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和阅读:艺术史推荐书目
2013年艺术史推荐书目
1. 贡布里希著,范景中、杨成凯译:《艺术的故事》,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
贡布里希是大多数现代艺术史家的教父,我们从他那里学会如何观看和阐释。而这本书,是艺术史大师写给普通读者的尝试。“世界上并无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贡布里希以如此犀利一语开篇,随后如数家珍搬娓娓道来起于史前时期,迄于现代主义的西方艺术史。内容完备,线索清晰;详略得当,持论公允;更重要的是,艺术史绝非对“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的平铺直述,而是艺术史家独特的观察和阐释,——这不就是好作品的全部要素?《艺术的故事》自1950年初版以来,屡次再版,长盛不衰,迄今仍是普通读者管窥,艺术史学生登堂入室的必经渠道。
2. 李霖灿:《中国美术史讲座》,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这是一本大家写作的入门读物。李霖灿先生原本想成为职业画家,前往大理丽江采风却发现了东巴经,随后成为东巴经最主要的整理者之一。他先入中央博物院,后终老于故宫博物院,因此常有机会与历代艺术珍藏相视对读,其洞见也常令人莞尔击节。——对了,他是“翠玉白菜”的发现者!本书是李先生在台湾大学讲授中国美术史的讲义修改而成的,一讲一主题,以二十多个主题打通上起金石,下至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诸家的中国艺术史。本书对中国艺术史写作的历史价值在于见证了从“画传”到以画作、画迹为中心,从单一书画到多种载体和形式的转变。本书可以和李先生的另一本写作更恣意、挥洒更自如的中国艺术史入门书《天雨流芳》参照阅读。
3. Craig Clunas, Art in Chin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西文写作的中国艺术史存在一个范式转型,一种是以中国读者更能接受的以时代、艺术类型和艺术家为线索的写法,另一种是更接近于西方艺术史的以观念和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写法,柯律格的书无疑是后者翘楚。对于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而言,柯律格具有革命性意义,他通过《长物志》复原晚明士人的艺术世界,通过“雅债”瓦解纯粹的晚明艺术的想像世界,以墓葬、宫廷、庙宇、文人、商业等类别对中国艺术和艺术家进行重新洗牌,都出自“情境(context)”观念,“后(post-)”学痕迹未加掩饰,对旧范式的冲击也毫不留情。在柯律格笔下,纯净的“中国艺术”和艺术家都融化了,艺术和艺术家进入到永恒的阐释和再释轮回中。本书已经有中译本(刘颖译,《中国艺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仅从书名论,如果以《在中国发现艺术》或者《艺术在中国》为名,可能更近原意。
4. 高居翰:《气势撼人》,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其实,我的本意是推荐高居翰作品系列,共计五种,《气势撼人》只是其中之一。高居翰著述五种可分两组:《隔江山色》、《江岸送别》和《山外山》构成了完整的元明绘画史,这在此前的中国艺术史写作中是一处空白。在《气势撼人》和《画家生涯》里,高居翰转换了写法和关注点,从连贯的线索切换到关键的节点上。前三种从属于一个独立的元明清绘画史写作计划,而后两种则是两个系列讲座的底本修改而成。两个系列之分也体现了高居翰对明末清初中国艺术的剧变的微妙感受。但是,高居翰治学之中一以贯之的是形式风格分析和情境观念,这才是艺术史的独特立场。
![]() |
![]() |
1. 贡布里希著,范景中、杨成凯译:《艺术的故事》,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
贡布里希是大多数现代艺术史家的教父,我们从他那里学会如何观看和阐释。而这本书,是艺术史大师写给普通读者的尝试。“世界上并无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贡布里希以如此犀利一语开篇,随后如数家珍搬娓娓道来起于史前时期,迄于现代主义的西方艺术史。内容完备,线索清晰;详略得当,持论公允;更重要的是,艺术史绝非对“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的平铺直述,而是艺术史家独特的观察和阐释,——这不就是好作品的全部要素?《艺术的故事》自1950年初版以来,屡次再版,长盛不衰,迄今仍是普通读者管窥,艺术史学生登堂入室的必经渠道。
![]() |
![]() |
2. 李霖灿:《中国美术史讲座》,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这是一本大家写作的入门读物。李霖灿先生原本想成为职业画家,前往大理丽江采风却发现了东巴经,随后成为东巴经最主要的整理者之一。他先入中央博物院,后终老于故宫博物院,因此常有机会与历代艺术珍藏相视对读,其洞见也常令人莞尔击节。——对了,他是“翠玉白菜”的发现者!本书是李先生在台湾大学讲授中国美术史的讲义修改而成的,一讲一主题,以二十多个主题打通上起金石,下至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诸家的中国艺术史。本书对中国艺术史写作的历史价值在于见证了从“画传”到以画作、画迹为中心,从单一书画到多种载体和形式的转变。本书可以和李先生的另一本写作更恣意、挥洒更自如的中国艺术史入门书《天雨流芳》参照阅读。
![]() |
![]() |
