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的郭,襄阳的襄——追忆女神郭襄
郭襄望着远处的山峰,眼前突然浮现那个狂浪不羁的杨大哥,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正笑盈盈地盯着自己:“襄儿,咱们就此别过,后会有期吧。”正欲回答,杨过却是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杳然离去。
人生如梦,聚散分离, 朝如春花幕凋零,缘来缘去岂随心。 青丝白发转眼间,蓦然回首,恍然间这已是六十年前的事情了。
她怅然地站了许久,峨眉山巅的黄昏,橘红色的晚霞万丈,郭襄却不爱看了,轻轻摇了摇头,慢慢踱回了屋。峨眉第三代弟子方云和孤鸿子跟在身后,眼尖的她们自然看到了郭襄的落寞,于是心里嘀咕着:“太师父作为一代世外高人,难道还有什么没看破的吗?”可谁又敢去问,有些疑惑注定没有答案,只得加快脚步跟了上去。
峨眉派现在由大弟子风陵师太管着,她郭襄自然闲了下来,没事做的郭襄却多愁善感起来,总是想起过往的零零总总,风陵渡口她第一次遇见“相貌丑陋”的杨大哥,那么难看的人,竟然可以如此的风度翩翩。看着他那双英气逼人的眸子,心脏莫名其妙地漏跳了一拍。
前些年,郭襄一直忙着开宗立派,钻研武功,没精力思考这些,然而一下子无事后,这些回忆就如同有毒的藤蔓慢慢爬上来了,比头上的白发还来得悄然。这不,刚回到屋里,望着空洞洞的房间,就又蓦然想起和杨大哥说的那些话来。
“大哥哥,若是我向你求三件事,你肯不肯答应?”
杨过挺直腰,豪迈地一拍胸膛:“但教力之所及,无不从命。”说着,从怀中的小盒里取出三枚小龙女的金针暗器,郑重递给郭襄,“一枚金针便是一个承诺,见针如见人。”
“多谢你啦!”郭襄眉眼弯弯,微笑着接过金针,“我先说第一个心愿。”当即将一枚金针还给了杨过,“我要你取下面具,让我瞧瞧你真实的样子。”
杨过愣住了,心想:“我亲口许诺的事,再无翻悔,你拿了金针,便是要我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义无反顾。”不禁自语道:“怎地却叫我做这样一件不相干的小事?”
郭襄:“连你真面目也没见过,怎能算是认识你?这可不是小事啊。”
“好!”杨过潇洒地将额前蓬乱的长发甩到脑后,抬起左手,揭下了脸上的面具。
郭襄顿时眼前一亮,此刻的杨过,清癯俊秀、剑眉入鬓、凤眼生威。只是面具戴的久了,脸色苍白,颇显憔悴。
杨过见她怔怔地瞧着自己,神色间颇为异样,故意戏谑道:“怎么?我很丑吗?”
郭襄俏脸一红,声如蚊吶:“没什么。”心中却说:“坏蛋,想不到你长得这么帅。”
她定一定神,又将一枚金针递给杨过,“大哥哥,我要说第二个心愿啦。”
杨过笑道:“你再过几年说也不迟,小姑娘家,尽说些孩子气的心愿。”却不伸手接针。
郭襄硬将金针塞到他手里,“我这第二个心愿是,今年十月廿四我生日那天,你到襄阳来见一见我,跟我说一会子话。”
杨过无奈地摇了摇头,这虽比第一个心愿费事些,可仍然孩子气极重。“好,我答应了,这又有甚么大不了?不过我只见你一人,你爹妈姊姊他们,我却不见。”
郭襄:“自然由你了。”白瓷般的小手拈着第三枚金针,在月光下闪闪生辉,“这第三个心愿嘛……”
杨过心中没由来的一阵紧张。
只见她脸上突然一阵晕红,“这第三个心愿,我现下想不出,日后再跟你说。”然后咯咯地笑着,转身逃似地窜入林中,林中隐隐传来:“大哥哥,别忘了,我生日那天你要来看我!”
