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天津城市空间(三)超殖民地:拼贴城市
上一篇(二)开埠:租界林立,链接在这里:http://www.douban.com/note/313851423/
“……在20世纪早期,天津可被视作一个超殖民地(hypercolony),是中外之间一个混杂的交叉口,以及展示帝国主义繁荣的橱窗……我认为天津可以被描述为超殖民地……我只是想使人们关注多种殖民主义分隔一个城市空间时所产生的潜在内涵。”
——【美】罗芙芸,《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当时发行的关于天津风光的明信片。这些明信片上印刷着天津的标志性建筑,隶属于天津不同的租界(华界)。第一行左起分别是:(意租界)街心广场和回力球场;(法租界)中心花园;(俄租界)东正教堂;第二行左起:(华界)河北新区北宁公园;(日租界)大和公园;(英租界)维多利亚花园和戈登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西洋的建筑样式:意式广场(马可波罗广场)、法式花园(中心花园)、俄式东正建筑(俄国教堂)、英式哥特建筑(戈登堂),也包括亚洲的传统园林(北宁公园和日本大和公园)。这么多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建筑景观,出现在同一座城市里,本身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天津所谓“万国建筑博览会”,正是源于被多国殖民这一特点,也就是罗芙芸所述的“超殖民地”。
这种“超殖民地”的结果,是天津形成了“拼贴城市”的景观。首先看看在天津出现过的殖民统治:英、法、美、德、日、意、俄、奥、比,九国列强先后在天津圈地划界,筑路造城,形成了租界林立的局面。各租界或大或小,摩肩接踵,互通有无,加之明清时期留下的四方老城,民国时期发展的河北新区,就像拼图一般,沿着海河两岸拼成了天津这座城市。城市被分割成一块一块,每一块都有自己的“主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口味,去塑造城市形象。天津,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拼贴城市。
下面从城市肌理上分析一下这种拼贴。各国租界都由自己规划,所以形成的肌理带有各不相同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是和本国传统分不开的。日租界尺度较小,街区尺度仅为50米左右,路网密度和与之相邻的法租界相比大约是高一倍,这主要和日本传统街区受中国里坊制影响相关,形成了小尺度高密度方格路网;法租界强调轴线对景,今滨江道是当时的林荫大道,笔直宽阔,西开教堂就是其底景,另外中心花园的环状加放射性道路也在模仿巴黎广场;英租界五大道地区,按照当时最流行的花园城市理论规划,曲线加方格网有着霍华德的影子;意租界有两个街心广场,中间矗立着罗马记功柱。这四个租界特点比较明显,另俄租界等由于存在时间较短而没有建设成形,但是从规划图上仍能看出一些特点。加上老城的胡同,天津的肌理整体呈现出一个大杂烩的面貌,但每片地区又不失自己的特点。
天津的路网不像北京那样方方正正,而是七扭八歪,倾斜交错,这是超殖民地和城市河道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在天津,人们不习惯说东南西北,而是以“左拐、右拐”代之,正是源于这种迷宫般的道路。殖民地各自为政,肌理的拼贴在各国分界线处尤其明显。最典型的例子当属解放北路英法租界交界处。两国当局各自修建本国租界内的路段,当交接时发现错了几米,结果在此交口设计建筑时,建筑师用一段弧形柱廊巧妙地将错位的两端道路衔接起来,形成了一种巧妙的过渡。今天在这里能看到地上的枣核形的铺装,也同样是对这种拼贴的一种回应。
下面这张图很具有代表性:近处是三岔河口码头留着鞭子的船夫在工作,远处则矗立着法国人造的哥特式望海楼教堂。如果说超殖民地带来的城市空间的拼贴是一种横向拼贴,那么望海楼和清朝船夫的拼贴更类似一种纵向拼贴,一种历史与当下的拼贴,一种超越时间的拼贴。这种拼贴与今天我们城市里高架和胡同、高楼大厦和贫民窟的拼贴何其相似!
