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申请系列(21)-- 用两年的时间,进入哈佛
/@峰哥何峰 /
我收到一个问题如下:我现在是一名高一学生。我打算用两年时间准备,如何做能够进入哈佛?
拼命努力两年,能不能进哈佛?简短的回答是:如果是中上资质,机会非常大,至少比拼了命考北大靠谱。
拼命两年进哈佛这件事值不值得做?虽然我不赞成把高中2、3年的时间都围绕着 “进哈佛” 来设计,但是作为选择有限而对人生还没有什么宏远设想的高中生来说,进哈佛至少不能算一个糟糕的目标(one can do a lot worse, 比如一门心思准备高考)。并且进哈佛这件事,如果准备的得法,确实也是提高个人水平眼界的好事。一门心思准备高考就不一定了。
提问同学可嘉之处是,TA在高一就早早有了开始准备的行动(或者至少开始打听)。大多数来询问的亲友和家长往往是在眼看申请材料的递交大限将近的时候,才来问到:“这申请材料还有啥可以提高的地方?”当你只剩下30天准备的时候,你能够做的非常有限。可能最好的选择就是选一家靠谱的留学咨询机构给你咨询咨询,让你的申请材料不至于有致命硬伤。甚至这对你来说也有难度,因为你可能完全不知道那些机构 “靠谱”。(贴士:不是越大越出名的机构就靠谱。)
但是,当你有两年的时间准备的时候,那就是完全另样的故事了。两年的时间中,你完全可以把自己改头换面,以另样的姿态呈现在哈佛面前。两年时间,足够了。一切皆有可能。
有些基本的准备工作应该是不用多说的:保证一个相当出色(但不用年级第一)的学习成绩;学好英语,把SAT、TOEFL都早早拿下。我假设这些你都已经达到,或者有充分的计划在未来两年的时间内实现。这些都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有中人之才,加上些毅力就能够达到。如果你不知道应该如何搞定这些程式化的基础工作的话,那么你有比进哈佛更应该担心的事情。
假设这些都搞定了。然后呢?
哈佛想录取什么样的人?简单来说,从哈佛毕业后能够成功的人。校友的成功,能够提升哈佛的威望,并且意味着充盈的校友捐款。这就是哈佛想要的(当然,也不排除哈佛也有一些社会责任感)。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像哈佛证明你能够是一名成功的人。(转述我当年申请MBA时候听到的一句很受用的话:最好你能够表现出来,进不进哈佛对你无所谓,你怎么着都能成功,当然能进哈佛最好。那样哈佛当然愿意录取你,坐看其成。)
哈佛这种偏好没什么奇怪的。可以说所有学校都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在中国的大学入学过程中,你想证明自己“成功”潜能基本上只有考高分这一条路。而美国的大学,包括哈佛在内,对成功的定义更加多元化。学习好可以;参加很多社团工作,也可以;但如果你有生意头脑,小小年纪就办公司,也很好(甚至更好);亦或你自己拍了一个小有成就(对你这个年龄来说)的电影,都可。
哈佛,或者美国大学整体的这种多元化的录取政策,给你了一个契机,特别是当你还有两年来计划这件事情的时候。这契机就是:避开竞争激烈的红海,在一个不经常为高中生涉足的领域取得(对一名高中生来说的)成功。
解释一下:你当然可以循规蹈矩的不断提高成绩,参加学校的各种学生社团,混个 President, VP 这样的一官半职,填充你的简历,试图以此来 impress 哈佛。大多数人都这么做。但就算你成为你们学校的第一名,全美国,全世界的高中大概有数百万,哈佛每年的新生1600来人。这是一片红海。
其实哈佛每年面对这么多传统意义上的 “优秀生”,他们更愿意录取一些也很优秀,但是才能不这么俗套的同学。比如你写了一本畅销书,或者拍了部成功的电影,或者创建一个非盈利机构改变某弱势群体的生活。你如果去哈佛校园问问的话,也的确很多被录取的同学就是这样的背景。他们成绩不错,但绝谈不上一定是名列前茅。但是因为他们在校园之外的天地别有建树,而被录取。
换我来负责招生,我当然也录取这些人。他们的能力、勇气、创意,远超那些只在校园这个被设定好的空间里,老老实实做学生(哪怕做的出类拔萃)的同龄人。
至于怎么去另辟蹊径,别有建树,我改篇再写。但是要说明一点:所谓另辟蹊径,并不 “捷径”。捷径是不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两年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就像旧文《付出代价的东西才有价值》http://www.douban.com/note/307453352/ 所说的,哈佛不傻,你投机取巧做出来的成绩,是不会被重视的。有说服力的必须是你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取得的,货真价实的成就。不同的是,你可以选择一个没有那么多人竞争,你的努力能够让你崭露头角的领域。
本文收编于峰哥《美国高校申请系列》
欢迎点击微信右上角选择 “发给朋友” 或 “分享到朋友圈”
峰哥微信号: libarts
我收到一个问题如下:我现在是一名高一学生。我打算用两年时间准备,如何做能够进入哈佛?
