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法度
十年来看了五次,每次感受各不相同。有些感受太私人就不说了,说些大路货的:
1、司马辽太郎对笔下的角色不如大岛渚对镜头中的角色那么有爱,所以小说不如电影惆怅。
2、《御法度》是对《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的遥遥致意,或说回顾与补充、修正。
3、不知道大岛渚原来是希望坂本龙一演哪一个角色?近藤还是土方?我猜是近藤,也许花絮里会有介绍,大概是猜错了。
4、OST之《match》≈《美貌の青空》。后者接受度更高一些,match也很好,配上加纳与田代之间的比武,是绝配。
5、物哀。很多人谈到的“大岛渚对冲田总司寄托很多、暗暗欣赏”固然不错,但我对“最欣赏总司,是导演心中的完美人物”持疑义,我的感觉:大岛渚对冲田总司近于“圣人无情”也颇有微词,做人上的“八面玲珑”也有叹息,同时也不得不服,毕竟其他人与之相比,无论是品格还是才能上都无法与之抗衡(不过似乎到大岛渚这一代人已不太说“圣人”,那么就是“不动明王”吧:内斩内心动摇,外杀妖魔护法——显然,不动明王是拿来敬的,很难拿来爱嘛);对加纳惣三郎的态度,起先看以为是“讽”与“刺”,看得越多遍越看出大岛渚对加纳的怜惜,“木秀于林”的愤懑、“太年轻太天真”而导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以及必然命运的悲悯。They all glad to see you suck. 总司与惣三郎之间的区别,性向倒是其次,更在于一个走出了险恶峡谷,另一个永远留在了“在河之洲”。冲田是“成功版”(“阳”版)的加纳;加纳是“失败版”(“阴”版)的冲田;可留意两者之间的match,而不仅限于“凤求凰”的暗恋极限。
6、众道。即便是大岛渚来说澄清这一点很重要,我最初看这电影也是冲耽美BL去的,但年纪越长,越看这电影越觉得得这一点不过是“诱饵”,人生百味倒是欲说还休的。不管是不是因性向起纠纷,在存在gohatto和希望打破它的人群中,冲突永远存在,这一点可以外延、可以映射,这估计就是大岛渚一直以来的手法;所以,“众道”对于大岛渚来说,也许并不如影评人或观众所想像得那么重要。——虽然看到大岛渚与松田龙平一起出席电影节,照片里瞧起来还是很重要的,笑,美少年总会引发对青春少艾的欲望和似水流年的悲欣交加嘛。再说,重要不重要这种感觉,本来就是倏忽而来,倏忽而去,飘荡不定的。
7、有说法“如果大岛渚是电影学院的学生,拍这么一部电影,就该被打分‘不及格’了,故事都没说完嘛。”即使单从《御法度》这一部电影本身孤立地来看,大岛渚完全及格了。认为不及格的出发点更接近“一个作品,如果要求读者/观众跟作者/导演完全有相同语境、经历才可读懂、喜欢,那么就危险了”吧;估计是对“山南剖腹”以及“伊东论武士道”那几场大段大段独白、对白甚感厌烦和拎不清。《御法度》其实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起承转合清晰,手法简洁,他要说的就是“那么一个群体中的乌糟事”,故事是完全说完了的,甚至太照顾观众了,在结尾时土方啐唾沫时加上加纳被杀的画外音,这电影一出来就有评论是“东方古典小说式的”,这评论颇佳;如果一定要说“不及格”,那么就是太简单了,三下五除二交代得太直接了,把整段整段思想斗争内心矛盾都一笔说完,与司马辽太郎的小说一样干净利落,甚至还有过之,比如用人物正面相加黑屏白字解说剧情、交代人物,有戏剧之风了(插入一下,1938年版的《丹下左膳之百万两之壶》中,丹下左膳的出场给我以非常明确浓烈的“从戏剧演员亮相到电影角色登场”的转化感;而《御法度》则是明显的“从电影角色登场回到戏剧演员亮相”的还原感,但旁白加黑屏近年用滥到烂,不多说了);比如“伊东论武士道”那一场就很精彩,配乐也好:伊东酒后吐真言,近藤不悦,伊东发觉酒后失言又讨饶并拉上土方王顾左右而言他,土方狡猾地回敬一句“我不知道!”对新撰组暗藏不和与未来分裂已交代完毕,同是“古装时代剧”,以文体类比,他人是物语,大岛渚是草子。当然,《御法度》也有不少扭捏作态的笔墨,更枯瘦一些、更没头没脑一些更厉害。
8、至于很多人赞的结尾:土方砍樱花斩心魔的禅意。我觉得倒太直白了。不过司马辽太郎的结尾就是这么白的,大岛渚将其氛围更美化了些,至于还能怎样更“禅”一点,大约大岛渚想来想去没想好(我就更不知道了)。
9、山崎是好男人。
1、司马辽太郎对笔下的角色不如大岛渚对镜头中的角色那么有爱,所以小说不如电影惆怅。
2、《御法度》是对《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的遥遥致意,或说回顾与补充、修正。
3、不知道大岛渚原来是希望坂本龙一演哪一个角色?近藤还是土方?我猜是近藤,也许花絮里会有介绍,大概是猜错了。
4、OST之《match》≈《美貌の青空》。后者接受度更高一些,match也很好,配上加纳与田代之间的比武,是绝配。