天津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拼贴的社会。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建筑,不同类型的生活方式,都居于此。有钱人听京剧、看电影、打网球,卖力气的人拉洋车、装卸货、挑水,职业人谈生意、做代理、开医院。如果能回到那个时代,从老城东北角出发,远远看到河对岸矗立的望海楼教堂和狮子林桥,近处大胡同热闹的小商小贩在兜售商品,沿着东马路前进,经过香火兴旺玉皇阁和天后庙,看到人们烧香拜佛络绎不绝,过东南角进入日租界,坐上比利时公司运营的电车,沿着旭街经过中原公司高耸的塔楼,来到法租界和滨江道的交口,站在折中主义风格的劝业场前,眺望滨江道尽头的罗马风西开教堂,拐个弯来到英法金融街解放北路,走过高大的新古典主义银行,登上可开启的铁桥万国桥,桥畔各国货轮往来穿梭,前方就是老龙头火车站,海河对岸还有意租界一栋栋精致的小洋楼……可谓时空穿梭,蔚为大观。
天津的拼贴城市,早已超越了符号学的意义,而是一种空间和社会、现代和历史的拼贴。超殖民地给这座城市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了天津的一种城市特质。
to be continued
“……在20世纪早期,天津可被视作一个超殖民地(hypercolony),是中外之间一个混杂的交叉口,以及展示帝国主义繁荣的橱窗……我认为天津可以被描述为超殖民地……我只是想使人们关注多种殖民主义分隔一个城市空间时所产生的潜在内涵。”
——【美】罗芙芸,《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
![]() |
当时日本发行的天津风貌明信片上印的LOGO |
![]() |
与上图LOGO对应的实景照片 |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当时发行的关于天津风光的明信片。这些明信片上印刷着天津的标志性建筑,隶属于天津不同的租界(华界)。第一行左起分别是:(意租界)街心广场和回力球场;(法租界)中心花园;(俄租界)东正教堂;第二行左起:(华界)河北新区北宁公园;(日租界)大和公园;(英租界)维多利亚花园和戈登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西洋的建筑样式:意式广场(马可波罗广场)、法式花园(中心花园)、俄式东正建筑(俄国教堂)、英式哥特建筑(戈登堂),也包括亚洲的传统园林(北宁公园和日本大和公园)。这么多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建筑景观,出现在同一座城市里,本身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天津所谓“万国建筑博览会”,正是源于被多国殖民这一特点,也就是罗芙芸所述的“超殖民地”。
这种“超殖民地”的结果,是天津形成了“拼贴城市”的景观。首先看看在天津出现过的殖民统治:英、法、美、德、日、意、俄、奥、比,九国列强先后在天津圈地划界,筑路造城,形成了租界林立的局面。各租界或大或小,摩肩接踵,互通有无,加之明清时期留下的四方老城,民国时期发展的河北新区,就像拼图一般,沿着海河两岸拼成了天津这座城市。城市被分割成一块一块,每一块都有自己的“主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口味,去塑造城市形象。天津,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拼贴城市。
下面从城市肌理上分析一下这种拼贴。各国租界都由自己规划,所以形成的肌理带有各不相同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是和本国传统分不开的。日租界尺度较小,街区尺度仅为50米左右,路网密度和与之相邻的法租界相比大约是高一倍,这主要和日本传统街区受中国里坊制影响相关,形成了小尺度高密度方格路网;法租界强调轴线对景,今滨江道是当时的林荫大道,笔直宽阔,西开教堂就是其底景,另外中心花园的环状加放射性道路也在模仿巴黎广场;英租界五大道地区,按照当时最流行的花园城市理论规划,曲线加方格网有着霍华德的影子;意租界有两个街心广场,中间矗立着罗马记功柱。这四个租界特点比较明显,另俄租界等由于存在时间较短而没有建设成形,但是从规划图上仍能看出一些特点。加上老城的胡同,天津的肌理整体呈现出一个大杂烩的面貌,但每片地区又不失自己的特点。
![]() |
天津不同的城市肌理拼贴 |
天津的路网不像北京那样方方正正,而是七扭八歪,倾斜交错,这是超殖民地和城市河道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在天津,人们不习惯说东南西北,而是以“左拐、右拐”代之,正是源于这种迷宫般的道路。殖民地各自为政,肌理的拼贴在各国分界线处尤其明显。最典型的例子当属解放北路英法租界交界处。两国当局各自修建本国租界内的路段,当交接时发现错了几米,结果在此交口设计建筑时,建筑师用一段弧形柱廊巧妙地将错位的两端道路衔接起来,形成了一种巧妙的过渡。今天在这里能看到地上的枣核形的铺装,也同样是对这种拼贴的一种回应。
![]() |
解放北路英法租界的对接 |
下面这张图很具有代表性:近处是三岔河口码头留着鞭子的船夫在工作,远处则矗立着法国人造的哥特式望海楼教堂。如果说超殖民地带来的城市空间的拼贴是一种横向拼贴,那么望海楼和清朝船夫的拼贴更类似一种纵向拼贴,一种历史与当下的拼贴,一种超越时间的拼贴。这种拼贴与今天我们城市里高架和胡同、高楼大厦和贫民窟的拼贴何其相似!
![]() |
望海楼教堂和三岔河口船夫的拼贴是一种纵向拼贴 |