这时方云在外面叩门,“太师父,师父在等你吃晚饭。”
郭襄的记忆戛然而止,脑海里的那双明亮的眼睛就渐渐消失在黑暗里了。
自从三个月前练功出了岔子,郭襄便吃不下饭了,为了让徒儿安心,今天照例只喝了一点汤。
“师傅,明天是您的寿辰,江湖上的朋友……”
“明天我谁都不见,就说我闭关了吧。”郭襄打断了风陵的话,随即飘然转身离去。
一旁的方云和孤鸿子慌忙放下碗筷,追了出去。风陵起身幽幽叹了一口气,向着师傅的背影轻轻拜了三拜。
屋外已是星河初露、暮霭朦胧,又是一个美好的夜晚。
郭襄最爱洗象池的月色,金顶虽然高,可没有陪衬,孤天看月,少了许多遐思;洗象池以下,却又山峰重叠,树木太过繁杂,唯有洗象池观月十全十美。入秋之后,郭襄隔三差五便会来一趟,方云和孤鸿子并不觉得今天有什么不同。
郭襄盘腿坐在池边的一块大青石上,当晚月夜,万山沉寂,秋风习习,皓月高悬,满天清辉,千山月色,柔和似水,恍如置身瑶池天宫。
“太师傅,该回去了。”郭襄身后的孤鸿子不忍打破这片静逸,轻轻地说。
“你们先回吧,我觉得倦了,自会回去。”郭襄淡淡地说。
太师傅没回,我们又怎么能回去,不然明天风陵师傅便会自己来照看太师傅了。方云和孤鸿子只得坐在不远处的连香树下,树下本来就有厚厚的枯草,前几日又落了一层连香叶。孤鸿子伸了伸懒腰,舒服地朝后躺倒。方云弓成个虾米,双膝合拢单手支起下巴,担忧地看着太师傅单薄的背影。
方云:“太师傅最近好像和从前不一样了,是不是病了?”
孤鸿子直起身子:“风陵师傅最近好像也有些不一样了!”
“怎么?”方云问。
“她左脸上好像长了一颗黑痣!”
“尽会胡说,没个正形!”方云笑着拍了孤鸿子一巴掌, 随后正色道:“师兄,你有没有发现,风陵师傅教的东西好难呀!飘雪穿云掌我总是练不好。”
孤鸿子:“是啊,可惜,现在太师傅不再教我们了。”
方云:“师兄,今晚的月色真美,等我们老了之后,也像太师傅这样,每天看日出日落,花开花落。”
孤鸿子凝视着远处的群山,“等出师了,我带你去周游列国,踏遍天涯海角。”说着,轻轻搂住方云的肩,低吟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该是多美的景色啊!”
方云恍惚记起八岁那年,她跟着大哥方评从老家河南开封千里迢迢赶往峨眉,一路上元军肆虐,赤地千里,很多城镇乡村只剩下残垣断壁。“唉,能和师兄在一起就好。”方云轻叹了一声,紧紧依偎着孤鸿子。
往日的记忆如潮水般浮现在眼前,跟着风陵师傅觐见太师傅的时候,方云第一次遇见了孤鸿子。他穿着藏青色的道袍,扎着高高的发髻,瓜子脸,白皙的皮肤。两只大眼睛上有着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
那天方云笑着问孤鸿子,“你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
方云不是第一个这样问他的人。所以孤鸿子坏坏地笑着,装作随便的样子,“你是女的,我就是女的,你是男的,我就是男的。”
方云生气了。哼了一声,转过身,不再理他。
方云老家的大人都说,八九岁的男孩子讨厌的连狗都嫌。那一年孤鸿子九岁,让方云看见前面就讨厌后面,看见左边就讨厌右边。
说来奇怪,这么多师妹,太师傅偏把方云安排在孤鸿子的前面,方云的长发便成了孤鸿子课堂上的玩具。他半趴在蒲团上,伸出手指,轻轻勾过几缕发丝,用不太灵活的手指头编出小小的麻花辫,又或是打上不知名的发髻。发现开叉的发尾,小心翼翼挑出来,又从怀里摸出做功课的小刀,咔嚓咔嚓,一根根地挑断。
方云的背慢慢挺直,微微侧身,用太师傅听不见的细声呵斥着,“你别剪我头发!
