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
查看话题 >买来段段书情味
在买书这条路上,算是一路撞南墙,头也不回了。
谈买书,首先要说如何遇见书。
记忆中的第一本书,应该是3,4岁的时候,有次老爸从广州出差回来,给我带来了一个小礼物——话说生在小县城的我,家道贫瘠,最喜欢的就是老爸出差,每次都可以从他大大的黑箱子里得到愉悦的小礼物——一本带拼音、带插画、彩色的长方形横排版的《唐诗300首》。哦,现在想想,书里的唐诗撑死也就是100首,不过我可不理啦,看在我的眼里我可真心觉得有趣:有图画,有字,虽然我看不懂,但是传来的书香(印刷味),捧在手里的质感,让我深深地着迷。一种与得到变形金刚的玩具截然不同的快乐油然而生。在拿到书之后,就默默地翻着书,似懂非懂地看,好像安静地进行着一个仪式,沉浸在书本带给我的新鲜感里。
很多年以后,我学了很多唐诗,但大部分都忘记了。我现在硕果仅存的记得的几首唐诗,无一例外都是小时候看那本唐诗之后留下来的库存。比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比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看,我的唐诗储存量也就是幼儿学前班的水平。
对书的着迷,使我一发不可收拾。抓住机会就要买书。生日的时候,给我钱,我不要,我要书——现在想来还真是后悔,没有经济学头脑的我在小时候就初见端倪,明明人家给你100块过生日,那时100块可是现在的400多块哇!可以买多少本书啊!我就偏不要。只要买一套20几块钱的十万个为什么就知足了。这个亏吃了好几年。等到开始意识到钱的宝贵意义,已经没有人再给我钱过生日了……
如果算杂志的话,买的第一本书是《故事大王》,当时好像2块钱一本。讲了很多有趣生动的动物故事。一本64页的小小的一本《故事大王》够我看一个月。后来看书的速度快乐,小故事满足不了我了,越来越多的杂志购买成了我的生活必须,爸妈工资不高,买一本书对他们来说成本挺高的,但是买杂志倒是舍得……其实归结到最后,发现买杂志比买一本实体单行本花的钱还多。因为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我看的杂志几乎是成捆成捆地发展。《童话大王》《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故事作文》《我们爱科学》《科幻世界》《儿童漫画》《动画大王》《足球》《当代体育》《体育世界》《萌芽》《读者》《漫友》《新蕾》……一路购买杂志的轨迹,可以看出口味的变化,生活的需求,趣味的渴望。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每个星期跟爸爸要10块钱已经是基本配备,要买的杂志真是多啊,每次两三块两三块地拿已经满足不了我了。从一开始略带卖萌嫌疑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直接跟老爸要钱的理直气壮,奇怪的是家长在这方面倒是没有太多怨言。大概也觉得,能多看点书也是好的,在家里安安静静地捧着一本杂志,也好过你跑到外面疯玩让家人担心。
如果杂志算是涓涓细流,每次购买一本真正意义的书,就是一次需要细细考量的决定。十几二十块的书,不是那么容易就决定的。小学时我可以用一张张的一百分去换一本本精美的书,后来初中成绩可怜地下滑了,没有那么多机会,就从早餐钱挪一点杂志钱挪一点凑起来买。不过在初中前,我想买的书也不是很多,大多是一些漫画。记得我小学第一次考了一百分,老爸一高兴,就买了一套10本的小叮当给我。那算是我最早的一套漫画书了。这么豪华的赠礼,不亚于中了彩票几百万。那时我还不知道小叮当是谁呢!看了之后,也真正奠定了我爱漫画的基础!很久以后做漫画,我还可以想到,很长很长的暑假里,我拿着10本的小叮当翻了又翻看了又看,大雄技安小孬宜静王聪明小叮当都是我在长长暑假里陪伴我的伙伴。漫画多好,看不了动画片,我还有书本的动画片呢!
