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化封闭的时代
最近一直在看日本的漫画,突然有感一点。八十年代日本女性向作品和九十年代女性向作品经过了极大程度上的转向,而男性向作品从始至终就没什么变化。而经过转向的作品显示出了成熟度提高,作品更加深刻,其水准也获得了相当的提高。至于那些没有任何变化的,实在是难以让人觉得有多少超越性的东西在里面。真的是令人不由得感慨万千。
上面说了那么多废话,来点具体说明好了。先来说女性向漫画的展开和改变的过程好了。由于我见识浅薄,可能有说错的地方,请多多见谅了……八十年代初,有许多著名的女漫画家诞生,她们的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更重要的是,她们的作品不再仅仅是过去少女漫画——大岛弓子等等那一代的爱情童话。她们的故事里,不论是各个方面,哪怕是童话系的作者,也开始将写实要素融入到作品之中。单纯的形象渐渐变少了,剧中的人物不仅不再不食人间烟火,甚至是比青年漫画里的角色更加深刻。就像吉田秋生早期作品《比河更长更舒缓》,就直接涉及了同性恋卖淫美军等等话题。比之于前一代青年漫画作家的作品所探讨的问题,显然更加深刻更加内涵。与之相对的,后来的日本男性向作品譬如说《少年犯之七人》之类的,比起《人生交叉点》有多少进步呢?
就像题材扩展之后,作品的深度和写实程度很快就提高了起来。整个八十年代,少女漫画之中对于两性关系的描写还是很开放的,而且讨论的深度也是相当的。具体来说,柴门文女士在八十年代就把性行为作为剧情展开的一种正常过度。到了吉原由起和新条真由时代,干脆剧情的推动都有赖于这种行为。当然,我们这个得分开说,吉原由起比她的弟子对性的观念好得多,新条真由习惯性的对性的观念事实上带有强烈的男性主导作品的影响,性变成了一种驯化的工具。但是,这也必须说是一种发展。因为,任何意识都可以通过作品来表达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相形之下,就连日本青年漫画里,对于女性的要求始终不变,刻板的描写和印象无处不在。我就想吐槽,从橙路到所谓的有你的小镇,你能够连台词都不变的表现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的精神面貌和爱情观么?至少水波风南没有借用传统上的作品的表现形式。水波风南可以说并不是十分出色的少女漫画家,她的作品唯一的卖点就是大胆的情色描写。但是,这种开放性在女性作品中的拓展,明显是适应了日本女性读者的观念进步。而从阿拉蕾到海盗路飞,少年漫画的变化有多少呢?至少是童女变成了大波妹是吧?可是女性漫画已经从夏目漱石的今天月色很美,穿越到了当代的我和你一起睡是因为我需要个身体……
如果从读者的角度上来看,那么我只能够得出一个结论——日本的男性读者一直没有什么进步。他们的心态和观念,乃至于社会观点都是如此的死板。我们可以举出无数例子来说明,日本女性如何被男性排除在社会活动之外,如何被当成家庭中的人来对待。最基本的,就是日本职业妇女的数量和日本悲剧的男女收入分配比率。更令人我们可以大为吐槽的,就是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那就是日本死硬的金字塔社会,终身雇佣制和年资制度。进入金字塔就出不来,而且就像螺丝钉一样的把人异化在位置上。而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件好事情,因为正是这种社会隔离,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日本女性作品不论深度还是水平,都极大的走在了男性作品的前面。如果说漫画不是一个好载体那么我们看看文学。芥川龙之介赏自两千年起的作家八成以上是女性作家我看就很说明问题。如果说日本学院派领域还在被男性把持的话。那么不涉及这种权力斗争的领域里,这些老顽固早就被淘汰殆尽了。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有的时候,非欧洲系文明最喜欢说他们超越了欧洲。他们的文化如何如何优秀,但是他们往往忘了一点,那就是他们缺乏发展的一个必要动力,那就是对前代的颠覆和抛弃。仅就美术领域而言。基督教艺术是一种对希腊罗马艺术的反叛,而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是对中世纪艺术的反叛,而浪漫主义是一种对古典主义的反叛,现代主义则是对浪漫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他们是一脉相承的,但是继承的方式是对前代的否定,对他们的理念和准则的摒弃,而继承的只是业已发展的技巧。而不是类似于中国山水画那种,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方式!而正是这种否定的决心和勇气,才使得欧洲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否定之否定,方能够更进一步。
而现在,日本尤其是,统治着社会的那一群,如果以性别分——就是那一群男人。从各个方面来说,都坚持着自己的封闭僵化的概念,认为自己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完全对现代社会历次的自我否定,尤其是文化上的自我否定视而不见,敝帚自珍。结果是什么?文化上,他们引以为傲的是主导者,是家庭是社会的主导者,还远远不如他们意识中的从属者和被控制者。这样下去,我看他们是毫无前途可言的。历史无数次的教育了我们,封闭必然带来落后,而落后就要被淘汰。这样封闭僵化,三四十年不曾变化的国家,这群自负的群体,我想恐怕是没啥希望了。当然对于某国来说也是一样的,大概也许能好点?我不知道,我只能说,我希望我们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久一点……
上面说了那么多废话,来点具体说明好了。先来说女性向漫画的展开和改变的过程好了。由于我见识浅薄,可能有说错的地方,请多多见谅了……八十年代初,有许多著名的女漫画家诞生,她们的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更重要的是,她们的作品不再仅仅是过去少女漫画——大岛弓子等等那一代的爱情童话。她们的故事里,不论是各个方面,哪怕是童话系的作者,也开始将写实要素融入到作品之中。单纯的形象渐渐变少了,剧中的人物不仅不再不食人间烟火,甚至是比青年漫画里的角色更加深刻。就像吉田秋生早期作品《比河更长更舒缓》,就直接涉及了同性恋卖淫美军等等话题。比之于前一代青年漫画作家的作品所探讨的问题,显然更加深刻更加内涵。与之相对的,后来的日本男性向作品譬如说《少年犯之七人》之类的,比起《人生交叉点》有多少进步呢?
