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动画标签备注
每次在豆瓣上都习惯性对看过的东西打标签,动画tag的话就必须标明出品公司。 大小写啊、空格的处理啊比如下划线什么的...如果每次标的不一样就很难受,那样就没法统一了对吧,检索起来就更不行了。所以,一定要整齐! 翻了过去我标记过的动画标签(可能不全因为有些老动画根本不知道是啥公司出的..),基本概况列出来了,那么特此备注一下,以便统一。顺便附上公司简介(←来自wiki、百度) ---------------------------------------------------------------------------- タツノコプロ 【株式会社竜の子プロダクション,或株式会社タツノコプロダクション,通常被略称为竜の子プロ 或 タツノコプロ,为一间日本动画公司。1962年由当时备受赞赏的动画界先驱者吉田竜夫跟其兄吉田健二及吉田丰治成立。这制片厂的名称在日文含双重意义。タツ是吉田竜夫的昵称,因此可解作竜夫之子,另外也可代表海马之意,同时可解释公司商标由海马组成的原因。 龙之子制作公司成立以后,专注于电视制作;这与竞争对手东映动画主要参与特摄片有所不同,东映动画那时也只是刚起步涉足电视制作而已。龙之子Production的处子之作为电视动画《宇宙王牌》(宇宙エース,暂译),及后也跟业界的传奇人物合作,包括真下耕一、押井守、庵野秀明(参与《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动画制作)、笹川浩、山田胜久等。 龙之子的动画作品题材和取名都较科学化。但童话式的奇幻故事,如1970年代、1980年代的《昆虫物语》(昆虫物語 みなしごハッチ)、樫の木モック、森の陽気な小人たち ベルフィーとリルビット以及《圣经》为本的《动画亲子剧场》(アニメ親子劇場)均同样是龙之子Production出品。 1982年,龙之子提供《超时空要塞》电视动画制作支援,换取海外的动画和周边商品发行权。1984年授权Harmony Gold于北美发行此作。及后因Harmony Gold于北美、欧洲等地注册马克罗斯的商标,此举大大损害了主要赞助商Big West的权益,Big West因而在2000年对龙之子Production提出了诉讼。2003年,法院裁定龙之子Production有《超时空要塞》电视动画(1982年版)的发行权,但不包括原有人物及机械设计的拥有权。 2005年,Takara购入了龙之子的大部份股份。2006年,龙之子变成了新成立、合组而成的Takara Tomy的附属分支。 部份知名的日本动画公司都跟龙之子有渊源。1979年成立的Studio Pierrot,是前龙之子Production的员工筹组。1987年成立的Production I.G初期的社名为IG龙之子(IGタツノコ),是从龙之子Production分拆出来的;Production I.G的分支XEBEC,也因此能追溯至龙之子Production的份上。Bee Train(ビィートレイン株式会社)的创办人真下耕一也曾为龙之子Production工作。 2010年6月2日,I.G. Port(Production I.G的母公司)宣布购入龙之子的少部份股权,Production I.G的主席兼行政总裁石川光久加入龙之子Production兼任监督。】 SUNRISE 【1972年,公司由原属虫制作公司的员工成立。而当时面临解散的虫制作亦有多项分拆,日升的七位高层便跟另一媒体东北新社合作投资其中的创映社,只以协力名义参与制作。其间曾经多次改组改名,包括有限会社サンライズスタジオ(1972年)、株式会社日本サンライズ(1976年)、株式会社サンライズ(1987年)。 1976年,日升动画因为分帐问题,脱离东北新社而独立,同时进行了内部改组。旗下第一套自社企画作品無敵超人ザンボット3于1977年推出,而备受瞩目的机动战士高达系列亦于1979年推出,使日升成为行内公认最佳的机器人动画制作公司。自此以后,日升作品多为原创,原因是公司在洽购漫画原作改编权的预算较少。而由于成立时间较早,旗下原创系列较一般动画长寿。擅长绘画机器人和战斗的特点亦使其有更强潜力发展周边商品市场。魔神英雄传系列、KERORO军曹及犬夜叉。 1980年代,公司引入工作室制度,把不同制作分门别类给10多个工作队伍。1987年,公司再次内部改组。除了机器人动画外,公司参与了更多其他类型的作品,亦顺应潮流改篇更多漫画,如妙手小厨师、妈妈是小学四年生等。 直到1990年代,当时有评论指当代机器人动画偏重于商品发行,尤其针对日升的制作。