”“我替你修修。”孤鸿子总是这样替自己辩解。
孤鸿子把修剪下来的开叉发尾,一根根沿着蒲团边缘摆好,等着下课给方云看。“这是这节课替你找到的。一共是七根。一根头发换一颗山栗,你欠我的。”
方云翻出大大的白眼,“那你多剪的呢!你该倒找我栗子吧!”
“我只剪了开叉的,才没多剪。”孤鸿子推推旁边的阿香,“是吧!”阿香睁大无辜的眼睛,说起白话,“没错,只剪了开叉的。”又一边心虚地摸了摸蒲团的一角。
“多剪的头发早被你拢到一块,塞到阿香蒲团底下了,当我不知道吗!这几个月我头发都没长,再剪我就告诉师傅和太师傅了!”
后来,方云没向师傅告状,头发一直都那么长。
再后来,太师傅不再给大家上课了,方云和孤鸿子被风陵师傅叫去照顾太师傅。其实太师傅身体很好,只是怕一个人气闷了,找人说说话。
……
“山栗,可好吃了。” 孤鸿子把一颗剥好的山栗塞到方云嘴里。
“嗯,真香、真甜,哪里来的栗子?”
“棒头婆婆给的,我这还有不少。”孤鸿子献宝似的把一小袋山栗递给方云。
……
郭襄默默地侧耳倾听,细细感受着身后那对少男少女的幸福。回想起七年前的秋天,金瓜锤方评领着妹妹方云前来拜师,方云笔直地跪在大殿外,瘦瘦小小的身影被夕阳拉的很长。
“久仰郭女侠大名,舍妹……”说着没营养的话,推着太极。郭襄这些年性子淡了,不愿再问江湖上的是是非非,更不想收徒弟,再说自己门下已经收留了九口人,负责吃穿用度的小棒头已经忙不过来了。小棒头常埋怨,“年景不好,有钱都买不到粮食,何况没钱的,小姐那些年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宝贝,隔些日子便少一件,真叫是坐吃山空。”
方评被婉言拒绝后,只好借宿一宿,准备第二天告辞。
当晚,郭襄用过饭,小棒头和往常一样,一边收拾碗筷,一边絮絮叨叨,“今天来的那个女娃子啊,真是像极了小姐小时候的样子,若是老爷、夫人还在,见了一定喜欢。”郭襄忽然感到鼻子发酸。
第二天,风陵在山门外,拦住正欲离开方氏兄妹。
“师傅已经好些年不收徒弟了,我看这女娃子骨骼清奇,是块练武的材料,不如跟着我吧!”风陵略一停顿,道:“我是郭女侠的大弟子,风陵。”
方评忙抱拳道:“风陵师傅,久仰久仰……”风陵渡,杨大侠、郭女侠的事迹天下谁人不知,能担得起这个名字的,必不是平常之辈。
越是久远的事情,越觉得不真实,仿佛只是偶然听到的一个故事,亦或只是一个梦。留下方云的种种理由后面,不知道是怎样的少女情怀在作祟,难道是为了圆满一个没有结果的梦!
