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流浪者的乡愁》
就在今晚,在当当送这本书到我手里两个星期之后我终于用每天晚上睡前的一点时间读完了它。
最早知道小柯姐是在豆瓣,一次偶然看见她的影评,就这样坚定地关注下来了。直到看见她的文章,不禁在内心感慨,一个有思想有灵性的人大概在很多方面都是这样优秀的吧。我认同她的影评、仰慕她的思想、沉迷她的文字、向往她的经历,虽然我们从没见过,她也不知道我是谁。
对哪部作品感兴趣时,就喜欢挖挖这个导演的“祖坟”,这是我当初写在微博里的。是的,当你真心喜欢一个作者,便会不由自主的想了解他/她的背景,他/她创作的根源。从小柯姐的文章,我最初猜她可能是天津人、后来猜是北京人。直到看完全书才似乎有了眉目,这不就是太行山脚下、离北京三小时车程的那个省会城市吗?我在那里四年,度过了至今为止觉得人生中最快乐的几年,甚至超过我的故乡,而这与地域并无关系,而是对于每个人都弥足珍贵的学生时代。
在看之前对这本书是有过几种猜测的,比如简单的游记、杂的散的博客文摘、比如异国他乡的华丽影集。但这样想并不是怀疑作者,而是在我所认知的范围,真不知该怎样写好这样类型的书。但真的看了之后却完全超越想象,因为这样客观的展现美,主观的感受美让整本书毫无想象力的局限性,真是感同身受又倍感兴奋啊。
如果说书的前大部分是有代入感的身临其境,那么最后部分真的是感同身受了,读到最后心情竟久久不能平静,凌晨一点毫无睡意,只想用这蹩脚的文字简单的说说内心的些许感受。在国内城市那部分,我每看一个城市就过一遍那里的场景,说到对南京的向往,我们的感觉竟是如此的相像。前几年经常会去南京拍片,走过这么多城市,唯一让我牵挂的就是这座城市,相对于北京,那里会让我出奇的安静。说到北京,小柯姐这么久没有回来却对北京了如指掌,对北京的描述都丝丝入扣,我瞬间觉得自己在笼子里,其实并没有看透自己和现在闯荡的这片土地。就像那句话:我们已经走了很远,但却忘了为什么出发。我想,人终归是要清醒一些面对现实的吧。
天津,天津。我真数不来一年要去多少次,这不明早,我又要去了。我会替小柯姐再回南开转转。
关于这本书,真的无法用几段话描述,何况本人学识浅薄、又这么紧张的草草几句。待有时间静下心来,再读上一遍,好好的写篇读后感罢。
最早知道小柯姐是在豆瓣,一次偶然看见她的影评,就这样坚定地关注下来了。直到看见她的文章,不禁在内心感慨,一个有思想有灵性的人大概在很多方面都是这样优秀的吧。我认同她的影评、仰慕她的思想、沉迷她的文字、向往她的经历,虽然我们从没见过,她也不知道我是谁。
对哪部作品感兴趣时,就喜欢挖挖这个导演的“祖坟”,这是我当初写在微博里的。是的,当你真心喜欢一个作者,便会不由自主的想了解他/她的背景,他/她创作的根源。从小柯姐的文章,我最初猜她可能是天津人、后来猜是北京人。直到看完全书才似乎有了眉目,这不就是太行山脚下、离北京三小时车程的那个省会城市吗?我在那里四年,度过了至今为止觉得人生中最快乐的几年,甚至超过我的故乡,而这与地域并无关系,而是对于每个人都弥足珍贵的学生时代。
在看之前对这本书是有过几种猜测的,比如简单的游记、杂的散的博客文摘、比如异国他乡的华丽影集。但这样想并不是怀疑作者,而是在我所认知的范围,真不知该怎样写好这样类型的书。但真的看了之后却完全超越想象,因为这样客观的展现美,主观的感受美让整本书毫无想象力的局限性,真是感同身受又倍感兴奋啊。
如果说书的前大部分是有代入感的身临其境,那么最后部分真的是感同身受了,读到最后心情竟久久不能平静,凌晨一点毫无睡意,只想用这蹩脚的文字简单的说说内心的些许感受。在国内城市那部分,我每看一个城市就过一遍那里的场景,说到对南京的向往,我们的感觉竟是如此的相像。前几年经常会去南京拍片,走过这么多城市,唯一让我牵挂的就是这座城市,相对于北京,那里会让我出奇的安静。说到北京,小柯姐这么久没有回来却对北京了如指掌,对北京的描述都丝丝入扣,我瞬间觉得自己在笼子里,其实并没有看透自己和现在闯荡的这片土地。就像那句话:我们已经走了很远,但却忘了为什么出发。我想,人终归是要清醒一些面对现实的吧。
天津,天津。我真数不来一年要去多少次,这不明早,我又要去了。我会替小柯姐再回南开转转。
关于这本书,真的无法用几段话描述,何况本人学识浅薄、又这么紧张的草草几句。待有时间静下心来,再读上一遍,好好的写篇读后感罢。
-
艾小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3-24 06: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