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鹿鼎记
![]() |
专栏文写完我还是入手了《鹿鼎记》,这页就是我参与过的格斗场面 |
有三个选择在我和另外两名助理面前:海公公,小桂子,韦小宝。小桂子是具尸体,演起来最容易,夏天趴在空调房的木地板上应该是件惬意事;海公公坐在椅子上,眼睛瞎了,动作不多;最难的是韦小宝,心里藏起害怕,临危不乱口吐莲花察言观色暗藏杀机,实在是个极富层次的角色,太有挑战性了!作为主编,我可以先决定,于是我选择出演……小桂子!
时间应该是2001年,我大学还未毕业,在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漫画公司做主编。公司与台湾漫画家林政德合作,提供制作助理帮他完成金庸最后一本小说《鹿鼎记》的漫画版绘制工作。林先生是当时台湾最红的漫画家,作品《YOUNG GUNS》平均销量超过十万本,公司对这次合作寄予厚望,连我这个主编也被派去打下手。当然,我得承认能直接从有经验的前辈身上学东西是件非常难得的事。合作前我在家里把《鹿鼎记》小说通读了五遍以上,脑子里翻腾着故事草图,寻思叫我去制作组应该是帮忙起稿的。结果我被分配到的第一个任务是为背景墙壁寻找一幅合适的对联。林先生给我的要求是一幅能“挂在康熙初年燕京城外小酒馆墙上”的对联,与要求同时送来的还有六、七本关于对联的专著。我用了一个下午终于找出那幅对子,最后在原稿上呈现出来的是两竖排略有粗细变化的黑点。
第一个任务应该是林先生的小伎俩,用来考验我的耐心程度,接下来正式派给我的任务是绘制一页漫画草图,内容为第三回茅十八在酒馆中独斗七个会摔跤的满族汉子。对已经做过三年漫画主编的我来说,日常工作除了监制成品外就是每天绘制七张草图,现在只有一张,应该手拿把抓才对吧?错了!为了这一页八格内容,林先生找给我十几本武林秘籍,从《分筋错骨手》,《蒙古摔跤术》,《现代格斗》到《少林易筋经》都有!更让我震惊的是有些武侠小说里出现的秘本现实生活里居然真能买得到……我先大致浏览,再分析格斗双方的武功特色,茅十八是中原武人用刀行家,当然会用分筋错骨手对付蒙古摔跤,一对六,招数要快而狠,再带点江湖热血男儿的草莽风格。我拉助理过来试招,两个胖子在写字台之间扭打,主要是我打他——如果被抓住衣领,只要扭住对方大拇指反方向用力可以直接让其倒地,对方过来熊抱就闪身直接用手刀击打脖颈……第一天画好送去给林先生看,他问我茅十八有个拿刀的动作,手指是伸直还是弯曲?哪个更有紧迫感?他跳到摔跤手身上踩对方,是屈膝看上去更重还是弓箭步更有架势?还有,摔跤手吐血的特写,张着嘴更惨烈还是咬紧牙关血呲出来看着疼?
在加入制作组之前我就听助理们说过林先生极度龟毛认真,亲身经历后更觉刺激好玩——原来漫画制作可以有这么多要求与考量!但同时我又觉得这样细致过于极端,最大的问题体现在进度上。整个制作组超过十人,只做勾线和背景,一天下来平均产量还不到一张!实在太慢了!可是在其位谋其政,做决定的是林先生,我需要做的就是尽快抓住他的思维方式和制作标准。三天后,我终于完成了那张草图(感觉象打过木人巷功成下山的少林和尚)!其实那页稿子最后也被林先生改得面目全非,我给出的草图只是一种参考,帮他做更佳的判断。完成草图后我因为要回学校弄毕业展而离开制作组,也许是那三天修改草图的执行力给林先生留下好印象,后来他找到我表示愿意进行深度合作,让我开一间工作室专门负责《鹿鼎记》的制作,他则负责草图和人物绘制。当时我还有另一个选择,有朋友拉来一笔投资,可以一起开公司做自己的作品。两条路,一条通往现成的名利,另一条通往未知。我选择了后者。
接下来,林先生去了南京继续绘制《鹿鼎记》,因为制作周期过长,身体出现不适,《鹿鼎记》漫画版在完成八本后合约到期而收尾。我和几位朋友合资开图书公司,惨淡经营了四年倒闭收场。若干年后,我在香港信和中心的二手漫画店里看到了一套九成新的《鹿鼎记》,我翻去曾经参与过的那页,除了站在摔跤手身上的姿势算我一份外,没有其他痕迹。我没有买那套书,因为希望能有多一个人看到那双踩在摔跤手肚皮上的脚。
镜头回到那天下午,林先生叫我带两个助理去他在深圳的临时居所拍摄资料。我们三个要演出韦小宝干掉小桂子,冒名顶替哄骗瞎了眼的海公公这段戏码。其实一开始选谁都不要紧,我们三个轮流出演死尸,瞎子和小混混,林先生则举着相机在旁边找角度,拍出的照片会成为素材。那时我还不知道眼前的林先生会在未来活生生毁在他自己的成功模式下。当时的我只是努力演出,同时记下这种取材方式。我更想不到的是,演出小混混,瞎子和死尸的经历,会为未来我指导剧团演出自己编写的话剧提供经验——那是另一个故事,下次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