天津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拼贴的社会。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建筑,不同类型的生活方式,都居于此。有钱人听京剧、看电影、打网球,卖力气的人拉洋车、装卸货、挑水,职业人谈生意、做代理、开医院。如果能回到那个时代,从老城东北角出发,远远看到河对岸矗立的望海楼教堂和狮子林桥,近处大胡同热闹的小商小贩在兜售商品,沿着东马路前进,经过香火兴旺玉皇阁和天后庙,看到人们烧香拜佛络绎不绝,过东南角进入日租界,坐上比利时公司运营的电车,沿着旭街经过中原公司高耸的塔楼,来到法租界和滨江道的交口,站在折中主义风格的劝业场前,眺望滨江道尽头的罗马风西开教堂,拐个弯来到英法金融街解放北路,走过高大的新古典主义银行,登上可开启的铁桥万国桥,桥畔各国货轮往来穿梭,前方就是老龙头火车站,海河对岸还有意租界一栋栋精致的小洋楼……可谓时空穿梭,蔚为大观。
天津的拼贴城市,早已超越了符号学的意义,而是一种空间和社会、现代和历史的拼贴。超殖民地给这座城市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了天津的一种城市特质。
to be continued
-
vincents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0 22:05:48
-
呀飞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20 12:17:58
-
火柿子豆腐乳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05 19:49:42
-
嬴元贞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9 16:57:08
-
黑丝学姐诗羽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30 22:35:57
-
anonymo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5 21:22:27
-
prince y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02 17:00:28
-
Skysink²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22 11:32:48
-
露露鹿鹿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14 16:37:07
-
六早説: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30 11:28:17
-
yuxinqiu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13 20:36:36
-
沉静如海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12 07:49:10
-
沉默是金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10 18:44:5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3-02 14:41:58
-
30Daysto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3-01 19:38:04
-
江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9 19:03:37
-
低吟的荒野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9 11:53:56
-
蘇西黄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9 11:16:06
-
Adaro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7 20:45:07
-
SHIFT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30 18:07:15
-
归去来兮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22 03:39:45
-
alex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10 14:03:04
-
Cheryl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7 00:31:0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6 23:12:55
-
谷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6 23:06:06
-
早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6 22:59:32
-
寻常巷陌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6 22:55:17
-
豆腐爷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6 22:51:55
-
好公民库尔蕾丝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6 20: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