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日风——文艺分子的告白
1
和往常一样,书店依旧人影稀落,就连立着畅销书牌子的书柜前也没几个客人。
我是标准的文艺青年,只看纸质书,绝不看电子书。但是,我来书店一般只是逛逛,却很少买。理由有二:一是价格高昂。网上明明便宜得多,为什么还要特地来书店买呢?二是真正值得买的书很少,尤其是新出的书,单从封面就能看出它们的低俗、无趣、没营养了。对于我这种了解无数经典诗词、熟知无数名著桥段、记下无数名人轶事的文艺青年来说,这种书我根本不屑一顾。当然,我还是偶尔会翻几页这类令人蛋疼的书,因为这类书的名字经常会在朋友间的闲谈中出现,所以我还是需要大概了解一下他们低级趣味,以便更好地抨击他们,显得本人高山仰止。这就是我来书店的目的。
当我从陈设新书的书架前经过时,心里突然涌起一股不可思议的感觉。我确定某个词戳中了我,下意识地望向新书区。
那本书的封面是一副水墨山水,透着氤氲古意,书名是一手漂亮的行书体《昨夜星辰昨日风》,副标题是:文艺者的告白。作者是国内一所知名大学的文学教授。
看封面就透着文艺,我心底一跳,不自觉翻开封面,一页页看了起来。
2
命案现场是X大学文学楼403号教室。教室的黑板上写着如下内容:
“昨夜星辰昨日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烛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
黑板前方的讲台上趴着已经断气的七十五岁的古典文学教授王天一。
接到第一发现人同是文学教授的罗松林的报警后,刑警们马上赶到现场,法医尸检过后,歪着头说道:“没有外伤,也没有中毒迹象,但是不是他杀还不好说。”
罗松林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人活到七十五岁,总不得不时时想到死,我们不会因此而感到不安。太阳看起来好象是沉下去了,实在不是沉下去而是不断地辉耀着。当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奥秘,你就渴望死亡,因为它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生和死是勇敢的两种最高贵的表现。”
“渴望死亡?您的意思是,死者生前有自杀的意愿?”
“我不是这个意思。你难道没有读过歌德和纪伯伦吗?”
“额,没有......”
“看来需要给你普及一下了。歌德是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别跟我说你不知道《浮士德》和《少年维特之烦恼》,没看过也肯定听说过吧,都是世界名著。他是魏玛古典主义的著名代表之一,与席勒、赫尔德、维兰德并称魏玛古典主义四大奠基人。所谓魏玛古典主义,是德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场启蒙运动。在政治上,反对德国大革命的激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性情,培养完整和谐的个性。在艺术上,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把“高贵的单纯”和“宁静的伟大”视为最高理想,追求庄严肃穆、完整和谐。而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这句‘当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奥秘,你就渴望死亡,因为它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生和死是勇敢的两种最高贵的表现。’就是出自他的散文诗集《沙与沫》,这部诗集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以“沙”、“泡沫”做喻,寓意人在社会之中如同沙之微小,事物如同泡沫一般虚幻......”
罗教授几乎毫不停顿,滔滔不绝地一口气说完之后,以强硬的口吻对听得目瞪口呆的刑警说:“了解了吗?”
刑警挠挠头:“呃,好像是了解了......”
“了解个头!”罗教授冷笑道,“歌德的文学、哲学、美学,你一辈子也未必了解得完。”
“您是专门研究外国文学的教授是吗?”刑警擦了一把汗。
“外国文学为主,但也涉猎中国古典文学。目前我正在研究歌德与席勒的美学思想。你知道,歌德和席勒是同一时期、不同风格的文学家,他们的文艺实践折射出迥异的美学思想,而这种美学思想的对立和联系正式西方美学数千年来各种思想相互冲突和融合的缩影。虽然他们都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他们的思想倾向、作品风格和美学观点有很大的不同。席勒把这种不同概括为:歌德的哲学更多地来自感官的经验世界,而他的则来自精神和理念;歌德则从一书创作的角度概括:我主张诗应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而席勒却用完全主观的方法去写作......”
