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ICPA综合阶段 – 写给我的朋友们
0
有些话得写在前面:
这篇文儿的预计受众是我的朋友们,如果有人路过碰巧看到,感觉有帮助自然好,但有什么不同意的,请不要来和我辩论。
文中的数据来源基本都是Big 4请北注协办的面授培训班上授课老师讲的。
1
Fast Facts:
综合阶段从2010年起,到2013年是第四年。
2012年开始机考,至少有AB卷两套题(有没有更多我不知道 = = )。
综合阶段的整体通过率是40% - 45% +,北注协四大培训班人员的通过率是95%+。
全国各地注协中只有北注协在搞针对综合阶段的培训,所以北京地区的整体通过率应该比其他地区高。
综合阶段分为“科目一”和“科目二”,一共7个小时、100分,上下午各3个半小时、50分。卷一和卷二有不同的侧重点。
综合阶段不难,请大家放宽心。
2
我的情况和我做了什么:
我一直相信CICPA这个考试不是在考你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你在所有考生中是否能够排进前N%,N小于当年通过率。
这有点儿像PKU的优秀率“正态分布”要求,哪怕你考了95分,但有40%的人分数比你高,你也只能是个“良”。所以这种考试下,题出容易了没有意义,有区分度才好排名。
我的情况是这样的:09年毕业直接开始考新制度,第一年通过了经济法和税法,会计58,第二年过了审计和战略,第三年过了会计和财管。
到考综合的2012年,这六个科目按掌握情况分,知识忘记最多同时最不Update的是经济法和税法;按平时工作中应用情况分,用的最熟的是会计和审计,还有税法中的流转税和所得税。
我的备考情况非常不理想,当时2012 Interim Review的报告出得极其困难,直到8月底我还没逃脱老板和客户改不改所得税的纠缠,而考试是9月16日。在大家都已经休假去五棵松饭店开始北注协培训时,头天晚上我夜里4点才清完技术部经理、老板和EQCR的三轮Q终于回了家。在此之前,我只在6月底看完了税法流转税的三章。
所以回到开头的Pep Talk上:如果我这样看20天书能得68,那么说明综合大家努力一下都能过。
3
关于考试的整体情况和准备:
首先,买书和准备资料。
一定要买一本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的《职业能力综合测试》,经济科学出版社。
我自己买了所有六本当年的新教材,我看其他人也有用网校出的那本《综合阶段》的,应该都行吧。
财政部新的解释公告,证监会和中注协针对当年情况新发的重点文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含三个附件《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指引》,内控的内容应该基本都Cover到了,还可以帮助再熟悉一遍审计里的标准流程。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4号,独立性,比审计书上讲的全,很多原文要背下来。
(背下来是指,比如第41条“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主要近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将因自身利益产生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导致没有防范措施能够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主要近亲属不得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那么“将因……产生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导致没有防范措施能够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这个句式要说得很熟练。)
其次,了解考试的构成。
卷一的主体是鉴证业务,主要的科目是审计、会计、职业道德守则,可能还会包括税法里的一些具体知识点,和财管里的财务报表分析。
卷二的主体是咨询业务,主要的科目是战略、经济法,财管里的筹资方式,职业道德守则,内控规范,可能还会包括一些会计和税法的零星点。
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考的是卷一还是卷二,同样是“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在卷一考的是审计,在卷二考的是战略,虽然有相似性,但知识点和关键词答混了肯定就没分了。
第三,怎么准备。
看书,坚持看案例(尤其是 新华风机、新兴钢铁、北方阀门、兆龙集团 几个历年真题和样题的Case)。
多看、多想、少写字,不做习题集,不要再跟《轻松过关》和计算器较劲了。
审计最好能通读一遍教材,对审计工作完整的流程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每一步都做什么,需要注意什么,捋清思路。DTTer请再看一遍1000 – 2000 SAS,实务经验不足或者一直在庞大项目上当螺丝钉的同学们请找Level高些带过队的AIC / MIC们聊聊审计工作的完整流程和规范。
