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Nick及其他
看了电影随便说两句,手边无书,大体凭记忆。
如果没有Nick,从第三人称写Gatsby,故事必定还一样,人物却一定会变化。小说里Nick第一人称叙述,第一章全在叙述自己的事情,后来的原书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不是爱情故事,而是透过Nick的眼睛对场面、特别是对数个人构成的小局面的描写,平静而淡漠地勾画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映出每个人在做什么、想做什么、试图做什么。各种聚会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这时我想走了。“"这时我和乔丹都想走了。”Nick对现实,始终表现得既疏离、又敏感。
有人贴了一些讨论,指出Nick是Gay。老实说,我对这个结论没有太大兴趣。但是,从小说的原文中可以感觉出,叙事者Nick——讲故事的“我”,在叙述时有所保留,也就是说,他有一些话没有说。不管是不是因为人物是同性恋,这种保留既让他疏离于他所说的,又使这个人物显得谦逊而神秘,以至于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对Gatsby久久不出场觉得不耐烦,认为Nick是个喧宾夺主的角色。后来才感觉到,Gatsby之所以了不起,并非全然因为他的故事本身——这是个多么狗血的故事啊,也因为故事是由Nick讲的。Nick在全书的叙述中的冷静的克制、坚决的保留,使得某些东西永远地成为打不开的盒子中的谜,在压抑的叙述下,那些煽动性的欲望、愤怒、仇恨和蒙蔽,逃过像荷尔蒙一样被随手挥散的命运,凝固成了一段经典,像是将雾变成了雕塑。
但是,导演并没有Nick这种天分。盛大的舞会、床戏、吻戏,毫无知觉地将原作隐而不发的块垒发散掉了。如果说前半小时我还在脑中对比原作和电影的细节,后面的时间我有些出戏,除了被毫无必要的3D作视觉轰炸,导演安排的那些夸张细节完全没有让我觉得惊喜,满屋子的花也好,夸张地撞掉了钟也好,使劲敲盆子以惊醒旧日情人也好,把这些当成表现的重点,我有种在看《爱情公寓》的错觉。没了原作那种淡漠的叙述口吻,久别重逢的戏码就成了一出廉价喜剧。说到底,“有一个男人因贫穷失去了他爱的女人,当他富裕后再回到这个女人身边来争取她……”,这个故事一点也不深刻,深刻的是“有一个人,看到了这一切。”
透过Nick的眼睛,这一切才没有了廉价喜剧的色彩,一群浅薄的富人和一个死于非命的旧日情郎,才获得某种比彻夜狂欢、流言蜚语更多的意义。
所以在原作中,最耐咀嚼的是这些人构成的小世界的画面,在电影中,最好看的是后面汤姆、黛西和Gatsby摊牌的情节——因为Nick和乔丹的在场,这些得到了见证。“这时我和乔丹都想走了,但汤姆和盖茨比争先恐后地要我们留下来。”(大意)在电影中,他们没有离开,而是看着这一幕家庭闹剧,黛西在汤姆和盖茨比对吵时抓住Nick的手,当两个男人打起来时——没有人劝架,Nick没有冲上去拉架,Nick的存在(实际上还包括乔丹):一种陪伴,一种在场,一种见证。更确切地说,一个作为人——Nick多少本来就是这个局面、这个时代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置身事外的审判者的在场和见证。“既厌烦又为之吸引,既置身其中又呆在局外”(大意)这种“这时我想走了”的矛盾,才是这场讲述的基本推动力,而不是故事本身。
和很多书不一样,《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我看来)没有统观的感觉。叙事者的谨慎使得这本书不能在故事传达的层面上统合起来。篇末的名句“……我们不断地逆水行舟,回到过去”,在我看来,这段话可以总结这个故事,却总结不了这个叙事。不管叙事者想隐藏的是人物的同性爱情,或者一些其他什么,他都没有特意给我们留下线索,故事的最后,他转身走了,消失在浓雾中。其实我很想问:关于你自己,你可以再说多些吗?但他于此并无兴趣。
原作中,Nick并不是文学青年,更没有进精神病院。我很不满电影这样处理,Nick是普通人,是局内人,也是在场者,而不是神——精神病人的视角往往“绝对公正”,这就抹消了Nick作为一个局中人的意义,又或,那些情绪浓重的句子,都可能被简单地判定为文艺腔,或者一个有偏执倾向的人的呓语——若如此,故事就彻底沦落为廉价的、想当然的意淫,一个痴情种,一个拜金女,一个疯子诗人!从叙事学角度,个人认为,原作中那些文艺的、超脱的句子,不是来自叙事者Nick,而是来自作者的干涉——Nick是不会那么说的。
这片子的音乐得到了普遍好评(如果不考虑那些不顾时代背景的指责),我相信导演是一个真诚地爱着音乐的人——电影差不多是一个大型的MTV,但,导演恐怕不是那么爱钱,或恋物。黛西为那些衬衫感动流泪,因为她是一个恋物的、拜金的姑娘,她对钱的爱是真实的,对昂贵美丽的东西的爱是真实的,我相信至少和导演对音乐的爱一样真实。“她的声音里满是金钱。”是的,因为她爱它呀!而导演把这个细节处理成黛西在掩饰、逃避,又或是没心肝,那些比原作夸张得多的扔衬衫镜头扫到的却只是一些普通的衬衫,看上去也就是超市架上的货色,那些美丽的、让一个拜物的姑娘激动得哭起来的衣服呢?我想导演一定并不爱衬衫吧。黛西真诚地爱钱,这是时代,是人性的一面,是她的重要特质,也是故事想表现的一个本质,不要把故事都让轻飘飘的爱情去负担好不好?
