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就过去了
胡凌云《跟随一位少女穿过城市》
(豆瓣书评不能贴图,那么只好以日记形式发出来)
在Lou Reed去世这一天,我读完了这本书。
“It is a perfect day. Problems all left alone. “
这一天,注定要献给了音乐、伤感,和与之相关的一本小说的回忆。
我不打算回头再做文本分析,它留下的是一种感觉,更像是旋律而不是歌词。可以哼唱,但很难精确描述。
要说感觉,如果只用一个场景形容,整部小说应该是:夜晚的公路,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之间,红色和蓝色的光束不断穿行。看不清开车人的身影,甚至车的形状。
车开得很快。
如同DJ手里的碟片,快速旋转并几乎要散发出音乐。
那是一种带有金属质感的、摩擦的、与速度有关的快乐。还带着点爱情。
车是流动的家,里面坐着流动的灵魂。
红色和蓝色,就像动脉和静脉。
它们很难融合。因为紫色是受伤的颜色。作者不热衷伤害。
所以在故事的中段,晓野兔子和胡熊安定下来之后,火鸟对于胡熊失去了意义。结巴接手,因为他还需要速度。他怀疑有些什么,在等待他。车子的移交,将胡熊灵魂里的一部分,暂时悬置起来。
后来,事情没有结果。红色的火鸟把结巴带到一个小小的理想国。再后来,nora再次出现,带着一个看起来更加理想的未来。这多少带有点补偿和安慰的性质。(离群索居带着隐士意味的结巴和牵着孩子出现在小说结尾的nora,大概是我最难以接受的部分)
(此后,火鸟是不是要退居幕后了。但我喜欢火鸟。 )
结巴梦境中与nora相撞的场景,多少让我想起James Ballard的Crash。它是蓄意、等待和无意识共同绽放成的鲜红的伤口。(尽管伤口小了点儿)我看到了有节制地被置放在情节当中的“轻朋克”味道。当然这一点从火鸟的出现还是就初露端倪。
如果将红色火鸟视为一个符号,它所附带的信息自然而然就是热情和暴烈。关于它的情节,好像必然存在一些激烈的表达方式。我不知道作者有怎样的预设。我在等待火鸟发挥作用。除了作为交通工具,它还载着一些迷茫和寻找,传递着某种精神力量。但总缺少点什么。后来果然出现了:
车祸以及梦境中的车祸。
但是作者把这样的美学温柔化了,撞车的暴力与表述上的柔和带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冲突感。
结巴和nora的故事,始于火鸟撞上自行车。随后就被轻松的对白化解掉了。
刀锋变成小木棍。
像缓慢生长的植物,没有过多的修辞和行动。像藤蔓,慢慢翻过了高墙。
它带有流动性和自生自灭,以及不易察觉的温柔和残忍。
也许是太温和了。
四个人物,像是四个象限|四个乐章|四个轮子|四个季节,或者是任何把时间、空间均匀分割成四个部分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这里面的平衡感太强了点。它太稳重,不偏不倚。少了点苍凉和破坏感。我渴望一点点失衡的感觉,或者自我破坏。
可以看的出来,“位置感”或者说“在场感”对于作者的重要性。小说中的“场所”:“古都”、晓野兔子家、宿舍、新居、“仓库”、唱片店、nora的“故居”、kurt cobain待过的桥。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是这些场所支撑了人物和情节的架构。场所是“点”,车与路是“线”,它们画出一幅地图,将空间转化成时间。
我也看到作者对纯粹性的迷恋。比如颜色。红色火鸟、蓝色兔子和nora的金头发,纯粹的红黄蓝三原色。界限清晰,立场鲜明。
如果任性地将整部小说按照我的个人偏好过滤了一遍,最终留下的是这么两个意象:火车座、松鼠公墓。一个带着热浪,一个是湿漉漉的伤感。
很大程度上,我眼中胡熊和晓野兔子的故事,就停留在古都午后的火车座上。窗外的热气蒸腾出模糊的景色,没有客人和生意的打扰。他们在大街上就遇见了天堂。
结巴的松鼠公墓,无泪水的伤感集合。不善言辞的人,内心都有另一个纯净的世界。我愿意把这个意象,抽离整部小说,因为它是在太美好,伤感得恰到好处。
就像阳光穿过玻璃棱镜,胡熊、晓野兔子、结巴、nora也许是作者投下的不同颜色的影子。他们被分解开来,小心翼翼地安置。故事的结局,终于是伤感而不悲伤,失去的又得到。
在回忆里,这一切一下子就过去了。
最后要说的是:作者您好,很高兴读到您的小说。请给我寄张明信片吧!
