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卓琴之声(上篇)
文/信而好古 (注:我曾为上海电台“经典947”(FM94.7)《古典也轻松》节目撰写上下两集介绍五弦班卓琴的广播稿,因为有插播广告及节目时长等限制,播出时原稿经过电台制作方的修改,我也应他们的要求变更过个别曲目,在豆瓣这里发布的版本是我近日根据原稿再修改的,部分曲目网上有免费试听的也已经给出链接。) 今天,我会为大家介绍一种在中国不常见的乐器——班卓琴。

班卓琴是一种四弦或五弦的弹拨乐器,整体形状有点儿像我国的民族乐器秦琴,但秦琴的琴身共鸣箱一般整个是木制的,而班卓琴的琴身却像个鼓,鼓面有用牛皮、羊皮或现代塑料皮制作的。这种独特的构造使得班卓琴发出的声音既清脆又明快。 班卓琴最早源于非洲,是从几种非洲乐器演变而来。17世纪的时候,非洲的黑奴把它带到了新大陆。后来,班卓琴从美国南方的种植园流传到北方各州,逐渐在全国流行起来,经过300多年的演变,现已成为美国最富特色的传统乐器。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用五弦班卓琴演奏的音乐,带您走进班卓琴的世界,领略班卓琴的独特魅力。 CD The Bluegrass Sessions: Tales From The Acoustic Planet, Volume 2, 《Home Sweet Home》, Bela Fleck & Earl Scruggs, 2’20” (http://music.baidu.com/song/7448418)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英国作曲家亨利•毕舍普(Henry Bishop)写于19世纪20年代的作品《家,甜蜜的家》(《Home Sweet Home》),由美国两代班卓琴大师厄尔•斯克拉格斯(Earl Scruggs)与贝拉•弗莱克(Bela Fleck)联袂演奏。

厄尔•斯克拉格斯(Earl Scruggs)1924年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他是20世纪在班卓琴演奏技巧方面贡献最大的演奏家之一。斯克拉格斯(Scruggs)完善和推广了“三指风格”这一演奏方式。简单来说,“三指风格”就是右手拇指戴塑料指套,食指和中指戴金属指套,三根指头交替拨弦。在演奏时,三根指头以固定的顺序快速拨弦,一小节里不重拨同一根弦。旋律音符散布在琶音中,乐句通常包含一系列的断奏音符,常常用急速的节拍弹奏。“三指风格”现在又被称为“斯克拉格斯风格”(“Scruggs Style”),已成为美国兰草音乐(Bluegrass Music)中班卓琴演奏的最常用方式。虽然在斯克拉格斯(Scruggs)之前已有音乐家用“三指风格”演奏,但正是斯克拉格斯(Scruggs)把这一技法发扬光大。 下面,请听一首厄尔•斯克拉格斯(Earl Scruggs)原创并与自己的乐队“大雾山男孩”(Foggy Mountain Boys)合奏的一首名为《大雾山轮奏曲》(《Foggy Mountain Breakdown》)的曲子。1967年,这首曲子被电影《雌雄大盗》(“Bonnie and Clyde”)用作追车场景的背景音乐,使之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 CD Winning Combinations:《Foggy Mountain Breakdown》,Lester Flatt & Earl Scruggs with Foggy Mountain Boys, 2’40” (http://music.baidu.com/song/8528130) 快速的节奏、密集的音符,是否令您想起电影里紧张的追车场景呢?这首曲子最早的录音是1949年水星唱片公司的版本。电影《雌雄大盗》上映后一年的1968年,斯克拉格斯(Scruggs)与乐队在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录的新录音与老录音一起登上了当年《公告牌》排行榜的第55名。2004年, 老版录音更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国家录音登记册”。现在,《大雾山轮奏曲》已成为“三指风格”演奏者的必学名曲。 在斯克拉格斯(Scruggs)的影响下,美国六七十年代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三指风格”演奏家,他们有拉尔夫•斯坦利(Ralph Stanley)、森尼•奥斯本(Sonny Osborne)、雷蒙德•费尔柴(Raymond Fairchild)和J.D.克洛(J. D. Crowe)等。 下面请欣赏一首由奥斯本兄弟乐队(The Osborne Brothers)演唱和演奏的歌曲《洛基顶》(《Rocky Top》),哥哥波比•奥斯本主唱并演奏曼陀铃,弟弟森尼伴唱并演奏班卓琴,其中有一段歌词唱道:“我现在生活在城市里,就像困在圈里的鸭子一样,简单的生活已离我远去;田纳西的洛基顶啊,你永远是我的家、我甜蜜的家。 CD National Geographic: Destination Appalachia :《Rocky Top》,The Osborne Brothers,2’38” (http://music.baidu.com/song/26917418#a5329690d612c71b7f6c6f29056a2669) 虽然这首歌节奏轻快,但歌词却是对失去了一种生活方式的悲叹。这首歌现在是美国田纳西州八首州歌中的一首。 在介绍了普及“三指风格”的厄尔•斯克拉格斯(Earl Scruggs)后,接下来我要介绍班卓琴界另一位开创新风的大师——比尔•基斯(Bill Keith)。