而动漫迷口味的转变亦一度使日升没法做出话题性作品,惟系列作品仍能保持水平,不断有新的动漫迷加入。 2000年代,公司再次顺应潮流加入以美少女为主角的作品。但同时间,日升着重剧情和战斗场面细致的风格仍吸引著一部分抗拒女性角色的动漫迷,使公司制作混合了两方面的发展。较受欢迎作品包括KERORO军曹及犬夜叉。】 Madhouse 【1972年10月,丸山正雄、出崎统、林太郎、川尻善昭等人,在公司(旧)‘虫制作公司’出现经营危机下于成立了‘MADHOUSE’(马多浩斯),首任社长为青田靖夫。MADHOUSE名称的诞生,其实是从位于千叶县内的老牌店家“松戸ハウス”转变而来。这个餐厅的日文念法是“マツドハウス”,丸山正雄将它改成“マッドハウス”,于是定名为Madhouse。 70年代,随着内部成员参与东映动画的电视动画制作,出崎统与杉野昭夫的组合也成为‘TMS’(东京Movie新社)动画制作的核心人物。 80年代,出崎统与杉野昭夫退出MADHOUSE另外成立‘あんなぶる’;丸山正雄就任社长,开始主要以林太郎监督、角川书店制作的剧场版动画及OVA作品。 90年代,从89年的柔道英雌开始,正式展开自己的电视动画作品。98年推出浅香守生监督的百变小樱后,其制作水平让原本主要制作OVA与剧场版的Madhouse更广为人知。 2000年以后持续制作多元动画,除了知名导演川尻善昭和今敏等人的电影外,也经手黑客任务动画外传等高艺术性的作品,或是富娱乐性的银河天使等。】 动画工房 【1973年7月成立。请从战前开始活跃的漫画家兼动画片绘制者古泽日出夫做顾问,第一代社长动画片绘制者导演的石黑育担任。古泽是从战前开始的老将动画片绘制者,东映动画开始电视动画时独立。由于亲自设立的周日运动新专业,F专业等的生产进行了东映动画的转包等。石黑育是来自周日运动新专业的成员,动画工作室属于这些的艺术家工作室的流动。 进行着东映动画和艺术家工作室吉卜力等的剧场用作品的作画合作,电视系列的制作。制作了在2005年中描写江户时代的回船企业高田屋嘉兵卫的一生的『嘉兵卫的海』。2006年7月11日,茶•Y•O(TYO)取得已发行股票的70%,与Haru胶卷制造厂,yume太公司一起进入了该公司的小组旗下。同时变更为株式会社登记,石黑龙为代表董事就任。石黑育成为咨询委员。为代表董事石黑龙转让2009年4月23日,作为理由,TYO拥有向经营方针的意见的出入的动画工作室的全股票,从TYO小组脱离的。】 StudioNue 【STUDIO NUE,由高千穗遥,松崎健一,宫武一贵,加藤直之4人与70年代前半设立的公司。主要活动范围在SF作品领域,从美术插画的创作到作品的企划立案,涉及的工作相当广阔,在SF视觉作品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各种动画往往不足是提供机械设计,同时会在SF创意的提供,甚至作品设定的创作方面提供帮助,并着手制作了《超时空要塞MACROSS》,《超时空世纪ORGUSS》等动画。】 日本动画公司 【日本动画公司(日本アニメーション株式会社;Nippon Animation Co., Ltd.)成立于1975年,前身为瑞鹰,以制作世界名作剧场而闻名于世。同时,日本动画公司亦制作其他不同题材的动画,包括中华一番、猎人和野骜射手等。 在互联网上,有部份人把日本动画公司误作日本动画有限公司(1948年成立,1952年改名为日动映画株式会社),不过,日本动画有限公司实为东映动画的前身,与日本动画公司并无任何关系。】 SHAFT 【1975年,原于虫制作公司担任上色的若尾博司成立SHAFT,初期亦只外接动画的上色工作。直到1980年代,该社尝试为动画作统包工作,业务开始扩张。于1987年的《夢から、さめない》完成首部自主制作作品,以OVA发行。 1995年的《十二生肖爆烈战士》则是首部自社企划和担当主制作的电视系列。2000年,由《飞跃巅峰》DVD的影像特典作品开始,经常以共同名义与GAINAX和GANSIS合作制作动画。2004年,若尾博司卸任。久保田光俊就任执行董事,并在交替期间整顿了撮影部门,制作方式也转向数码化。一般两季(约26集)的作品都由新上任的久保田光俊亲自督阵。 同年,作风奇特的动画导演新房昭之加入,连带尾石达也、大沼心等长期合作伙伴参与大部分制作[1]。自《月咏》以后,SHAFT的作品大量使用数码技术,且包含很多捏他(即“剧情透露”,意指有意无意加入其他动画的内容),代表作有恶搞内容最多的《绝望先生》及影碟销量屡创纪录的《化物语》等,吸引不少观众注意。此外,大部分动画都会开拍续集,使公司成为制作数目偏高的量产型公司。】 StudioDEEN 【STUDIO DEEN公司于1975年设立,总部在东京都武藏野市,曾是日升动画的分公司。】 