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读书汇 之十一】丁耘:我的日常阅读
![]() |
丁耘和他的烟斗 |
◎个人简介
丁耘,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教学领域为德国哲学、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为形而上学、比较哲学,同时也关注政治哲学和思想史。近著有《儒家与启蒙:哲学会通视野下的当前中国思想》(北京三联书店,2011年)。
〖第一问〗每日早起读到的第一样东西是什么?
答: 我起得很晚。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每天最后读的东西,而未必是早起读到的第一样东西。起床后,静坐,吃点东西,在书桌前打开电脑,首先会读门户网站的新闻。这是接触这个世界的开始,大概会让自己作为世界里的人完全苏醒过来。
〖第二问〗订阅或者定期阅读哪些报刊杂志?是阅读纸质媒体,还是在线浏览,还是使用移动设备/平板?
答: 除了《古籍新书目》我没有订阅任何报刊杂志。有些杂志社会寄给我。例如《读书》、《哲学门》、《文化纵横》、《社会观察》或《中国社会科学报》之类。社会科学方面的专业刊物除非要做研究,不会专门阅读。真正的“读书”,必须有实体意义上的“书”可读。在线阅读是“看”,和看电视或看仪表差不多。我家没电视。所以网络阅读对我来说,其一部分功能就相当于电视。现在开始收集和阅读电子版研究资料。虽然不习惯(书没有了肉体,无法披阅、批注和触摸蹂躏,极不舒服),但因为便捷,也在学习之中。不读平板。这玩意相当于大号手机。但真正的书不是手机信息。
〖第三问〗最近读过哪些好书或好文章?
答: 2013年春季学期,因教学和研究的需要,重新阅读了康德的部分作品和与时间学说以及德国观念论有关的一些研究作品。出版时间各不相同。其中值得说说的是以下三种:
其一,Gernot Böhme, Zeit und Zahl. Studien zur Zeittheorie bei Platon, Aristoteles, Leibniz und Kant(时间与数,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莱布尼兹以及康德的时间理论的研究), Frankfurt /Main 1974。此书有一定价值,对柏拉图时间观的解释影响了Klaus Held等研究时间的现象学家。以数与时间的关系为线索贯穿此四人,与我长期以来想法有相通之处,是以对我的研究独具意义。然而他对康德的解释稍弱。此外须知,数不是进入时间的唯一入路。此点颇值再议。
其二是Kurt Flasch, Was ist Zeit? Augustinus von Hippo. Das XI. Buch der Confessiones.Historisch-philosophische Studie. Text - Übersetzung – Kommentar(时间是什么?希波主教奥古斯丁《忏悔录》第十一卷之史学的-哲学的研究,白文-译文-评注), Frankfurt/ Main 1993。奥古斯丁以“当前性”入时间,庶几可补以“数”入时间之不足。当前与数在亚里斯多德的时间学说那里本来就是统一的,唯奥之时间沉思与灵魂-上帝-存在-善直接相通。亚里斯多德那里不是无此通路,唯须通过运动与数迂回。Flasch此书下了很大工夫,非但是奥古斯丁研究中关于奥氏时间学说的集大成之作,且对胡塞尔、海德格尔之时间学说受奥氏影响部分做了清晰的说明。这是纯粹现象学领域的人有所洞见而力有不逮的。
其三是 Ernst A. Schmidt 的Platons Zeittheorie,Kosmos, Seele, Zahl und Ewigkeit im Timaios(柏拉图的时间理论:《蒂迈欧篇》里的宇宙、灵魂、数和永恒性), Frankfurt/ Main 2012。这书最新,但较之以上两书,原创性最弱,其解释框架明显来自他人。长处是把范围较广的材料梳理得清楚简要,便于读者。
天气渐热,凭我多年混同读书与饮食之书虫经验,夏令读书的口味也当趋清淡,以降心火。此时读些传统典籍,正当其时。陈来先生的《梁漱溟与密宗》一文,早就颇为神往,但寻觅不得。今年暮春蒙陈先生转我,方有机会细读。梁氏之“发愿”,早为人所知。其“见体”修行之方,则不得而知。陈文于梁集中有关材料搜罗毕备,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且对儒佛修行的同异有新的感悟。夏天读些修行方面的书,其益不止消暑而已。
〖第四问〗近些年来你阅读的专业期刊有何变化?
