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2)
今天大概是纽约入春以来天气最好的一天,甚至有点夏天的感觉,最高温度将近30度,我穿着薄衫和九分裤走着甚至觉得有点热。下午过了四点我和导演才开始在外面乱晃,路过40街和Madison的时候我突发奇想说,我们骑车吧。
对就是去年纽约开始推行的那个蓝色的Citibike,现在天气暖了用的人该又多起来了。可是之前就听说车子坏掉很多,又苦于没有经费维护,市民怨声载道。更何况这些蓝色的自行车自一开始就被很多人指责说是破坏了城市整体的容貌……
然后我们骑车到了中央公园入口的地方,很快,十分钟就到了,还了车以后走进公园发现实在是人满为患,除了去年全纽约的环公园跑步活动之外我真是没见过这么多人,于是两个人又决定搭地铁去布鲁克林继续(那些自行车在downtown Brooklyn也有不少停车点)。
到了布鲁克林的“区政府”广场,果然是人少很多,我们马上看见了租车点,可惜电子屏幕完全没反应,手指都要戳断了都完全没反应,还因为挪车座椅高度两个人两手沾满黑漆漆的机油,没办法只能走了两个路口来到另一个租车点,然后那个租车点只有两辆车,还有一辆坏了。。。天气好热竟然还被迫走了这么多路,我嘟囔着要喝水,然后看到广场上的直饮水龙头,跑过去喝结果发现那货老早就坏了,之后又路过一个结果还是坏,方圆几十米又什么卖东西的都看不见,气晕。只能继续走到广场的另一边来到第三个租车点,心想这次租不到老子不要了,还好这次租到了……于是一边拿车一边对导演说,我要写信给市长投诉那个直饮水还有这个自行车……
于是两个人这回慢慢沿着Brooklyn Heights(布鲁克林高地)的各个小路骑,期间导演一直在给我说最近他看的书有说到这片街区的历史,五六十年代时候的雅痞(Yuppies)为了保护自己的居住街区,给它们取了很多名字,比如Cobble Hill, Fort Greene,等等,每片都是很小的区域但名字却都像自然公园一样,以体现它“郊区”的一面。而结果的确把街道保留了下来,但代价就是房价不可避免地因为这些中产阶级而持续上涨,当初的平民都被迫搬走。现在的布鲁克林高地成为了纽约租金最高的地区之一。
然后我们骑车到了Atlantic Avenue接近BAM的地方把车还掉,我实在口渴难耐,嚷着要喝冰咖啡。于是我们沿着Atlantic Avenue走了几个街口,很奇怪地发现这条看似美国小镇主干道的路竟是如此荒凉,有将近一半的店铺都关门待租,另一半也完全没有人光顾的样子,和几个街区以外的布鲁克林高地或者BAM周围热闹非凡的样子大相径庭——我现在也不明白是为什么,只能以后再找找相关资料吧。我们路过了几个deli或者diner(就那种纯美式的餐厅,美国七八十年代电影里头汽车旅馆隔壁会有的那种),导演说这里应该有卖啊,可我一心想着要在一间像样的咖啡馆坐下好好吹吹空调喝一杯舒服的冰咖啡就说这怎么行!只能硬着头皮又热又渴还一手机油地继续走,感觉自己刚从煤矿挖完煤出来似的,一边走一边抱怨这么大一条路怎么连个像样的咖啡馆都没有!这才察觉到导演一边听一边忍不住笑,我就问干嘛啊!然后他就说,你记不记得《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里面一群人在荒郊野岭找馆子。。。当时就把我给问愣了,这不就是我嘛。。。
可我还是不甘心啊,为什么就是找不到!我们一路走到BAM了都继续走走到了Fort Greene,终于见到了几间看上去特别小资的咖啡店!双眼放光赶紧往马路对面奔过去,完全没注意对面是红灯啊,一辆公交车眼看着开过来,导演一把拉住我!这时候我大声嚷——“不要碰我啊你的手好脏我的衣服是白的啊!”
