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开始工作】萩尾望都访谈2005年7月,The Comics Journal
回到目录
5)开始工作
Q:所以你说过你沉迷于手冢治虫那种描画角色心理的方式?
A:我想你还记得,我上次在京都精华大学做讲座,曾经提到过手冢治虫的《新撰组》(在线地址)。正是这本漫画,让我决心做一个漫画家。漫画的主角加入了新撰组,和另一个青年Oka-chan成了密友,但不久后者就被发现其实是密探,主角则被下令杀死他。于是主角不得不在忠于组织还是援助[删除]基友[/删除]友人之间做出抉择。他的两难境地激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我就像自己正是这个角色一般地读着这本书。我完全和他同步了。在这种情况下,你会被故事激发出强烈的情感,难以用语言描述。“我懂你的痛苦,我明白的!”(笑)
我对自己的这种状态感到惊讶,而后我第一次意识到漫画能如此强烈地影响读者,我想:“用这种方法能影响什么人,我也想自己试试看。” 自那以后我才真正爱上了漫画。在此之前,我和朋友也讨论过要怎样将作品提交给出版社,但那时候我很担心作品卖不出去,甚至担心过要怎么去出版社的办公室。(笑)要是我的漫画卖不出去,我要怎么维持生计呢?也就是说,我在为和漫画关系并不是很大的事情而担忧。而后我这样想:“我大概成不了真正的职业漫画家。” 我给自己找了个借口。“我可以把漫画当做某种兴趣爱好。”
Q:这是你中学时候的事?
A:是的。大概是高中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开始考虑起自己的未来。大概就是在那会儿,石森章太郎出版了《漫画家入门》(マンガ家入門)和《续·漫画家入门》(続・マンガ家入門),在这两本书里他提到了他自己是怎样成为漫画家的,还说了他在年轻的时候有多穷困。他会只买一个白萝卜,然后就靠它撑过一个礼拜(笑)。大概就是些这样的故事。我那时想:“吃萝卜度日?!我讨厌萝卜!!”(笑)但自从我看完了手冢的《新撰组》,我开始这样想:“我要试试做个漫画家,就算不得不一礼拜只吃一个白萝卜。” 我开始认真起来,开始寻找合适的出版社并尝试投稿。我画了大概有10个左右不同的故事,在两年间将它们寄来寄去,到处投稿。
Q:“到处投稿?”
A:嗯,我寄给讲谈社过,还有一次我寄了一个故事给《COM》。《COM》是……
Q:是手冢治虫出版的杂志。
A:对。还有集英社。集英社每年都会评漫画大奖,另外每个月的《玛格丽特》(マーガレット)上也会分出一些页数给16P的漫画故事,所以我向他们投过好几次稿。
Q:那会儿你还在上高中?
A:从我上高中开始,一直到我在设计学校读大一。
Q:你从《COM》创刊就开始读了?
A:对,从它创刊开始。
Q:那是1967年。
A:对。从第一期开始。然后我就不得不开始焦虑这么多书和杂志该怎么办的问题,我把它们统统藏在我的衣柜里(笑)
Q:是1967年没错吧?几年前,中友子曾经给过我一份《COM》的创刊号,她保存了四十多年。
A:真的?
Q:对。所以我就拿着它去给上我的漫画史课程的学生看了。我还炫耀说这是从中友子手里拿到的(笑)我猜COM的核心读者都是些严肃的漫画爱好者,对吗?
A:对。我记得我那会儿特别兴奋,因为看到了这么多喜欢漫画的人聚在一起。我记得那时候还有本杂志叫《GARO》(ガロ)
Q:对。
A:那本杂志的代表作家有白土三平。我猜你会说他们想表现的是“硬核”派的漫画,老实说我以前从来不喜欢这种的,但我读过白土三平,我觉得他的作品非常了不起。
Q:除了白土三平之外,那时候的《GARO》还有些怎样的作品?
A:我应该读了不少,但现在什么也不记得了。(笑)
Q:剧画(Gekiga)之类的东西吧?
