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泥壶吴先生
曾看到一个正确的旅游方式。
“来到一个小城,先去城里的图书馆,找当地的县志。从县志里发掘这个城市的故事。”
我遇见泥壶吴先生。
就是这样的故事。
在今年的非遗中找到了他的地址和名字。
我就惴惴不安的去了。
第一天没有找到他。
他的作坊开着门,可是没有人。
在作坊里,我看到了大约是做壶的圆盘、泥还有一些废弃的壶。
并记下了他写在墙上的手机号。
仔细研究他的作坊,能看到这作坊的前墙都是碎茶壶堆砌而成的。
真酷!!
第二天去之前给他打电话,说我想买泥壶。
他很爽快的就让去了。
当时,他躺在门口的躺椅上喝茶,看见我们说“你们自己看,自己挑吧。我刚把100多把壶拿出去晾晒,先躺着休息休息”
进入那间他指着的屋子。。。屋子里面有几个置物架,置物架上都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茶壶
而堆在墙角的。就是我记忆里的黑泥茶壶。
在我们这,这种又黑又圆的壶,有个很卡哇伊的名字“西瓜壶”
也算曾经每家每户都有一把的“固定资产”。
因为从“西瓜壶”里倒出来的白开水,又凉爽又甘甜。
像夏天泡在井水里的西瓜。
小时候爷爷奶奶去地里干活,都会提着西瓜壶到田间,藏在阴凉处。
热了渴了,来一碗!
如今,却变成了“非遗”作坊。
反正,我是有点小惊讶的。
我看完壶与老人家聊天,
说起来,其实他并不老。
恩。大约60岁上下吧。
他说曾经他家的壶也算畅销货。
但是后来,塑料茶壶、陶瓷茶壶、玻璃茶壶越来越多,那些壶外表都比西瓜壶好看,不像西瓜壶这么黑呼呼的。
他的壶销量就越来越低了。
加上几代人的制作,适合做泥茶壶的黏土越来越紧缺,
挖泥的人工成本也提高了不少
壶的价格也不像之前那么便宜。
渐渐的就没落了。
他家兄弟及堂兄弟六个。原来各个都是做壶的好手。
如今也只有他哥、他和他弟弟还在把壶当成副业在烧。
他哥一年大概烧一窑。他弟弟看心情。
他说他最有责任心,是烧得最多的。
一年现在也能烧大约1000只。
我想,难怪窑洞都长草了啊!!!
老人家制壶,揉一团泥,放在一个圆盘上,飞速旋转圆盘,双手细微地对泥团拉胚,
过一会就变成一个圆滚,形状如西瓜的壶身
诶。他的下一步不是捏壶盖。
而是接着做壶。
会把和好的泥都捏成泥壶后再开始捏壶盖。
一天,他大约能做10把壶。
这些壶胚做好了之后就会晾晒。
一直到他做够烧一窑的壶
他才会开始烧。
黑泥茶壶选用的黏土来自于水库底下的泥。
这里还想加上几句师傅说的话
“大家都钟爱买紫砂壶。可是如果是几百块的就不要买了。一定是假的。
因为紫砂壶说起来的泥是地底80米以下挖上来的泥。现在那泥的价格大约在8-9万一吨。并且还没那么多”
另外,这个壶也和附近一家陶瓷厂进行过对比。
在陶瓷厂做的壶没有上釉之前,放在窑里一起烧。
硬度没有黑泥茶壶好。
黑泥茶壶不上釉,胎质自然,且壶身遍布无数肉眼看不到的细微毛孔,
这些小孔与外界相通,于是装在泥茶壶里的茶水通过这些细孔向外蒸发,就降低壶内水温。
所以,泥茶壶里的水温要比其它材料制作的茶壶的水温要低,
甚至比室温还要低,
喝起来茶水来清凉甘甜,但不伤胃。
碎碎念一样的还原了一下我卖壶的理由。泥的好处也说了一箩筐。
总之,希望大家都能有一把好壶喝水。
不管是个人还是家庭。
“来到一个小城,先去城里的图书馆,找当地的县志。从县志里发掘这个城市的故事。”
我遇见泥壶吴先生。
就是这样的故事。
在今年的非遗中找到了他的地址和名字。
我就惴惴不安的去了。
第一天没有找到他。
他的作坊开着门,可是没有人。
在作坊里,我看到了大约是做壶的圆盘、泥还有一些废弃的壶。
并记下了他写在墙上的手机号。
仔细研究他的作坊,能看到这作坊的前墙都是碎茶壶堆砌而成的。
真酷!!
