁,偶则壹。第一变。
将剩余的筮草重复上述步骤两次,分别得到变二和变三。三变成一爻。
(简便计算方式:三个变数相加,49减去他们的和,得到的差再除以4)
如果三个变得到的数都是奇数,就得到九,称为“老阳”,符号为口,称为:重。
按简便计算得到八,即为”少阴“,符号为 — —,称为:析
如果得到七,,即为“少阳 ”,符号为 —,称为:单
如果得到六,即为”老阴“,符号为 X,称为:交
十八变得到一卦。在六画卦中,老阴用阴爻 “— —”表示,老阳用阳爻“ 一 ”表示。
朱熹先生的解卦:
如果全是九的乾卦,则“用九”;全是六的坤卦,则”用六“。
如果乾卦其余六爻均是九,有一爻是“七”,则看“七”所在的这一爻的爻辞。如果乾卦其余六爻均是七,有一爻是”九“,则看”九“所在的这一爻的爻辞。坤卦亦同。即有一爻变的,则解那一爻的卦辞。
如果有两爻变的,则解靠近上的那一爻爻辞。
如果有三爻变的,则本卦要变成之卦(老的变,少的不变),由本卦和之卦的卦辞看吉凶。
如果有四爻变的,用之卦中不变的两爻辞,以下爻看吉凶。
如果有五爻变的,用之卦中不变的一爻辞。
六爻皆变,就看用九用六。
其他解卦之法:
是乾卦或者坤卦的,则用九用六。
非乾卦坤卦的则先变成之卦,再用天地之数55,减去六爻数的总和,剩下的数先由下往上数,再由下往上数,点到那一爻看那一爻的爻辞。
~~~~~~~~~~~~~~~~~~~~~~~~~~~~~~~~~~~~~~~~~~~~~~~~~~~~~~~~~~~~~~~~~~~~~~
《易》最重要的就是时、位。时和位最好的就是“中、正”。
“中、正”加之于物,就是物的定律;
“中、正”加之于人,就是道德。“道”指的是“仁、义”;“德”指的是“为,实践”以及“修养、功夫”;这个道德又体现“易”的“生”——役物而非役于物。
“中、正”也可以理解为 :天道主中,地道主正 , 体现“序”这一概念。
由 序 衍生为 人道的礼、理,衍生出 治 。治世的世即意味着 生命 。
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是“仁”。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是本体世界,表现为气的聚散——命,天地万物则包含世间的主客体,象征现象世界,表现为物的死生——性。所以,“仁”是通达万物的,仁包涵了整个宇宙生命的跃动。
易学讲究的是就是通过筮占这种方式来重新唤起人类存在的或者宇宙的真实,帮助你了解生命中的各种生机、跃动,以更好的诠释自我、完善自我。——开物、成物
(易经告诉我们穷则变,变能通,通得久。圣人以此通天下之志,遂天下之性)
老子的道是有无相生。
易经的道是阴阳交变。
“道”之于天,使得天有命,天命~~~天之道是“诚”
“道”之于人,使得人有性,人性~~~人性的根本在于“诚”。
老子认为天是“无意志的自然”,是以主张“无为”,认为性是“先天”的;
孔门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强调每个人的任务,认为性是“后天”的。
人的“性”,性可解读为“存在”,具体体现为“德”。
德可分为“知”和“仁”。
知具体表现为易学,讲究的是“时”和“位”。
仁具体表现为礼乐。
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
德:智、仁、勇。
智,其一代表知识——文化;其二代表智慧——能力。
勇,其一代表坚定的意志;其二代表身体力行。
君子又称之为“士”。天道人道是一同的,把天道运用于人,人则得人道。
德,得也;有得于道谓之德。君子修德,求诸己。合于道,吉;背于道,凶。
易——筮书——筮辞(卦和爻)
筮书分为 祝巫 和 史卜 。
祝巫,幽赞。赞:信仰;
史卜,明数。数:经验的理性。
筮辞有 文 和 言 两种形式,均体现 “德”。 德分成 内 与 外 。
内主要指——品——素养;
外主要指——质——能力、功夫、工。
筮——卦——辞
1 1 1
数 象 辞
1 1
具体 抽象
1 1
经验 理性
西方哲学讨论的就是:人的知识的根本来源。
道理。
道——运行——行——周期;
理——分类——礼——序;
——————体现一个动的系统。
伏羲画符号;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
思考要细腻复杂些;
行到要干脆利落些。
《彖》:从自然引申到政治哲学。
《象》:从自然引申到君子修德。
《文言传》:人应成天地之道以敬德修业。
《序卦传》:儒门编排的顺序,对了解易经的历程性解释。(万物始于天地,而后人文出焉,其后终焉,永不止息)
《说卦传》:象——取象——具象(经验、感官)——明理(抽象、理性)
《杂卦传》:卦与卦之间互补性的解释。