后来漫画越看越多,孙悟空超级赛亚人乱马小新寒羽良……这些角色越来越多,家长开始警惕了,限制了我看漫画,甚至给漫画书的购买下了禁令。你知道的,那个年代,看漫画开始成了毒害青少年思想成长的一个伪科学,加上我上了初中“果不其然”地成绩下降,更给了购买漫画书的禁令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当然,和广大80后的成长一样,对于漫画书的购买和阅读,我们都学会了斗智斗勇,艰苦卓绝的地下党工作成了紧张刺激的猫捉老鼠的游戏,那自然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在买书上和家长发生争执也是因为漫画书。初中的时候迷上了港漫,那时街机流行,大家最爱抽拳皇,草薙京八神庵是当时男生们的心中偶像,连带画得出身如画的拳皇港漫也盛行起来。我一直都想拥有一套很精美的口袋拳皇漫画(就是所谓的盗版漫画啦),在常去买书的书店里,看到进货了一套心仪已久的《97拳皇》,吞下了口水,毅然地跟店主说帮我留一套,我过两天取钱来买。
那时“禁买令”已经是实施了一段时间了,但我还是多少有点信心的。因为当时我成绩已经上来,老妈也答应我会给我钱买心仪的书。我想着我还有一个这样的约定没实现,应该有很大机会可以成功。不过事实是,老妈老早就忘记了和我有过这样的约定。当我兴高采烈地跟老妈卖萌说我可以买一套《拳皇》不我已经叫老板留下来给我了不买不行而且你也答应我……老妈皱着一脸眉头以“我什么时候答应你可以买漫画了快给我学习去”打发了我。好像一道霹雳,我感觉我被国家或者组织背叛了,但还是谄媚地继续跟老妈软磨硬泡,却换来老妈越来越冷酷的神情和声音越来越高的责骂……
那我可不干了,我想我好话说尽,但是你不履约,欺骗少年感情可不行。于是我就赌气,不跟老妈说话,吃饭不吭气叫我不回应,每天都摆着一张臭脸对着老妈。时不时还可怜兮兮地说一声“你骗我……”来表示我正抗议着。终于有天老妈真的发怒了,走进房间抽出一张50块甩到我面前,大声说:“买买买!你去买吧!你买个够本看个痛快去吧!”
我拿着这50块钱,心里又慌张又不知所措,看着老妈的样子,她也不理我。这50块放在我的书包里几天,我都不敢动它。之前是我在跟老妈打冷战,现在是换了位置换成她对我的不理不睬。我这时才觉得有些蛮不讲理,但是书店的老板每次看到我都问我“还要不要买啊”,我还是一咬牙,把这套书买下来。但是拿到这10本《拳皇》,我却一点都不开心。每次翻着漫画都瞅一下老妈的身影,她可能在厨房做饭可能在拖地可能买菜刚回来,这时我就深深地自责。这套书成了我心头的一个教训,让我警戒再也不要去踩父母的底线,让他们难受也让自己不舒服。后来这套书被很多同学借来借去,也没了踪影。找不到这套书之后自责更深了一层。啊,如果当时不那么任性就好了……书最后都不在了,当初为了买这终于不在的书却伤了亲人的感情,太不值得了。
上到高中,贝塔斯曼引进中国,有了最早的图书网购。那时候网络购书不像现在这么自由,要交入会费,每个季度要完成买书任务,买的书要达到多少钱才可以免邮费……爱书买书的我自然而然地也加入了“书友会”的行列。然后也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买书传销员”……为了省下“可怕的”邮费享受打折购书的优惠,每个月我都像魔怔了一样向身边的朋友推销各种图书。这个好友喜欢童话,我就好说歹说地跟她分析这本童话书多经典版本最好而且打折后还可以省下5块钱凑单吧可以免邮费!那个好友喜欢小说,我就极尽吹嘘之能事鼓动这位作者出了新小说包装好精美现在不买以后也买不到了而且打折后还可以省下6块钱凑单吧可以免邮费!还有前面那个死党很喜欢看韩剧我就跟他讲韩剧的小说中文版更好看有很多你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书里都写了而且打折后还可以省下几块钱凑单吧可以免邮费……
我的魔爪越伸越长,加上大概天生人缘好,整个年级认识的人凡是有可能买书的潜在用户都被我洗脑了个遍,而且居然还真掏钱跟我凑单了。让我可以省却了邮费烦恼开心地享受打折优惠。不过朋友们可能真的苦不堪言吧,因为有些书他们未必需要,但是每次听我的演讲,晕头转向之后就掏钱加入买书的行列,拿到书也未必看,有部分甚至是因为我想看“催眠”他们去买,到头来都为我服务了。于是有段时间,他们一听到我说“诶,最近有本书不错哦……”他们就捂着耳朵尖叫“我不听我不想听不要听……我没钱啦……”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默默地抽出了钱,欲哭无泪地再一次加入了我的买书大列。