拼命努力两年,能不能进哈佛?简短的回答是:如果是中上资质,机会非常大,至少比拼了命考北大靠谱。
拼命两年进哈佛这件事值不值得做?虽然我不赞成把高中2、3年的时间都围绕着 “进哈佛” 来设计,但是作为选择有限而对人生还没有什么宏远设想的高中生来说,进哈佛至少不能算一个糟糕的目标(one can do a lot worse, 比如一门心思准备高考)。并且进哈佛这件事,如果准备的得法,确实也是提高个人水平眼界的好事。一门心思准备高考就不一定了。
提问同学可嘉之处是,TA在高一就早早有了开始准备的行动(或者至少开始打听)。大多数来询问的亲友和家长往往是在眼看申请材料的递交大限将近的时候,才来问到:“这申请材料还有啥可以提高的地方?”当你只剩下30天准备的时候,你能够做的非常有限。可能最好的选择就是选一家靠谱的留学咨询机构给你咨询咨询,让你的申请材料不至于有致命硬伤。甚至这对你来说也有难度,因为你可能完全不知道那些机构 “靠谱”。(贴士:不是越大越出名的机构就靠谱。)
但是,当你有两年的时间准备的时候,那就是完全另样的故事了。两年的时间中,你完全可以把自己改头换面,以另样的姿态呈现在哈佛面前。两年时间,足够了。一切皆有可能。
有些基本的准备工作应该是不用多说的:保证一个相当出色(但不用年级第一)的学习成绩;学好英语,把SAT、TOEFL都早早拿下。我假设这些你都已经达到,或者有充分的计划在未来两年的时间内实现。这些都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有中人之才,加上些毅力就能够达到。如果你不知道应该如何搞定这些程式化的基础工作的话,那么你有比进哈佛更应该担心的事情。
假设这些都搞定了。然后呢?
哈佛想录取什么样的人?简单来说,从哈佛毕业后能够成功的人。校友的成功,能够提升哈佛的威望,并且意味着充盈的校友捐款。这就是哈佛想要的(当然,也不排除哈佛也有一些社会责任感)。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像哈佛证明你能够是一名成功的人。(转述我当年申请MBA时候听到的一句很受用的话:最好你能够表现出来,进不进哈佛对你无所谓,你怎么着都能成功,当然能进哈佛最好。那样哈佛当然愿意录取你,坐看其成。)
哈佛这种偏好没什么奇怪的。可以说所有学校都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在中国的大学入学过程中,你想证明自己“成功”潜能基本上只有考高分这一条路。而美国的大学,包括哈佛在内,对成功的定义更加多元化。学习好可以;参加很多社团工作,也可以;但如果你有生意头脑,小小年纪就办公司,也很好(甚至更好);亦或你自己拍了一个小有成就(对你这个年龄来说)的电影,都可。
哈佛,或者美国大学整体的这种多元化的录取政策,给你了一个契机,特别是当你还有两年来计划这件事情的时候。这契机就是:避开竞争激烈的红海,在一个不经常为高中生涉足的领域取得(对一名高中生来说的)成功。
解释一下:你当然可以循规蹈矩的不断提高成绩,参加学校的各种学生社团,混个 President, VP 这样的一官半职,填充你的简历,试图以此来 impress 哈佛。大多数人都这么做。但就算你成为你们学校的第一名,全美国,全世界的高中大概有数百万,哈佛每年的新生1600来人。这是一片红海。
其实哈佛每年面对这么多传统意义上的 “优秀生”,他们更愿意录取一些也很优秀,但是才能不这么俗套的同学。比如你写了一本畅销书,或者拍了部成功的电影,或者创建一个非盈利机构改变某弱势群体的生活。你如果去哈佛校园问问的话,也的确很多被录取的同学就是这样的背景。他们成绩不错,但绝谈不上一定是名列前茅。但是因为他们在校园之外的天地别有建树,而被录取。
换我来负责招生,我当然也录取这些人。他们的能力、勇气、创意,远超那些只在校园这个被设定好的空间里,老老实实做学生(哪怕做的出类拔萃)的同龄人。
至于怎么去另辟蹊径,别有建树,我改篇再写。但是要说明一点:所谓另辟蹊径,并不 “捷径”。捷径是不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两年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就像旧文《付出代价的东西才有价值》http://www.douban.com/note/307453352/ 所说的,哈佛不傻,你投机取巧做出来的成绩,是不会被重视的。有说服力的必须是你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取得的,货真价实的成就。不同的是,你可以选择一个没有那么多人竞争,你的努力能够让你崭露头角的领域。
本文收编于峰哥《美国高校申请系列》
欢迎点击微信右上角选择 “发给朋友” 或 “分享到朋友圈”
峰哥微信号: libar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