就像题材扩展之后,作品的深度和写实程度很快就提高了起来。整个八十年代,少女漫画之中对于两性关系的描写还是很开放的,而且讨论的深度也是相当的。具体来说,柴门文女士在八十年代就把性行为作为剧情展开的一种正常过度。到了吉原由起和新条真由时代,干脆剧情的推动都有赖于这种行为。当然,我们这个得分开说,吉原由起比她的弟子对性的观念好得多,新条真由习惯性的对性的观念事实上带有强烈的男性主导作品的影响,性变成了一种驯化的工具。但是,这也必须说是一种发展。因为,任何意识都可以通过作品来表达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相形之下,就连日本青年漫画里,对于女性的要求始终不变,刻板的描写和印象无处不在。我就想吐槽,从橙路到所谓的有你的小镇,你能够连台词都不变的表现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的精神面貌和爱情观么?至少水波风南没有借用传统上的作品的表现形式。水波风南可以说并不是十分出色的少女漫画家,她的作品唯一的卖点就是大胆的情色描写。但是,这种开放性在女性作品中的拓展,明显是适应了日本女性读者的观念进步。而从阿拉蕾到海盗路飞,少年漫画的变化有多少呢?至少是童女变成了大波妹是吧?可是女性漫画已经从夏目漱石的今天月色很美,穿越到了当代的我和你一起睡是因为我需要个身体……
如果从读者的角度上来看,那么我只能够得出一个结论——日本的男性读者一直没有什么进步。他们的心态和观念,乃至于社会观点都是如此的死板。我们可以举出无数例子来说明,日本女性如何被男性排除在社会活动之外,如何被当成家庭中的人来对待。最基本的,就是日本职业妇女的数量和日本悲剧的男女收入分配比率。更令人我们可以大为吐槽的,就是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那就是日本死硬的金字塔社会,终身雇佣制和年资制度。进入金字塔就出不来,而且就像螺丝钉一样的把人异化在位置上。而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件好事情,因为正是这种社会隔离,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日本女性作品不论深度还是水平,都极大的走在了男性作品的前面。如果说漫画不是一个好载体那么我们看看文学。芥川龙之介赏自两千年起的作家八成以上是女性作家我看就很说明问题。如果说日本学院派领域还在被男性把持的话。那么不涉及这种权力斗争的领域里,这些老顽固早就被淘汰殆尽了。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有的时候,非欧洲系文明最喜欢说他们超越了欧洲。他们的文化如何如何优秀,但是他们往往忘了一点,那就是他们缺乏发展的一个必要动力,那就是对前代的颠覆和抛弃。仅就美术领域而言。基督教艺术是一种对希腊罗马艺术的反叛,而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是对中世纪艺术的反叛,而浪漫主义是一种对古典主义的反叛,现代主义则是对浪漫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他们是一脉相承的,但是继承的方式是对前代的否定,对他们的理念和准则的摒弃,而继承的只是业已发展的技巧。而不是类似于中国山水画那种,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方式!而正是这种否定的决心和勇气,才使得欧洲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否定之否定,方能够更进一步。
而现在,日本尤其是,统治着社会的那一群,如果以性别分——就是那一群男人。从各个方面来说,都坚持着自己的封闭僵化的概念,认为自己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完全对现代社会历次的自我否定,尤其是文化上的自我否定视而不见,敝帚自珍。结果是什么?文化上,他们引以为傲的是主导者,是家庭是社会的主导者,还远远不如他们意识中的从属者和被控制者。这样下去,我看他们是毫无前途可言的。历史无数次的教育了我们,封闭必然带来落后,而落后就要被淘汰。这样封闭僵化,三四十年不曾变化的国家,这群自负的群体,我想恐怕是没啥希望了。当然对于某国来说也是一样的,大概也许能好点?我不知道,我只能说,我希望我们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