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绝师太
灭绝师太是这样一种生物:性别女,担任各大初中重点班的班主任,年龄在50岁上下,教的科目很可能是数学。她们身材矮小,身体密度处于胖和壮之间,但是行动迅速目光如炬攻击力强,各项属性类似网络游戏里的矮人族。多年的教学使她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任何的小聪明小把戏小算盘都在她们识人无数的阅历下灰飞烟灭万劫不复。
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纯种的灭绝师太,我初中时有幸落到了她的手里。
李老师是个热爱养生的人,时不时用各种贴心又醒神的方式委婉地提醒我们要多吃蔬菜水果,比如:
“xxx,你手下垂得跟个天罗瓜(温州方言:藤瓜)似的是要用脚做笔记啊?”
“xxx, 真想把你的头打开来,看看里面装的是脑子还是柿子。”
“xxx,你是番薯吧?只有番薯才会连这种公式都背不出来”
李老师对医学很有研究,经常牺牲业余时间热心地为同学们诊断病症。
“xxx,你是不是得了脑膜炎啊?你这种情况没得救了。”
“xxx,你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没治好就来上学了?”
“xxx,快让你爸带你去医院看看,你这是多动症,是病!”
李老师还在中国武术方面拥有相当的造诣。她在我们脑海里早已经跟泰森大战了三百回啊三百回,回回都把泰森打得呼天抢地哭爹喊娘. 她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金腰带!
这天我正在打扫走廊,靠着窗户一排站着三个班里最高的男生,李老师正给他们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说着说着,只见她忽然伸出了手――
“啪-啪-啪”三声脆响。
迅雷不及掩耳,电光火石之间,三个男生左半脸齐刷刷地红了,最后一个还很不争气流下了鼻血――可见李老师果然是内力深厚绵延不绝,掌力到最后一下不消反长,是为真高手之境界也。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我根本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杵在那里站也不是蹲也不是,想跑又有点太晚,只好继续保持嘴巴张成O形一副下巴脱臼的德性。
李老师对于鼻血视而不见,继续咆哮了几句,才意犹未尽地往办公室走去。经过我身边还不忘温柔地提醒:拖完走廊把窗台也擦一下。
等老师走远了,我连忙递了张纸巾给鼻血男。
“疼死了吧?”
他接过,使劲地撸了撸鼻子,对着我笑出一口白牙,“你听着声音特别响吧?其实一点不疼的。告诉你吧,老太太这里啊――”他边说还边伸手比划,“喏,就是手掌这里,肉又多又厚,弹性特别好,打到脸上弹起来,像按摩一样,很舒服的。”
他的人中还残留着一抹没擦干净的血迹,使他看起来很像抗战电影里满嘴“八哥亚路”的小日本,显出了一点蠢相――一点都不疼?我是很想相信啊,如果你再有说服力一点……
李老师内力深厚,但班里男生的抗击打能力也与日俱进。你以为这将是一场拉锯战持久战?那你就错了。不能在肉体上摧毁敌人就要从精神上着眼――李老师深谙这个道理。论起这方面的建树,我至今没有见过其他人民教师可以与她比肩的。
最经典的例子有两个。
一个是篮球观后感事件。
那时候老师是禁止男生在放学后打篮球的,但总有几个不怕死的顶风作案。特别是上面提到的那位鼻血男,屡教不改,像是有越挫越勇之势。李老师从来不是那种在沉默中灭亡的类型,她爆发了。
她把鼻血男揪到操场,让他站在一旁看别人打篮球。一边看还要一边做笔记,回去写观后感。就这样,鼻血男在场边看了三节别人体育课时打球的场面,看得着却摸不到的失落感深深折磨着他稚嫩的心灵,但恶梦还在前面的街角等着他呢。
班会,在一片掌声中,鼻血男走向讲台大声朗读他写的三篇篮球观后感,
“A投篮,没有进,B抢到球,传给C,C过人,D切断……”背后的黑板上赫然写着八个大字:痛定思痛,重新做人!
至此,鼻血男是彻底蔫了。
另一个案例是“黑板上的圈”。
每个班里总有几个精力过分充沛的,上课时不是转笔就是转头,没个消停。对付这类人,李老师会在黑板的一角画一个圈――不愧是教数学的,这圈画得是又大又圆,很有美感,但恐怕被点到名字的同学不会有那个心情欣赏了――“xxx,你上来。”
于是这位xxx就要把脸贴在黑板上的这个圈圈内度过他的下半堂了。如果你的脑袋离开了这个圆圈的势力范围――哦,你不会想要那个如果的。
读到这里,你一定以为大家都日夜祈祷逃离这个班级吧?实际上大部分人想进还进不来……李老师是市劳模,在我们这个全市二流的初中,她带的班级永远保持着一流的一中率(一中是市第一重点高中)。
她的笔记永远是最详尽的,题库永远是最精辟的。她批改考卷的效率永远是最高的,分析试题的方法永远是最易懂的。她总是第一个来学校,然后最后一个离开。她爱拖堂,最高记录是拖到晚上六点。
她50多岁,却显得比我60岁的姥姥还要来得苍老。头发半白了,卷曲着有些凌乱,只是随意捋到后面。肤色黝黑皱纹密布,穿着年代久远的碎花衬衫。我一直觉得李老师精力旺盛体力充沛,身体应该很不错――直到有次去办公室帮她拿讲义,开错抽屉,看到满格子的药。
她不接收礼物,也不让我们去拜年。偏爱成绩优异家境困苦的学生。
她大概就是我们常常比喻的那种“蜡烛老师”吧。我并不觉得那是因为她有多爱我们或者多热爱她的职业。她的身上烙印着他们那代人近乎刻板的责任感――工作就是工作,唯一的意义在于,做好它。
我们毕业后老师就退休了。我们是她最后一届学生,也是考上重点人数最少的一届。这样的结束,对她而言,应该是个巨大的遗憾吧?