3
读到这里,我合上了这本书。事实上,光是看到这里就花了我不少时间,为了要掌握罗教授说的话,每句话我都得反复阅读两到三次。此外,开头出现在黑板上的诗也让我犹豫了一会儿,因为在我的印象里,隐约记得应该是“昨夜星辰昨夜风”,而不是“昨日风”,但我想,应该不是印刷错误,作者这么写一定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想表达什么高深的文化内涵。
我拿着这本书去结账。我今天决定放弃我的购书原则,偶尔在书店买本书也不赖。
离开书店,我径直进入一家高档咖啡店。咖啡店里依然放着那曲《秋日的私语》,令我没来由的反感。在我这样的文艺青年眼里,这首曲子的地位与相当于广场舞曲《最炫民族风》。我在最内侧的座位坐下,点了杯卡布奇诺,塞上耳机,放一曲加布里埃尔·福莱的《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之后便打开这本书。
故事里,关于歌德与席勒的哲学与美学比较仍在继续,作者讲了大量历史背景,并使用了大量专业术语,花了整整十页来解说二者的异同。说明完毕后,他的研究生助理突然出现,针对罗教授的观点进行反驳,二人的辩论又持续了五页左右。好不容易读完这些段落,我已额头见汗。说实话,我对歌德与席勒的了解基本与,对书中所讲述的内容即使反复阅读也仅仅读懂了十之一二,但不知为什么,这本书就是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魔力,让我读得兴高采烈。
我大学读的是文学系,毕业之后自然成了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但在如今的社会里,学文科的人的生存状况却很艰辛。在一群认为读书无用的同事面前,只要提到文学方面的话题,就会被人称为“装逼”。诸如上个月马尔克斯去世,我在朋友圈发了条默哀的消息,没几分钟便收到了同事的嘲讽:“马尔克斯是谁?打NBA的?”“我才不信你读得懂《百年孤独》呢。”“我就是没读过马尔克斯,一样比你赚得多。”一向对我敬而远之的他们终于有了讽刺我的机会,这令我非常不爽。正因如此,当我翻看这本书时,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觉得,这样的书才是有价值的。
故事进入主线,王教授的死因确定为氰酸中毒,刑警将嫌疑人锁定在了X大学古典文学领域的权威孟管教授身上。但其实,我对凶手是谁并不是很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文学。
4
“听说孟教授前一阵子和死者曾经发生过激烈的冲突,是吧?”刑警询问道。
“冲突?你听谁说的?”孟教授气得胡子乱颤,“我们只是在探讨,探讨彼此的研究成果!”
“那请你详细说明当时的谈话内容。是冲突还是探讨我们自有判断。”
“好吧。”孟教授吸了口烟,说道,“我们那天探讨的重点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识流问题。你应该知道意识流这个概念吧,1884年,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灵》杂志发表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中首次提出。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活动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流程,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20世纪初,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在他的“绵延论”中强调生命冲动的连绵性、多变性。他的关于‘心理时间’与‘空间时间’的区分、关于直觉的重要性以及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结构和梦与艺术关系的理论,都对意识流文学的发展有过重大影响。但实际上,中国古代从《诗经》开始,直至汉乐府、汉魏古诗、唐诗、宋词、元曲,不但有许多意识流作品存在,而且意识流手法相当完备。因为诗词是作者对内心生活进行艺术概括的特殊形式,由于思维的跃动性、突发性,诗人所构造的图景常常不呈现线性连贯,诗词常常在结构和含义上给人一种断裂感,但是,诗歌建构的每一个组块又是统一的,为表达同一个思想服务。在断裂和统一之间,诗人为自己的思想表述找到了一个可以广阔伸展的张力场,为诗歌成分建造了一个互操作机制,为诗歌含义艺术性的审美构成开拓了一条途径。而这条途径,就是意识流。这一点可以在逻辑和学理上得到充分解说。”
刑警点点头,若有所思。
“当代美国批评家梅·弗里德曼在其出版于1957年的专著《意识流:文学方法的研究》将意识流文学的技巧概括为三种:内心独白、内心分析和感官印象。举个例子来说,曹操的《短歌行》,就非常自然地展现着作者的意识流:理性的、朦胧的、无意识的……真正理解了这一点的首推清代学者吴淇。他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一厢心中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这就是最好的意识流表达。还有李商隐的诗,为什么难读懂?明显因为他的诗也是意识流......”
“关于这一观点,王教授持反对意见吗?”刑警适时打断了孟教授的论述,他确定自己已经的脑子快要爆了。
“是的。他说我把西方的理论术语机械地比附我们的民族文学。其实我没有这个意思,东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平行、影响、交叉、往复等不同情况。我承认兴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意识流理论和文学创作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的意识流理论对理解和清理我们的文学遗产有着宏观透视作用。我也没有认为西方是接受了中国的什么影响才产生了意识流理论和文学。但我有历史和逻辑两个方面的依据证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识流手法和整体呈现形式相当完备,并且与西方意识流文学是同质的。我反对国粹主义,也反对妄自菲薄,我只是实事求是地探讨中西文学相同相通的深层问题,但王教授不这么想,骂我崇洋媚外,其实他就妒忌我的论文比他发表的多。我们就吵了几句,我也骂了他句:‘老不死的’......”