比尔•基斯(Bill Keith)1939年生于波士顿。他在60年代发展出一种有别于“斯克拉格斯风格”的演奏方法——“旋律风格”(“melodic style”),又叫做“基斯风格”(“Keith style”)。“基斯风格”仍然是用三个指头拨弦,所不同的是,“斯克拉格斯风格”演奏时,旋律是散布在琶音或和弦里的,而用“基斯风格”演奏时,每一个音都是旋律。这种风格增加了编曲的难度和演奏的难度,但却打开了一个方便门——使很多不是专门为班卓琴创作的音乐都可以在班卓琴上演奏。像基斯(Keith)就把很多乡村小提琴曲移植到了班卓琴上,大大拓展了班卓琴的曲目。 比尔•基斯(Bill Keith)除了革新了班卓琴的演奏之外,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班卓琴旋钮。这种旋钮能快速地改变定弦,在演奏时做出一种很特别的效果。接下来播放的著名苏格兰民谣《友谊天长地久》(《Auld Lang Syne》),演奏时就利用到这种旋钮。 CD Something Auld, Something Newgrass,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grass:《Auld Lang Syne》,Bill Keith,3’23” 您留意到那种音调快速变化的效果了吗?这就是基斯新旋钮的功用。 同样是在70年代,班卓琴乐坛迎来了另一位载入史册的奇才——大大拓展了五弦班卓琴演奏领域的贝拉•弗莱克(Bela Fleck)。

贝拉•弗莱克(Bela Fleck)1958年生于纽约。小时候,他第一次在电视上听到厄尔•斯克拉格斯(Earl Scruggs)演奏的电视剧《贝弗利山人》主题曲时,就爱上了班卓琴。15岁的时候,爷爷送给他一把班卓琴,这可把小贝拉乐坏了。他如痴如醉地练习,怎么弹也弹不够。他回忆:“还在上学的时候,每天一起床我就练琴,上学带着它,回到家也练,直到睡觉。甚至有时母亲叫我停一下不要弹了去吃晚饭,我都会很生气。”可能正是这种痴迷造就了一代班卓琴大师。贝拉•弗莱克(Bela Fleck)现在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创新的、技术最娴熟的班卓琴演奏家之一。他先后获得过二十多次格莱美奖提名,共十三次获奖。他的提名类别涉及乡村器乐、兰草音乐、流行器乐、古典跨界、当代爵士、爵士器乐、世界音乐、器乐作曲等,是格莱美历史上获提名类别最多的音乐家。 说到这里,大家是否急不及待想听一下弗莱克(Fleck)的演奏?让我们先来听一首贝拉•弗莱克(Bela Fleck)改编、独奏的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第三帕蒂塔(前奏曲)》。 CD Perpetual Motion: 《Prelude》, Bela Fleck, 3’50” (http://music.baidu.com/song/15764631#86dc7a9cb55bb9da279a8eace246fcab) 用班卓琴来演奏这首曲子是非常困难的,但弗莱克的演奏却如行云流水般的灵动,令人击节赞赏。下面,让我们再来听一首弗莱克与古典吉他大师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合作的贝多芬作品——以“主佑吾皇”为主题的7首变奏曲。 CD Perpetual Motion:《Seven Variations on “God Save the King”》, Bela Fleck, 9’08” (http://music.baidu.com/song/15764179#5848c7737fea51db4e08bbb4947f1add) 其实贝拉•弗莱克(Bela Fleck)与古典音乐早有渊源,他的全名Béla Anton Leoš Fleck就取自三位古典音乐作曲家巴托克(Bartok)、德沃夏克(Dvorak)和雅纳切赫(Janacek)的名字。但弗莱克演奏得最多的音乐类别却是爵士乐与世界音乐,这可能与他在纽约长大有一定关系。他是较早用五弦班卓琴演奏爵士乐的音乐家之一。下面请听一首弗莱克与著名爵士乐钢琴家、十八个格莱美奖得主奇克•考瑞阿(“Chick”Corea)合作的《山》。 CD The Enchantment:《Mountain》,Bela Fleck and“Chick”Corea,3’48” (http://music.baidu.com/song/8196322) 这首《山》,选自他们2007年的专辑《魅力》。弗莱克(Fleck)虽然不是用五弦班卓琴演奏爵士乐的第一人,但他无疑是最著名、最成功的一位。