辛苦了,帮我省邮费的好友们……
买书越来越久,从以前的囊中羞涩,到现在一看到电商的促销就停不下来地按购买;从以前的对书店如进天堂般的向往,到现在面无表情地打开京东当当亚马逊的各种货比三家;从以前简装版图书的朴素的喜欢,到如今对书籍装帧排版纸质的苛求;从以前贪图书捧在手里的质感,到现在开始崇尚KINDLE的轻便……我在买书上越来越随便,也越来越严苛。买书是一生的趣味,说也说不完。看书是一生的事业,看也看不尽。但留下些些买书的记忆,还在完善着我不完整的人生。书是买不尽的,同样,意味也是品不完的。买书,知味,知足。
谈买书,首先要说如何遇见书。
记忆中的第一本书,应该是3,4岁的时候,有次老爸从广州出差回来,给我带来了一个小礼物——话说生在小县城的我,家道贫瘠,最喜欢的就是老爸出差,每次都可以从他大大的黑箱子里得到愉悦的小礼物——一本带拼音、带插画、彩色的长方形横排版的《唐诗300首》。哦,现在想想,书里的唐诗撑死也就是100首,不过我可不理啦,看在我的眼里我可真心觉得有趣:有图画,有字,虽然我看不懂,但是传来的书香(印刷味),捧在手里的质感,让我深深地着迷。一种与得到变形金刚的玩具截然不同的快乐油然而生。在拿到书之后,就默默地翻着书,似懂非懂地看,好像安静地进行着一个仪式,沉浸在书本带给我的新鲜感里。
很多年以后,我学了很多唐诗,但大部分都忘记了。我现在硕果仅存的记得的几首唐诗,无一例外都是小时候看那本唐诗之后留下来的库存。比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比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看,我的唐诗储存量也就是幼儿学前班的水平。
对书的着迷,使我一发不可收拾。抓住机会就要买书。生日的时候,给我钱,我不要,我要书——现在想来还真是后悔,没有经济学头脑的我在小时候就初见端倪,明明人家给你100块过生日,那时100块可是现在的400多块哇!可以买多少本书啊!我就偏不要。只要买一套20几块钱的十万个为什么就知足了。这个亏吃了好几年。等到开始意识到钱的宝贵意义,已经没有人再给我钱过生日了……
如果算杂志的话,买的第一本书是《故事大王》,当时好像2块钱一本。讲了很多有趣生动的动物故事。一本64页的小小的一本《故事大王》够我看一个月。后来看书的速度快乐,小故事满足不了我了,越来越多的杂志购买成了我的生活必须,爸妈工资不高,买一本书对他们来说成本挺高的,但是买杂志倒是舍得……其实归结到最后,发现买杂志比买一本实体单行本花的钱还多。因为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我看的杂志几乎是成捆成捆地发展。《童话大王》《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故事作文》《我们爱科学》《科幻世界》《儿童漫画》《动画大王》《足球》《当代体育》《体育世界》《萌芽》《读者》《漫友》《新蕾》……一路购买杂志的轨迹,可以看出口味的变化,生活的需求,趣味的渴望。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每个星期跟爸爸要10块钱已经是基本配备,要买的杂志真是多啊,每次两三块两三块地拿已经满足不了我了。从一开始略带卖萌嫌疑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直接跟老爸要钱的理直气壮,奇怪的是家长在这方面倒是没有太多怨言。大概也觉得,能多看点书也是好的,在家里安安静静地捧着一本杂志,也好过你跑到外面疯玩让家人担心。
如果杂志算是涓涓细流,每次购买一本真正意义的书,就是一次需要细细考量的决定。十几二十块的书,不是那么容易就决定的。小学时我可以用一张张的一百分去换一本本精美的书,后来初中成绩可怜地下滑了,没有那么多机会,就从早餐钱挪一点杂志钱挪一点凑起来买。不过在初中前,我想买的书也不是很多,大多是一些漫画。记得我小学第一次考了一百分,老爸一高兴,就买了一套10本的小叮当给我。那算是我最早的一套漫画书了。这么豪华的赠礼,不亚于中了彩票几百万。那时我还不知道小叮当是谁呢!看了之后,也真正奠定了我爱漫画的基础!很久以后做漫画,我还可以想到,很长很长的暑假里,我拿着10本的小叮当翻了又翻看了又看,大雄技安小孬宜静王聪明小叮当都是我在长长暑假里陪伴我的伙伴。漫画多好,看不了动画片,我还有书本的动画片呢!