十六年前的冬天,风陵下山采买香烛,路过惨遭元军洗劫的小镇,听见婴儿的啼哭声,寻声在死人堆里发现一个青花小棉被包裹着的婴儿。只见她一张小脸眉清目秀,模样甚是俊美。睁着两只黑漆漆的眼珠,瞧着自己。风陵当下母爱泛滥,欢喜地把她抱上了山。不久,风陵尖叫着跑来见郭襄,“怎么这娃娃长的和我们不一样?”郭襄看过之后,又惊又恼,明明是个男孩子嘛,我们峨眉派何时能收男弟子了。
之后,风陵一有空就下山寻找愿意收留孩子的人家,不巧的是,峨眉山外方圆几十里都遭到了元军的洗劫,幸存下来的人连自己都养不活,谁又愿意收留一个小婴儿。这样一来二去,孩子便留了下来。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郭襄渐渐爱上了这孩子,既然孩子的家人渺无音讯,被面上又绣着的一个鸿字,便给起了个孤鸿子的名字。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这孩子的性子越来越像当年的杨大哥,风陵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人家,郭襄却不愿再提送走的那档子事了。回忆到这里,郭襄哑然失笑,孤鸿子和方云之间的缘份,何尝不是自己一念之间种下的因果。
……
方云:“我大哥托人给我带了两件夹棉小袄,蓝色花边的绣着山茶花,真好看。那件红的太俗气,我改了面子给你穿吧。”
孤鸿子皱着眉、挠挠头:“棒头婆婆给了我一件旧棉袍,女孩子的衣服我还是不要了吧。”
方云嗔道:“你可真神气得紧,我偏要改给你看,到时候你不穿也得穿!”一边向孤鸿子腰上狠狠掐了下去。
“别、别……疼啊……”孤鸿子抽着冷气,左躲右闪。
“叫你躲!”方云恼了,拳头雨点一般,轻轻招呼上来……
夜深了,萧萧瑟瑟,风吹白露衣裳冷。真的很冷,凛冽的风透过衣缝裹挟着湿气吹进来,发出嘶嘶的声音,浑身的骨头感到一阵阵刺痛。那日,绝情谷底、断肠崖边,我追随你的身影,纵身跃下白雾弥漫的深谷,是为与你生死相随。那潭水好深,也是这般寒气透骨,你救起了我,在潭边,你紧紧抱着我,问我为什么这么傻。我取出最后一根金针,对你说:“我看见你跳下来,便跟着来了。”然后红着眼睛、抽噎着,“你不许死,不管能不能找到龙姐姐,我都不许你死!”眼泪扑簌簌滚落。
后来,杨大哥终于找见了龙姐姐。襄阳城中,龙姐姐牵着我的手,笑着说:“好一个清雅秀丽的女孩子,难怪过儿总是在我面前念叨你。” 那一刻,我知道,再也不会有人在我说完上半句,就知道下半句是什么;再也不会有人一边喊着襄儿,一边懒洋洋地从路对面走过来;再也不会有人向我会心一笑,然后手挽着手一块儿闯荡江湖。
弹指流年,拂歌尘散,思念却历久弥新。终南山古墓长闭,万花坳花落无声,绝情谷空山寂寂,风陵渡凝月冥冥,一切的一切静默如谜,即便如此,还是怀着执念为一个人孤独地守候了一生。
如水的月色,静静地流淌在黑暗深邃的山峦间,风呜咽着卷起衣角,吹乱了发梢,秋叶随风飘零,恋恋不舍地轻抚着郭襄。此刻,周遭的一切都好像被浸染了一层忧伤的情愫,连洗象池上飘渺的雾霭也仿佛化作了几千年郁勃的怨气。
渐渐的,远处的天际间,出现了一道阴阳分割的红线,一缕缕橙红色的光柱刺透厚重的黑幕。气势磅礴的太阳仿佛君临天下的帝王,缓缓出现在云海翻腾的青灰色群山之中,万顷金光瞬间点亮了世界,驱散了阴暗和寒冷。
此刻,万物被改变了形态,到处金黄、赤红一片。五彩缤纷的秋叶随风盘旋飞舞,如十六岁那年悄然绽放的烟花;大片大片的枫林阳光下绚烂地展开其宽厚的胸膛,亦如襄阳城外大火燃燃。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云彩来迎娶我!”郭襄微笑着轻轻闭上双眸,融入那滚烫的赤金色怀抱。
……………......................…………… 分割线 ………………………………........................