A:剧画,心理悬疑,诸如此类。大部分故事是透过男性视角来看青春期的苦恼。
Q:我懂了。我对《GARO》的印象是“扭曲的风格”,这本杂志被停刊又复刊过好几次,现在还存在。但我觉得他们的大多数作品都很难引起大众的共鸣。
A:对。
Q:我记得1967年《COM》曾经就女孩子的漫画问题办过一个读者调研。调研对象都是些年轻的女性读者,而男人们则一直问她们:“怎么会有人要看这些胡扯的故事?”(笑)但要不了多少年,他们自己就出了一期全是少女漫画的特别号,那期杂志的要点是少女漫画已经比少年漫画更有趣了。
A:哦,真的?
Q:对,那期杂志里的作品包括了你、竹宫惠子、上田 トシコ,还有,让我想想,一条……
A:一条ゆかり。
Q:对。
A:啊,有这么回事吗?你说到这一点我才想起来,我印象里确实好像是有那么一回事,但细节我都不记得了。
Q:上面还登了一张你的照片。
A:什么,真的?(笑)
Q:我猜那会儿你大概20岁左右。
A:那应该是。那会儿我还没搬到东京,只是定期会过去几次。不过吧,我是在一个认为漫画完全就是垃圾的家庭里长大的,能成为一个职业少女漫画家我已经很高兴了,所以不会太在意男性漫画家们说少女漫画都是胡扯的言论,毕竟他们能说的也就跟我父母一直说的没什么区别。(笑)
Q:我明白了,至少你现在是漫画家了。
A:对,虽然这样说有点奇怪,不过在这方面我父母还真教了我不少东西(笑)
Q:所以你的出道作是短篇《ルルとミミ》(1969)
A:对
Q:在此之前你没有在《COM》上发表过漫画吗?
A:没有
Q:你没有发表过同人志吗?(原文用的词语是Guracon,姑且翻译为同人志吧)
A:那是啥?
Q:就是那种发烧友自己发行的非正式杂志,《COM》有时候也会在上面挑选一些作品刊登的。
A:哦,对,对。有不少新人都是从这个方式起家的,不是吗?
Q:所以你的作品最开始是在讲谈社发表的?
A:对。我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从大阪搬回了大牟田,听说大牟田市住着一个职业漫画家,我就去拜访她了。她叫Makiko Hirata(这个真心查不出),曾经在讲谈社发表过作品,和我同年,所以她是一边上高中一边在做职业漫画家。毕业之后她搬到了东京,她对我说过,如果我有兴趣的话,她可以把我介绍给她的编辑。高中毕业后我去了设计专门学校,画了几个故事,于是就去东京,她则带我去了讲谈社。编辑让我在月底前再交给他一个新稿,但那会儿离月底只有15天的时间了。
Q:要画多少页?
A:我记得大概是20-25页左右。
Q:突然之间。(笑)“两周内必须完成。”
A:他甚至没告诉我他们到底会不会刊登,但因为我回答了“好”,所以我必须把它画完(笑)然后我完成了。
Q:是《ルルとミミ》吗?
A:对。
Q:听说你和讲谈社的编辑不是很合得来?
A:我给他们画过大概七篇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曾经给我换过一个编辑。但这两个编辑都遵循他们出版社的政策,他们认为不能让作者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必须给作者设定主题,或者让作者跟着他们当时的方向走。他们认为一本杂志要是没有固定的主题和方向就根本称不上是杂志了。我能理解创办一份杂志需要围绕某个中心概念,但他们的主题实在不是我想做的(笑)。我当时想画科幻之类的故事。
Q:在当时讲谈社的少女漫画杂志《なかよし》并没有科幻类的故事,或者不如说,当时没有一本少女漫画杂志刊登这样的故事,不是吗?
A:对。那时候最热门的类别是运动漫画(叹息)。我其实挺喜欢这类故事的,例如《巨人の星》和《ビバ!バレーボール》,但我不觉得自己能画得了这种快节奏的故事(笑)
Q:嗯,我也觉得和你不合拍。
A:所以我只能给他们寄一些我想画的故事主题,但每个主题都被退稿,每个完成的漫画也都被退稿。(笑)然后我就开始想了,“这样下去我要怎么解决吃饭的问题啊?”(笑)在我自己想做的东西与他们希望我做的东西之间有着一条巨大的鸿沟,我想,“这样我成不了职业的漫画家。” 所以我就在考虑是不是换个方向。但不管怎么说,我只想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对吧?
Q:对。
A:所以我就想我是不是该放弃做个职业漫画家的念头,就满足于做个业余创作者就好。这个状态大约持续了两年。
【初次工作部分结束】
今天的不想上班不想写稿模式也开得有点大
5)开始工作
Q:所以你说过你沉迷于手冢治虫那种描画角色心理的方式?
