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肖
老肖并不老。但每次想到他,浮上脑海的却总是这两个字,这一直很令我困惑不安。后来听说,在“姓”前加一个“老”字,一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这个人真的老了,另一种,是加个“老”字,显得特别亲近。我想,我的理由肯定是后者。
老肖不仅不老,而且看起来还非常年轻。第一次在青干班见面,他作为组织委员,站起来和大家打招呼,笑着,眯着眼,眼角一丝皱纹都没有,脸上充沛着早上八九点钟的阳光,像一个十八岁的阳光少年。所以,你可以想象,当我知道老肖已经年近不惑之后,我有多么震惊。直到我从媒体上看到了另外一个年届不惑却依然十八岁的林志颖之后,我震惊的心情才稍微有些平复,才明白发生在老肖身上的并非特例。也正是关于林志颖的报道中,我才看到“逆生长”这个词。我没见过林志颖,但我在老肖脸上,理解了到底什么叫“逆生长”。
老肖的年轻,不仅体现在外表,更多体现在内心。他家的公子非常优秀,2012年是全市的中考状元。曾经很多次向他讨教教育之道,他总是非常谦虚,只是说自己真心和儿子交朋友,和儿子以心换心。他说,儿子喜欢什么,他就努力陪着儿子去做。陪的时间长了,和儿子之间的关系,也就亦父亦友,轻松写意了。在他给儿子写的博客中,曾经提到:“为了跟上你的言语,我跟着你听杰克逊歌曲,我暗里百度仓木麻衣,我逛你自创的“月蚀之夜”贴吧,我去认识詹姆斯、杜兰特、霍华德、罗斯、格里芬。要不是你,我对NBA的认识还停留在乔丹与奥拉朱旺的时代。”能够俯下身子,陪儿子去玩,和儿子平等相处,足可印证老肖内心的年轻和快乐。
而在他给儿子的文字中,最令我动容的,是这句话:“就我的愿望而言,我宁愿我儿子是个快乐的普通人,也不愿他是个郁郁的清华学者。”在这个功利压到一切的时代,在这个一些教育工作者公然宣称“快乐的童年等于痛苦的晚年”的时代,能够宁愿孩子快乐普通的家长,毫无疑问,才是真正爱孩子、懂孩子的家长,也是一个真正把孩子教育的这些问题想明白、想透彻了的家长。
老肖曾经和我讲到他的一些过去。小时候家里穷,第一次高考,名落孙山。父亲要他回来放牛,他却执意要继续去读。父亲拗不过,要他写下保证书,立下军令状,才放他去读书。第二年,如愿考上了重点学校。毕业后,分配至沙口财管所,后来调入市财政局,成为一名专业的财务工作者。
老肖有一支灵动的笔,他笔下的文字,让过去的这些事情和细节,令人回味悠长。在他的描述和文字中,我记住了他好酒的父亲,记住了与他“相看两不厌”的香檀河,还记住了初工作时被他翻烂的那本《红楼梦》。这些平凡小事,在他笔下,生动,跳跃,不枯燥,引人入胜。
不仅拥有一支生花妙笔,老肖在演讲台上,同样光彩耀人。走到财政局的门口,展板上常年展出的,总少不了老肖演讲或者主持的光辉形象。他总是那么快乐,站在台上,拿着话筒,眯着眼笑着,脸上充沛着早上八九点钟的阳光,感染着整个画面。
老肖的快乐,总能让人感到温暖。他非常重情义,朋友之间有了好事,他一定会亲自去恭贺。某次,某个单位演讲比赛,我做评委,他的朋友参加比赛,成绩非常好,他第一时间买了鲜花,送到现场,亲自送到台上,让在场的人无不惊羡,他的朋友眼中闪着亮光,满满的全是感动,让我们在座的也心生暖意。
而朋友之间有了难处,他也是第一个赶去慰问,送上关心。青干班的一位同学,孩子罹患重病,他得知之后,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同学,约定时间地点,调度车辆,组织大家集中慰问。青干班早就解散,而我们那一届,却因为有了老肖,友情却延续了很久。
老肖也十分喜爱旅游。他总想组织同学们集体出游一次,商议到朝天吼来一次集体漂流,吆喝了几次,最后却因为天气、人员等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他自己去的地方不少,每次出去,都能见到他各种各样的相片,有跳起来的,有双臂伸展的,有骑在马背的……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相片,却都有同样一个主题,那就是快乐,他永远是快乐的。
所以,有时候我也会很奇怪,你很难把这样一些看似矛盾的特质统一在一个人的身上,比如,老肖看起来年轻,实际却年近不惑,文字看起来很飞扬畅达,笔底下思考的问题却深入骨髓。再比如,老肖的职业其实是一名会计,是一名财务工作者,而他的文字,却又是如此精妙、感性,满溢着生活的恬淡和美好。会计的理性、逻辑和一丝不苟,和文字的感性、情绪和汹涌澎湃,在他身上,统一的天衣无缝。
或许,老肖之所以如此年轻快乐,是不是也正因为他把许多问题都想透彻、想明白了呢?是不是正因为不困惑、不迷惑,所以才更平和、更快乐呢?我经常会把自己的一些困惑说给他听,他总是很耐心听我说完,然后对我说:“巍子,做人做事情还是要开阔些。”我总记得这句话。