说完我就惊呆了,这不就是戈达尔《周末》里面那个车祸场景之后女主角大嚷“啊!!!我的爱马仕包包!!!!!!”。。。。。。
之前老觉得《资产》和《周末》都是挺有意思的电影但跟自己有个蛋关系,不就是一群无聊的外国人搞自嘲嘛,结果竟然这么写实,还这么超前。一边想一边喝咖啡一边完全说不出话。导演开玩笑说今天下午的经历已经是一部短片的剧本的,风格就是林克莱特+戈达尔,并且结局最好还是两个人被车撞死什么的(不过那句台词该放哪呢?)。
这下我是真的认识到自己已经完全成为了中产阶级的一员而不自知:我周末会和朋友去稍微高档的餐馆吃饭,抱怨一下上司和工作;平时我们去影院看看电影,去博物馆看看展,讨论一下各位艺术家的八卦;我们会给LGBT团体捐钱,参与pride parade,但同时又完全受不了去便宜的小店随便买杯咖啡,宁愿走十几条马路找;甚至还会因为直饮水龙头坏掉给市长写信(参考《格林伯格》,看的时候自己是笑,没想到自己也会做一样的事!)。以后或许会发展成,两个人会去注册健身俱乐部,一起去听听不懂的歌剧,还会有固定的牙医……我悻悻地说,虽然我真的认识到身为中产阶级的软弱,之前甚至打死不承认自己是“中产阶级”的一份子——但或许自己只是在努力过得开心些,因为中产阶级的软弱是因为自己的地位是最命悬一线的,丢掉工作就意味着丢掉一切。导演说,生活当然还是要这样继续,我们从生下来开始就是这样的,不可能脱离。只是一定要定时反思,像伍迪艾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时中产阶级的完美代表,但同时他也会想得更多一些。
其实有时候真的会想自己还在年轻的时候应该过怎样的生活。可是似乎已经进入了自己没有太多选择的模式,还是说已经做了选择而不自知呢?
(不过话说回来,我以前真的从没想过两个情侣出门闲逛会聊这些有的没的。大学时候总在想两个人出去就是吃好吃的、唱K、逛街、聊同学之间的八卦。现在两个人每天都在聊文中这些东西=_=)
对就是去年纽约开始推行的那个蓝色的Citibike,现在天气暖了用的人该又多起来了。可是之前就听说车子坏掉很多,又苦于没有经费维护,市民怨声载道。更何况这些蓝色的自行车自一开始就被很多人指责说是破坏了城市整体的容貌……
然后我们骑车到了中央公园入口的地方,很快,十分钟就到了,还了车以后走进公园发现实在是人满为患,除了去年全纽约的环公园跑步活动之外我真是没见过这么多人,于是两个人又决定搭地铁去布鲁克林继续(那些自行车在downtown Brooklyn也有不少停车点)。
到了布鲁克林的“区政府”广场,果然是人少很多,我们马上看见了租车点,可惜电子屏幕完全没反应,手指都要戳断了都完全没反应,还因为挪车座椅高度两个人两手沾满黑漆漆的机油,没办法只能走了两个路口来到另一个租车点,然后那个租车点只有两辆车,还有一辆坏了。。。天气好热竟然还被迫走了这么多路,我嘟囔着要喝水,然后看到广场上的直饮水龙头,跑过去喝结果发现那货老早就坏了,之后又路过一个结果还是坏,方圆几十米又什么卖东西的都看不见,气晕。只能继续走到广场的另一边来到第三个租车点,心想这次租不到老子不要了,还好这次租到了……于是一边拿车一边对导演说,我要写信给市长投诉那个直饮水还有这个自行车……
于是两个人这回慢慢沿着Brooklyn Heights(布鲁克林高地)的各个小路骑,期间导演一直在给我说最近他看的书有说到这片街区的历史,五六十年代时候的雅痞(Yuppies)为了保护自己的居住街区,给它们取了很多名字,比如Cobble Hill, Fort Greene,等等,每片都是很小的区域但名字却都像自然公园一样,以体现它“郊区”的一面。而结果的确把街道保留了下来,但代价就是房价不可避免地因为这些中产阶级而持续上涨,当初的平民都被迫搬走。现在的布鲁克林高地成为了纽约租金最高的地区之一。
然后我们骑车到了Atlantic Avenue接近BAM的地方把车还掉,我实在口渴难耐,嚷着要喝冰咖啡。于是我们沿着Atlantic Avenue走了几个街口,很奇怪地发现这条看似美国小镇主干道的路竟是如此荒凉,有将近一半的店铺都关门待租,另一半也完全没有人光顾的样子,和几个街区以外的布鲁克林高地或者BAM周围热闹非凡的样子大相径庭——我现在也不明白是为什么,只能以后再找找相关资料吧。我们路过了几个deli或者diner(就那种纯美式的餐厅,美国七八十年代电影里头汽车旅馆隔壁会有的那种),导演说这里应该有卖啊,可我一心想着要在一间像样的咖啡馆坐下好好吹吹空调喝一杯舒服的冰咖啡就说这怎么行!只能硬着头皮又热又渴还一手机油地继续走,感觉自己刚从煤矿挖完煤出来似的,一边走一边抱怨这么大一条路怎么连个像样的咖啡馆都没有!这才察觉到导演一边听一边忍不住笑,我就问干嘛啊!然后他就说,你记不记得《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里面一群人在荒郊野岭找馆子。。。当时就把我给问愣了,这不就是我嘛。。。
可我还是不甘心啊,为什么就是找不到!我们一路走到BAM了都继续走走到了Fort Greene,终于见到了几间看上去特别小资的咖啡店!双眼放光赶紧往马路对面奔过去,完全没注意对面是红灯啊,一辆公交车眼看着开过来,导演一把拉住我!这时候我大声嚷——“不要碰我啊你的手好脏我的衣服是白的啊!”