5
自埋首阅读中抬起头来,我喝了口卡布奇诺,已经凉了,只好又点了一杯热咖啡。
小说中继续描述刑警调查死者身边的相关人物。那些关系者以文学系的博士、硕士为主,刑警每调查一个人,就会出现与孟教授交谈时相同的情节。每个人都会针对自己的研究主题论述一通,我猜作者是想告诉读者,他们是否与死者处于对立的立场。无数中外诗人、作家、文学家纷至沓来,光是一一阅读他们的论述,就要耗费许多精神。不过我觉得痛并快乐着,这让我有一种正在接触真正文学世界的喜悦。
当服务生端来咖啡时,我注意到他的眼光不住往我看的书上瞟,脸上透着迷茫和崇敬之色,我很得意,很享受这样的目光,虽然越发读得云山雾罩,甚至痛已超过了快乐,但我绝不会表现出来。我强忍住住尿意,继续看下去——我更不会被尿意逼出文学世界,我一定要一口气读下去。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这所学校生前正在秘密进行一项计划......
6
“这项计划命名为‘造家计划’。”X大学的张校长说,“简单来说,就是把具有成为‘家’——文学家、作家等等——天份的孩子集中,施以专业教育。”
“什么意思?”
“现行的教育是所有孩子接受相同的教育,考试,分文理。不过这种办法弊端很明显,因为以目前的教育来说,题海战术和应试技巧占主导地位。只要掌握一定技巧,那些资质平平的人也可以拿高分,那些有天赋的孩子,即使一堂课不听,照样能取得成果,注意,是研究成果,不是考试成绩。而另一方面就是资源浪费,因为有的孩子是鱼,有的孩子是鸟,鱼就要在海里游,鸟就要在天上飞,而现在是让所有的鱼和鸟都在陆地上赛跑,还设了什么起跑线。这样的教育不止浪费时间,而且会埋没那些有天赋的孩子。”
“可是,如果考试,就不知道哪个孩子具备哪种才能了......”刑警问。
张校长叹了口气,道:“不是才能,是天赋。天赋与生俱来,才能是后天培养的。鹦鹉可以学人说话,狗也能学会算数,但这不是天赋,是后天培养的才能。动物有动物的天赋,人有人的,而学校不会、也没有能力挖掘你的天赋——因为这里不是培养‘家’的地方。你不可能在这里听几年语文课就成为作家,背一堆古诗词就成为文学家。学校没有这个义务,老师也没那个本事......”
“可是,”刑警深吸了口气,道,“这和命案有什么关系呢?”
“很明显,这起命案一定是这项计划的反对派干的。”
“反对派是什么人?”
“伪文艺分子。”
“什么?”
“就是那些没有文学天赋、文艺气质,却因为某些原因让他们自认为是文艺分子的人。他们是一些只了解文学皮毛,就在普通人面前大放厥词、不懂装懂的讨厌家伙,我们称之为‘伪文艺’,通俗来说就是‘装逼’。其实,真正的文学,不是世俗的,是遗世独立的,是抽象的。如果不能真正融会贯通,学了也是白学。而且,就算完全不学文学,对生活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不会背古文观止不影响你谈情说爱,没读过四大名著你照样可以写辞职报告,就算《百年孤独》倒背如流,也不会增加你的收入,一般人也根本用不着知道什么纯粹理性批判,什么文学流派,去听听《百家讲坛》上那些人讲故事、看看yy小说就可以了。普通人需要的只是好故事,听听看看就好了。伪文艺的家伙们却不同,他们以为听几次《百家讲坛》,度娘几段历史皮毛就成专家了,于是在普通人面前引经据典,不懂装懂,吸引眼球,更甚者,开始写历史分析,写历史小说。这样的一知半解,造成的就是断章取义,妄自尊大,误导无知群众......”
“好吧。那你有证据证明这次的犯罪行为是他们干的吗?”
“当然。”张校长斩钉截铁地说,“你没看到他们发的犯罪声明吗?”
“犯罪声明?在哪里?”刑警吃了一惊。
“黑板上啊,那么大的字竟然看不到吗?”
“昨夜星辰那个吗……?”
“是的。”
“那是什么意思?”
“我们学校都是真正的文艺工作者,发表了无数专业论文。真正的文艺人士是不可能把李商隐的名句‘昨夜星辰昨夜风’写成‘昨夜星辰昨日风’的,只有那些一知半解的伪文艺分子才会把这首诗写错,抑或他们认为自己比李商隐还高明。所以,凶手一定是外面的伪文艺分子,他们没本事搞文艺,就来害我们这些真文艺!因为只要我们真文艺者都死了,他们伪文艺就成真文艺了。”
“嗖噶。”刑警一脸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可这样一来,排查范围就大了......”