税法和经济法不要花太多时间,控制在3 – 5天,背书要有针对性,不要把自己淹没在汪洋大海中背不下来各种挫败感。
最后,多练两遍中注协的机考网站模拟,熟悉各种操作。
时间分配上,开头2分钟,看题干长度、问题、分数分布。不管题目有多长,10分钟必须读完材料。最后20分钟,自己暂停一下,看看剩余分数的分布,决定最后答哪里。
答题不要洋洋洒洒,要精确,有逻辑,关键词踩点。
4
关于具体科目,按照从重要到不重要的顺序简单介绍如下:
A)审计
审计是重点,是CPA工作的本质,是串联其他科目的载体。卷一的核心其实就是掌握审计的思路,重视流程,重视逻辑,想好关系上是谁支持谁,如何应对风险,设计的程序能不能覆盖风险点。
审计有一些年年考的点要背下来,比如风险应对的5条总体措施,看案例能感受到,就不列举了。
B)会计
会计09年和11年我考过两次,平时工作中也一直用,所以复习只看了东奥的网校,张志凤的专题,又熟悉了一遍长投合并、金融工具、资产减值、股份支付。
我觉得会计看网校就可以了,考试的思路大体上是把会计的知识串联进审计的各个业务循环中,基本不会超出网校复习的范围。最多让算个商誉是多少之类的,题目全是定性的。
C)战略和风险管理
战略这门我掌握情况最好,花费精力最少。因为曾在本科阶段完整学过管理学和营销学本来就比较熟悉,大三大四给高中生们讲过两年市场相关的选修课,这些模型当时都讲过所以都很容易捡起来,同时还在2010 – 2011年考了CIA / CCSA,对内控尤其是COSO也比较熟。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战略这门课强调多少都不过分,2012年的100分里可能差不多有30分吧?
战略的考点比较杂,而且都是分析工具和方法论,除了计算类的题目(比如期权定价模型),哪里都能出题。如果复习时间不太紧,最好能花5天左右通读一遍战略教材,自己手写整理一遍重要的模型和理论,这样记得可能更清楚些。
D)经济法
经济法考点比较集中,主要就是公司法,证券法。
东奥网校郭守杰专题班有非常好的归纳。
E)税法
我当时找税务部的同事要了一份Tax Review的模板,还有一些营改增的资料。
剩下的就是看东奥网校,刘颖的专题班还可以。
F)财务成本管理
在我看来财管是最不重要的一门,有限的几个考点基本就在长期筹资、股利分配、业绩评价上。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可能出在卷一,都很基础的比率,不太会考管理用财务报表。
G)英语
2012年英语题目占比18分,按照北注协培训时透露的消息,2013年会达到30分,不是作为附加题,而是30之于100分。60分及格,不懂英语的叔叔阿姨们可以不用考了。
对于年龄比较大不熟英语的考生来说,这当然不公平,不过这不是我要讨论的问题。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从此猜想到注协想让什么样的人通过考试:知识体系完整,有实务经验,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沟通能力。
英语题目我没有特别准备过,只是看了一遍《职业能力综合测试》最后的词汇表,我觉得对于经常要在iGAAP或者Infobase里找东西的DTTer来说,这个分数应该拿得比较简单。
最早的时候英语题目占分数少,可能“考英语”的成分多一点,比如让写个Memo或Email,里面有几个知识点。现在既然占了这么多分,就主要是“用英语考”知识,比如2012年的各种风险分析(战略)。
据说英语题目得分是最容易的,哪怕把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抄一遍,可能也有几分,所以不要放弃。英文不用写得非常流畅漂亮,也不用怕句式单一、词汇量小,能表意能看懂就行。
5
上面说到的各种资料我之后邮箱发给大家。:)
资料清单:
PPT:综考培训课程补充案例资料压缩包
Word:2012东奥网校综合专题讲义压缩包、IPO创业板与主板上市条件对比表、Tax Review Notes Summary
PDF:《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4号独立性
有些话得写在前面:
这篇文儿的预计受众是我的朋友们,如果有人路过碰巧看到,感觉有帮助自然好,但有什么不同意的,请不要来和我辩论。
文中的数据来源基本都是Big 4请北注协办的面授培训班上授课老师讲的。
![]() |
1
Fast Facts:
综合阶段从2010年起,到2013年是第四年。
2012年开始机考,至少有AB卷两套题(有没有更多我不知道 = = )。
综合阶段的整体通过率是40% - 45% +,北注协四大培训班人员的通过率是95%+。
全国各地注协中只有北注协在搞针对综合阶段的培训,所以北京地区的整体通过率应该比其他地区高。
综合阶段分为“科目一”和“科目二”,一共7个小时、100分,上下午各3个半小时、50分。卷一和卷二有不同的侧重点。
综合阶段不难,请大家放宽心。
2
我的情况和我做了什么:
我一直相信CICPA这个考试不是在考你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你在所有考生中是否能够排进前N%,N小于当年通过率。
这有点儿像PKU的优秀率“正态分布”要求,哪怕你考了95分,但有40%的人分数比你高,你也只能是个“良”。所以这种考试下,题出容易了没有意义,有区分度才好排名。
我的情况是这样的:09年毕业直接开始考新制度,第一年通过了经济法和税法,会计58,第二年过了审计和战略,第三年过了会计和财管。
