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济:记影印描润始末(附:百衲本二十四史下载地址)
【根据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全集》第十卷267-270页录入】
(1933 年 12 月)
自雕版活字兴,有裨于书籍之流通者,功效至巨。其法昔人言之详矣。 影印之术传自泰西,先以原书摄影,继以化学药品镀于石版或金属版上,以机器压印,与原书毫发无异,视雕版活字尤便。然以印新本则易,以印旧本则难。新出之书原甚清朗,纸墨偶有损剥,字形遂受侵蚀。工人持刀笔恣意修补,其误亦与雕版活字无别。至于旧刻,版多刓损,甚者文字几不可辨,墨渖旁溢,瘢垢盈纸,若不葺治,恐难卒读。昔年总理衙门影印《古今图书集成》,所以有先就底版描润之举也。百衲诸史,多为宋元旧刻,其漫漶视《古今图书集成》不啻什百。前岁已印之前、后《汉书》、《三国志》、《五代史记》版 刻较多,《辽》、《金》二史去今未远,所选本亦稍完善,有待描润者鲜,独南北七史仅有眉山一刻,天水旧椠竟成孤帙,其元明递修者乃至号为邋遢本(即如《宋书》,最初者为绍兴原刻,次浙中补版,所补亦不止一次;入元又补,今所知者有至元版;明补有弘治、嘉靖、万历三版。甚至同一叶中有两朝或三朝凑合者,约计不下十余版。〕。垢蔽情状,可以想见。描润之事,不容稍忽。 请详言之。原书摄影成,先印底样,畀校者校版心卷第叶号。有原书,以原书,不可得则以别本。对校毕,有阙或颠倒,咸正之。卷叶既定,畀初修者以粉笔洁其版,不许侵及文字。既洁,复校。粉笔侵入文字者,记之,畀精修者纠正。底样文字有双影、有黑眼、有搭痕、有溢墨,梳剔之。梳剔以粉笔。有断笔、有缺笔、有花淡笔,弥补之。弥补以朱笔。仍不许动易文字。有疑,阙之,各梳于左右阑外。精修毕,校者复校之。有过或不及,复畀精修者损益之。再复校。取武英殿本及南北监本、汲古阁本与精修之叶对读。凡原阙 或近磨灭之字,精修时未下笔者,或彼此形似疑误者,列为举疑,注某本作 某,兼述所见,畀总校。总校以最初未修之叶及各本与既修之叶互校,复取 打人校本史之书更勘之。既定为某字,其形似之误实为印墨渐染所致,或仅 属力叫之讹者,是正之。否则仍其旧。其原阙或近磨灭之字,原版有痕迹可推证者,补之。否则宁阙。阙卞较多,审系原版断烂,则据他本写配,于阑外记“某行若干字据某某本补”,复畀精修者摹写。校者以原书校之,一一如式。总校复校之。于是描润之事毕。更取以摄影,摄既修片,修既制版。制版清样成,再精校。有误,仍记所疑,畀总校。总校复勘之,如上例。精校少则二遍,多乃至五六遍。定为完善可印,总校于每叶署名,记年月日,送工厂付印。此描润经过事实,以眉山七史为尤繁重。今取《宋书》底样、清样各一页附后,俾资参较。区区之见非曰有当,亦欲与读者共商榷之尔。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海盐张元济。
(原载《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描润始末记》,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12月排印本)
附一:修润古书程序
一、遇有断笔、缺笔、花笔、欠周到之笔,均须朱笔描修。
二、描朱笔画须与各该字原有未修之笔画姿势相仿。粗细、疏密、润 涩,凡此笔与彼笔(如连横、连直之类)、此旁与彼旁、此字与彼字宜求相称。
三、如书中有避讳之字(另附清表〉,描时须注意,勿误认作缺笔描补。
四、如遇模糊之字,有疑义者,不描。但必须于眉端或左阑外空白处注
明。
五、遇有印章盖过之字,如印章应留,则盖过之字可以不描。
六、边阑行线不必描。
七、遇有不应填粉之阑线、行线或笔画误被粉笔经过留有粉痕之处,均 须朱笔加描还原。
八、遇有污点漏未填粉之处,须随手用粉笔补填。遇有双影、黑眼,尤 须注意,应用粉笔钩点描好。
九、描朱后原有墨痕露出若芒刺者,应用粉笔修盖。