《系辞传》:总述“生生”之大义。
实然————应然
事实————价值
事物————法则
描述句——规范句
现实————理想
行—————言
真—————善美
在中国,讲事实都是带有价值的事实。
从实然到应然,中间所需要的就是一个人的“修养”“功夫”。
修养主要体现为:意、言、行。三者合一,谓之“诚”。——专注。
中文,象形字,认字识字;
西方,声、听,拼音听写。
中国古代“气”这一概念:
凝聚——物质;
流行——精神。
中国古代,六艺的诗书礼乐是基础课程,而易、春秋则分别代表龙、麟。
易,贵元重始;
春秋,讲究元、统;
元旦,元年,元气……
中国玄学的“道”是“元、满”的概念。
读古书可以体会到古人的想象是很质朴的,但质朴中蕴含有某种活泼。
读古书,恰恰可以激发我们现代人的这种活泼。
中国的政治并非是权力政治,而是道德政治。
道德政治的理论上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化万民,使个人实现其理想,成就自己。
(成人、长人)
性情也。性:物之所以为物。情:性之所发。性之诸般情态。物之自我成就。
与天地合其德====生~~~~仁
与日月合其明~~~~智
与四时合其序====序~~~~礼
与鬼神合其凶吉====鬼神~~~~义 (鬼:已故的祖宗;神:有德于万民的人)
乾:元亨利贞,强调“健”;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强调“顺”。
(坤卦与老子的哲学相通。坤卦的无为:顺应天道的为而无为。)
乾——天——始——父
坤——地——生——母
人——成——教育
所谓的“夫唱妇随”也是有与易经的联系。
《文言》: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孔颖达疏:《子夏传》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
乾元:宇宙的本体,意指永恒的创造力。
亨:像云行雨施一样一种亨达亨通的状态。
贞:正,主干,诚。
太和:乾元本身的最佳状态。
易学讲究的不仅是 知(智),也讲究 行。其最终的要义为“幾”,教导人要知幾,要把握好时、位。
不要把易经当做数学公式。易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充满可能性。
理性知识人类文明的一方面。
互文见义:
天行健,地势坤 实为:
天行健,地势顺 ;天行乾,地势坤 。
含弘光大。
含:包容;
弘:宽裕;
光:昭明;
大:博厚。
第十四课
读古书切记:固则不化。
易经到底提供了怎样的哲学观?——易体现生命。
易经何用?(老师讲了六点,我只记录了三点)
1、 了解历史。了解历史,了解民族,你才能了解你自己。因为你存在于该民族。民族、历史是地下的水,你是那朵浪花。
2、 欣赏文化。易经是一本关于天道的书。天有天命,授之于人则为德,系一切价值的根源。一方面,天是具有价值意义的天,天所提倡的价值是:有意志性,而力求中庸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天是自然意义的天,其一可解读为物质(自然界的天地万物),其二也可引申为:没有经历人为改造的自然存在本身。因而,天的自然意义是不具有意志性的价值,是生命本身的开启。
而易,正是这两者的交融。既是事实,又是价值。
3、 法天承道。易是假(借)象明理言意(道)。
儒家的明德,是对“元”这一概念的正面阐释;
道家的玄德,指的是无穷限的能力,是对“元”的反(返回)即回归性的阐释。
老师通过对易经教授,实则是对整个中华文化的一个融会贯通式的解析。就像他之前在课堂上说的,不管是易经、论语,还是老子、庄子,都只是窥探整个中华哲学的一口井。只要你打得足够深,底部的水其实是相通的。
学到的不仅是有关易经的一些概念,还有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字可以放在上下左右,词语可以终始、始终这么正反来用,一个字可以包含多种语义等等),以及中文表达的艺术手法……
找一处干净的房子,坐北朝南,将床放在房中央(长大约宽5尺,长3尺),筮草50根,用浅红色的布包起来,放入黑色的罩(囊)中,再将他们放在椟中,置于床北。
………………
双手取出筮草,两手放在香炉上面,曰:假尔太师有常,我某某人有什么事想问问你,不知可否援指。
用右手取一根放入椟中(这一根不用,代表元神),左右手将剩下的49根分成两份,一份代表天,一份代表地。上述是第一营,一根筮草不用代表这是天地间固有的精神,49根随意分成两部分象征天地初分,宇宙万事万物由此开始。
用左手把左边的筮草拿起来,从右边的筮草中抓一根夹到左手无名指和小指之间。这个卦一代表着“人”。