很多年之后,风陵师太临终时,拉着方云的手说:“太师傅的死,你和孤鸿子不必太过耿耿于怀了。她老人家的龙象般若功练到第十二层时,出了岔子,纵有九阳神功护体也还是落得经脉俱损,只剩下最后一口真气护着。”
方云垂泪道:“太师傅神功盖世,好生将养着,尽可慢慢复原。”
风陵师太轻叹了一声,“只是那一日,她去意已决。”
剧透:方云便是日后的灭绝师太,孤鸿子死于明教杨逍之手。
人生如梦,聚散分离, 朝如春花幕凋零,缘来缘去岂随心。 青丝白发转眼间,蓦然回首,恍然间这已是六十年前的事情了。
她怅然地站了许久,峨眉山巅的黄昏,橘红色的晚霞万丈,郭襄却不爱看了,轻轻摇了摇头,慢慢踱回了屋。峨眉第三代弟子方云和孤鸿子跟在身后,眼尖的她们自然看到了郭襄的落寞,于是心里嘀咕着:“太师父作为一代世外高人,难道还有什么没看破的吗?”可谁又敢去问,有些疑惑注定没有答案,只得加快脚步跟了上去。
峨眉派现在由大弟子风陵师太管着,她郭襄自然闲了下来,没事做的郭襄却多愁善感起来,总是想起过往的零零总总,风陵渡口她第一次遇见“相貌丑陋”的杨大哥,那么难看的人,竟然可以如此的风度翩翩。看着他那双英气逼人的眸子,心脏莫名其妙地漏跳了一拍。
前些年,郭襄一直忙着开宗立派,钻研武功,没精力思考这些,然而一下子无事后,这些回忆就如同有毒的藤蔓慢慢爬上来了,比头上的白发还来得悄然。这不,刚回到屋里,望着空洞洞的房间,就又蓦然想起和杨大哥说的那些话来。
“大哥哥,若是我向你求三件事,你肯不肯答应?”
杨过挺直腰,豪迈地一拍胸膛:“但教力之所及,无不从命。”说着,从怀中的小盒里取出三枚小龙女的金针暗器,郑重递给郭襄,“一枚金针便是一个承诺,见针如见人。”
“多谢你啦!”郭襄眉眼弯弯,微笑着接过金针,“我先说第一个心愿。”当即将一枚金针还给了杨过,“我要你取下面具,让我瞧瞧你真实的样子。”
杨过愣住了,心想:“我亲口许诺的事,再无翻悔,你拿了金针,便是要我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义无反顾。”不禁自语道:“怎地却叫我做这样一件不相干的小事?”
郭襄:“连你真面目也没见过,怎能算是认识你?这可不是小事啊。”
“好!”杨过潇洒地将额前蓬乱的长发甩到脑后,抬起左手,揭下了脸上的面具。
郭襄顿时眼前一亮,此刻的杨过,清癯俊秀、剑眉入鬓、凤眼生威。只是面具戴的久了,脸色苍白,颇显憔悴。
杨过见她怔怔地瞧着自己,神色间颇为异样,故意戏谑道:“怎么?我很丑吗?”
郭襄俏脸一红,声如蚊吶:“没什么。”心中却说:“坏蛋,想不到你长得这么帅。”
她定一定神,又将一枚金针递给杨过,“大哥哥,我要说第二个心愿啦。”
杨过笑道:“你再过几年说也不迟,小姑娘家,尽说些孩子气的心愿。”却不伸手接针。
郭襄硬将金针塞到他手里,“我这第二个心愿是,今年十月廿四我生日那天,你到襄阳来见一见我,跟我说一会子话。”
杨过无奈地摇了摇头,这虽比第一个心愿费事些,可仍然孩子气极重。“好,我答应了,这又有甚么大不了?不过我只见你一人,你爹妈姊姊他们,我却不见。”
郭襄:“自然由你了。”白瓷般的小手拈着第三枚金针,在月光下闪闪生辉,“这第三个心愿嘛……”
杨过心中没由来的一阵紧张。
只见她脸上突然一阵晕红,“这第三个心愿,我现下想不出,日后再跟你说。”然后咯咯地笑着,转身逃似地窜入林中,林中隐隐传来:“大哥哥,别忘了,我生日那天你要来看我!”