十、凡原版断裂,有数字连接者,无论纵横,除批明可描者外,应留断 痕,切勿于断痕处描朱,致将字形拉长。
十一、板片陈旧,每字直竖有横裂纹者,应一律用朱笔描补。
十二、遇“宀”、“口”、“日”、“弓”、“臣”一类之字,起讫处均应连接,不宜开口
十三、点画过于臃肿者,应用粉笔梳剔。又过细者,应用朱粉分别填补,务令清楚停匀。遇有形劣纠正戳记之字,尤宜注意,先用粉笔烘托,再用
朱笔修补。
十四、两字笔画起讫误连,或同在一字中之笔画不应连而连者,均应用粉笔隔断。其隔断之处仍须修润,使无痕迹。
附二 :修润要则
一、用朱不可淡,用粉不可堆积。
二、忌露出笔锋,致失古意。
三、忌露出修过痕迹。
四、除断笔、缺笔(除避讳字外〉、花笔、欠周到之笔,应用朱笔描补,此 外切不可将朱溢出墨迹之外。
五、有过于粗肥之笔,与四周之字或本字不相称者,应用粉笔修润。如用粉偶然过分,仍用朱笔补足。总之“匀称”二字至为紧要。
六、各页字体不同,修润之时务照本页字体,切不可使用自己笔意,庶修成之后与原书初印本一样。
七、朱墨两色照相不能分别,故用朱笔描过之后,周围留有墨迹者,仍须用粉笔将墨迹填去,否则照出后仍与未描朱同。
附三:填粉程序
一、填粉时当处处为描朱地步着想。
二、所用之笔不可令干。不用时须随手冼净,保持其锋。
三、蘸笔须浓淡适宜。
四、运笔时勿将应有笔画盖过,致将来描朱多费工夫,或致遗漏。
五、填时除点笔外,不可停顿,致粉质堆起,照相时或因此发生微影。
六、黑眼应用笔点清,挤笔应用笔梳清。如万不得已无法梳清,不妨将太挤之画约略填粉,留俟描朱时重描。
七、纸瘢、细污、黑影,无论字内外,均须盖去。
八、所有句读黑点,悉行填粉,切勿遗漏并损伤原字。
九、填粉不可侵犯匡线、行线。
十、整个黑钉无字者,不可填粉。
十一、填时须自左至右逐行挨次顺填,庶免遗漏,或为衣袖所擦。
十二填成一面即自复一过,如遇有遗漏,或填未盖没,仍有透露之处,即行填补。
(附件三则转录自《张元济诗文》,商务印书馆1986年10月版)
百衲本二十四史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942555210&uk=2617985936
(1933 年 12 月)
自雕版活字兴,有裨于书籍之流通者,功效至巨。其法昔人言之详矣。 影印之术传自泰西,先以原书摄影,继以化学药品镀于石版或金属版上,以机器压印,与原书毫发无异,视雕版活字尤便。然以印新本则易,以印旧本则难。新出之书原甚清朗,纸墨偶有损剥,字形遂受侵蚀。工人持刀笔恣意修补,其误亦与雕版活字无别。至于旧刻,版多刓损,甚者文字几不可辨,墨渖旁溢,瘢垢盈纸,若不葺治,恐难卒读。昔年总理衙门影印《古今图书集成》,所以有先就底版描润之举也。百衲诸史,多为宋元旧刻,其漫漶视《古今图书集成》不啻什百。前岁已印之前、后《汉书》、《三国志》、《五代史记》版 刻较多,《辽》、《金》二史去今未远,所选本亦稍完善,有待描润者鲜,独南北七史仅有眉山一刻,天水旧椠竟成孤帙,其元明递修者乃至号为邋遢本(即如《宋书》,最初者为绍兴原刻,次浙中补版,所补亦不止一次;入元又补,今所知者有至元版;明补有弘治、嘉靖、万历三版。甚至同一叶中有两朝或三朝凑合者,约计不下十余版。〕。垢蔽情状,可以想见。描润之事,不容稍忽。 请详言之。原书摄影成,先印底样,畀校者校版心卷第叶号。有原书,以原书,不可得则以别本。对校毕,有阙或颠倒,咸正之。卷叶既定,畀初修者以粉笔洁其版,不许侵及文字。既洁,复校。粉笔侵入文字者,记之,畀精修者纠正。底样文字有双影、有黑眼、有搭痕、有溢墨,梳剔之。梳剔以粉笔。有断笔、有缺笔、有花淡笔,弥补之。弥补以朱笔。仍不许动易文字。有疑,阙之,各梳于左右阑外。精修毕,校者复校之。有过或不及,复畀精修者损益之。再复校。取武英殿本及南北监本、汲古阁本与精修之叶对读。凡原阙 或近磨灭之字,精修时未下笔者,或彼此形似疑误者,列为举疑,注某本作 某,兼述所见,畀总校。总校以最初未修之叶及各本与既修之叶互校,复取 打人校本史之书更勘之。既定为某字,其形似之误实为印墨渐染所致,或仅 属力叫之讹者,是正之。否则仍其旧。