答: 无太大变化。以书代刊(例如《思想与社会》、《思想史研究》)之研究论文质量较高。但由于各高校严格的成果评级制度,再有个性的青年作者也要妥协,向体制内刊物投稿。且体制刊物也有开始重视青年作者的迹象,故近年专业期刊的文章水准有些提高。大概是同样的原因,那些对于作者在高校升等无益乃至有碍的刊物,其文章平均水准略有下降(例如《读书》)。渐已无人从容地、以游戏笔墨的姿态写金克木式的妙文了。我们的文本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乏味。
〖第五问〗你认为书籍(特指纸质书籍)是娱乐品,必需品,还是过时品?
答: 纸质书籍对我而言是必需品,和每日的饮食一般不可或缺。也是娱乐品,和其他人那里的电视机一样。也许那会因为不经济而过时,就象现在已经没什么人使用毛笔甚至钢笔,也没什么人听无线电一样。最糟糕的是通过电脑甚至手机听古典音乐。我对书籍的态度是保守的。纸质书绝对好于那些没有肉体的书。其中线装书更好,更符合读书人的需要(例如久携而不累,气味清新,字体优美,不伤目力,其版式会让你的阅读速度自然缓慢下来,咀嚼品味)。但基本上总有一天纸质书会和线装书一样成为古董。那没什么,过时不会贬低其价值。
〖第六问〗阅读博客吗?比较倾向于关注哪一类的博客?
答: 没有阅读博客的习惯。时间有限,还是留给那些死了的大人物吧。
〖第七问〗使用微博吗?如果使用,你关注了谁?
答: 有。关注熟人和朋友。这是足不出户的懒人彼此之间交流信息和心情的方式。但不会花很多时间。那个东西很无聊,但很让人放松。和厕所读物很像。问题是你不该长时间地呆在厕所里阅读。
〖第八问〗你的消闲读物是哪些?是否在读这些闲书的时候一方面很享受,另一方面又觉得有些愧疚?
答: 这题目出的,好像接受色情服务似的。我最好的消闲读物是古代笔记小说或者章回小说(总体不如笔记小说)以及武侠小说。其次是老连环画。这些都可以反复看。实在不成,看史书也可当做消闲。其实几乎所有的书都可以当小说读,包括微积分和数理逻辑教程。对我来说,这等于差不多所有的书都可以躺在床上读。这个意义上,也许我们应该为阅读和色情发生在同样地方而愧疚?
〖第九问〗你最近(或即将)在三联出版过什么著作吗?为什么要写这部著作,今后的研究和写作计划是什么?
答: 曾在三联出过一本《儒家与启蒙》。是十年间的文章集成的,所以动机很复杂,讲不清楚各篇文章为何面世。今后(也包括现在)在研究时间问题。条件成熟了会写出来。书以及一切精神产物是人真正的孩子。好书比肉身的后代活得更久,更不会让人想不起来它的渊源所自。□
-
乡建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2 00:18:02
-
BanishedKnight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8 18:48:4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02 22:36:25
-
远渡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10 19:02:51
-
吳復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15 02:09:07
-
觉漪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12 20:03:58
-
Plantago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7 17:16:08
-
冷艳句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6 07:46:40
-
游来游去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6 05:15:00
-
eliot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05 00:00:51
-
彭彰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04 09:23:33
-
vicissitudes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04 00:12:04
-
雪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02 11:50:37
-
the They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01 21:56:38
-
𝑰𝒅𝒊𝒐𝒕𝒂𝒆𝒗𝒊𝒄𝒕𝒖𝒔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01 20:49:52
-
默識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01 20:00:52
-
魂不守舍的夜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01 19:00:51
-
马基雅维里时刻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01 18:52:49
-
Zel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01 18:28:53
-
Isanti则若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01 16:17:50
-
通讯员乙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01 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