7
读到这里,我忽然觉得有些不舒服。
伪文艺?这三个字感觉有些扎眼。但我认为他说的也有一定道理,现在的烂书的确太多了,不是一些拾古人牙慧的无病呻吟,就是一些半吊子装大尾把狼。我记得上世纪有个写推理小说的人,他为了写一起密室杀人案,亲自试验了五十多次作案手法。这种严谨性现代人是越来越少了。不过,文学系出身的我可不认为我是伪文艺。光《百年孤独》我就读了6遍,我之所以没有成为作家、文学家,只不过是因为作家赚钱太难,搞文学太单调罢了。在我的大学老师身上,我已经看到了我五十年后的样子。
那很可怕。
8
“其实找出这种人很简单。”
“怎么找?”刑警已经完全蒙了。
张校长随手一指,一名博士生站起身,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昭乎哉问,明乎道矣?气交有变,是谓天地机,但欲降而不得降者,地窒刑之。又有五运太过,而先天而至者,即交不前,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中运抑之,但欲降而不得其降,中运抑之。于是有升之不前,降之不下者,有降之不下,升而至天者,有升降俱不前,作如此之分别,即气交之变。变之有异,常各各不同,灾有微甚者也。”
“你......”刑警愕然,“你在说什么?”
话没说完,另一名博士生站起身说道:“曰: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养引恬。自古王若兹,监罔攸辟!惟曰:‘若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陈修,为厥疆畎。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雘......”
“什么跟什么啊?”刑警抓着头发疯狂大叫。
9
什么跟什么啊!
小说中的角色突然说起了古文,令我一片茫然。古文是最让我头疼的了,但即使如此,我还是认为这应该具有某种用意,便决定耐着性子继续读下去。若是跳过这些部分,还算什么文学系出身的文艺分子?
当我终于读完学者们冗长的说明时,突然有人从背后抓住我的肩膀。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两名黑衣大汉低头看着我。
“请你跟我们走一趟。”左边的男子以不容分说的强硬口气说道。
“你们是谁?”
右边的男子拿出一张单子,最上面印着“伪文艺分子逮捕证”。
10
“也就是说……”刑警问,“将这些内容出成书,送到全国各地是吗?”
“是的。”张校长说。
“之后呢,怎么辨别呢?”
“我们已经找科学家做了一种特殊的装置放在书里。基本原理就是,看这种小说,一般人不可能不跳着读,甚至翻几页就直接丢掉,而真正的文艺者读过之后就能理解。那些不理解却又固执地不肯跳读、不懂装懂的人,就是伪文艺分子了……”
“原来如此。”
“我们负责找人,之后的事情......”
“明白,包在我们警方身上。”
尾声
其实,伪文艺、真文艺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都是需要清除的对象。而且,真文艺更要铲除。
刑警走后,张校长冷笑起来。
文学这东西,是需要正规理论学习的,是需要教授传授经验的。这不是普通人在家就可以自学的。这一观点必须得到公众认可。要是普通百姓都认为能自学成为大文学家,都能读懂文言,读懂意识流,我们学校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如果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专家,我们这些真正的文学专家该如何自处,又该去赚谁的钱?现在文学系招生越来越困难,很多家长都认为文科没用,文科就业难,其实这是偏见。我们需要给家长一个美好的梦,给学生营造一个理想的乌托邦。只要来我们这里,下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是你!最不济,文学系出来的你,还是可以去当编辑的嘛,是吧?
和往常一样,书店依旧人影稀落,就连立着畅销书牌子的书柜前也没几个客人。
我是标准的文艺青年,只看纸质书,绝不看电子书。但是,我来书店一般只是逛逛,却很少买。理由有二:一是价格高昂。网上明明便宜得多,为什么还要特地来书店买呢?二是真正值得买的书很少,尤其是新出的书,单从封面就能看出它们的低俗、无趣、没营养了。对于我这种了解无数经典诗词、熟知无数名著桥段、记下无数名人轶事的文艺青年来说,这种书我根本不屑一顾。当然,我还是偶尔会翻几页这类令人蛋疼的书,因为这类书的名字经常会在朋友间的闲谈中出现,所以我还是需要大概了解一下他们低级趣味,以便更好地抨击他们,显得本人高山仰止。这就是我来书店的目的。
当我从陈设新书的书架前经过时,心里突然涌起一股不可思议的感觉。我确定某个词戳中了我,下意识地望向新书区。
那本书的封面是一副水墨山水,透着氤氲古意,书名是一手漂亮的行书体《昨夜星辰昨日风》,副标题是:文艺者的告白。作者是国内一所知名大学的文学教授。
看封面就透着文艺,我心底一跳,不自觉翻开封面,一页页看了起来。
2
命案现场是X大学文学楼403号教室。教室的黑板上写着如下内容:
“昨夜星辰昨日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烛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
黑板前方的讲台上趴着已经断气的七十五岁的古典文学教授王天一。
接到第一发现人同是文学教授的罗松林的报警后,刑警们马上赶到现场,法医尸检过后,歪着头说道:“没有外伤,也没有中毒迹象,但是不是他杀还不好说。”
罗松林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人活到七十五岁,总不得不时时想到死,我们不会因此而感到不安。太阳看起来好象是沉下去了,实在不是沉下去而是不断地辉耀着。当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奥秘,你就渴望死亡,因为它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生和死是勇敢的两种最高贵的表现。”
“渴望死亡?您的意思是,死者生前有自杀的意愿?”