将左手的筮草除以4,余数放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右手的筮草除以4,余数放在食指和中指之间。
将左手的数加在一起,这个数不是五就是九。
五除以4,商为1,是奇数。九除以4,商为2,2是偶数。奇则叁,偶则壹。第一变。
将剩余的筮草重复上述步骤两次,分别得到变二和变三。三变成一爻。
(简便计算方式:三个变数相加,49减去他们的和,得到的差再除以4)
如果三个变得到的数都是奇数,就得到九,称为“老阳”,符号为口,称为:重。
按简便计算得到八,即为”少阴“,符号为 — —,称为:析
如果得到七,,即为“少阳 ”,符号为 —,称为:单
如果得到六,即为”老阴“,符号为 X,称为:交
十八变得到一卦。在六画卦中,老阴用阴爻 “— —”表示,老阳用阳爻“ 一 ”表示。
朱熹先生的解卦:
如果全是九的乾卦,则“用九”;全是六的坤卦,则”用六“。
如果乾卦其余六爻均是九,有一爻是“七”,则看“七”所在的这一爻的爻辞。如果乾卦其余六爻均是七,有一爻是”九“,则看”九“所在的这一爻的爻辞。坤卦亦同。即有一爻变的,则解那一爻的卦辞。
如果有两爻变的,则解靠近上的那一爻爻辞。
如果有三爻变的,则本卦要变成之卦(老的变,少的不变),由本卦和之卦的卦辞看吉凶。
如果有四爻变的,用之卦中不变的两爻辞,以下爻看吉凶。
如果有五爻变的,用之卦中不变的一爻辞。
六爻皆变,就看用九用六。
其他解卦之法:
是乾卦或者坤卦的,则用九用六。
非乾卦坤卦的则先变成之卦,再用天地之数55,减去六爻数的总和,剩下的数先由下往上数,再由下往上数,点到那一爻看那一爻的爻辞。
~~~~~~~~~~~~~~~~~~~~~~~~~~~~~~~~~~~~~~~~~~~~~~~~~~~~~~~~~~~~~~~~~~~~~~
《易》最重要的就是时、位。时和位最好的就是“中、正”。
“中、正”加之于物,就是物的定律;
“中、正”加之于人,就是道德。“道”指的是“仁、义”;“德”指的是“为,实践”以及“修养、功夫”;这个道德又体现“易”的“生”——役物而非役于物。
“中、正”也可以理解为 :天道主中,地道主正 , 体现“序”这一概念。
由 序 衍生为 人道的礼、理,衍生出 治 。治世的世即意味着 生命 。
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是“仁”。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是本体世界,表现为气的聚散——命,天地万物则包含世间的主客体,象征现象世界,表现为物的死生——性。所以,“仁”是通达万物的,仁包涵了整个宇宙生命的跃动。
易学讲究的是就是通过筮占这种方式来重新唤起人类存在的或者宇宙的真实,帮助你了解生命中的各种生机、跃动,以更好的诠释自我、完善自我。——开物、成物
(易经告诉我们穷则变,变能通,通得久。圣人以此通天下之志,遂天下之性)
老子的道是有无相生。
易经的道是阴阳交变。
“道”之于天,使得天有命,天命~~~天之道是“诚”
“道”之于人,使得人有性,人性~~~人性的根本在于“诚”。
老子认为天是“无意志的自然”,是以主张“无为”,认为性是“先天”的;
孔门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强调每个人的任务,认为性是“后天”的。
人的“性”,性可解读为“存在”,具体体现为“德”。
德可分为“知”和“仁”。
知具体表现为易学,讲究的是“时”和“位”。
仁具体表现为礼乐。
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
德:智、仁、勇。
智,其一代表知识——文化;其二代表智慧——能力。
勇,其一代表坚定的意志;其二代表身体力行。
君子又称之为“士”。天道人道是一同的,把天道运用于人,人则得人道。
德,得也;有得于道谓之德。君子修德,求诸己。合于道,吉;背于道,凶。
易——筮书——筮辞(卦和爻)
筮书分为 祝巫 和 史卜 。
祝巫,幽赞。赞:信仰;
史卜,明数。数:经验的理性。
筮辞有 文 和 言 两种形式,均体现 “德”。 德分成 内 与 外 。
内主要指——品——素养;
外主要指——质——能力、功夫、工。
筮——卦——辞
1 1 1
数 象 辞
1 1
具体 抽象
1 1
经验 理性
西方哲学讨论的就是:人的知识的根本来源。
道理。
道——运行——行——周期;
理——分类——礼——序;
——————体现一个动的系统。
伏羲画符号;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
思考要细腻复杂些;
行到要干脆利落些。
《彖》:从自然引申到政治哲学。
《象》:从自然引申到君子修德。