后来漫画越看越多,孙悟空超级赛亚人乱马小新寒羽良……这些角色越来越多,家长开始警惕了,限制了我看漫画,甚至给漫画书的购买下了禁令。你知道的,那个年代,看漫画开始成了毒害青少年思想成长的一个伪科学,加上我上了初中“果不其然”地成绩下降,更给了购买漫画书的禁令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当然,和广大80后的成长一样,对于漫画书的购买和阅读,我们都学会了斗智斗勇,艰苦卓绝的地下党工作成了紧张刺激的猫捉老鼠的游戏,那自然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在买书上和家长发生争执也是因为漫画书。初中的时候迷上了港漫,那时街机流行,大家最爱抽拳皇,草薙京八神庵是当时男生们的心中偶像,连带画得出身如画的拳皇港漫也盛行起来。我一直都想拥有一套很精美的口袋拳皇漫画(就是所谓的盗版漫画啦),在常去买书的书店里,看到进货了一套心仪已久的《97拳皇》,吞下了口水,毅然地跟店主说帮我留一套,我过两天取钱来买。
那时“禁买令”已经是实施了一段时间了,但我还是多少有点信心的。因为当时我成绩已经上来,老妈也答应我会给我钱买心仪的书。我想着我还有一个这样的约定没实现,应该有很大机会可以成功。不过事实是,老妈老早就忘记了和我有过这样的约定。当我兴高采烈地跟老妈卖萌说我可以买一套《拳皇》不我已经叫老板留下来给我了不买不行而且你也答应我……老妈皱着一脸眉头以“我什么时候答应你可以买漫画了快给我学习去”打发了我。好像一道霹雳,我感觉我被国家或者组织背叛了,但还是谄媚地继续跟老妈软磨硬泡,却换来老妈越来越冷酷的神情和声音越来越高的责骂……
那我可不干了,我想我好话说尽,但是你不履约,欺骗少年感情可不行。于是我就赌气,不跟老妈说话,吃饭不吭气叫我不回应,每天都摆着一张臭脸对着老妈。时不时还可怜兮兮地说一声“你骗我……”来表示我正抗议着。终于有天老妈真的发怒了,走进房间抽出一张50块甩到我面前,大声说:“买买买!你去买吧!你买个够本看个痛快去吧!”
我拿着这50块钱,心里又慌张又不知所措,看着老妈的样子,她也不理我。这50块放在我的书包里几天,我都不敢动它。之前是我在跟老妈打冷战,现在是换了位置换成她对我的不理不睬。我这时才觉得有些蛮不讲理,但是书店的老板每次看到我都问我“还要不要买啊”,我还是一咬牙,把这套书买下来。但是拿到这10本《拳皇》,我却一点都不开心。每次翻着漫画都瞅一下老妈的身影,她可能在厨房做饭可能在拖地可能买菜刚回来,这时我就深深地自责。这套书成了我心头的一个教训,让我警戒再也不要去踩父母的底线,让他们难受也让自己不舒服。后来这套书被很多同学借来借去,也没了踪影。找不到这套书之后自责更深了一层。啊,如果当时不那么任性就好了……书最后都不在了,当初为了买这终于不在的书却伤了亲人的感情,太不值得了。
上到高中,贝塔斯曼引进中国,有了最早的图书网购。那时候网络购书不像现在这么自由,要交入会费,每个季度要完成买书任务,买的书要达到多少钱才可以免邮费……爱书买书的我自然而然地也加入了“书友会”的行列。然后也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买书传销员”……为了省下“可怕的”邮费享受打折购书的优惠,每个月我都像魔怔了一样向身边的朋友推销各种图书。这个好友喜欢童话,我就好说歹说地跟她分析这本童话书多经典版本最好而且打折后还可以省下5块钱凑单吧可以免邮费!那个好友喜欢小说,我就极尽吹嘘之能事鼓动这位作者出了新小说包装好精美现在不买以后也买不到了而且打折后还可以省下6块钱凑单吧可以免邮费!还有前面那个死党很喜欢看韩剧我就跟他讲韩剧的小说中文版更好看有很多你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书里都写了而且打折后还可以省下几块钱凑单吧可以免邮费……
我的魔爪越伸越长,加上大概天生人缘好,整个年级认识的人凡是有可能买书的潜在用户都被我洗脑了个遍,而且居然还真掏钱跟我凑单了。让我可以省却了邮费烦恼开心地享受打折优惠。不过朋友们可能真的苦不堪言吧,因为有些书他们未必需要,但是每次听我的演讲,晕头转向之后就掏钱加入买书的行列,拿到书也未必看,有部分甚至是因为我想看“催眠”他们去买,到头来都为我服务了。于是有段时间,他们一听到我说“诶,最近有本书不错哦……”他们就捂着耳朵尖叫“我不听我不想听不要听……我没钱啦……”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默默地抽出了钱,欲哭无泪地再一次加入了我的买书大列。
辛苦了,帮我省邮费的好友们……
买书越来越久,从以前的囊中羞涩,到现在一看到电商的促销就停不下来地按购买;从以前的对书店如进天堂般的向往,到现在面无表情地打开京东当当亚马逊的各种货比三家;从以前简装版图书的朴素的喜欢,到如今对书籍装帧排版纸质的苛求;从以前贪图书捧在手里的质感,到现在开始崇尚KINDLE的轻便……我在买书上越来越随便,也越来越严苛。买书是一生的趣味,说也说不完。看书是一生的事业,看也看不尽。但留下些些买书的记忆,还在完善着我不完整的人生。书是买不尽的,同样,意味也是品不完的。买书,知味,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