如果没有Nick,从第三人称写Gatsby,故事必定还一样,人物却一定会变化。小说里Nick第一人称叙述,第一章全在叙述自己的事情,后来的原书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不是爱情故事,而是透过Nick的眼睛对场面、特别是对数个人构成的小局面的描写,平静而淡漠地勾画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映出每个人在做什么、想做什么、试图做什么。各种聚会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这时我想走了。“"这时我和乔丹都想走了。”Nick对现实,始终表现得既疏离、又敏感。
有人贴了一些讨论,指出Nick是Gay。老实说,我对这个结论没有太大兴趣。但是,从小说的原文中可以感觉出,叙事者Nick——讲故事的“我”,在叙述时有所保留,也就是说,他有一些话没有说。不管是不是因为人物是同性恋,这种保留既让他疏离于他所说的,又使这个人物显得谦逊而神秘,以至于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对Gatsby久久不出场觉得不耐烦,认为Nick是个喧宾夺主的角色。后来才感觉到,Gatsby之所以了不起,并非全然因为他的故事本身——这是个多么狗血的故事啊,也因为故事是由Nick讲的。Nick在全书的叙述中的冷静的克制、坚决的保留,使得某些东西永远地成为打不开的盒子中的谜,在压抑的叙述下,那些煽动性的欲望、愤怒、仇恨和蒙蔽,逃过像荷尔蒙一样被随手挥散的命运,凝固成了一段经典,像是将雾变成了雕塑。
但是,导演并没有Nick这种天分。盛大的舞会、床戏、吻戏,毫无知觉地将原作隐而不发的块垒发散掉了。如果说前半小时我还在脑中对比原作和电影的细节,后面的时间我有些出戏,除了被毫无必要的3D作视觉轰炸,导演安排的那些夸张细节完全没有让我觉得惊喜,满屋子的花也好,夸张地撞掉了钟也好,使劲敲盆子以惊醒旧日情人也好,把这些当成表现的重点,我有种在看《爱情公寓》的错觉。没了原作那种淡漠的叙述口吻,久别重逢的戏码就成了一出廉价喜剧。说到底,“有一个男人因贫穷失去了他爱的女人,当他富裕后再回到这个女人身边来争取她……”,这个故事一点也不深刻,深刻的是“有一个人,看到了这一切。”
透过Nick的眼睛,这一切才没有了廉价喜剧的色彩,一群浅薄的富人和一个死于非命的旧日情郎,才获得某种比彻夜狂欢、流言蜚语更多的意义。
所以在原作中,最耐咀嚼的是这些人构成的小世界的画面,在电影中,最好看的是后面汤姆、黛西和Gatsby摊牌的情节——因为Nick和乔丹的在场,这些得到了见证。“这时我和乔丹都想走了,但汤姆和盖茨比争先恐后地要我们留下来。”(大意)在电影中,他们没有离开,而是看着这一幕家庭闹剧,黛西在汤姆和盖茨比对吵时抓住Nick的手,当两个男人打起来时——没有人劝架,Nick没有冲上去拉架,Nick的存在(实际上还包括乔丹):一种陪伴,一种在场,一种见证。更确切地说,一个作为人——Nick多少本来就是这个局面、这个时代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置身事外的审判者的在场和见证。“既厌烦又为之吸引,既置身其中又呆在局外”(大意)这种“这时我想走了”的矛盾,才是这场讲述的基本推动力,而不是故事本身。
和很多书不一样,《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我看来)没有统观的感觉。叙事者的谨慎使得这本书不能在故事传达的层面上统合起来。篇末的名句“……我们不断地逆水行舟,回到过去”,在我看来,这段话可以总结这个故事,却总结不了这个叙事。不管叙事者想隐藏的是人物的同性爱情,或者一些其他什么,他都没有特意给我们留下线索,故事的最后,他转身走了,消失在浓雾中。其实我很想问:关于你自己,你可以再说多些吗?但他于此并无兴趣。
原作中,Nick并不是文学青年,更没有进精神病院。我很不满电影这样处理,Nick是普通人,是局内人,也是在场者,而不是神——精神病人的视角往往“绝对公正”,这就抹消了Nick作为一个局中人的意义,又或,那些情绪浓重的句子,都可能被简单地判定为文艺腔,或者一个有偏执倾向的人的呓语——若如此,故事就彻底沦落为廉价的、想当然的意淫,一个痴情种,一个拜金女,一个疯子诗人!从叙事学角度,个人认为,原作中那些文艺的、超脱的句子,不是来自叙事者Nick,而是来自作者的干涉——Nick是不会那么说的。
这片子的音乐得到了普遍好评(如果不考虑那些不顾时代背景的指责),我相信导演是一个真诚地爱着音乐的人——电影差不多是一个大型的MTV,但,导演恐怕不是那么爱钱,或恋物。黛西为那些衬衫感动流泪,因为她是一个恋物的、拜金的姑娘,她对钱的爱是真实的,对昂贵美丽的东西的爱是真实的,我相信至少和导演对音乐的爱一样真实。“她的声音里满是金钱。”是的,因为她爱它呀!而导演把这个细节处理成黛西在掩饰、逃避,又或是没心肝,那些比原作夸张得多的扔衬衫镜头扫到的却只是一些普通的衬衫,看上去也就是超市架上的货色,那些美丽的、让一个拜物的姑娘激动得哭起来的衣服呢?我想导演一定并不爱衬衫吧。黛西真诚地爱钱,这是时代,是人性的一面,是她的重要特质,也是故事想表现的一个本质,不要把故事都让轻飘飘的爱情去负担好不好?
-
landywo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4 17: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