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着火炉
天一凉下来就总想吃点热乎的东西,人的情感需要胃来满足,在秋雨凄凉的夜里吃一碗硬饭就干菜是最苦楚不过了,最好是能围坐在一个烧滚的锅周围,边吃边放肆聊着天,即便没有这样奢华,来一碗热汤面也总是好的。
围着火炉吃东西,我们老家叫打边炉,海南温度常年稳居30度,快过年的时候终于有寒流顽强跨过琼州海峡把一丝丝凉意吹到海岛上,只要气温一降到25度以下,厚衣服就要立刻翻出来裹到身子上,秋衣秋裤也要穿,羽绒服、大棉衣也要穿,经常早上兴奋穿得一身鼓鼓,一出门出太阳了,温度飙升到将近三十度,心里升起的恼怒自是不言。只有持续几天气温低才能有快过年的感觉,屋里开始潮乎乎,晚上盖的被子也要人体温去捂暖,在灰阴的早晨一醒来,我爸铁定会说:中午,打边炉。
这个打边炉的说法是广东传过来的,吃法却不尽相同。炉可以是炭炉、煤炉、电磁炉和小煤气灶,上面架一个锅,可以是砂锅、瓦锅、铁锅、不锈钢锅。得到指令的妈妈会拎上我去菜场买菜,冬日里生菜和茼蒿是最合适的蔬菜,肉则属小黄牛肉最佳。买回来牛肉切成薄片放点姜丝、生抽、生粉、鸡蛋、生油抓一抓,在冰凉的水里把生菜和茼蒿洗好。锅里放清水,切厚姜片,加花生油煮开。一家人每人面前都有一小碟子酱油配压裂的蒜瓣,把牛肉放进去,盖上盖子,全部人都盯着毫无动静的锅,急切的心情全流露在外,主持放肉这一神圣仪式的父亲自是一脸淡然,面前少不了一小碟下酒的牛肉干、花生米,他边端着碗小口喝点米酒,边和我们批判今天的肉切的水准不够。“牛肉,需要切得大且薄,不能切小而厚,不能顺着筋切,你这又犯了大忌。”说完一粒花生米入嘴,放下筷子,准备再说第二句。这时候锅里的水又开始翻腾,盖子上全是水滴,白乎乎的热气从气孔噗呲噗呲冒出。“爸,爸,水开了,肉熟了。” 还没来得及说第二句的爸爸脸上也露出兴奋的表情,“好,我们吃肉!”他揭去盖子,全家的筷子唰就伸到锅里去了,黄牛肉在热水里煮熟烫烫的,吃急了就把自己舌头给烫到了,吃慢了肉又会变稍硬,只好看准时间,稍蘸一点酱,放进嘴巴里,嚼。属于黄牛肉特有的香气从嫩滑的肉片中溢出来,满嘴都是,加一点酱油的鲜咸。煮到一碟子肉吃光,可以加油煮青菜,每个人都一大碗的青菜后,在火锅汤里加蛋煮面。一顿清淡的午餐打边炉就顺利结束了。
如果是晚餐,或者是过年过节的打边炉,内容则丰富得多,先杀的鸡剁好是一盘,各种新鲜的鱼虾自然又是一盘,有时候则是直接下一锅带皮山羊肉煮了白白的羊汤再涮其它的东西。过年之后剩的菜非常多,我家会买了笋干煮这些油大的肉。在高压锅里煮好的笋干和已经变成另一番模样的肉被盛到锅里,也可以打边炉,加水,煮开,这一锅黄褐色的浓汤都是鸡肉、猪肉、干红绸鱼和笋干熬成的,肉也只剩下精瘦的部分和煮的黏嘴的皮质部分了。先吃这些干货,最后放生菜,看着那些绿色挺硬的菜叶子在油汤中软掉,加了一层油的叶子越发油绿,夹出来,还是脆口的。是我认为这样的打边炉中最美妙的部分。
念书的时候馋,尤其是冬天快期末考,在教室里埋头复习的时候更馋,下了晚自习已经十点多,晚餐食堂里那点菜饭早就化作黄汤不知去向,饥肠辘辘走回宿舍,经过校东门时看到马路那侧有麻辣烫的摊子围着许多人,混着辣和各种劣质丸子味道的香气会窜进鼻子里,抵挡这诱惑需要很大的定力,我一般能多走几步,到宿舍楼底下,然后实在抗争不过内心的欲望就折回了东门。晚上十点多,一般就只有学校的学生围坐在麻辣烫摊子前了,每个人一个盘子,自己从长方形的锅子里挑出喜欢的串串,平菇、魔芋、鱼豆腐、牙签肉、豆皮各来一个。
“老板,再给我煮一个白菜和一个菠菜!"