中考后的暑假,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拜访老师。这是我第一次来老师家,对于一个全市著名的班主任来说,她的房子显得有点局促。
老师在家也是一件小碎花衬衫,神态显得比在学校亲切很多,说话的时候还拉我的手。她一个劲让我们多吃点茶几上糖果糕点,问我们要不要看电视。她的老伴在厨房里做菜,出来跟我们打了声招呼又进去了,屋子里一股浓浓的韭菜炒肉的香气。
老师留我们吃午饭,我们说等下还要去游泳,礼貌地推脱了。她坚持把我们送到楼下,嘱咐我们到了高中也要好好学习不要放松自己。
老师流了很多汗,几层楼梯让她气喘吁吁,动作显得有些笨拙。也许是夏天光线过分明亮的关系吧,她看起来又苍老了一些。
走出很远了,我下意识地回了回头,看到她还站立在楼梯口的那片阴影里。头发半白体态发福――就像任何人家隔壁那个寻常的慈祥老奶奶。莫名地有些难过。
那一年,属于我们的夏天才刚刚开始。
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纯种的灭绝师太,我初中时有幸落到了她的手里。
李老师是个热爱养生的人,时不时用各种贴心又醒神的方式委婉地提醒我们要多吃蔬菜水果,比如:
“xxx,你手下垂得跟个天罗瓜(温州方言:藤瓜)似的是要用脚做笔记啊?”
“xxx, 真想把你的头打开来,看看里面装的是脑子还是柿子。”
“xxx,你是番薯吧?只有番薯才会连这种公式都背不出来”
李老师对医学很有研究,经常牺牲业余时间热心地为同学们诊断病症。
“xxx,你是不是得了脑膜炎啊?你这种情况没得救了。”
“xxx,你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没治好就来上学了?”
“xxx,快让你爸带你去医院看看,你这是多动症,是病!”
李老师还在中国武术方面拥有相当的造诣。她在我们脑海里早已经跟泰森大战了三百回啊三百回,回回都把泰森打得呼天抢地哭爹喊娘. 她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金腰带!
这天我正在打扫走廊,靠着窗户一排站着三个班里最高的男生,李老师正给他们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说着说着,只见她忽然伸出了手――
“啪-啪-啪”三声脆响。
迅雷不及掩耳,电光火石之间,三个男生左半脸齐刷刷地红了,最后一个还很不争气流下了鼻血――可见李老师果然是内力深厚绵延不绝,掌力到最后一下不消反长,是为真高手之境界也。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我根本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杵在那里站也不是蹲也不是,想跑又有点太晚,只好继续保持嘴巴张成O形一副下巴脱臼的德性。
李老师对于鼻血视而不见,继续咆哮了几句,才意犹未尽地往办公室走去。经过我身边还不忘温柔地提醒:拖完走廊把窗台也擦一下。
等老师走远了,我连忙递了张纸巾给鼻血男。
“疼死了吧?”
他接过,使劲地撸了撸鼻子,对着我笑出一口白牙,“你听着声音特别响吧?其实一点不疼的。告诉你吧,老太太这里啊――”他边说还边伸手比划,“喏,就是手掌这里,肉又多又厚,弹性特别好,打到脸上弹起来,像按摩一样,很舒服的。”
他的人中还残留着一抹没擦干净的血迹,使他看起来很像抗战电影里满嘴“八哥亚路”的小日本,显出了一点蠢相――一点都不疼?我是很想相信啊,如果你再有说服力一点……
李老师内力深厚,但班里男生的抗击打能力也与日俱进。你以为这将是一场拉锯战持久战?那你就错了。不能在肉体上摧毁敌人就要从精神上着眼――李老师深谙这个道理。论起这方面的建树,我至今没有见过其他人民教师可以与她比肩的。
最经典的例子有两个。
一个是篮球观后感事件。
那时候老师是禁止男生在放学后打篮球的,但总有几个不怕死的顶风作案。特别是上面提到的那位鼻血男,屡教不改,像是有越挫越勇之势。李老师从来不是那种在沉默中灭亡的类型,她爆发了。
她把鼻血男揪到操场,让他站在一旁看别人打篮球。一边看还要一边做笔记,回去写观后感。就这样,鼻血男在场边看了三节别人体育课时打球的场面,看得着却摸不到的失落感深深折磨着他稚嫩的心灵,但恶梦还在前面的街角等着他呢。
班会,在一片掌声中,鼻血男走向讲台大声朗读他写的三篇篮球观后感,
“A投篮,没有进,B抢到球,传给C,C过人,D切断……”背后的黑板上赫然写着八个大字:痛定思痛,重新做人!