说完我就惊呆了,这不就是戈达尔《周末》里面那个车祸场景之后女主角大嚷“啊!!!我的爱马仕包包!!!!!!”。。。。。。
之前老觉得《资产》和《周末》都是挺有意思的电影但跟自己有个蛋关系,不就是一群无聊的外国人搞自嘲嘛,结果竟然这么写实,还这么超前。一边想一边喝咖啡一边完全说不出话。导演开玩笑说今天下午的经历已经是一部短片的剧本的,风格就是林克莱特+戈达尔,并且结局最好还是两个人被车撞死什么的(不过那句台词该放哪呢?)。
这下我是真的认识到自己已经完全成为了中产阶级的一员而不自知:我周末会和朋友去稍微高档的餐馆吃饭,抱怨一下上司和工作;平时我们去影院看看电影,去博物馆看看展,讨论一下各位艺术家的八卦;我们会给LGBT团体捐钱,参与pride parade,但同时又完全受不了去便宜的小店随便买杯咖啡,宁愿走十几条马路找;甚至还会因为直饮水龙头坏掉给市长写信(参考《格林伯格》,看的时候自己是笑,没想到自己也会做一样的事!)。以后或许会发展成,两个人会去注册健身俱乐部,一起去听听不懂的歌剧,还会有固定的牙医……我悻悻地说,虽然我真的认识到身为中产阶级的软弱,之前甚至打死不承认自己是“中产阶级”的一份子——但或许自己只是在努力过得开心些,因为中产阶级的软弱是因为自己的地位是最命悬一线的,丢掉工作就意味着丢掉一切。导演说,生活当然还是要这样继续,我们从生下来开始就是这样的,不可能脱离。只是一定要定时反思,像伍迪艾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时中产阶级的完美代表,但同时他也会想得更多一些。
其实有时候真的会想自己还在年轻的时候应该过怎样的生活。可是似乎已经进入了自己没有太多选择的模式,还是说已经做了选择而不自知呢?
(不过话说回来,我以前真的从没想过两个情侣出门闲逛会聊这些有的没的。大学时候总在想两个人出去就是吃好吃的、唱K、逛街、聊同学之间的八卦。现在两个人每天都在聊文中这些东西=_=)
-
新星和新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7 22:15:50
-
艾德里恩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9 11:10:40
-
Davidzhang5858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1 03:47:56
-
🌈Mæ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04 09:31:22
-
雷神索尔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7 08:45:30
-
寂 听 止 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7 22:48:00
-
火影轴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1-29 00:10:29
-
Trilli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1-26 14:44:54
-
豆友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4-18 09:23:05
-
Daph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0-23 06:46:23
-
阳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8-02 19:00:45
-
xw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2 20:41:35
-
lanmons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2 20:32:15
-
京奈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2 14:39:35
-
dingmumu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2 13:47:40
-
七瞳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2 13:44:20
-
Nightcall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2 13:41:40
-
CTY菜羊羊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2 12:44:15
-
ζωή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2 12:41:07
-
约兰达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2 12:39:46
-
北冰洋谢大脚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2 12: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