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汤里的陈皮
星期三去小燕子家送行(我的好朋友、老同学,见07年8月19日关于她的博客,还贴了几张有关的照片)。她即将回美国去了,她说,现在坐飞机觉得很累,以后恐怕不会像现在那样常来上海了。她是个乐观的人,别人夸她“不出老”,管它是不是恭维,也乐滋滋地照单全收。所以虽然依依惜别,还是满屋笑声。吃点心,她的先生端出一锅红豆汤,说是广东风味,放了陈皮的。我有点纳闷:红豆汤是甜的,咋就放苦涩的陈皮呢,不乱套了吗!勉强尝了几口,先不习惯,后来果真品出了一点“韵味”:那甜被苦一衬倒显得深沉了许多;待我还想再去锅里打捞时,已经被另外的客人打扫干净了。分别时,她给了我一包陈皮,说烧冬瓜汤、鸡汤都可以加入,保证鲜美无比。
今天又提起这包陈皮,是因为昨晚在我最近的一篇博客上看到了一条跟帖:
“不知道怎么,我总是怕看您这类文章,心情很压抑的,鲁迅有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觉得这符合我的想法.因为我们不能气愤了.生气对身体不好.呵呵,我是不是太自私啦!”写贴的朋友非但不自私,相反很善良,她不光怕自己心情压抑,更是婉转地提醒我“牢骚太盛防肠断”的硬道理。于是我又不由得再次审视自己的心态,解释几句。
我不是“愤世嫉俗”,更不是“位卑不忘忧国”,我对生活虽不满意,却是满足的。出于“关心政治”的积习,我愤愤不平地抨击现实的种种弊病,有一点却是非常“门儿清”的,那就是:比之从前、尤其是比之毛时代,现状不知有了多大的进步。物质的,看得清;体会最深的是精神枷锁松动了——我不说“解脱”。无形的笼子虽然还有,但是做大了许多,够我在里面扑腾一番了。一辈子最恨的便是话语权被剥夺,盼到了云开日出,我是把这种权利用个足;而且怎么样在许可的范围里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既是一种表达的智慧,也是一种周旋的乐趣呀!我知道,人之常情是不愿回首不堪往事,我写的是不少人不愿触及的,可是我们的网站既然是个彩色缤纷的百花园,博客园地更是百鸟争鸣,那我这些“牢骚”也是一道灰色的风景,作为点缀和反衬,自有其存在的价值。甜美的歌声中有人大吼几声,使甜美显得更加甜美;就像那锅热腾腾的红豆汤里的陈皮,不也是种“韵味”吗。说真的,哀莫大于心死,真正绝望的人,别说发不出声,连眼泪都流干了的。从我这儿觅不到快乐,可是对时态的“心有灵犀一点通”,也是精神上的共鸣和砥砺,毕竟我们都是过来人,精神上是需要互相支撑的。
我对政府的作为多持批评的态度。一方面因为触目皆是歌功颂德,不去凑热闹,更因为我深知权力需要监督,不能放纵。这是公民的义务和权利。批评本身就是一种希望,有种挑剔叫做爱,政府最需要的是“诤友”。谁不希望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生活更加美好呢?权势者可以滑脚,走为上策,可是我们却要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活下去!
说完全无忧,也是假的。我们本身的日子,随着中央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投入加大,只会好起来,对此我有信心。我是为毛毛他们一代而忧。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不断降低的道德底线、助长着两极分化的体制设计,催发着“劳累死”的无序竞争……几十年以后的中国会是什么局面呢?当然几十年后的事想也没用。可是如果我这个外公对此毫无作为,连呐喊一声都不肯,又怎么说得过去呢?前天看到一条消息,石家庄一位大学女毕业生刘伟凭全家之力举债上大学,以期跳出农门改变命运,却因就业压力走上不归路。她在日记里写:“总是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一个让草根的孩子总看不到希望的社会,怎么会不让他们的爷爷奶奶忧心忡忡呢……
春深了,公园里各种鸟儿都在啁啾,做不了画眉,做不了喜鹊,就当只啄木鸟吧:“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飞呀飞呀怎么也飞不高……”
--------------------------------------------------------------------------------
今天又提起这包陈皮,是因为昨晚在我最近的一篇博客上看到了一条跟帖:
“不知道怎么,我总是怕看您这类文章,心情很压抑的,鲁迅有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觉得这符合我的想法.因为我们不能气愤了.生气对身体不好.呵呵,我是不是太自私啦!”写贴的朋友非但不自私,相反很善良,她不光怕自己心情压抑,更是婉转地提醒我“牢骚太盛防肠断”的硬道理。于是我又不由得再次审视自己的心态,解释几句。
我不是“愤世嫉俗”,更不是“位卑不忘忧国”,我对生活虽不满意,却是满足的。出于“关心政治”的积习,我愤愤不平地抨击现实的种种弊病,有一点却是非常“门儿清”的,那就是:比之从前、尤其是比之毛时代,现状不知有了多大的进步。物质的,看得清;体会最深的是精神枷锁松动了——我不说“解脱”。无形的笼子虽然还有,但是做大了许多,够我在里面扑腾一番了。一辈子最恨的便是话语权被剥夺,盼到了云开日出,我是把这种权利用个足;而且怎么样在许可的范围里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既是一种表达的智慧,也是一种周旋的乐趣呀!我知道,人之常情是不愿回首不堪往事,我写的是不少人不愿触及的,可是我们的网站既然是个彩色缤纷的百花园,博客园地更是百鸟争鸣,那我这些“牢骚”也是一道灰色的风景,作为点缀和反衬,自有其存在的价值。甜美的歌声中有人大吼几声,使甜美显得更加甜美;就像那锅热腾腾的红豆汤里的陈皮,不也是种“韵味”吗。说真的,哀莫大于心死,真正绝望的人,别说发不出声,连眼泪都流干了的。从我这儿觅不到快乐,可是对时态的“心有灵犀一点通”,也是精神上的共鸣和砥砺,毕竟我们都是过来人,精神上是需要互相支撑的。
我对政府的作为多持批评的态度。一方面因为触目皆是歌功颂德,不去凑热闹,更因为我深知权力需要监督,不能放纵。这是公民的义务和权利。批评本身就是一种希望,有种挑剔叫做爱,政府最需要的是“诤友”。谁不希望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生活更加美好呢?权势者可以滑脚,走为上策,可是我们却要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活下去!
说完全无忧,也是假的。我们本身的日子,随着中央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投入加大,只会好起来,对此我有信心。我是为毛毛他们一代而忧。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不断降低的道德底线、助长着两极分化的体制设计,催发着“劳累死”的无序竞争……几十年以后的中国会是什么局面呢?当然几十年后的事想也没用。可是如果我这个外公对此毫无作为,连呐喊一声都不肯,又怎么说得过去呢?前天看到一条消息,石家庄一位大学女毕业生刘伟凭全家之力举债上大学,以期跳出农门改变命运,却因就业压力走上不归路。她在日记里写:“总是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一个让草根的孩子总看不到希望的社会,怎么会不让他们的爷爷奶奶忧心忡忡呢……
春深了,公园里各种鸟儿都在啁啾,做不了画眉,做不了喜鹊,就当只啄木鸟吧:“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飞呀飞呀怎么也飞不高……”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shouzho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银发经济“银”几许
- 不做“多情人” (7人喜欢)
- 在“通”与“痛”之间 (6人喜欢)
- 不敢“任性” (1人喜欢)
- 甘于“被淘汰”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