SHIN-EI动画 【シンエイ動画。一家日本动画制作公司,创立于1976年9月。前身是1965年成立的A制作公司(“SHIN”在日语中读音与“新”相同,因此“SHIN-EI”有“新A”之意),也是曾身为东映动画动画师的楠部大吉郎的一次商业冒险,而公司商标吉祥物“日语:エーちゃん”由与楠部同期一样东映动画出身的动画师大塚康生设计。创社之后由大塚康生、高畑勲、宫崎骏、吉田茂承、小田部羊一等人定期培育采用新人。 作品方面,分别从1979年和1992年开始在电视播出及1980年和1993年起在剧院上映的著名国民动画系列《哆啦A梦》、《蜡笔小新》,1980年代藤子不二雄原作改编动画作品,2002年的《我们这一家》,便出自SHIN-EI动画。 与电视台合作方面,1979年的哆啦A梦开始与朝日电视台合作。2003年1月,朝日电视台取得SHIN-EI动画的10%股份。2009年4月朝日电视台取得SHIN-EI动画大部分的持股权。到了2010年10月完全正式成为旗下子公司。 另外在SHIN-EI动画出身的主要资深动画师方面,有导演原惠一、汤浅政明、水岛努、武藤裕治,人物设计的中村英一和林静香、演出的本乡满等。】 Studio_Pierrot 【Studio Pierrot(日名:ぴえろ)在1979年成立,为日本制作人气动画片集。至今,Studio Pierrot制作了七十九套动画,包括:棋魂(ヒカルの碁)、美鸟伴身边(美鳥の日々)、麻辣教师GTO等...】 京アニ 【公司全称:株式会社京都アニメーション(京都动画,Kyoto Animation),昵称为“京アニ”(京阿尼),京都动画的贴吧也叫做京阿尼吧。 公司成立于1981年。1985年7月12日成为有限公司,并于1999年成为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开始独立制作动画。 京都动画的前身为“京都动画工作室”。创办人八田阳子本身曾经在手冢治虫工作室担任动画完稿上色的工作,与夫婿八田英明结婚后搬家到京都府宇治市,1981年成立工作室,跟邻近的家庭主妇一起承接龙之子制作公司与日升动画的完稿外包工作。而在1985年公司法人化,八田英明就任为社长。一开始是上色专门公司,1986年成立作画部门。 虽然成立已有20多年之久,但直到2000年前京都只是作为“制作协力”而接受一些大公司的外包工作,甚至不会出现在STAFF名单里。90年代末动画的制作集数开始向短篇发展,这也让SUNRISE的《犬夜叉》成为最后一部京都为他人做嫁衣的动画,2006年的《凉宫春日的忧郁》TV版引发的热潮,就更加给了我们为京都动画歌功颂德的理由了。OVA方面,由京都董事长八田英明亲自担任制片人、他的贤内助八田阳子负责企划案、京都本社的木上益治担任监督的《Munto》以其高素质为京都20年添上了绚烂的一笔。】 GAINAX 【GAINAX的前身是于1981年早期成立的Daicon Film,创立时的成员包括冈田斗司夫、武田康广、山贺博之、庵野秀明、贞本义行、赤井孝美、樋口真嗣、村滨章司等。 第一个企划为1981年在大阪举行的第20届日本科幻大会(Daicon III)制作开幕动画短片。该动画短片企划时有着放大规模的野心,质素却很粗糙。1983年,他们为第22届日本科幻大会(Daicon IV)制作了一个规模更大的开幕短片,质素有所提升。这条短片充分地显示出Daicon Film 作为一个新的动画工作室的才能。工作室于1984年12月更名为GAINAX。1985年开始第一套动画长片《王立宇宙军》的制作。 公司其后以颠覆传统的动画类型和实验动画而闻名,另外因主要成员的兴趣而加入大量的戏仿或致敬,简而言之是喜欢旧制作,曾因此被人称为“御宅公司”。此外,公司亦让部分动画师尝试多个职位,同时染指剧本、分镜和作画监督的情况时常出现。而在传统之下,各成员都着重手绘动画方面的能力,直至 1990年,公司一度因作品过多而出现严重负荷和预算问题,曾因限制动画格数而声名狼藉。管理层随后决定参与更多统包和外判工作,亦开始了游戏和商品方面的自主业务。 1992年,另一间公司ゼネラルプロダクツ提出并落实与GAINAX合并,规模扩大。部分创立成员前田真宏、山口宏和樋口真嗣亦带了部分人离开,创立GONZO,只保留部头合约关系。社长冈田斗司夫亦在同年退社,由山贺博之补上。公司方针以后没有大变,但亦开始随业界趋势改编漫画作品,较成功的作品有《魔力女管家》。 