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的香味——手作芝麻酱
因为是梦里的回忆,加上家里工具有限,实在无法达成配图菜谱,大家就当个故事来看吧。
幼时,因为身体总是不好,所以在奶奶的一声令下,让一直生活在祖宅的唐哥哥们来接我,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奶娘抱着我收拾小包袱从帝都风尘仆仆的回到了在四川的祖宅。
祖宅在青城山脉脚下的一个镇子上,其实并非祖上出自这里,只是另有故事,按下不表。只是一群北方人搬到四川,但是有些吃食上的习惯,比如要吃卤子的豆腐脑,比如要吃芝麻酱……
虽然在我小时候物资不算丰盛,但是因为家族在全国各地,很多也不是大城市里,反而限制没有那么多的缘故?姑奶每年都可以从亲戚那里收芝麻回来,姑奶总是出手大方,加上家里行医,乡里乡亲的自然多有照拂。干湿适宜的天气,充足的阳光地方选的芝麻,颗粒更加饱满,油脂含量更高,更香,更容易做出好的芝麻酱。
别看说着容易,但芝麻酱也是我小时候不可多得的好吃的,在城里都是要定量供应的,不可能敞开给家里人吃,但是精通打理的姑奶,却总是可以让家里人尽可能吃的好,穿的暖,体体面面、精精神神的出门。
一旦要做什么稀罕的吃食,比如芝麻酱什么的,姑奶总是带着家里的一群女人为了各种吃食忙活,她总说,人活一世,没的后悔,所以尽可能的不要亏待自己,也要善待旁人。每一步做好,婶婶姐姐们都把成果拿到姑奶那,让她鉴定,姑奶每次都是伸出小指,轻巧细细的沾一下,闻一闻,看一看,最后尝一尝。
我是本家最小的女娃,自然是很优待的,但从小我就对烟熏火燎的厨房有莫大的兴趣,总趁着大人不注意的时候顺着门边就溜进去,看着她们忙东忙西。姑奶见劝阻无效,就让奶娘直接抱了我坐在她们边上看着她们做事。
通常,姑奶做芝麻酱的时候,总是会聚全家吃一顿涮锅,虽然和现在的涮肉不能比,但给家里孩子解馋也是够了。姑奶让眼神好的年轻姐姐在院子里支上桌子,上面铺上干净的深色的纯色棉布,再细细的把白芝麻撒在布上,几个姑娘凑着头,把混在芝麻里的沙粒、不好的芝麻尽可能的挑出来。挑芝麻的时候姑奶会把半大的孩子都赶出院子,省的他们凑在一起疯跑,撞了桌子,而我作为最小的娃娃,有了特权自然不会放过,凑上前去,看看芝麻的样子,姑奶也会走过来,用手摸摸我的头,再用手指按一下桌子,上面有几粒芝麻,笑呵呵的填进我嘴里,看我鼓着脸在嘴里抿来抿去的样子,一群女人都呵呵的笑出声来。
在姐姐们挑选芝麻的时候,姑奶又指挥婶婶挑拣出好一些的调料,大料、香叶、肉桂、草菇头这些散发着各种香味的辛香料过水之后下锅,煮成料水,过滤之后放在大碗里,再取了黄酱放在锅里煮,同样去掉浆料里的渣子,倒入煮好的料水,做成涮肉小料里的酱油。
芝麻选好之后,姐姐们就一起兜着棉布,把一颗颗闪着白光的芝麻倒进清水盆里,一粒也不放过,让这些白花花的芝麻去掉浮土,正好也可以让沙粒沉到水底,简单的清洗之后,把芝麻捞出,放在宣纸上,再盖上一层纸,防止落土,吸干水分的同时,婶婶把已经锅烧热了,撤掉大部分柴火,留下的火只是让锅保持一定的温度,等到芝麻的水分被吸收的差不多的时候,姐姐卷好宣纸,小心点把芝麻倒进锅里,婶婶开始细细的翻炒,等到炒出了香味,芝麻变成金黄色,姑奶就会走到锅前,让婶婶捞起几粒芝麻,姑奶对凑过去的我说,“看看,可以轻松捏碎了。”说着她手指尖使劲,芝麻就被捏碎了,婶婶把芝麻倒出来。
炒好的芝麻要倒进一个小石磨里,小石磨是家里专门用来磨油料的,花生、核桃、榛子、松子、瓜子、芝麻这些都是油料~而且香气四溢。
姑奶对于研磨很有耐心,总是要转足圈数,等我大一点的时候,也曾经在姑奶的带领下,转过那个小石磨,一边转,姑奶一边把一勺勺的芝麻倒进去,摸出来的就是细细的芝麻粉,带着很大的油性,散发出阳光一样的浓厚香味。