《文言传》:人应成天地之道以敬德修业。
《序卦传》:儒门编排的顺序,对了解易经的历程性解释。(万物始于天地,而后人文出焉,其后终焉,永不止息)
《说卦传》:象——取象——具象(经验、感官)——明理(抽象、理性)
《杂卦传》:卦与卦之间互补性的解释。
《系辞传》:总述“生生”之大义。
实然————应然
事实————价值
事物————法则
描述句——规范句
现实————理想
行—————言
真—————善美
在中国,讲事实都是带有价值的事实。
从实然到应然,中间所需要的就是一个人的“修养”“功夫”。
修养主要体现为:意、言、行。三者合一,谓之“诚”。——专注。
中文,象形字,认字识字;
西方,声、听,拼音听写。
中国古代“气”这一概念:
凝聚——物质;
流行——精神。
中国古代,六艺的诗书礼乐是基础课程,而易、春秋则分别代表龙、麟。
易,贵元重始;
春秋,讲究元、统;
元旦,元年,元气……
中国玄学的“道”是“元、满”的概念。
读古书可以体会到古人的想象是很质朴的,但质朴中蕴含有某种活泼。
读古书,恰恰可以激发我们现代人的这种活泼。
中国的政治并非是权力政治,而是道德政治。
道德政治的理论上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化万民,使个人实现其理想,成就自己。
(成人、长人)
性情也。性:物之所以为物。情:性之所发。性之诸般情态。物之自我成就。
与天地合其德====生~~~~仁
与日月合其明~~~~智
与四时合其序====序~~~~礼
与鬼神合其凶吉====鬼神~~~~义 (鬼:已故的祖宗;神:有德于万民的人)
乾:元亨利贞,强调“健”;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强调“顺”。
(坤卦与老子的哲学相通。坤卦的无为:顺应天道的为而无为。)
乾——天——始——父
坤——地——生——母
人——成——教育
所谓的“夫唱妇随”也是有与易经的联系。
《文言》: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孔颖达疏:《子夏传》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
乾元:宇宙的本体,意指永恒的创造力。
亨:像云行雨施一样一种亨达亨通的状态。
贞:正,主干,诚。
太和:乾元本身的最佳状态。
易学讲究的不仅是 知(智),也讲究 行。其最终的要义为“幾”,教导人要知幾,要把握好时、位。
不要把易经当做数学公式。易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充满可能性。
理性知识人类文明的一方面。
互文见义:
天行健,地势坤 实为:
天行健,地势顺 ;天行乾,地势坤 。
含弘光大。
含:包容;
弘:宽裕;
光:昭明;
大:博厚。
第十四课
读古书切记:固则不化。
易经到底提供了怎样的哲学观?——易体现生命。
易经何用?(老师讲了六点,我只记录了三点)
1、 了解历史。了解历史,了解民族,你才能了解你自己。因为你存在于该民族。民族、历史是地下的水,你是那朵浪花。
2、 欣赏文化。易经是一本关于天道的书。天有天命,授之于人则为德,系一切价值的根源。一方面,天是具有价值意义的天,天所提倡的价值是:有意志性,而力求中庸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天是自然意义的天,其一可解读为物质(自然界的天地万物),其二也可引申为:没有经历人为改造的自然存在本身。因而,天的自然意义是不具有意志性的价值,是生命本身的开启。
而易,正是这两者的交融。既是事实,又是价值。
3、 法天承道。易是假(借)象明理言意(道)。
儒家的明德,是对“元”这一概念的正面阐释;
道家的玄德,指的是无穷限的能力,是对“元”的反(返回)即回归性的阐释。
老师通过对易经教授,实则是对整个中华文化的一个融会贯通式的解析。就像他之前在课堂上说的,不管是易经、论语,还是老子、庄子,都只是窥探整个中华哲学的一口井。只要你打得足够深,底部的水其实是相通的。
学到的不仅是有关易经的一些概念,还有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字可以放在上下左右,词语可以终始、始终这么正反来用,一个字可以包含多种语义等等),以及中文表达的艺术手法……
沙宝和伦恩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0331 感恩 (1人喜欢)
- 20250205 (1人喜欢)
- 小寒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