ici&kino
2013年10月28日
(豆瓣书评不能贴图,那么只好以日记形式发出来)
在Lou Reed去世这一天,我读完了这本书。
“It is a perfect day. Problems all left alone. “
这一天,注定要献给了音乐、伤感,和与之相关的一本小说的回忆。
![]() |
我不打算回头再做文本分析,它留下的是一种感觉,更像是旋律而不是歌词。可以哼唱,但很难精确描述。
要说感觉,如果只用一个场景形容,整部小说应该是:夜晚的公路,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之间,红色和蓝色的光束不断穿行。看不清开车人的身影,甚至车的形状。
车开得很快。
如同DJ手里的碟片,快速旋转并几乎要散发出音乐。
那是一种带有金属质感的、摩擦的、与速度有关的快乐。还带着点爱情。
车是流动的家,里面坐着流动的灵魂。
红色和蓝色,就像动脉和静脉。
它们很难融合。因为紫色是受伤的颜色。作者不热衷伤害。
所以在故事的中段,晓野兔子和胡熊安定下来之后,火鸟对于胡熊失去了意义。结巴接手,因为他还需要速度。他怀疑有些什么,在等待他。车子的移交,将胡熊灵魂里的一部分,暂时悬置起来。
后来,事情没有结果。红色的火鸟把结巴带到一个小小的理想国。再后来,nora再次出现,带着一个看起来更加理想的未来。这多少带有点补偿和安慰的性质。(离群索居带着隐士意味的结巴和牵着孩子出现在小说结尾的nora,大概是我最难以接受的部分)
(此后,火鸟是不是要退居幕后了。但我喜欢火鸟。 )
结巴梦境中与nora相撞的场景,多少让我想起James Ballard的Crash。它是蓄意、等待和无意识共同绽放成的鲜红的伤口。(尽管伤口小了点儿)我看到了有节制地被置放在情节当中的“轻朋克”味道。当然这一点从火鸟的出现还是就初露端倪。
如果将红色火鸟视为一个符号,它所附带的信息自然而然就是热情和暴烈。关于它的情节,好像必然存在一些激烈的表达方式。我不知道作者有怎样的预设。我在等待火鸟发挥作用。除了作为交通工具,它还载着一些迷茫和寻找,传递着某种精神力量。但总缺少点什么。后来果然出现了:
车祸以及梦境中的车祸。
但是作者把这样的美学温柔化了,撞车的暴力与表述上的柔和带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冲突感。
结巴和nora的故事,始于火鸟撞上自行车。随后就被轻松的对白化解掉了。
刀锋变成小木棍。
像缓慢生长的植物,没有过多的修辞和行动。像藤蔓,慢慢翻过了高墙。
它带有流动性和自生自灭,以及不易察觉的温柔和残忍。
也许是太温和了。
四个人物,像是四个象限|四个乐章|四个轮子|四个季节,或者是任何把时间、空间均匀分割成四个部分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这里面的平衡感太强了点。它太稳重,不偏不倚。少了点苍凉和破坏感。我渴望一点点失衡的感觉,或者自我破坏。
可以看的出来,“位置感”或者说“在场感”对于作者的重要性。小说中的“场所”:“古都”、晓野兔子家、宿舍、新居、“仓库”、唱片店、nora的“故居”、kurt cobain待过的桥。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是这些场所支撑了人物和情节的架构。场所是“点”,车与路是“线”,它们画出一幅地图,将空间转化成时间。
我也看到作者对纯粹性的迷恋。比如颜色。红色火鸟、蓝色兔子和nora的金头发,纯粹的红黄蓝三原色。界限清晰,立场鲜明。
如果任性地将整部小说按照我的个人偏好过滤了一遍,最终留下的是这么两个意象:火车座、松鼠公墓。一个带着热浪,一个是湿漉漉的伤感。
很大程度上,我眼中胡熊和晓野兔子的故事,就停留在古都午后的火车座上。窗外的热气蒸腾出模糊的景色,没有客人和生意的打扰。他们在大街上就遇见了天堂。
结巴的松鼠公墓,无泪水的伤感集合。不善言辞的人,内心都有另一个纯净的世界。我愿意把这个意象,抽离整部小说,因为它是在太美好,伤感得恰到好处。
就像阳光穿过玻璃棱镜,胡熊、晓野兔子、结巴、nora也许是作者投下的不同颜色的影子。他们被分解开来,小心翼翼地安置。故事的结局,终于是伤感而不悲伤,失去的又得到。
在回忆里,这一切一下子就过去了。
最后要说的是:作者您好,很高兴读到您的小说。请给我寄张明信片吧!
ici&kino
2013年10月28日
-
胡凌云@掘火网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08 19: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