3. Craig Clunas, Art in Chin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西文写作的中国艺术史存在一个范式转型,一种是以中国读者更能接受的以时代、艺术类型和艺术家为线索的写法,另一种是更接近于西方艺术史的以观念和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写法,柯律格的书无疑是后者翘楚。对于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而言,柯律格具有革命性意义,他通过《长物志》复原晚明士人的艺术世界,通过“雅债”瓦解纯粹的晚明艺术的想像世界,以墓葬、宫廷、庙宇、文人、商业等类别对中国艺术和艺术家进行重新洗牌,都出自“情境(context)”观念,“后(post-)”学痕迹未加掩饰,对旧范式的冲击也毫不留情。在柯律格笔下,纯净的“中国艺术”和艺术家都融化了,艺术和艺术家进入到永恒的阐释和再释轮回中。本书已经有中译本(刘颖译,《中国艺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仅从书名论,如果以《在中国发现艺术》或者《艺术在中国》为名,可能更近原意。
![]() |
![]() |
![]() |
![]() |
![]() |
4. 高居翰:《气势撼人》,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其实,我的本意是推荐高居翰作品系列,共计五种,《气势撼人》只是其中之一。高居翰著述五种可分两组:《隔江山色》、《江岸送别》和《山外山》构成了完整的元明绘画史,这在此前的中国艺术史写作中是一处空白。在《气势撼人》和《画家生涯》里,高居翰转换了写法和关注点,从连贯的线索切换到关键的节点上。前三种从属于一个独立的元明清绘画史写作计划,而后两种则是两个系列讲座的底本修改而成。两个系列之分也体现了高居翰对明末清初中国艺术的剧变的微妙感受。但是,高居翰治学之中一以贯之的是形式风格分析和情境观念,这才是艺术史的独特立场。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15 23:43:15
-
日勿立青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22 11:26:57
-
已注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8-06 08:58:26
-
陈昭熹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7-03 00:07:46
-
欧陆传奇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6-26 18:59:54
-
404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6-07 15:51:00
-
hadj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13 15:11:14
-
不灼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26 08:46:14
-
旧时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14 10:09:57
-
是阿群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07 19:04:56
-
June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29 16:18:54
-
已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21 10:33:33
-
W的黄金乡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18 08:11:41
-
纸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17 02:29:47
-
奋斗不止的卤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16 17:46:30
-
熙熙喜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8-21 00:22:47
-
闲人一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26 23:08:19
-
wwwin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19 12:06:02
-
西西弗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5-21 19:25:42
-
一路西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2-19 13:30:07
-
Yiran_W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12-07 13:26:47
-
longtingfa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9-08 15:50:50
-
重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6-29 09:50:33
-
萌爱与默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3-13 17:08:55
-
quietcoo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3-02 00:55:36
-
Samso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2-25 19: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