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的未来
这几天在读一本疗愈系的书:《怀旧的未来》(The Future of Nostalgia)。秋天太短,今年冬天可能会很冷。多养点膘。
此书第十四章讲布洛茨基为什么不回家?----冷战结束,流亡作家都载誉归国,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托尔斯泰娅开玩笑说,那是因为他早年写过一首诗,诗中有两句话:「In the dark I won’t find your deep blue façade. I’ll fall on the asphalt between the crossed lines.」,俄国大诗人相信诗谶之说,布洛茨基当不例外,怕回乡要一跤摔倒在圣彼得堡新舖的柏油路上(柏油覆盖也填平了太多東西),所以不回去。
有趣的是:托尔斯泰娅这些话是在布洛茨基去世后一个月说的,她或许不知道,按照此书所载,布洛茨基早在80年代末期就已经用另一句双关语解除了这柏油谶:「You cannot step twice on the same asphalt.」古希腊哲学家说一河无两涉之理。河不行,而布洛茨基说柏油沥青更糟,虽然不流动但凝固快,前一秒还有情沾滞,后一秒已冥顽不灵;至于摔倒在柏油上这种倒霉事即便只在想象中发生,一次尽够了,岂能再接再厉。
然后,布洛茨基又说:当代俄罗斯已经是另一个国家,一个彻彻底底不同的世界;把自己弄到那儿当个观光客,呃,那画面太可怕我不敢想像(Contemporary Russia is another country now, an absolutely different world and finding myself there as a tourist -- well, that would drive me mad.)。
几天前我说许鞍华导演如果坚持萧红这角色非东北人演不可,《黄金时代》会更值得期待,因为历史上的东北人应当获得透过一部好电影再现自我的机会。后来想想,这说法有盲点:今天的东北人,不好想当然地就说是历史上东北人的文化后裔----尤其当我们说的是萧红这些文化流亡者。如果萧红没死,在战乱中活下来,而定居香港,她多年之后回望神州,难道不会像布洛茨基那样,觉得故乡早成异乡,故人多成老鬼,不回去也罢?----如果旧时代已无人能够传述,那么大江南北找谁来演她不都一样?
2014.10.1补上配图,图说见下
此书第十四章讲布洛茨基为什么不回家?----冷战结束,流亡作家都载誉归国,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托尔斯泰娅开玩笑说,那是因为他早年写过一首诗,诗中有两句话:「In the dark I won’t find your deep blue façade. I’ll fall on the asphalt between the crossed lines.」,俄国大诗人相信诗谶之说,布洛茨基当不例外,怕回乡要一跤摔倒在圣彼得堡新舖的柏油路上(柏油覆盖也填平了太多東西),所以不回去。
有趣的是:托尔斯泰娅这些话是在布洛茨基去世后一个月说的,她或许不知道,按照此书所载,布洛茨基早在80年代末期就已经用另一句双关语解除了这柏油谶:「You cannot step twice on the same asphalt.」古希腊哲学家说一河无两涉之理。河不行,而布洛茨基说柏油沥青更糟,虽然不流动但凝固快,前一秒还有情沾滞,后一秒已冥顽不灵;至于摔倒在柏油上这种倒霉事即便只在想象中发生,一次尽够了,岂能再接再厉。
然后,布洛茨基又说:当代俄罗斯已经是另一个国家,一个彻彻底底不同的世界;把自己弄到那儿当个观光客,呃,那画面太可怕我不敢想像(Contemporary Russia is another country now, an absolutely different world and finding myself there as a tourist -- well, that would drive me mad.)。
几天前我说许鞍华导演如果坚持萧红这角色非东北人演不可,《黄金时代》会更值得期待,因为历史上的东北人应当获得透过一部好电影再现自我的机会。后来想想,这说法有盲点:今天的东北人,不好想当然地就说是历史上东北人的文化后裔----尤其当我们说的是萧红这些文化流亡者。如果萧红没死,在战乱中活下来,而定居香港,她多年之后回望神州,难道不会像布洛茨基那样,觉得故乡早成异乡,故人多成老鬼,不回去也罢?----如果旧时代已无人能够传述,那么大江南北找谁来演她不都一样?
![]() |
2014.10.1补上配图,图说见下
-
独孤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9-17 13:49:30
-
R·WALKINGDEA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9-17 11:07:04
-
stygia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9-17 09: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