芝麻要研磨2--3次,以达到最细的程度,之后把成块的芝麻粉倒进一个大碗里,婶婶拿出一个装着油的瓶子,姐姐一边搅拌芝麻,婶婶则把油缓慢的倒进去,一直到搅拌成糊状。基本芝麻酱就算做好了,只是要不停的搅拌,几个姐姐轮流搅拌着芝麻酱,同一方向,差不多的手速,这样芝麻酱才能上劲儿,变得更均匀。甚至到最后,芝麻酱还会闪着一种温暖的油光,均匀安静的躺在碗里,让你看着就爱不释手。
做好的芝麻酱取出一部分,倒入姑奶早上就让姐姐上街买回来的肉骨头陪着各种香料,丁香,小茴香,肉蔻,草菇头,白芷,胡椒粒、还有几粒花椒一起熬的清汤,婶婶一边搅动芝麻酱,一边徐徐的加入清汤,让本来酱色的芝麻酱逐渐变成了黄褐色,直到筷子都挑不起来,才端给姑奶检验成果。
涮肉的小料里,应该还加花生酱,姑奶总是在这个时候略遗憾的点点头,家里可能会做上一小坛子芝麻酱,但是花生酱就几乎不可能了,所以姑奶只是让姐姐把一些花生碾碎,撒进芝麻酱里,权当充数。
小料中必不可少的还有辣椒油,小时候我很多次被辣椒油呛的鼻涕眼泪一起,四川的辣椒品种很多,婶婶却只是选上好的小青椒和干辣子一起,在食用油里加上一勺香油,更能让辣椒油充满香味。
姑奶还会做一种香料,里面加许多种作料,一起翻炒之后碾碎,做成一种特殊的作料,放在小料里,产生独有的香味。
至于韭菜花、酱豆腐都是从镇子上一家老铺子里买来的,那家铺子隔着很远就可以闻见各种油盐酱醋的味道,店铺老板自己还会做酱菜、泡菜,有时候也会摆出来,虽然自己家也会腌,但有时候还是觉得买来的别有味道。
姑奶让姐姐去买酱豆腐的时候总会叮嘱她,管老板多要两勺酱豆腐的汤汁,回来好做成酱豆腐卤,和懈好的芝麻酱混合调味。
大概,我只记得厨房,院落间的那些细节,阳光斑驳的照在院子里,姐姐们的笑颜,婶婶勤劳的身影,还有姑奶那精致却遵循在传统里的信念。
幼时,因为身体总是不好,所以在奶奶的一声令下,让一直生活在祖宅的唐哥哥们来接我,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奶娘抱着我收拾小包袱从帝都风尘仆仆的回到了在四川的祖宅。
祖宅在青城山脉脚下的一个镇子上,其实并非祖上出自这里,只是另有故事,按下不表。只是一群北方人搬到四川,但是有些吃食上的习惯,比如要吃卤子的豆腐脑,比如要吃芝麻酱……
虽然在我小时候物资不算丰盛,但是因为家族在全国各地,很多也不是大城市里,反而限制没有那么多的缘故?姑奶每年都可以从亲戚那里收芝麻回来,姑奶总是出手大方,加上家里行医,乡里乡亲的自然多有照拂。干湿适宜的天气,充足的阳光地方选的芝麻,颗粒更加饱满,油脂含量更高,更香,更容易做出好的芝麻酱。
别看说着容易,但芝麻酱也是我小时候不可多得的好吃的,在城里都是要定量供应的,不可能敞开给家里人吃,但是精通打理的姑奶,却总是可以让家里人尽可能吃的好,穿的暖,体体面面、精精神神的出门。
一旦要做什么稀罕的吃食,比如芝麻酱什么的,姑奶总是带着家里的一群女人为了各种吃食忙活,她总说,人活一世,没的后悔,所以尽可能的不要亏待自己,也要善待旁人。每一步做好,婶婶姐姐们都把成果拿到姑奶那,让她鉴定,姑奶每次都是伸出小指,轻巧细细的沾一下,闻一闻,看一看,最后尝一尝。
我是本家最小的女娃,自然是很优待的,但从小我就对烟熏火燎的厨房有莫大的兴趣,总趁着大人不注意的时候顺着门边就溜进去,看着她们忙东忙西。姑奶见劝阻无效,就让奶娘直接抱了我坐在她们边上看着她们做事。