在温暖的食物安抚下,我每学期都顺利拿到了奖学金。
围着火炉吃东西,我们老家叫打边炉,海南温度常年稳居30度,快过年的时候终于有寒流顽强跨过琼州海峡把一丝丝凉意吹到海岛上,只要气温一降到25度以下,厚衣服就要立刻翻出来裹到身子上,秋衣秋裤也要穿,羽绒服、大棉衣也要穿,经常早上兴奋穿得一身鼓鼓,一出门出太阳了,温度飙升到将近三十度,心里升起的恼怒自是不言。只有持续几天气温低才能有快过年的感觉,屋里开始潮乎乎,晚上盖的被子也要人体温去捂暖,在灰阴的早晨一醒来,我爸铁定会说:中午,打边炉。
这个打边炉的说法是广东传过来的,吃法却不尽相同。炉可以是炭炉、煤炉、电磁炉和小煤气灶,上面架一个锅,可以是砂锅、瓦锅、铁锅、不锈钢锅。得到指令的妈妈会拎上我去菜场买菜,冬日里生菜和茼蒿是最合适的蔬菜,肉则属小黄牛肉最佳。买回来牛肉切成薄片放点姜丝、生抽、生粉、鸡蛋、生油抓一抓,在冰凉的水里把生菜和茼蒿洗好。锅里放清水,切厚姜片,加花生油煮开。一家人每人面前都有一小碟子酱油配压裂的蒜瓣,把牛肉放进去,盖上盖子,全部人都盯着毫无动静的锅,急切的心情全流露在外,主持放肉这一神圣仪式的父亲自是一脸淡然,面前少不了一小碟下酒的牛肉干、花生米,他边端着碗小口喝点米酒,边和我们批判今天的肉切的水准不够。“牛肉,需要切得大且薄,不能切小而厚,不能顺着筋切,你这又犯了大忌。”说完一粒花生米入嘴,放下筷子,准备再说第二句。这时候锅里的水又开始翻腾,盖子上全是水滴,白乎乎的热气从气孔噗呲噗呲冒出。“爸,爸,水开了,肉熟了。” 还没来得及说第二句的爸爸脸上也露出兴奋的表情,“好,我们吃肉!”他揭去盖子,全家的筷子唰就伸到锅里去了,黄牛肉在热水里煮熟烫烫的,吃急了就把自己舌头给烫到了,吃慢了肉又会变稍硬,只好看准时间,稍蘸一点酱,放进嘴巴里,嚼。属于黄牛肉特有的香气从嫩滑的肉片中溢出来,满嘴都是,加一点酱油的鲜咸。煮到一碟子肉吃光,可以加油煮青菜,每个人都一大碗的青菜后,在火锅汤里加蛋煮面。一顿清淡的午餐打边炉就顺利结束了。
如果是晚餐,或者是过年过节的打边炉,内容则丰富得多,先杀的鸡剁好是一盘,各种新鲜的鱼虾自然又是一盘,有时候则是直接下一锅带皮山羊肉煮了白白的羊汤再涮其它的东西。过年之后剩的菜非常多,我家会买了笋干煮这些油大的肉。在高压锅里煮好的笋干和已经变成另一番模样的肉被盛到锅里,也可以打边炉,加水,煮开,这一锅黄褐色的浓汤都是鸡肉、猪肉、干红绸鱼和笋干熬成的,肉也只剩下精瘦的部分和煮的黏嘴的皮质部分了。先吃这些干货,最后放生菜,看着那些绿色挺硬的菜叶子在油汤中软掉,加了一层油的叶子越发油绿,夹出来,还是脆口的。是我认为这样的打边炉中最美妙的部分。
念书的时候馋,尤其是冬天快期末考,在教室里埋头复习的时候更馋,下了晚自习已经十点多,晚餐食堂里那点菜饭早就化作黄汤不知去向,饥肠辘辘走回宿舍,经过校东门时看到马路那侧有麻辣烫的摊子围着许多人,混着辣和各种劣质丸子味道的香气会窜进鼻子里,抵挡这诱惑需要很大的定力,我一般能多走几步,到宿舍楼底下,然后实在抗争不过内心的欲望就折回了东门。晚上十点多,一般就只有学校的学生围坐在麻辣烫摊子前了,每个人一个盘子,自己从长方形的锅子里挑出喜欢的串串,平菇、魔芋、鱼豆腐、牙签肉、豆皮各来一个。
“老板,再给我煮一个白菜和一个菠菜!"
在温暖的食物安抚下,我每学期都顺利拿到了奖学金。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