“我不是这个意思。你难道没有读过歌德和纪伯伦吗?”
“额,没有......”
“看来需要给你普及一下了。歌德是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别跟我说你不知道《浮士德》和《少年维特之烦恼》,没看过也肯定听说过吧,都是世界名著。他是魏玛古典主义的著名代表之一,与席勒、赫尔德、维兰德并称魏玛古典主义四大奠基人。所谓魏玛古典主义,是德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场启蒙运动。在政治上,反对德国大革命的激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性情,培养完整和谐的个性。在艺术上,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把“高贵的单纯”和“宁静的伟大”视为最高理想,追求庄严肃穆、完整和谐。而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这句‘当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奥秘,你就渴望死亡,因为它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生和死是勇敢的两种最高贵的表现。’就是出自他的散文诗集《沙与沫》,这部诗集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以“沙”、“泡沫”做喻,寓意人在社会之中如同沙之微小,事物如同泡沫一般虚幻......”
罗教授几乎毫不停顿,滔滔不绝地一口气说完之后,以强硬的口吻对听得目瞪口呆的刑警说:“了解了吗?”
刑警挠挠头:“呃,好像是了解了......”
“了解个头!”罗教授冷笑道,“歌德的文学、哲学、美学,你一辈子也未必了解得完。”
“您是专门研究外国文学的教授是吗?”刑警擦了一把汗。
“外国文学为主,但也涉猎中国古典文学。目前我正在研究歌德与席勒的美学思想。你知道,歌德和席勒是同一时期、不同风格的文学家,他们的文艺实践折射出迥异的美学思想,而这种美学思想的对立和联系正式西方美学数千年来各种思想相互冲突和融合的缩影。虽然他们都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他们的思想倾向、作品风格和美学观点有很大的不同。席勒把这种不同概括为:歌德的哲学更多地来自感官的经验世界,而他的则来自精神和理念;歌德则从一书创作的角度概括:我主张诗应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而席勒却用完全主观的方法去写作......”
3
读到这里,我合上了这本书。事实上,光是看到这里就花了我不少时间,为了要掌握罗教授说的话,每句话我都得反复阅读两到三次。此外,开头出现在黑板上的诗也让我犹豫了一会儿,因为在我的印象里,隐约记得应该是“昨夜星辰昨夜风”,而不是“昨日风”,但我想,应该不是印刷错误,作者这么写一定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想表达什么高深的文化内涵。
我拿着这本书去结账。我今天决定放弃我的购书原则,偶尔在书店买本书也不赖。
离开书店,我径直进入一家高档咖啡店。咖啡店里依然放着那曲《秋日的私语》,令我没来由的反感。在我这样的文艺青年眼里,这首曲子的地位与相当于广场舞曲《最炫民族风》。我在最内侧的座位坐下,点了杯卡布奇诺,塞上耳机,放一曲加布里埃尔·福莱的《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之后便打开这本书。
故事里,关于歌德与席勒的哲学与美学比较仍在继续,作者讲了大量历史背景,并使用了大量专业术语,花了整整十页来解说二者的异同。说明完毕后,他的研究生助理突然出现,针对罗教授的观点进行反驳,二人的辩论又持续了五页左右。好不容易读完这些段落,我已额头见汗。说实话,我对歌德与席勒的了解基本与,对书中所讲述的内容即使反复阅读也仅仅读懂了十之一二,但不知为什么,这本书就是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魔力,让我读得兴高采烈。
我大学读的是文学系,毕业之后自然成了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但在如今的社会里,学文科的人的生存状况却很艰辛。在一群认为读书无用的同事面前,只要提到文学方面的话题,就会被人称为“装逼”。诸如上个月马尔克斯去世,我在朋友圈发了条默哀的消息,没几分钟便收到了同事的嘲讽:“马尔克斯是谁?打NBA的?”“我才不信你读得懂《百年孤独》呢。”“我就是没读过马尔克斯,一样比你赚得多。”一向对我敬而远之的他们终于有了讽刺我的机会,这令我非常不爽。正因如此,当我翻看这本书时,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觉得,这样的书才是有价值的。
故事进入主线,王教授的死因确定为氰酸中毒,刑警将嫌疑人锁定在了X大学古典文学领域的权威孟管教授身上。但其实,我对凶手是谁并不是很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文学。
4
“听说孟教授前一阵子和死者曾经发生过激烈的冲突,是吧?”刑警询问道。
“冲突?你听谁说的?”孟教授气得胡子乱颤,“我们只是在探讨,探讨彼此的研究成果!”