我和老肖,因青干班而结缘,因文字而投缘,因脾气秉性而引为知己。君子之交淡如水,很多时候联络并不多,走动也很少,却往往心有默契。很多次,当我百无聊赖、坐卧不安时,电话会忽然响起,那个时候,不用猜,一定是老肖。
老肖不仅不老,而且看起来还非常年轻。第一次在青干班见面,他作为组织委员,站起来和大家打招呼,笑着,眯着眼,眼角一丝皱纹都没有,脸上充沛着早上八九点钟的阳光,像一个十八岁的阳光少年。所以,你可以想象,当我知道老肖已经年近不惑之后,我有多么震惊。直到我从媒体上看到了另外一个年届不惑却依然十八岁的林志颖之后,我震惊的心情才稍微有些平复,才明白发生在老肖身上的并非特例。也正是关于林志颖的报道中,我才看到“逆生长”这个词。我没见过林志颖,但我在老肖脸上,理解了到底什么叫“逆生长”。
老肖的年轻,不仅体现在外表,更多体现在内心。他家的公子非常优秀,2012年是全市的中考状元。曾经很多次向他讨教教育之道,他总是非常谦虚,只是说自己真心和儿子交朋友,和儿子以心换心。他说,儿子喜欢什么,他就努力陪着儿子去做。陪的时间长了,和儿子之间的关系,也就亦父亦友,轻松写意了。在他给儿子写的博客中,曾经提到:“为了跟上你的言语,我跟着你听杰克逊歌曲,我暗里百度仓木麻衣,我逛你自创的“月蚀之夜”贴吧,我去认识詹姆斯、杜兰特、霍华德、罗斯、格里芬。要不是你,我对NBA的认识还停留在乔丹与奥拉朱旺的时代。”能够俯下身子,陪儿子去玩,和儿子平等相处,足可印证老肖内心的年轻和快乐。
而在他给儿子的文字中,最令我动容的,是这句话:“就我的愿望而言,我宁愿我儿子是个快乐的普通人,也不愿他是个郁郁的清华学者。”在这个功利压到一切的时代,在这个一些教育工作者公然宣称“快乐的童年等于痛苦的晚年”的时代,能够宁愿孩子快乐普通的家长,毫无疑问,才是真正爱孩子、懂孩子的家长,也是一个真正把孩子教育的这些问题想明白、想透彻了的家长。
老肖曾经和我讲到他的一些过去。小时候家里穷,第一次高考,名落孙山。父亲要他回来放牛,他却执意要继续去读。父亲拗不过,要他写下保证书,立下军令状,才放他去读书。第二年,如愿考上了重点学校。毕业后,分配至沙口财管所,后来调入市财政局,成为一名专业的财务工作者。
老肖有一支灵动的笔,他笔下的文字,让过去的这些事情和细节,令人回味悠长。在他的描述和文字中,我记住了他好酒的父亲,记住了与他“相看两不厌”的香檀河,还记住了初工作时被他翻烂的那本《红楼梦》。这些平凡小事,在他笔下,生动,跳跃,不枯燥,引人入胜。
不仅拥有一支生花妙笔,老肖在演讲台上,同样光彩耀人。走到财政局的门口,展板上常年展出的,总少不了老肖演讲或者主持的光辉形象。他总是那么快乐,站在台上,拿着话筒,眯着眼笑着,脸上充沛着早上八九点钟的阳光,感染着整个画面。
老肖的快乐,总能让人感到温暖。他非常重情义,朋友之间有了好事,他一定会亲自去恭贺。某次,某个单位演讲比赛,我做评委,他的朋友参加比赛,成绩非常好,他第一时间买了鲜花,送到现场,亲自送到台上,让在场的人无不惊羡,他的朋友眼中闪着亮光,满满的全是感动,让我们在座的也心生暖意。
而朋友之间有了难处,他也是第一个赶去慰问,送上关心。青干班的一位同学,孩子罹患重病,他得知之后,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同学,约定时间地点,调度车辆,组织大家集中慰问。青干班早就解散,而我们那一届,却因为有了老肖,友情却延续了很久。
老肖也十分喜爱旅游。他总想组织同学们集体出游一次,商议到朝天吼来一次集体漂流,吆喝了几次,最后却因为天气、人员等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他自己去的地方不少,每次出去,都能见到他各种各样的相片,有跳起来的,有双臂伸展的,有骑在马背的……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相片,却都有同样一个主题,那就是快乐,他永远是快乐的。
所以,有时候我也会很奇怪,你很难把这样一些看似矛盾的特质统一在一个人的身上,比如,老肖看起来年轻,实际却年近不惑,文字看起来很飞扬畅达,笔底下思考的问题却深入骨髓。再比如,老肖的职业其实是一名会计,是一名财务工作者,而他的文字,却又是如此精妙、感性,满溢着生活的恬淡和美好。会计的理性、逻辑和一丝不苟,和文字的感性、情绪和汹涌澎湃,在他身上,统一的天衣无缝。
或许,老肖之所以如此年轻快乐,是不是也正因为他把许多问题都想透彻、想明白了呢?是不是正因为不困惑、不迷惑,所以才更平和、更快乐呢?我经常会把自己的一些困惑说给他听,他总是很耐心听我说完,然后对我说:“巍子,做人做事情还是要开阔些。”我总记得这句话。
我和老肖,因青干班而结缘,因文字而投缘,因脾气秉性而引为知己。君子之交淡如水,很多时候联络并不多,走动也很少,却往往心有默契。很多次,当我百无聊赖、坐卧不安时,电话会忽然响起,那个时候,不用猜,一定是老肖。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