到考综合的2012年,这六个科目按掌握情况分,知识忘记最多同时最不Update的是经济法和税法;按平时工作中应用情况分,用的最熟的是会计和审计,还有税法中的流转税和所得税。
我的备考情况非常不理想,当时2012 Interim Review的报告出得极其困难,直到8月底我还没逃脱老板和客户改不改所得税的纠缠,而考试是9月16日。在大家都已经休假去五棵松饭店开始北注协培训时,头天晚上我夜里4点才清完技术部经理、老板和EQCR的三轮Q终于回了家。在此之前,我只在6月底看完了税法流转税的三章。
所以回到开头的Pep Talk上:如果我这样看20天书能得68,那么说明综合大家努力一下都能过。
3
关于考试的整体情况和准备:
首先,买书和准备资料。
一定要买一本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的《职业能力综合测试》,经济科学出版社。
我自己买了所有六本当年的新教材,我看其他人也有用网校出的那本《综合阶段》的,应该都行吧。
财政部新的解释公告,证监会和中注协针对当年情况新发的重点文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含三个附件《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指引》,内控的内容应该基本都Cover到了,还可以帮助再熟悉一遍审计里的标准流程。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4号,独立性,比审计书上讲的全,很多原文要背下来。
(背下来是指,比如第41条“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主要近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将因自身利益产生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导致没有防范措施能够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主要近亲属不得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那么“将因……产生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导致没有防范措施能够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这个句式要说得很熟练。)
其次,了解考试的构成。
卷一的主体是鉴证业务,主要的科目是审计、会计、职业道德守则,可能还会包括税法里的一些具体知识点,和财管里的财务报表分析。
卷二的主体是咨询业务,主要的科目是战略、经济法,财管里的筹资方式,职业道德守则,内控规范,可能还会包括一些会计和税法的零星点。
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考的是卷一还是卷二,同样是“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在卷一考的是审计,在卷二考的是战略,虽然有相似性,但知识点和关键词答混了肯定就没分了。
第三,怎么准备。
看书,坚持看案例(尤其是 新华风机、新兴钢铁、北方阀门、兆龙集团 几个历年真题和样题的Case)。
多看、多想、少写字,不做习题集,不要再跟《轻松过关》和计算器较劲了。
审计最好能通读一遍教材,对审计工作完整的流程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每一步都做什么,需要注意什么,捋清思路。DTTer请再看一遍1000 – 2000 SAS,实务经验不足或者一直在庞大项目上当螺丝钉的同学们请找Level高些带过队的AIC / MIC们聊聊审计工作的完整流程和规范。
税法和经济法不要花太多时间,控制在3 – 5天,背书要有针对性,不要把自己淹没在汪洋大海中背不下来各种挫败感。
最后,多练两遍中注协的机考网站模拟,熟悉各种操作。
时间分配上,开头2分钟,看题干长度、问题、分数分布。不管题目有多长,10分钟必须读完材料。最后20分钟,自己暂停一下,看看剩余分数的分布,决定最后答哪里。
答题不要洋洋洒洒,要精确,有逻辑,关键词踩点。
4
关于具体科目,按照从重要到不重要的顺序简单介绍如下:
A)审计
审计是重点,是CPA工作的本质,是串联其他科目的载体。卷一的核心其实就是掌握审计的思路,重视流程,重视逻辑,想好关系上是谁支持谁,如何应对风险,设计的程序能不能覆盖风险点。
审计有一些年年考的点要背下来,比如风险应对的5条总体措施,看案例能感受到,就不列举了。
B)会计
会计09年和11年我考过两次,平时工作中也一直用,所以复习只看了东奥的网校,张志凤的专题,又熟悉了一遍长投合并、金融工具、资产减值、股份支付。
我觉得会计看网校就可以了,考试的思路大体上是把会计的知识串联进审计的各个业务循环中,基本不会超出网校复习的范围。最多让算个商誉是多少之类的,题目全是定性的。
C)战略和风险管理
战略这门我掌握情况最好,花费精力最少。因为曾在本科阶段完整学过管理学和营销学本来就比较熟悉,大三大四给高中生们讲过两年市场相关的选修课,这些模型当时都讲过所以都很容易捡起来,同时还在2010 – 2011年考了CIA / CCSA,对内控尤其是COSO也比较熟。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战略这门课强调多少都不过分,2012年的100分里可能差不多有30分吧?