“那请你详细说明当时的谈话内容。是冲突还是探讨我们自有判断。”
“好吧。”孟教授吸了口烟,说道,“我们那天探讨的重点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识流问题。你应该知道意识流这个概念吧,1884年,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灵》杂志发表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中首次提出。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活动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流程,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20世纪初,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在他的“绵延论”中强调生命冲动的连绵性、多变性。他的关于‘心理时间’与‘空间时间’的区分、关于直觉的重要性以及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结构和梦与艺术关系的理论,都对意识流文学的发展有过重大影响。但实际上,中国古代从《诗经》开始,直至汉乐府、汉魏古诗、唐诗、宋词、元曲,不但有许多意识流作品存在,而且意识流手法相当完备。因为诗词是作者对内心生活进行艺术概括的特殊形式,由于思维的跃动性、突发性,诗人所构造的图景常常不呈现线性连贯,诗词常常在结构和含义上给人一种断裂感,但是,诗歌建构的每一个组块又是统一的,为表达同一个思想服务。在断裂和统一之间,诗人为自己的思想表述找到了一个可以广阔伸展的张力场,为诗歌成分建造了一个互操作机制,为诗歌含义艺术性的审美构成开拓了一条途径。而这条途径,就是意识流。这一点可以在逻辑和学理上得到充分解说。”
刑警点点头,若有所思。
“当代美国批评家梅·弗里德曼在其出版于1957年的专著《意识流:文学方法的研究》将意识流文学的技巧概括为三种:内心独白、内心分析和感官印象。举个例子来说,曹操的《短歌行》,就非常自然地展现着作者的意识流:理性的、朦胧的、无意识的……真正理解了这一点的首推清代学者吴淇。他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一厢心中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这就是最好的意识流表达。还有李商隐的诗,为什么难读懂?明显因为他的诗也是意识流......”
“关于这一观点,王教授持反对意见吗?”刑警适时打断了孟教授的论述,他确定自己已经的脑子快要爆了。
“是的。他说我把西方的理论术语机械地比附我们的民族文学。其实我没有这个意思,东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平行、影响、交叉、往复等不同情况。我承认兴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意识流理论和文学创作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的意识流理论对理解和清理我们的文学遗产有着宏观透视作用。我也没有认为西方是接受了中国的什么影响才产生了意识流理论和文学。但我有历史和逻辑两个方面的依据证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识流手法和整体呈现形式相当完备,并且与西方意识流文学是同质的。我反对国粹主义,也反对妄自菲薄,我只是实事求是地探讨中西文学相同相通的深层问题,但王教授不这么想,骂我崇洋媚外,其实他就妒忌我的论文比他发表的多。我们就吵了几句,我也骂了他句:‘老不死的’......”
5
自埋首阅读中抬起头来,我喝了口卡布奇诺,已经凉了,只好又点了一杯热咖啡。
小说中继续描述刑警调查死者身边的相关人物。那些关系者以文学系的博士、硕士为主,刑警每调查一个人,就会出现与孟教授交谈时相同的情节。每个人都会针对自己的研究主题论述一通,我猜作者是想告诉读者,他们是否与死者处于对立的立场。无数中外诗人、作家、文学家纷至沓来,光是一一阅读他们的论述,就要耗费许多精神。不过我觉得痛并快乐着,这让我有一种正在接触真正文学世界的喜悦。
当服务生端来咖啡时,我注意到他的眼光不住往我看的书上瞟,脸上透着迷茫和崇敬之色,我很得意,很享受这样的目光,虽然越发读得云山雾罩,甚至痛已超过了快乐,但我绝不会表现出来。我强忍住住尿意,继续看下去——我更不会被尿意逼出文学世界,我一定要一口气读下去。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这所学校生前正在秘密进行一项计划......
6
“这项计划命名为‘造家计划’。”X大学的张校长说,“简单来说,就是把具有成为‘家’——文学家、作家等等——天份的孩子集中,施以专业教育。”
“什么意思?”
“现行的教育是所有孩子接受相同的教育,考试,分文理。不过这种办法弊端很明显,因为以目前的教育来说,题海战术和应试技巧占主导地位。只要掌握一定技巧,那些资质平平的人也可以拿高分,那些有天赋的孩子,即使一堂课不听,照样能取得成果,注意,是研究成果,不是考试成绩。而另一方面就是资源浪费,因为有的孩子是鱼,有的孩子是鸟,鱼就要在海里游,鸟就要在天上飞,而现在是让所有的鱼和鸟都在陆地上赛跑,还设了什么起跑线。这样的教育不止浪费时间,而且会埋没那些有天赋的孩子。”
“可是,如果考试,就不知道哪个孩子具备哪种才能了......”刑警问。
张校长叹了口气,道:“不是才能,是天赋。天赋与生俱来,才能是后天培养的。鹦鹉可以学人说话,狗也能学会算数,但这不是天赋,是后天培养的才能。动物有动物的天赋,人有人的,而学校不会、也没有能力挖掘你的天赋——因为这里不是培养‘家’的地方。你不可能在这里听几年语文课就成为作家,背一堆古诗词就成为文学家。学校没有这个义务,老师也没那个本事......”