A:我想你还记得,我上次在京都精华大学做讲座,曾经提到过手冢治虫的《新撰组》(在线地址)。正是这本漫画,让我决心做一个漫画家。漫画的主角加入了新撰组,和另一个青年Oka-chan成了密友,但不久后者就被发现其实是密探,主角则被下令杀死他。于是主角不得不在忠于组织还是援助[删除]基友[/删除]友人之间做出抉择。他的两难境地激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我就像自己正是这个角色一般地读着这本书。我完全和他同步了。在这种情况下,你会被故事激发出强烈的情感,难以用语言描述。“我懂你的痛苦,我明白的!”(笑)
我对自己的这种状态感到惊讶,而后我第一次意识到漫画能如此强烈地影响读者,我想:“用这种方法能影响什么人,我也想自己试试看。” 自那以后我才真正爱上了漫画。在此之前,我和朋友也讨论过要怎样将作品提交给出版社,但那时候我很担心作品卖不出去,甚至担心过要怎么去出版社的办公室。(笑)要是我的漫画卖不出去,我要怎么维持生计呢?也就是说,我在为和漫画关系并不是很大的事情而担忧。而后我这样想:“我大概成不了真正的职业漫画家。” 我给自己找了个借口。“我可以把漫画当做某种兴趣爱好。”
Q:这是你中学时候的事?
A:是的。大概是高中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开始考虑起自己的未来。大概就是在那会儿,石森章太郎出版了《漫画家入门》(マンガ家入門)和《续·漫画家入门》(続・マンガ家入門),在这两本书里他提到了他自己是怎样成为漫画家的,还说了他在年轻的时候有多穷困。他会只买一个白萝卜,然后就靠它撑过一个礼拜(笑)。大概就是些这样的故事。我那时想:“吃萝卜度日?!我讨厌萝卜!!”(笑)但自从我看完了手冢的《新撰组》,我开始这样想:“我要试试做个漫画家,就算不得不一礼拜只吃一个白萝卜。” 我开始认真起来,开始寻找合适的出版社并尝试投稿。我画了大概有10个左右不同的故事,在两年间将它们寄来寄去,到处投稿。
Q:“到处投稿?”
A:嗯,我寄给讲谈社过,还有一次我寄了一个故事给《COM》。《COM》是……
Q:是手冢治虫出版的杂志。
A:对。还有集英社。集英社每年都会评漫画大奖,另外每个月的《玛格丽特》(マーガレット)上也会分出一些页数给16P的漫画故事,所以我向他们投过好几次稿。
Q:那会儿你还在上高中?
A:从我上高中开始,一直到我在设计学校读大一。
Q:你从《COM》创刊就开始读了?
A:对,从它创刊开始。
Q:那是1967年。
A:对。从第一期开始。然后我就不得不开始焦虑这么多书和杂志该怎么办的问题,我把它们统统藏在我的衣柜里(笑)
Q:是1967年没错吧?几年前,中友子曾经给过我一份《COM》的创刊号,她保存了四十多年。
A:真的?
Q:对。所以我就拿着它去给上我的漫画史课程的学生看了。我还炫耀说这是从中友子手里拿到的(笑)我猜COM的核心读者都是些严肃的漫画爱好者,对吗?
A:对。我记得我那会儿特别兴奋,因为看到了这么多喜欢漫画的人聚在一起。我记得那时候还有本杂志叫《GARO》(ガロ)
Q:对。
A:那本杂志的代表作家有白土三平。我猜你会说他们想表现的是“硬核”派的漫画,老实说我以前从来不喜欢这种的,但我读过白土三平,我觉得他的作品非常了不起。
Q:除了白土三平之外,那时候的《GARO》还有些怎样的作品?
A:我应该读了不少,但现在什么也不记得了。(笑)
Q:剧画(Gekiga)之类的东西吧?
A:剧画,心理悬疑,诸如此类。大部分故事是透过男性视角来看青春期的苦恼。
Q:我懂了。我对《GARO》的印象是“扭曲的风格”,这本杂志被停刊又复刊过好几次,现在还存在。但我觉得他们的大多数作品都很难引起大众的共鸣。
A:对。
Q:我记得1967年《COM》曾经就女孩子的漫画问题办过一个读者调研。调研对象都是些年轻的女性读者,而男人们则一直问她们:“怎么会有人要看这些胡扯的故事?”(笑)但要不了多少年,他们自己就出了一期全是少女漫画的特别号,那期杂志的要点是少女漫画已经比少年漫画更有趣了。
A:哦,真的?