5、物哀。很多人谈到的“大岛渚对冲田总司寄托很多、暗暗欣赏”固然不错,但我对“最欣赏总司,是导演心中的完美人物”持疑义,我的感觉:大岛渚对冲田总司近于“圣人无情”也颇有微词,做人上的“八面玲珑”也有叹息,同时也不得不服,毕竟其他人与之相比,无论是品格还是才能上都无法与之抗衡(不过似乎到大岛渚这一代人已不太说“圣人”,那么就是“不动明王”吧:内斩内心动摇,外杀妖魔护法——显然,不动明王是拿来敬的,很难拿来爱嘛);对加纳惣三郎的态度,起先看以为是“讽”与“刺”,看得越多遍越看出大岛渚对加纳的怜惜,“木秀于林”的愤懑、“太年轻太天真”而导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以及必然命运的悲悯。They all glad to see you suck. 总司与惣三郎之间的区别,性向倒是其次,更在于一个走出了险恶峡谷,另一个永远留在了“在河之洲”。冲田是“成功版”(“阳”版)的加纳;加纳是“失败版”(“阴”版)的冲田;可留意两者之间的match,而不仅限于“凤求凰”的暗恋极限。
6、众道。即便是大岛渚来说澄清这一点很重要,我最初看这电影也是冲耽美BL去的,但年纪越长,越看这电影越觉得得这一点不过是“诱饵”,人生百味倒是欲说还休的。不管是不是因性向起纠纷,在存在gohatto和希望打破它的人群中,冲突永远存在,这一点可以外延、可以映射,这估计就是大岛渚一直以来的手法;所以,“众道”对于大岛渚来说,也许并不如影评人或观众所想像得那么重要。——虽然看到大岛渚与松田龙平一起出席电影节,照片里瞧起来还是很重要的,笑,美少年总会引发对青春少艾的欲望和似水流年的悲欣交加嘛。再说,重要不重要这种感觉,本来就是倏忽而来,倏忽而去,飘荡不定的。
7、有说法“如果大岛渚是电影学院的学生,拍这么一部电影,就该被打分‘不及格’了,故事都没说完嘛。”即使单从《御法度》这一部电影本身孤立地来看,大岛渚完全及格了。认为不及格的出发点更接近“一个作品,如果要求读者/观众跟作者/导演完全有相同语境、经历才可读懂、喜欢,那么就危险了”吧;估计是对“山南剖腹”以及“伊东论武士道”那几场大段大段独白、对白甚感厌烦和拎不清。《御法度》其实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起承转合清晰,手法简洁,他要说的就是“那么一个群体中的乌糟事”,故事是完全说完了的,甚至太照顾观众了,在结尾时土方啐唾沫时加上加纳被杀的画外音,这电影一出来就有评论是“东方古典小说式的”,这评论颇佳;如果一定要说“不及格”,那么就是太简单了,三下五除二交代得太直接了,把整段整段思想斗争内心矛盾都一笔说完,与司马辽太郎的小说一样干净利落,甚至还有过之,比如用人物正面相加黑屏白字解说剧情、交代人物,有戏剧之风了(插入一下,1938年版的《丹下左膳之百万两之壶》中,丹下左膳的出场给我以非常明确浓烈的“从戏剧演员亮相到电影角色登场”的转化感;而《御法度》则是明显的“从电影角色登场回到戏剧演员亮相”的还原感,但旁白加黑屏近年用滥到烂,不多说了);比如“伊东论武士道”那一场就很精彩,配乐也好:伊东酒后吐真言,近藤不悦,伊东发觉酒后失言又讨饶并拉上土方王顾左右而言他,土方狡猾地回敬一句“我不知道!”对新撰组暗藏不和与未来分裂已交代完毕,同是“古装时代剧”,以文体类比,他人是物语,大岛渚是草子。当然,《御法度》也有不少扭捏作态的笔墨,更枯瘦一些、更没头没脑一些更厉害。
8、至于很多人赞的结尾:土方砍樱花斩心魔的禅意。我觉得倒太直白了。不过司马辽太郎的结尾就是这么白的,大岛渚将其氛围更美化了些,至于还能怎样更“禅”一点,大约大岛渚想来想去没想好(我就更不知道了)。
9、山崎是好男人。
![]() |
-
CYY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05 12:39:39
-
萩野原上的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16 15:02:36
-
樱色玄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26 03:31:02
-
parrot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5 19:09:36
-
Zephyr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2 18:34:37
-
na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5 21:58:32
-
pione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31 22:44:39
-
胡可佳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0 19:03:10
-
鮟鱇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1 03:29:15
-
芝麻糊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3 17:44:09
-
🍃无住心曲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3 20:21:21
-
两个巴掌大的脸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6 22:55:14
-
朵萝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3 20:45:46
-
Apolia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8-20 09: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