说起贝拉•弗莱克(Bela Fleck)呢,不得不提他的现任夫人阿比盖尔•华士本(Abigail Washburn)。阿比盖尔也是一名班卓琴演奏家,但她弹的是“抓奏风格”,这与“三指风格”很不一样(“抓奏风格”将在下期节目详细介绍)。此外,阿比盖尔还是一名歌手。她曾在中国生活过几年,会说简单的中文,有个中文名叫王爱平。曾打算做律师改善中美关系的她,后来选择了班卓琴,用音乐架起沟通中美的桥梁。 2005年,阿比盖尔与丈夫贝拉•弗莱克(Bela Fleck)、小提琴手凯西•德瑞森(Casey Driessen)、大提琴手本•索里(Ben Sollee)组成乐队“麻雀四重奏”,他们数次访问中国,演出足迹遍及多地。下面,请欣赏由阿比盖尔演唱、“麻雀四重奏”伴奏的中国民谣《康定情歌》。 CD Abigail Washburn & The Sparrow Quartet: 《Kanding Qingge》,4’45” (http://music.baidu.com/song/25598928#7c03c5179478625414a7e0f949b8202d) 这个版本的《康定情歌》有点儿爵士乐的味道,和我们平常听惯的版本很不一样,很有新鲜感。您可以听到阿比盖尔的“抓奏风格”与她丈夫贝拉的“三指风格”的美妙合奏。接下来,让我们再来听一首“麻雀四重奏”版的中国民谣《太阳出来喜洋洋》,请您留意一下贝拉•弗莱克非常出彩的伴奏。 CD Abigail Washburn & The Sparrow Quartet: 《Taiyang Chulai》,2’36” (http://music.baidu.com/song/25598882#7b647b94506e0cd3fd4495c3529d458b) 今天,我介绍了班卓琴这种非常有美国特色的乐器,又听了用班卓琴演奏的兰草音乐、古典音乐、爵士乐与中国民歌,想必大家对班卓琴这种乐器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在下期节目中,我将继续给大家介绍班卓琴的其他演奏方式,带给大家更多平常很少机会听到的美国民间音乐。

最后,请欣赏两首由“瞌睡班卓男孩”(Sleepy Man Banjo Boys)演奏的三首兰草曲——《Bugle Call Rag》(《号角碎乐句》)、《孤单的鲁宾》(《Lonesome Ruben》)和《柯林奇山退步舞》(《Clinch Mountain Backstep》),录音时间是2011年。“瞌睡班卓男孩”乐队三位成员今年的平均年龄不到15岁,演奏班卓琴的是录音时才9岁的约翰尼•明舒(Jonny Mizzone)。 CD America’s Music:《Bugle Call Rag》,Sleepy Man Banjo Boys,2’18” CD America’s Music:《Lonesome Ruben》,Sleepy Man Banjo Boys,2’44” CD America’s Music:《Clinch Mountain Backstep》,Sleepy Man Banjo Boys,1’59”
-
彻丽陌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6 23:37:2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5 19:57:06
-
「不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0 15:07:18
-
万能青年摇滚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03 17:08:27
-
阙如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05 19:02:01
-
yam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05 16:20:49
-
casin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05 14:02:57
-
傻老爷们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05 13:09:23
-
Over5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05 12:23:36
-
没门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03 17:07:37
-
虾米豆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5 04:01:22
-
东海龙三敖夜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9 17:21:03
-
彩十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2-31 23:48:43
-
The Old-Tim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2-31 23:29:05
-
Chasy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28 20:13:59
-
Chili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21 09:12:06
-
壞魚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06 11:06:47
-
搏击慧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31 14:22:24
-
晚芳时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3-19 09:08:41
-
愣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1-16 20:23:55
-
雪鸿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2-08 23:10:07
-
Sherry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0-12 20:28:35
-
幽云十六州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0-12 16:08:01
-
被弄丢的大帅哥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0-10 17:30:42
-
YuSi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18 22:51:56
-
卓卓的小板凳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05 23:27:17
-
余墨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04 00:41:5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01 22:34:33
-
ben afrant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01 07:34:14
-
食住嘢睇书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8 22:31:34
-
畢懷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8 07:11:08
-
IS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7 23:26:10
-
信而好古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7 21:16:50
-
ζωήιδ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6 22:39:43
-
inbetweenotes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6 19:26:13
-
Novacek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6 18:18:08
-
苇间疯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6 18:12:48
-
阿策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6 16:27:23
-
TaBuNii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6 15: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