Q:对,那期杂志里的作品包括了你、竹宫惠子、上田 トシコ,还有,让我想想,一条……
A:一条ゆかり。
Q:对。
A:啊,有这么回事吗?你说到这一点我才想起来,我印象里确实好像是有那么一回事,但细节我都不记得了。
Q:上面还登了一张你的照片。
A:什么,真的?(笑)
Q:我猜那会儿你大概20岁左右。
A:那应该是。那会儿我还没搬到东京,只是定期会过去几次。不过吧,我是在一个认为漫画完全就是垃圾的家庭里长大的,能成为一个职业少女漫画家我已经很高兴了,所以不会太在意男性漫画家们说少女漫画都是胡扯的言论,毕竟他们能说的也就跟我父母一直说的没什么区别。(笑)
Q:我明白了,至少你现在是漫画家了。
A:对,虽然这样说有点奇怪,不过在这方面我父母还真教了我不少东西(笑)
Q:所以你的出道作是短篇《ルルとミミ》(1969)
A:对
Q:在此之前你没有在《COM》上发表过漫画吗?
A:没有
Q:你没有发表过同人志吗?(原文用的词语是Guracon,姑且翻译为同人志吧)
A:那是啥?
Q:就是那种发烧友自己发行的非正式杂志,《COM》有时候也会在上面挑选一些作品刊登的。
A:哦,对,对。有不少新人都是从这个方式起家的,不是吗?
Q:所以你的作品最开始是在讲谈社发表的?
A:对。我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从大阪搬回了大牟田,听说大牟田市住着一个职业漫画家,我就去拜访她了。她叫Makiko Hirata(这个真心查不出),曾经在讲谈社发表过作品,和我同年,所以她是一边上高中一边在做职业漫画家。毕业之后她搬到了东京,她对我说过,如果我有兴趣的话,她可以把我介绍给她的编辑。高中毕业后我去了设计专门学校,画了几个故事,于是就去东京,她则带我去了讲谈社。编辑让我在月底前再交给他一个新稿,但那会儿离月底只有15天的时间了。
Q:要画多少页?
A:我记得大概是20-25页左右。
Q:突然之间。(笑)“两周内必须完成。”
A:他甚至没告诉我他们到底会不会刊登,但因为我回答了“好”,所以我必须把它画完(笑)然后我完成了。
Q:是《ルルとミミ》吗?
A:对。
Q:听说你和讲谈社的编辑不是很合得来?
A:我给他们画过大概七篇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曾经给我换过一个编辑。但这两个编辑都遵循他们出版社的政策,他们认为不能让作者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必须给作者设定主题,或者让作者跟着他们当时的方向走。他们认为一本杂志要是没有固定的主题和方向就根本称不上是杂志了。我能理解创办一份杂志需要围绕某个中心概念,但他们的主题实在不是我想做的(笑)。我当时想画科幻之类的故事。
Q:在当时讲谈社的少女漫画杂志《なかよし》并没有科幻类的故事,或者不如说,当时没有一本少女漫画杂志刊登这样的故事,不是吗?
A:对。那时候最热门的类别是运动漫画(叹息)。我其实挺喜欢这类故事的,例如《巨人の星》和《ビバ!バレーボール》,但我不觉得自己能画得了这种快节奏的故事(笑)
Q:嗯,我也觉得和你不合拍。
A:所以我只能给他们寄一些我想画的故事主题,但每个主题都被退稿,每个完成的漫画也都被退稿。(笑)然后我就开始想了,“这样下去我要怎么解决吃饭的问题啊?”(笑)在我自己想做的东西与他们希望我做的东西之间有着一条巨大的鸿沟,我想,“这样我成不了职业的漫画家。” 所以我就在考虑是不是换个方向。但不管怎么说,我只想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对吧?
Q:对。
A:所以我就想我是不是该放弃做个职业漫画家的念头,就满足于做个业余创作者就好。这个状态大约持续了两年。
【初次工作部分结束】
今天的不想上班不想写稿模式也开得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