战略的考点比较杂,而且都是分析工具和方法论,除了计算类的题目(比如期权定价模型),哪里都能出题。如果复习时间不太紧,最好能花5天左右通读一遍战略教材,自己手写整理一遍重要的模型和理论,这样记得可能更清楚些。
D)经济法
经济法考点比较集中,主要就是公司法,证券法。
东奥网校郭守杰专题班有非常好的归纳。
E)税法
我当时找税务部的同事要了一份Tax Review的模板,还有一些营改增的资料。
剩下的就是看东奥网校,刘颖的专题班还可以。
F)财务成本管理
在我看来财管是最不重要的一门,有限的几个考点基本就在长期筹资、股利分配、业绩评价上。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可能出在卷一,都很基础的比率,不太会考管理用财务报表。
G)英语
2012年英语题目占比18分,按照北注协培训时透露的消息,2013年会达到30分,不是作为附加题,而是30之于100分。60分及格,不懂英语的叔叔阿姨们可以不用考了。
对于年龄比较大不熟英语的考生来说,这当然不公平,不过这不是我要讨论的问题。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从此猜想到注协想让什么样的人通过考试:知识体系完整,有实务经验,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沟通能力。
英语题目我没有特别准备过,只是看了一遍《职业能力综合测试》最后的词汇表,我觉得对于经常要在iGAAP或者Infobase里找东西的DTTer来说,这个分数应该拿得比较简单。
最早的时候英语题目占分数少,可能“考英语”的成分多一点,比如让写个Memo或Email,里面有几个知识点。现在既然占了这么多分,就主要是“用英语考”知识,比如2012年的各种风险分析(战略)。
据说英语题目得分是最容易的,哪怕把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抄一遍,可能也有几分,所以不要放弃。英文不用写得非常流畅漂亮,也不用怕句式单一、词汇量小,能表意能看懂就行。
5
上面说到的各种资料我之后邮箱发给大家。:)
资料清单:
PPT:综考培训课程补充案例资料压缩包
Word:2012东奥网校综合专题讲义压缩包、IPO创业板与主板上市条件对比表、Tax Review Notes Summary
PDF:《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4号独立性
![]() |
-
APHROD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4 01:40:07
-
豆友162320860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3 14:55:1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20 19:39:56
-
竹小本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4 23:47:28
-
Litost。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7-17 23:01:46
-
小意达的花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2-29 11:42:51
-
amy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2-13 22:30:55
-
Ichigo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9-29 19:44:25
-
明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4 16:01:45
-
pompomv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02 20:38:16
-
逆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18 10:52:31
-
Rachel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07 19:41:57
-
「發陽論」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24 20:04:09
-
好一朵油菜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09 10:10:54
-
q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31 16:58:21
-
零蛋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07 13:01:26
-
马小兔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06 21: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