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中國族類分佈圖之滿洲(滿族、錫伯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達斡爾族)》
這次的詳細說明拖了好幾天才發。
中國族類分佈圖之滿洲(滿族、錫伯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達斡爾族)
大圖請見: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920129216/
大圖請見: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920128606/
數據來源: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經濟發展司《2000年人口普查中國民族人口資料》,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9月。
暫無港澳臺地區數據,圖中留白。
行政區劃底圖採用方輿論壇renmin上傳之1∶400萬版。
底圖與“五普”區劃資料不同之處,儘量按照當時情況著色。同一市內不與其他市轄區相連的市轄區單獨著色。
甲圖反映民族成份為“滿族”(10682262人)、“錫伯族”(188824人)、“鄂溫克族”(30505人)、“鄂倫春族”(8196人)、“赫哲族”(4640人)、“達斡爾族”(132394人)的人口在全國各縣級政區中一共所占的比例。乙圖反映在各縣級行政區劃內該族類的全體人口佔全國該族類總人口的比例。圖中並不直接顯示具體地區的社會文化及心理認同狀況。
標題中,“滿洲”指歷史上的八旗滿洲。
滿族,當稱“滿洲族”。“滿洲”之名由清太宗定於天聰九年(1635),最初用以替代、追改原國號“金”,後演變爲族名。滿族原主要使用屬於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南語支的滿語。滿語在清乾隆年間(1736-1795)已經顯著衰落,現在幾乎無人以其作爲日常交際用語。後金汗國建立之前,滿族主要從事漁獵採集,之後全體被編入八旗組織,成爲世襲軍事集團,由國家供養,不從事生產。滿族原以薩滿溝通天地人神,清入關後主要接受漢族民間信仰。主要分佈在遼寧省東南部(即長白山脈南段)、遼西走廊(即清軍入關通道)、河北省承德市及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即熱河地區)。
錫伯族約4萬人主要使用與滿語非常接近的錫伯語,自稱“錫伯”。生計與信仰情況與滿族類似。主要分佈在遼河流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鄂溫克族約1萬人主要使用屬於通古斯語族北語支的鄂溫克語,自稱“鄂溫克”,經俄語轉譯則寫作“埃文基”。生計與信仰情況與滿族類似,但被編入八旗後未大規模脫離生產,亦未大規模接受漢族民間信仰。主要集中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鄂溫克族自治旗。
鄂倫春族約3000人主要使用屬於與鄂溫克語相近的鄂倫春語,自稱“鄂倫春”。生計與信仰情況與鄂溫克族類似。主要集中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
赫哲族原主要使用通古斯語族南語支的赫哲語,現幾乎無人以其作爲日常交際用語。赫哲族有“那貝”、“那乃”、“奇勒恩”、“赫真”等自稱。“赫哲”之名來自于人數較少的自稱“赫真”的群體。主要從事漁業,信仰方面與鄂溫克、鄂倫春類似。主要分佈在中國最東北角的三江平原。
達斡爾族約10萬人主要使用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的達斡爾語,自稱“達斡爾”,主要從事農業,信仰方面與滿族類似。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本圖依據其定居務農的生活方式,以及長期與八旗滿洲內各族類共同生活、密切交往的歷史,將其歸入滿洲族類。
中國族類分佈圖之滿洲(滿族、錫伯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達斡爾族)
![]() |
甲圖,反映該族類人口佔一個縣內全體人口的比重。 |
大圖請見: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920129216/
![]() |
乙圖,反映一個縣內的該族類人口佔全國該族類人口的比重。 |
大圖請見: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920128606/
數據來源: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經濟發展司《2000年人口普查中國民族人口資料》,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9月。
暫無港澳臺地區數據,圖中留白。
行政區劃底圖採用方輿論壇renmin上傳之1∶400萬版。
底圖與“五普”區劃資料不同之處,儘量按照當時情況著色。同一市內不與其他市轄區相連的市轄區單獨著色。
甲圖反映民族成份為“滿族”(10682262人)、“錫伯族”(188824人)、“鄂溫克族”(30505人)、“鄂倫春族”(8196人)、“赫哲族”(4640人)、“達斡爾族”(132394人)的人口在全國各縣級政區中一共所占的比例。乙圖反映在各縣級行政區劃內該族類的全體人口佔全國該族類總人口的比例。圖中並不直接顯示具體地區的社會文化及心理認同狀況。
標題中,“滿洲”指歷史上的八旗滿洲。
滿族,當稱“滿洲族”。“滿洲”之名由清太宗定於天聰九年(1635),最初用以替代、追改原國號“金”,後演變爲族名。滿族原主要使用屬於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南語支的滿語。滿語在清乾隆年間(1736-1795)已經顯著衰落,現在幾乎無人以其作爲日常交際用語。後金汗國建立之前,滿族主要從事漁獵採集,之後全體被編入八旗組織,成爲世襲軍事集團,由國家供養,不從事生產。滿族原以薩滿溝通天地人神,清入關後主要接受漢族民間信仰。主要分佈在遼寧省東南部(即長白山脈南段)、遼西走廊(即清軍入關通道)、河北省承德市及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即熱河地區)。
錫伯族約4萬人主要使用與滿語非常接近的錫伯語,自稱“錫伯”。生計與信仰情況與滿族類似。主要分佈在遼河流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鄂溫克族約1萬人主要使用屬於通古斯語族北語支的鄂溫克語,自稱“鄂溫克”,經俄語轉譯則寫作“埃文基”。生計與信仰情況與滿族類似,但被編入八旗後未大規模脫離生產,亦未大規模接受漢族民間信仰。主要集中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鄂溫克族自治旗。
鄂倫春族約3000人主要使用屬於與鄂溫克語相近的鄂倫春語,自稱“鄂倫春”。生計與信仰情況與鄂溫克族類似。主要集中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
赫哲族原主要使用通古斯語族南語支的赫哲語,現幾乎無人以其作爲日常交際用語。赫哲族有“那貝”、“那乃”、“奇勒恩”、“赫真”等自稱。“赫哲”之名來自于人數較少的自稱“赫真”的群體。主要從事漁業,信仰方面與鄂溫克、鄂倫春類似。主要分佈在中國最東北角的三江平原。
達斡爾族約10萬人主要使用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的達斡爾語,自稱“達斡爾”,主要從事農業,信仰方面與滿族類似。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本圖依據其定居務農的生活方式,以及長期與八旗滿洲內各族類共同生活、密切交往的歷史,將其歸入滿洲族類。
-
要跳舞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30 01:44:54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08 04:28:00
-
畢懷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3 08:23:49
-
四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05 16:34:36
-
想多多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05 15:09:1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05 14:53:47
-
宇宙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05 13:37:0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02 13:34:01
-
wintercloud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02 11:35:20
-
比邻·竹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02 03:45:43
-
无限停更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02 01: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