其原阙或近磨灭之字,原版有痕迹可推证者,补之。否则宁阙。阙卞较多,审系原版断烂,则据他本写配,于阑外记“某行若干字据某某本补”,复畀精修者摹写。校者以原书校之,一一如式。总校复校之。于是描润之事毕。更取以摄影,摄既修片,修既制版。制版清样成,再精校。有误,仍记所疑,畀总校。总校复勘之,如上例。精校少则二遍,多乃至五六遍。定为完善可印,总校于每叶署名,记年月日,送工厂付印。此描润经过事实,以眉山七史为尤繁重。今取《宋书》底样、清样各一页附后,俾资参较。区区之见非曰有当,亦欲与读者共商榷之尔。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海盐张元济。
(原载《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描润始末记》,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12月排印本)
附一:修润古书程序
一、遇有断笔、缺笔、花笔、欠周到之笔,均须朱笔描修。
二、描朱笔画须与各该字原有未修之笔画姿势相仿。粗细、疏密、润 涩,凡此笔与彼笔(如连横、连直之类)、此旁与彼旁、此字与彼字宜求相称。
三、如书中有避讳之字(另附清表〉,描时须注意,勿误认作缺笔描补。
四、如遇模糊之字,有疑义者,不描。但必须于眉端或左阑外空白处注
明。
五、遇有印章盖过之字,如印章应留,则盖过之字可以不描。
六、边阑行线不必描。
七、遇有不应填粉之阑线、行线或笔画误被粉笔经过留有粉痕之处,均 须朱笔加描还原。
八、遇有污点漏未填粉之处,须随手用粉笔补填。遇有双影、黑眼,尤 须注意,应用粉笔钩点描好。
九、描朱后原有墨痕露出若芒刺者,应用粉笔修盖。
十、凡原版断裂,有数字连接者,无论纵横,除批明可描者外,应留断 痕,切勿于断痕处描朱,致将字形拉长。
十一、板片陈旧,每字直竖有横裂纹者,应一律用朱笔描补。
十二、遇“宀”、“口”、“日”、“弓”、“臣”一类之字,起讫处均应连接,不宜开口
十三、点画过于臃肿者,应用粉笔梳剔。又过细者,应用朱粉分别填补,务令清楚停匀。遇有形劣纠正戳记之字,尤宜注意,先用粉笔烘托,再用
朱笔修补。
十四、两字笔画起讫误连,或同在一字中之笔画不应连而连者,均应用粉笔隔断。其隔断之处仍须修润,使无痕迹。
附二 :修润要则
一、用朱不可淡,用粉不可堆积。
二、忌露出笔锋,致失古意。
三、忌露出修过痕迹。
四、除断笔、缺笔(除避讳字外〉、花笔、欠周到之笔,应用朱笔描补,此 外切不可将朱溢出墨迹之外。
五、有过于粗肥之笔,与四周之字或本字不相称者,应用粉笔修润。如用粉偶然过分,仍用朱笔补足。总之“匀称”二字至为紧要。
六、各页字体不同,修润之时务照本页字体,切不可使用自己笔意,庶修成之后与原书初印本一样。
七、朱墨两色照相不能分别,故用朱笔描过之后,周围留有墨迹者,仍须用粉笔将墨迹填去,否则照出后仍与未描朱同。
附三:填粉程序
一、填粉时当处处为描朱地步着想。
二、所用之笔不可令干。不用时须随手冼净,保持其锋。
三、蘸笔须浓淡适宜。
四、运笔时勿将应有笔画盖过,致将来描朱多费工夫,或致遗漏。
五、填时除点笔外,不可停顿,致粉质堆起,照相时或因此发生微影。
六、黑眼应用笔点清,挤笔应用笔梳清。如万不得已无法梳清,不妨将太挤之画约略填粉,留俟描朱时重描。
七、纸瘢、细污、黑影,无论字内外,均须盖去。
八、所有句读黑点,悉行填粉,切勿遗漏并损伤原字。
九、填粉不可侵犯匡线、行线。
十、整个黑钉无字者,不可填粉。
十一、填时须自左至右逐行挨次顺填,庶免遗漏,或为衣袖所擦。
十二填成一面即自复一过,如遇有遗漏,或填未盖没,仍有透露之处,即行填补。
(附件三则转录自《张元济诗文》,商务印书馆1986年10月版)
百衲本二十四史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942555210&uk=261798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