这时方云在外面叩门,“太师父,师父在等你吃晚饭。”
郭襄的记忆戛然而止,脑海里的那双明亮的眼睛就渐渐消失在黑暗里了。
自从三个月前练功出了岔子,郭襄便吃不下饭了,为了让徒儿安心,今天照例只喝了一点汤。
“师傅,明天是您的寿辰,江湖上的朋友……”
“明天我谁都不见,就说我闭关了吧。”郭襄打断了风陵的话,随即飘然转身离去。
一旁的方云和孤鸿子慌忙放下碗筷,追了出去。风陵起身幽幽叹了一口气,向着师傅的背影轻轻拜了三拜。
屋外已是星河初露、暮霭朦胧,又是一个美好的夜晚。
郭襄最爱洗象池的月色,金顶虽然高,可没有陪衬,孤天看月,少了许多遐思;洗象池以下,却又山峰重叠,树木太过繁杂,唯有洗象池观月十全十美。入秋之后,郭襄隔三差五便会来一趟,方云和孤鸿子并不觉得今天有什么不同。
郭襄盘腿坐在池边的一块大青石上,当晚月夜,万山沉寂,秋风习习,皓月高悬,满天清辉,千山月色,柔和似水,恍如置身瑶池天宫。
“太师傅,该回去了。”郭襄身后的孤鸿子不忍打破这片静逸,轻轻地说。
“你们先回吧,我觉得倦了,自会回去。”郭襄淡淡地说。
太师傅没回,我们又怎么能回去,不然明天风陵师傅便会自己来照看太师傅了。方云和孤鸿子只得坐在不远处的连香树下,树下本来就有厚厚的枯草,前几日又落了一层连香叶。孤鸿子伸了伸懒腰,舒服地朝后躺倒。方云弓成个虾米,双膝合拢单手支起下巴,担忧地看着太师傅单薄的背影。
方云:“太师傅最近好像和从前不一样了,是不是病了?”
孤鸿子直起身子:“风陵师傅最近好像也有些不一样了!”
“怎么?”方云问。
“她左脸上好像长了一颗黑痣!”
“尽会胡说,没个正形!”方云笑着拍了孤鸿子一巴掌, 随后正色道:“师兄,你有没有发现,风陵师傅教的东西好难呀!飘雪穿云掌我总是练不好。”
孤鸿子:“是啊,可惜,现在太师傅不再教我们了。”
方云:“师兄,今晚的月色真美,等我们老了之后,也像太师傅这样,每天看日出日落,花开花落。”
孤鸿子凝视着远处的群山,“等出师了,我带你去周游列国,踏遍天涯海角。”说着,轻轻搂住方云的肩,低吟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该是多美的景色啊!”
方云恍惚记起八岁那年,她跟着大哥方评从老家河南开封千里迢迢赶往峨眉,一路上元军肆虐,赤地千里,很多城镇乡村只剩下残垣断壁。“唉,能和师兄在一起就好。”方云轻叹了一声,紧紧依偎着孤鸿子。
往日的记忆如潮水般浮现在眼前,跟着风陵师傅觐见太师傅的时候,方云第一次遇见了孤鸿子。他穿着藏青色的道袍,扎着高高的发髻,瓜子脸,白皙的皮肤。两只大眼睛上有着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
那天方云笑着问孤鸿子,“你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
方云不是第一个这样问他的人。所以孤鸿子坏坏地笑着,装作随便的样子,“你是女的,我就是女的,你是男的,我就是男的。”
方云生气了。哼了一声,转过身,不再理他。
方云老家的大人都说,八九岁的男孩子讨厌的连狗都嫌。那一年孤鸿子九岁,让方云看见前面就讨厌后面,看见左边就讨厌右边。
说来奇怪,这么多师妹,太师傅偏把方云安排在孤鸿子的前面,方云的长发便成了孤鸿子课堂上的玩具。他半趴在蒲团上,伸出手指,轻轻勾过几缕发丝,用不太灵活的手指头编出小小的麻花辫,又或是打上不知名的发髻。发现开叉的发尾,小心翼翼挑出来,又从怀里摸出做功课的小刀,咔嚓咔嚓,一根根地挑断。
方云的背慢慢挺直,微微侧身,用太师傅听不见的细声呵斥着,“你别剪我头发!
