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
![]() |
08年我在蓬皮杜看到一面墙,或者说一幅画。一块巨幅画框完美地嵌在墙上,画布上除了了纯净的天蓝色什么也没有。
11年我又站在它面前,3年了,像这样的作品还是纹丝不动地立在这里,我带着鄙视的眼光觉得这是可笑的。这就是现代艺术吗?若一个艺术家凭借机缘巧合出名了,随便拉泡屎往馆里一放就成了艺术品,还有无数访客围绕着躇足沉思,思索这泡屎拉在这里一定是有深刻含义的。
13年,从那天到现在一晃5年过去了,读到一篇观色蓝色诞生的文章,立刻使我联想到当初蓬皮杜里那泡屎,并开始审视自己,审视作为一个所谓的学生自己到底对所学所专懂了多少,也许要怪作者对作品被人理解的不屑于顾——他们只负责呈现,而高傲的他们怎么愿意多费口舌再施舍只言片语去让人理解——艺术本该属于少数人;也许要怨自己无知,道理就在那里呀,可是我却看不懂,以为勉强考够雅思出国就能混个学业有成了实际那寥寥数语连与人寒暄都成问题。自以为踏进了看似对谁都敞开的大门就可以耀武扬威了,实际上他们连嘲笑我的功夫都没有。因为我压根不懂。我在与人交流中时刻都在透露对这种作品的鄙夷,其实是在表现自己的无知,我给真理增添了孤独。
文章中提到绘画工艺中的蓝色是如何诞生的。所有绘画所使用的颜色里也许蓝色是最难炼制的,这也是远古石器时代洞穴中的壁画上没有出现蓝色的原因。随着时间推移,蓝色在各种意外的环境下产生了,有的是在制作装饰材料时出现的(埃及蓝,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 有的是在调制其他颜色时材料中加入了其他物质而产生的(普鲁士蓝, 1704年);玛雅蓝的制作至今还没有人可以理解;群青(13世纪西方)衍生自单一的自然矿石元素;钴蓝在19世纪早期被开发;法式群青于1826年实现了大批量生产;最后是国际克莱因蓝(合成群青),被誉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蓝色,由法国艺术家耶夫.克莱因与巴黎涂料生产商爱德华. 亚当所发明,它的出现被誉为近代化学的里程碑。国际克莱因蓝于1957年被耶夫.克莱因推出,并在1960年注册了专利。
我记得当时有用相机拍过这幅画,还跟着导师装模作样地把作者信息也拍进去了,可是时隔五年那些照片早不知随着哪块硬盘一并被时间腐蚀了。蓬皮杜在稍后的1977年建馆,标志着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假设这幅作品就是由耶夫.克莱因本人用国际克莱因蓝绘制的,那它出现在那里就再正确不过了,我有什么资格感到不可理喻?当我时隔三年再看到丝毫没有褪色的世界最美丽的蓝色呈现在我面前时我有什么资格嘲笑鄙夷?路行了万里,书却没读几本,与身在牛剑的学者每日研究的学术相比,我实不知虚度了多少光阴以至于活了四分之一世纪还是那么愚钝。
以前朋友问我看见蓝色会想起什么,我会说忧郁,浪漫,纯净、豁达,现在若是提到蓝色,我更加觉悟了自己的无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