通常,姑奶做芝麻酱的时候,总是会聚全家吃一顿涮锅,虽然和现在的涮肉不能比,但给家里孩子解馋也是够了。姑奶让眼神好的年轻姐姐在院子里支上桌子,上面铺上干净的深色的纯色棉布,再细细的把白芝麻撒在布上,几个姑娘凑着头,把混在芝麻里的沙粒、不好的芝麻尽可能的挑出来。挑芝麻的时候姑奶会把半大的孩子都赶出院子,省的他们凑在一起疯跑,撞了桌子,而我作为最小的娃娃,有了特权自然不会放过,凑上前去,看看芝麻的样子,姑奶也会走过来,用手摸摸我的头,再用手指按一下桌子,上面有几粒芝麻,笑呵呵的填进我嘴里,看我鼓着脸在嘴里抿来抿去的样子,一群女人都呵呵的笑出声来。
在姐姐们挑选芝麻的时候,姑奶又指挥婶婶挑拣出好一些的调料,大料、香叶、肉桂、草菇头这些散发着各种香味的辛香料过水之后下锅,煮成料水,过滤之后放在大碗里,再取了黄酱放在锅里煮,同样去掉浆料里的渣子,倒入煮好的料水,做成涮肉小料里的酱油。
芝麻选好之后,姐姐们就一起兜着棉布,把一颗颗闪着白光的芝麻倒进清水盆里,一粒也不放过,让这些白花花的芝麻去掉浮土,正好也可以让沙粒沉到水底,简单的清洗之后,把芝麻捞出,放在宣纸上,再盖上一层纸,防止落土,吸干水分的同时,婶婶把已经锅烧热了,撤掉大部分柴火,留下的火只是让锅保持一定的温度,等到芝麻的水分被吸收的差不多的时候,姐姐卷好宣纸,小心点把芝麻倒进锅里,婶婶开始细细的翻炒,等到炒出了香味,芝麻变成金黄色,姑奶就会走到锅前,让婶婶捞起几粒芝麻,姑奶对凑过去的我说,“看看,可以轻松捏碎了。”说着她手指尖使劲,芝麻就被捏碎了,婶婶把芝麻倒出来。
炒好的芝麻要倒进一个小石磨里,小石磨是家里专门用来磨油料的,花生、核桃、榛子、松子、瓜子、芝麻这些都是油料~而且香气四溢。
姑奶对于研磨很有耐心,总是要转足圈数,等我大一点的时候,也曾经在姑奶的带领下,转过那个小石磨,一边转,姑奶一边把一勺勺的芝麻倒进去,摸出来的就是细细的芝麻粉,带着很大的油性,散发出阳光一样的浓厚香味。
芝麻要研磨2--3次,以达到最细的程度,之后把成块的芝麻粉倒进一个大碗里,婶婶拿出一个装着油的瓶子,姐姐一边搅拌芝麻,婶婶则把油缓慢的倒进去,一直到搅拌成糊状。基本芝麻酱就算做好了,只是要不停的搅拌,几个姐姐轮流搅拌着芝麻酱,同一方向,差不多的手速,这样芝麻酱才能上劲儿,变得更均匀。甚至到最后,芝麻酱还会闪着一种温暖的油光,均匀安静的躺在碗里,让你看着就爱不释手。
做好的芝麻酱取出一部分,倒入姑奶早上就让姐姐上街买回来的肉骨头陪着各种香料,丁香,小茴香,肉蔻,草菇头,白芷,胡椒粒、还有几粒花椒一起熬的清汤,婶婶一边搅动芝麻酱,一边徐徐的加入清汤,让本来酱色的芝麻酱逐渐变成了黄褐色,直到筷子都挑不起来,才端给姑奶检验成果。
涮肉的小料里,应该还加花生酱,姑奶总是在这个时候略遗憾的点点头,家里可能会做上一小坛子芝麻酱,但是花生酱就几乎不可能了,所以姑奶只是让姐姐把一些花生碾碎,撒进芝麻酱里,权当充数。
小料中必不可少的还有辣椒油,小时候我很多次被辣椒油呛的鼻涕眼泪一起,四川的辣椒品种很多,婶婶却只是选上好的小青椒和干辣子一起,在食用油里加上一勺香油,更能让辣椒油充满香味。
姑奶还会做一种香料,里面加许多种作料,一起翻炒之后碾碎,做成一种特殊的作料,放在小料里,产生独有的香味。
至于韭菜花、酱豆腐都是从镇子上一家老铺子里买来的,那家铺子隔着很远就可以闻见各种油盐酱醋的味道,店铺老板自己还会做酱菜、泡菜,有时候也会摆出来,虽然自己家也会腌,但有时候还是觉得买来的别有味道。
姑奶让姐姐去买酱豆腐的时候总会叮嘱她,管老板多要两勺酱豆腐的汤汁,回来好做成酱豆腐卤,和懈好的芝麻酱混合调味。
大概,我只记得厨房,院落间的那些细节,阳光斑驳的照在院子里,姐姐们的笑颜,婶婶勤劳的身影,还有姑奶那精致却遵循在传统里的信念。
-
Boleyn_Z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07 15: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