”“我替你修修。”孤鸿子总是这样替自己辩解。
孤鸿子把修剪下来的开叉发尾,一根根沿着蒲团边缘摆好,等着下课给方云看。“这是这节课替你找到的。一共是七根。一根头发换一颗山栗,你欠我的。”
方云翻出大大的白眼,“那你多剪的呢!你该倒找我栗子吧!”
“我只剪了开叉的,才没多剪。”孤鸿子推推旁边的阿香,“是吧!”阿香睁大无辜的眼睛,说起白话,“没错,只剪了开叉的。”又一边心虚地摸了摸蒲团的一角。
“多剪的头发早被你拢到一块,塞到阿香蒲团底下了,当我不知道吗!这几个月我头发都没长,再剪我就告诉师傅和太师傅了!”
后来,方云没向师傅告状,头发一直都那么长。
再后来,太师傅不再给大家上课了,方云和孤鸿子被风陵师傅叫去照顾太师傅。其实太师傅身体很好,只是怕一个人气闷了,找人说说话。
……
“山栗,可好吃了。” 孤鸿子把一颗剥好的山栗塞到方云嘴里。
“嗯,真香、真甜,哪里来的栗子?”
“棒头婆婆给的,我这还有不少。”孤鸿子献宝似的把一小袋山栗递给方云。
……
郭襄默默地侧耳倾听,细细感受着身后那对少男少女的幸福。回想起七年前的秋天,金瓜锤方评领着妹妹方云前来拜师,方云笔直地跪在大殿外,瘦瘦小小的身影被夕阳拉的很长。
“久仰郭女侠大名,舍妹……”说着没营养的话,推着太极。郭襄这些年性子淡了,不愿再问江湖上的是是非非,更不想收徒弟,再说自己门下已经收留了九口人,负责吃穿用度的小棒头已经忙不过来了。小棒头常埋怨,“年景不好,有钱都买不到粮食,何况没钱的,小姐那些年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宝贝,隔些日子便少一件,真叫是坐吃山空。”
方评被婉言拒绝后,只好借宿一宿,准备第二天告辞。
当晚,郭襄用过饭,小棒头和往常一样,一边收拾碗筷,一边絮絮叨叨,“今天来的那个女娃子啊,真是像极了小姐小时候的样子,若是老爷、夫人还在,见了一定喜欢。”郭襄忽然感到鼻子发酸。
第二天,风陵在山门外,拦住正欲离开方氏兄妹。
“师傅已经好些年不收徒弟了,我看这女娃子骨骼清奇,是块练武的材料,不如跟着我吧!”风陵略一停顿,道:“我是郭女侠的大弟子,风陵。”
方评忙抱拳道:“风陵师傅,久仰久仰……”风陵渡,杨大侠、郭女侠的事迹天下谁人不知,能担得起这个名字的,必不是平常之辈。
越是久远的事情,越觉得不真实,仿佛只是偶然听到的一个故事,亦或只是一个梦。留下方云的种种理由后面,不知道是怎样的少女情怀在作祟,难道是为了圆满一个没有结果的梦!
