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内幕:新闻寻租
http://p.t.qq.com/longweibo/index.php?lid=1906829531371951186
新闻寻租大规模形成于丁关根执政中宣部时期,迄今没有改变。丁关根对某些新闻事件的处理,完全不按常规出牌,他介入新闻事件,不留下任何文字,连个通知都没有,只是打个电话,就叫停了某些新闻报导。可笑的是,丁全盛时期,竟然连成都某家生产卫生巾企业的批评报道,也要干预,打电话通知媒体不得报道。在他主政时期,某报因为批评某家饮料企业,竟被他换掉了所有领导班子成员!他的所作所为,彻底摧毁了中国新闻人残存的新闻价值观,彻底清洗了残存的新闻伦理。但是对于“闷声发大财”的媒体和记者,丁关根是不干预的。此后中国媒体新闻寻租活动表面化,赤裸裸,一家接一家的媒体演变成了商业机构,最典型的臭名昭著的“质量万里行”之类活动此起彼伏,一时多少豪杰!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某大腕,曾经对另外一个优秀记者声称的“他没有拿过红包”的说法表示了愤怒,公开叫板,“我就不相信,哪个记者没拿过红包!”果然该记者没有应战。记者拿红包,是新闻寻租活动中最常见的、利益最小的;这个争论,可见那时候新闻界整体沦陷的程度。时至今日,当今中国的媒体,已经没有人敢说自己是干净的,没人敢说自己没有进行过新闻寻租。
新闻寻租活动,覆盖了全行业,不分党报非党报,也不分市场化和非市场化报纸。有人以为市场化报纸表现得比较恶劣,完全是属于错觉。因为党报和党报记者与各级政府官员之间的寻租行为更加隐秘,双方更加默契,极少被曝光,有人就产生错觉,以为党报和非市场化报纸不会搞新闻寻租,其实它们新闻寻租的规模更大,力度更大!大党报的各省站记者,竟然能左右地方上的人事安排。
有人说市场竞争导致新闻寻租,这个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新闻寻租的形成,确有媒体间(所谓市场化媒体和非市场化媒体,党报和非党报)的不公平竞争因素,但主要是官方的有意引导和纵容造成的。只要媒体不追求公平正义,新闻寻租就是被默许的;当媒体打算追求公平正义的时候,新闻寻租就是打击媒体的有效手段。
二十年来也是如此,自新闻寻租大行其道以来,政府从来没有打算进行认真清理,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定点清除的武器,只针对某个新闻机构不听话的惩戒手段;而对那些听话的新闻机构,则网开三面,任其进行新闻寻租,甚至从来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全面的清理,就连针对新闻寻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都没有搞过
新闻寻租大规模形成于丁关根执政中宣部时期,迄今没有改变。丁关根对某些新闻事件的处理,完全不按常规出牌,他介入新闻事件,不留下任何文字,连个通知都没有,只是打个电话,就叫停了某些新闻报导。可笑的是,丁全盛时期,竟然连成都某家生产卫生巾企业的批评报道,也要干预,打电话通知媒体不得报道。在他主政时期,某报因为批评某家饮料企业,竟被他换掉了所有领导班子成员!他的所作所为,彻底摧毁了中国新闻人残存的新闻价值观,彻底清洗了残存的新闻伦理。但是对于“闷声发大财”的媒体和记者,丁关根是不干预的。此后中国媒体新闻寻租活动表面化,赤裸裸,一家接一家的媒体演变成了商业机构,最典型的臭名昭著的“质量万里行”之类活动此起彼伏,一时多少豪杰!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某大腕,曾经对另外一个优秀记者声称的“他没有拿过红包”的说法表示了愤怒,公开叫板,“我就不相信,哪个记者没拿过红包!”果然该记者没有应战。记者拿红包,是新闻寻租活动中最常见的、利益最小的;这个争论,可见那时候新闻界整体沦陷的程度。时至今日,当今中国的媒体,已经没有人敢说自己是干净的,没人敢说自己没有进行过新闻寻租。
新闻寻租活动,覆盖了全行业,不分党报非党报,也不分市场化和非市场化报纸。有人以为市场化报纸表现得比较恶劣,完全是属于错觉。因为党报和党报记者与各级政府官员之间的寻租行为更加隐秘,双方更加默契,极少被曝光,有人就产生错觉,以为党报和非市场化报纸不会搞新闻寻租,其实它们新闻寻租的规模更大,力度更大!大党报的各省站记者,竟然能左右地方上的人事安排。
有人说市场竞争导致新闻寻租,这个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新闻寻租的形成,确有媒体间(所谓市场化媒体和非市场化媒体,党报和非党报)的不公平竞争因素,但主要是官方的有意引导和纵容造成的。只要媒体不追求公平正义,新闻寻租就是被默许的;当媒体打算追求公平正义的时候,新闻寻租就是打击媒体的有效手段。
二十年来也是如此,自新闻寻租大行其道以来,政府从来没有打算进行认真清理,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定点清除的武器,只针对某个新闻机构不听话的惩戒手段;而对那些听话的新闻机构,则网开三面,任其进行新闻寻租,甚至从来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全面的清理,就连针对新闻寻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都没有搞过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