“可是,”刑警深吸了口气,道,“这和命案有什么关系呢?”
“很明显,这起命案一定是这项计划的反对派干的。”
“反对派是什么人?”
“伪文艺分子。”
“什么?”
“就是那些没有文学天赋、文艺气质,却因为某些原因让他们自认为是文艺分子的人。他们是一些只了解文学皮毛,就在普通人面前大放厥词、不懂装懂的讨厌家伙,我们称之为‘伪文艺’,通俗来说就是‘装逼’。其实,真正的文学,不是世俗的,是遗世独立的,是抽象的。如果不能真正融会贯通,学了也是白学。而且,就算完全不学文学,对生活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不会背古文观止不影响你谈情说爱,没读过四大名著你照样可以写辞职报告,就算《百年孤独》倒背如流,也不会增加你的收入,一般人也根本用不着知道什么纯粹理性批判,什么文学流派,去听听《百家讲坛》上那些人讲故事、看看yy小说就可以了。普通人需要的只是好故事,听听看看就好了。伪文艺的家伙们却不同,他们以为听几次《百家讲坛》,度娘几段历史皮毛就成专家了,于是在普通人面前引经据典,不懂装懂,吸引眼球,更甚者,开始写历史分析,写历史小说。这样的一知半解,造成的就是断章取义,妄自尊大,误导无知群众......”
“好吧。那你有证据证明这次的犯罪行为是他们干的吗?”
“当然。”张校长斩钉截铁地说,“你没看到他们发的犯罪声明吗?”
“犯罪声明?在哪里?”刑警吃了一惊。
“黑板上啊,那么大的字竟然看不到吗?”
“昨夜星辰那个吗……?”
“是的。”
“那是什么意思?”
“我们学校都是真正的文艺工作者,发表了无数专业论文。真正的文艺人士是不可能把李商隐的名句‘昨夜星辰昨夜风’写成‘昨夜星辰昨日风’的,只有那些一知半解的伪文艺分子才会把这首诗写错,抑或他们认为自己比李商隐还高明。所以,凶手一定是外面的伪文艺分子,他们没本事搞文艺,就来害我们这些真文艺!因为只要我们真文艺者都死了,他们伪文艺就成真文艺了。”
“嗖噶。”刑警一脸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可这样一来,排查范围就大了......”
7
读到这里,我忽然觉得有些不舒服。
伪文艺?这三个字感觉有些扎眼。但我认为他说的也有一定道理,现在的烂书的确太多了,不是一些拾古人牙慧的无病呻吟,就是一些半吊子装大尾把狼。我记得上世纪有个写推理小说的人,他为了写一起密室杀人案,亲自试验了五十多次作案手法。这种严谨性现代人是越来越少了。不过,文学系出身的我可不认为我是伪文艺。光《百年孤独》我就读了6遍,我之所以没有成为作家、文学家,只不过是因为作家赚钱太难,搞文学太单调罢了。在我的大学老师身上,我已经看到了我五十年后的样子。
那很可怕。
8
“其实找出这种人很简单。”
“怎么找?”刑警已经完全蒙了。
张校长随手一指,一名博士生站起身,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昭乎哉问,明乎道矣?气交有变,是谓天地机,但欲降而不得降者,地窒刑之。又有五运太过,而先天而至者,即交不前,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中运抑之,但欲降而不得其降,中运抑之。于是有升之不前,降之不下者,有降之不下,升而至天者,有升降俱不前,作如此之分别,即气交之变。变之有异,常各各不同,灾有微甚者也。”
“你......”刑警愕然,“你在说什么?”
话没说完,另一名博士生站起身说道:“曰: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养引恬。自古王若兹,监罔攸辟!惟曰:‘若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陈修,为厥疆畎。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雘......”
“什么跟什么啊?”刑警抓着头发疯狂大叫。
9
什么跟什么啊!
小说中的角色突然说起了古文,令我一片茫然。古文是最让我头疼的了,但即使如此,我还是认为这应该具有某种用意,便决定耐着性子继续读下去。若是跳过这些部分,还算什么文学系出身的文艺分子?
当我终于读完学者们冗长的说明时,突然有人从背后抓住我的肩膀。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两名黑衣大汉低头看着我。
“请你跟我们走一趟。”左边的男子以不容分说的强硬口气说道。
“你们是谁?”
右边的男子拿出一张单子,最上面印着“伪文艺分子逮捕证”。
10
“也就是说……”刑警问,“将这些内容出成书,送到全国各地是吗?”