十六年前的冬天,风陵下山采买香烛,路过惨遭元军洗劫的小镇,听见婴儿的啼哭声,寻声在死人堆里发现一个青花小棉被包裹着的婴儿。只见她一张小脸眉清目秀,模样甚是俊美。睁着两只黑漆漆的眼珠,瞧着自己。风陵当下母爱泛滥,欢喜地把她抱上了山。不久,风陵尖叫着跑来见郭襄,“怎么这娃娃长的和我们不一样?”郭襄看过之后,又惊又恼,明明是个男孩子嘛,我们峨眉派何时能收男弟子了。
之后,风陵一有空就下山寻找愿意收留孩子的人家,不巧的是,峨眉山外方圆几十里都遭到了元军的洗劫,幸存下来的人连自己都养不活,谁又愿意收留一个小婴儿。这样一来二去,孩子便留了下来。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郭襄渐渐爱上了这孩子,既然孩子的家人渺无音讯,被面上又绣着的一个鸿字,便给起了个孤鸿子的名字。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这孩子的性子越来越像当年的杨大哥,风陵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人家,郭襄却不愿再提送走的那档子事了。回忆到这里,郭襄哑然失笑,孤鸿子和方云之间的缘份,何尝不是自己一念之间种下的因果。
……
方云:“我大哥托人给我带了两件夹棉小袄,蓝色花边的绣着山茶花,真好看。那件红的太俗气,我改了面子给你穿吧。”
孤鸿子皱着眉、挠挠头:“棒头婆婆给了我一件旧棉袍,女孩子的衣服我还是不要了吧。”
方云嗔道:“你可真神气得紧,我偏要改给你看,到时候你不穿也得穿!”一边向孤鸿子腰上狠狠掐了下去。
“别、别……疼啊……”孤鸿子抽着冷气,左躲右闪。
“叫你躲!”方云恼了,拳头雨点一般,轻轻招呼上来……
夜深了,萧萧瑟瑟,风吹白露衣裳冷。真的很冷,凛冽的风透过衣缝裹挟着湿气吹进来,发出嘶嘶的声音,浑身的骨头感到一阵阵刺痛。那日,绝情谷底、断肠崖边,我追随你的身影,纵身跃下白雾弥漫的深谷,是为与你生死相随。那潭水好深,也是这般寒气透骨,你救起了我,在潭边,你紧紧抱着我,问我为什么这么傻。我取出最后一根金针,对你说:“我看见你跳下来,便跟着来了。”然后红着眼睛、抽噎着,“你不许死,不管能不能找到龙姐姐,我都不许你死!”眼泪扑簌簌滚落。
后来,杨大哥终于找见了龙姐姐。襄阳城中,龙姐姐牵着我的手,笑着说:“好一个清雅秀丽的女孩子,难怪过儿总是在我面前念叨你。” 那一刻,我知道,再也不会有人在我说完上半句,就知道下半句是什么;再也不会有人一边喊着襄儿,一边懒洋洋地从路对面走过来;再也不会有人向我会心一笑,然后手挽着手一块儿闯荡江湖。
弹指流年,拂歌尘散,思念却历久弥新。终南山古墓长闭,万花坳花落无声,绝情谷空山寂寂,风陵渡凝月冥冥,一切的一切静默如谜,即便如此,还是怀着执念为一个人孤独地守候了一生。
如水的月色,静静地流淌在黑暗深邃的山峦间,风呜咽着卷起衣角,吹乱了发梢,秋叶随风飘零,恋恋不舍地轻抚着郭襄。此刻,周遭的一切都好像被浸染了一层忧伤的情愫,连洗象池上飘渺的雾霭也仿佛化作了几千年郁勃的怨气。
渐渐的,远处的天际间,出现了一道阴阳分割的红线,一缕缕橙红色的光柱刺透厚重的黑幕。气势磅礴的太阳仿佛君临天下的帝王,缓缓出现在云海翻腾的青灰色群山之中,万顷金光瞬间点亮了世界,驱散了阴暗和寒冷。
此刻,万物被改变了形态,到处金黄、赤红一片。五彩缤纷的秋叶随风盘旋飞舞,如十六岁那年悄然绽放的烟花;大片大片的枫林阳光下绚烂地展开其宽厚的胸膛,亦如襄阳城外大火燃燃。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云彩来迎娶我!”郭襄微笑着轻轻闭上双眸,融入那滚烫的赤金色怀抱。
……………......................…………… 分割线 ………………………………........................
很多年之后,风陵师太临终时,拉着方云的手说:“太师傅的死,你和孤鸿子不必太过耿耿于怀了。她老人家的龙象般若功练到第十二层时,出了岔子,纵有九阳神功护体也还是落得经脉俱损,只剩下最后一口真气护着。”
方云垂泪道:“太师傅神功盖世,好生将养着,尽可慢慢复原。”
风陵师太轻叹了一声,“只是那一日,她去意已决。”
剧透:方云便是日后的灭绝师太,孤鸿子死于明教杨逍之手。
-
MilesZhu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0 21:12:09
-
豆友104458313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21 08:10:23
-
royw24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10 23:23:10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11 21:39:18
-
宁子涵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0-21 20: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