至此,鼻血男是彻底蔫了。
另一个案例是“黑板上的圈”。
每个班里总有几个精力过分充沛的,上课时不是转笔就是转头,没个消停。对付这类人,李老师会在黑板的一角画一个圈――不愧是教数学的,这圈画得是又大又圆,很有美感,但恐怕被点到名字的同学不会有那个心情欣赏了――“xxx,你上来。”
于是这位xxx就要把脸贴在黑板上的这个圈圈内度过他的下半堂了。如果你的脑袋离开了这个圆圈的势力范围――哦,你不会想要那个如果的。
读到这里,你一定以为大家都日夜祈祷逃离这个班级吧?实际上大部分人想进还进不来……李老师是市劳模,在我们这个全市二流的初中,她带的班级永远保持着一流的一中率(一中是市第一重点高中)。
她的笔记永远是最详尽的,题库永远是最精辟的。她批改考卷的效率永远是最高的,分析试题的方法永远是最易懂的。她总是第一个来学校,然后最后一个离开。她爱拖堂,最高记录是拖到晚上六点。
她50多岁,却显得比我60岁的姥姥还要来得苍老。头发半白了,卷曲着有些凌乱,只是随意捋到后面。肤色黝黑皱纹密布,穿着年代久远的碎花衬衫。我一直觉得李老师精力旺盛体力充沛,身体应该很不错――直到有次去办公室帮她拿讲义,开错抽屉,看到满格子的药。
她不接收礼物,也不让我们去拜年。偏爱成绩优异家境困苦的学生。
她大概就是我们常常比喻的那种“蜡烛老师”吧。我并不觉得那是因为她有多爱我们或者多热爱她的职业。她的身上烙印着他们那代人近乎刻板的责任感――工作就是工作,唯一的意义在于,做好它。
我们毕业后老师就退休了。我们是她最后一届学生,也是考上重点人数最少的一届。这样的结束,对她而言,应该是个巨大的遗憾吧?
中考后的暑假,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拜访老师。这是我第一次来老师家,对于一个全市著名的班主任来说,她的房子显得有点局促。
老师在家也是一件小碎花衬衫,神态显得比在学校亲切很多,说话的时候还拉我的手。她一个劲让我们多吃点茶几上糖果糕点,问我们要不要看电视。她的老伴在厨房里做菜,出来跟我们打了声招呼又进去了,屋子里一股浓浓的韭菜炒肉的香气。
老师留我们吃午饭,我们说等下还要去游泳,礼貌地推脱了。她坚持把我们送到楼下,嘱咐我们到了高中也要好好学习不要放松自己。
老师流了很多汗,几层楼梯让她气喘吁吁,动作显得有些笨拙。也许是夏天光线过分明亮的关系吧,她看起来又苍老了一些。
走出很远了,我下意识地回了回头,看到她还站立在楼梯口的那片阴影里。头发半白体态发福――就像任何人家隔壁那个寻常的慈祥老奶奶。莫名地有些难过。
那一年,属于我们的夏天才刚刚开始。
-
有些灯火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25 14:07:19
-
阮玲玉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06 20:02:52
-
嘻嘻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06 20:53:48
-
螃蟹爱戴三个表 赞了这篇日记 2010-10-20 21:43:32
-
[r]_[r]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9-20 15:33:54
-
懒狗 赞了这篇日记 2009-10-29 03:45:25
-
哞 赞了这篇日记 2009-10-14 19:09:20
-
XLLL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15 10:59:2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15 10:55:02
-
tianlu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15 10:48:44
-
天地会陈近南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12 18:08:53
-
Marvin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06 08:43:5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06 00:33:39
-
秋叶掉落在树上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05 23:22:12
-
四十斤莴笋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05 23:14:50
-
潇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04 09:36:18
-
蚂蚁没问题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30 13:02:04
-
鵝叔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30 09:41:42
-
我心飞翔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9 20:15:48
-
zc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9 17:07:07
-
cobra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9 17:04:36
-
mt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9 14:45:14
-
Pmonkey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9 13:55:55
-
该用户不开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9 13:31:06
-
一碗月亮🌙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9 12:50:00
-
日环食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9 11:08:53
-
哩个儿楞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9 10:15:06
-
白龙桥窦唯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9 09:56:1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9 09:45:42
-
L+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9 09:44:19
-
穆先生.troj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9 09:38:44
-
新青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9 09:31:58
-
资深鼻炎患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9 09:22:08
-
Bono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9 09: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