第二天去之前给他打电话,说我想买泥壶。
他很爽快的就让去了。
当时,他躺在门口的躺椅上喝茶,看见我们说“你们自己看,自己挑吧。我刚把100多把壶拿出去晾晒,先躺着休息休息”
进入那间他指着的屋子。。。屋子里面有几个置物架,置物架上都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茶壶
而堆在墙角的。就是我记忆里的黑泥茶壶。
在我们这,这种又黑又圆的壶,有个很卡哇伊的名字“西瓜壶”
也算曾经每家每户都有一把的“固定资产”。
因为从“西瓜壶”里倒出来的白开水,又凉爽又甘甜。
像夏天泡在井水里的西瓜。
小时候爷爷奶奶去地里干活,都会提着西瓜壶到田间,藏在阴凉处。
热了渴了,来一碗!
如今,却变成了“非遗”作坊。
反正,我是有点小惊讶的。
我看完壶与老人家聊天,
说起来,其实他并不老。
恩。大约60岁上下吧。
他说曾经他家的壶也算畅销货。
但是后来,塑料茶壶、陶瓷茶壶、玻璃茶壶越来越多,那些壶外表都比西瓜壶好看,不像西瓜壶这么黑呼呼的。
他的壶销量就越来越低了。
加上几代人的制作,适合做泥茶壶的黏土越来越紧缺,
挖泥的人工成本也提高了不少
壶的价格也不像之前那么便宜。
渐渐的就没落了。
他家兄弟及堂兄弟六个。原来各个都是做壶的好手。
如今也只有他哥、他和他弟弟还在把壶当成副业在烧。
他哥一年大概烧一窑。他弟弟看心情。
他说他最有责任心,是烧得最多的。
一年现在也能烧大约1000只。
我想,难怪窑洞都长草了啊!!!
老人家制壶,揉一团泥,放在一个圆盘上,飞速旋转圆盘,双手细微地对泥团拉胚,
过一会就变成一个圆滚,形状如西瓜的壶身
诶。他的下一步不是捏壶盖。
而是接着做壶。
会把和好的泥都捏成泥壶后再开始捏壶盖。
一天,他大约能做10把壶。
这些壶胚做好了之后就会晾晒。
一直到他做够烧一窑的壶
他才会开始烧。
黑泥茶壶选用的黏土来自于水库底下的泥。
这里还想加上几句师傅说的话
“大家都钟爱买紫砂壶。可是如果是几百块的就不要买了。一定是假的。
因为紫砂壶说起来的泥是地底80米以下挖上来的泥。现在那泥的价格大约在8-9万一吨。并且还没那么多”
另外,这个壶也和附近一家陶瓷厂进行过对比。
在陶瓷厂做的壶没有上釉之前,放在窑里一起烧。
硬度没有黑泥茶壶好。
黑泥茶壶不上釉,胎质自然,且壶身遍布无数肉眼看不到的细微毛孔,
这些小孔与外界相通,于是装在泥茶壶里的茶水通过这些细孔向外蒸发,就降低壶内水温。
所以,泥茶壶里的水温要比其它材料制作的茶壶的水温要低,
甚至比室温还要低,
喝起来茶水来清凉甘甜,但不伤胃。
碎碎念一样的还原了一下我卖壶的理由。泥的好处也说了一箩筐。
总之,希望大家都能有一把好壶喝水。
不管是个人还是家庭。
-
不懂不懂兔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29 21: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