“是的。”张校长说。
“之后呢,怎么辨别呢?”
“我们已经找科学家做了一种特殊的装置放在书里。基本原理就是,看这种小说,一般人不可能不跳着读,甚至翻几页就直接丢掉,而真正的文艺者读过之后就能理解。那些不理解却又固执地不肯跳读、不懂装懂的人,就是伪文艺分子了……”
“原来如此。”
“我们负责找人,之后的事情......”
“明白,包在我们警方身上。”
尾声
其实,伪文艺、真文艺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都是需要清除的对象。而且,真文艺更要铲除。
刑警走后,张校长冷笑起来。
文学这东西,是需要正规理论学习的,是需要教授传授经验的。这不是普通人在家就可以自学的。这一观点必须得到公众认可。要是普通百姓都认为能自学成为大文学家,都能读懂文言,读懂意识流,我们学校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如果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专家,我们这些真正的文学专家该如何自处,又该去赚谁的钱?现在文学系招生越来越困难,很多家长都认为文科没用,文科就业难,其实这是偏见。我们需要给家长一个美好的梦,给学生营造一个理想的乌托邦。只要来我们这里,下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是你!最不济,文学系出来的你,还是可以去当编辑的嘛,是吧?
-
R&W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30 21:21:04
-
被窝里的寒冷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8 18:58:16
-
昧旦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8 13:55:18
-
面包不是超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2-09 10:43:45
-
再见过过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2-29 16:08:0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09 15:09:18
-
Amanda.Y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27 12:20:11
-
长弓海晏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24 08:57:54
-
刀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23 22:50:50
-
豆友2857993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9 11:44:11
-
管理员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5 19:34:37
-
嘉禾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31 21:15:01
-
musicholic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29 17:45:03
-
慢灵魂。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22 12:57:2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21 11:00:32
-
玉如烟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20 23:26:08
-
达Gu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6 13:19:37
-
太龌龊欧蓝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5 19:59:46
-
幻真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5 19:50:18
-
红皇后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2 08:27:03
-
StarMatter8306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1 23:29:17
-
烟霏云敛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1 11:37:31
-
摩卡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22:35:25
-
Yamm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21:42:35
-
bolo。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21:08:58
-
纠结反复小妖精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18:39:41
-
你好再见.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16:43:19
-
儿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15:14:3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14:23:16
-
宝玉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13:58:15
-
野狗道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12:10:34
-
疯癫癫的辛巴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12:10:09
-
茉零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11:52:4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11:33:00
-
陈老师的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10:50:18
-
雾失月迷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10:20:22
-
夢想化工廠廠妹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10:15:5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10:11:53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10:08:01
-
江水寒三千尺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09:52:12
-
青禾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09:46:48
-
Mr.Hydr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09:46:37
-
道林格雷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09:44:34
-
清源一默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09:35:40
-
羽见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09:30:19
-
额外功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09:30:12
-
长风振条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09:24:01
-
Ramb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08:52:35
-
FreJa RuiXr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05:24:51
-
张乐乐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00:38:19
-
Ha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23:30:27
-
柯嫘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23:20:13
-
11点睡觉男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23:10:06
-
Gi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22:03:47
-
板牙兔八妹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21:51:22
-
阿飞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21:35:05
-
Aso nozomi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21:02:11
-
乔可爱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20:55:33
-
00皮蛋00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20:50:03
-
Waldeinsamkeit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20:34:49
-
西河了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9:25:56
-
转眼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8:27:42
-
玛利酥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6:52:29
-
寳瓜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6:49:48
-
李太黑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6:22:26
-
Contr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6:15:59
-
joy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6:15:40
-
就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6:14:17
-
淡淡的紫色香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5:07:15
-
mix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4:35:02
-
Monologue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4:03:53
-
舒然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3:47:07
-
一一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3:30:48
-
路人饼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3:08:17
-
紫陌ver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3:04:10
-
JKiel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2:47:51
-
乘风破浪的姐夫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2:36:20
-
EcholasMee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2:35:0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2:31:50
-
一泓秋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2:23:19
-
marysk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2:21:09
-
很响的屁屁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2:08:35
-
低等游民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2:04:57
-
阿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1:49:43
-
GGYY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1:46:36
-
禅来缠去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1:44:51
-
fayyyy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1:25:27
-
žüłå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1:16:02
-
游悄然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1:02:39
-
Aloysi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1:01:14
-
迪丽锅巴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0:58:22
-
悟芏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0:43:46
-
蓝绣球之蓝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0:41:56
-
rushrunn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0:35:13
-
宁静的夏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0:32:49
-
梵若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0:20:49
-
好大一个🍐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0:11:26
-
C'est moi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0:11:21
-
V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0:10:56
-
波尔克罗索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7 1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