1995年,公司创作了动画业界最著名作品之一《新世纪福音战士》,在世界各地都引来了广泛的社会效应,直到目前的周边商品依然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多年以后,公司原意重新改篇故事,制作4部福音战士新剧场版,但随着监督庵野秀明于2006年决定成立新动画公司Studio Khara,GAINAX只保留协力之名,并借出部分作画人员。 2011年,公司地址由小金井市转移至三鹰市下连雀。同年8月,公司再一次出现较大规模的成员离开,曾主力创作《天元突破 红莲螺岩》的监督今石洋之和演出家大冢雅彦宣布独立,创立Trigger,亦是只保留部头合约关系。一些同时期出身的成员如锦职敦史和贞方希久子亦成为自由身动画师。】 PolygonPictures 【Polygon Pictures Inc. は、1983年7月22日、河原敏文により設立された日本の3DCG制作会社。東京都港区南麻布に本社を置く。 創業者の河原敏文が社長を務めていた頃は「企画型プロダクション」と称し、日本のCG業界にあって独自の存在感を示していた。1984年から1987年にかけてはパイオニアLDCと共同でレーザーディスクの映像作品『映像の先駆者』シリーズを企画・制作。広告デザイン、テレビ番組のオープニングCG、3DCGの研究開発等を手がける。1993年、テレビCMに登場した恐竜キャラクター「マイケル」とCGキャラクター初のタレント契約を結ぶ。1995年、資生堂の整髪剤「HGスーパーハード」のテレビCMに登場するイワトビペンギンのキャラクター「ロッキー×ホッパー」を生み出している。 1997年3月12日、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とナムコ(現:バンダイナムコゲームス)から出資を得て、3社合弁による3DCG制作会社、株式会社ドリーム・ピクチュアズ・スタジオ(DPS)を江東区有明(お台場)に設立し、総制作費80億円のフルCG映画の企画に取り組んだが、1999年、映画は完成することなくDPSも解散。その後、DPSの跡地はポリゴン・ピクチュアズが本社として使用していたが長くは続かず、業務を縮小して2002年に本社を新宿区大久保に移転した。 2003年6月、塩田周三が代表取締役社長に就任。塩田が帰国子女で英語が堪能であるため、アメリカのテレビシリーズなどの受託案件が多く、再び規模を拡大して、2006年に本社を再び港区の現在地に移転。スタッフの大半はプロジェクトごとの契約になっている。また、塩田は2004年・2005年度にSIGGRAPHの審査員を務めている。 2004年に公開された押井守監督作品『イノセンス』の3DCGパートにも関わっている。押井作品のCGパートは、以前はオムニバス・ジャパンが担当していたが、最近はポリゴン・ピクチュアズが担当することが多くなっている。経営方針からか、Production I.GのCG部門はあくまでも作画の補完作業を行い、本格的な3DCGシーンはポリゴン・ピクチュアズなどの外部スタッフの手によるものであることが多い。 2012年にポリゴン・ピクチュアズが映像制作を担当するハズブロ・スタジオ製作によるフルCGテレビシリーズ『Transformers Prime (邦題 超ロボット生命体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プライム)が第39回デイタイム・エミー賞 アニメーション番組特別部門最優秀賞を受賞、同社担当プロデューサー陣も受賞者としてクレジットされる。 2013年、第40回アニー賞にてポリゴン・ピクチュアズ制作の「ディズニーXD」放送フルCGテレビシリーズ『Tron: Uprising(邦題トロン:ライジング)』が4部門で受賞&ノミネート、「カートゥーンネットワーク」放送フルCGテレビシリーズ『Star Wars: The Clone Wars(邦題スター・ウォーズ:クローン・ウォーズ)』が4部門でノミネートを果たした。】 J.C.STAFF 【创立于1986年1月。该社以将轻小说改编成动画而著名,同时由于改编过程中会改变剧情及进行剧情原创而受到争议,有“原作粉碎机”之称。也因为名字中的“JC”为“节操”一词汉语拼音的首字母组合,在大陆动漫爱好者中有“节操社”之称。 其社名是ジャパン・クリエイティブ・スタッフ(Japan Creative Staff)的简称。】 STUDIO4℃ 【S4C是简称,原名是STUDIO 4℃アニメーション制作会社,成立于1986年。当初创立人之一的田中荣子之前是担任另一大名鼎鼎的动画公司吉卜力的制作人,当初她在负责《龙猫》的企画制作。此时遇到了另一创立人森本晃司,森本当时是在跟着大友克洋在制作日本动画史上一个里程碑式作品《AKIRA》。在交谈之后,两人大感相见恨晚,当时的日本动画正值黄金时期,但田中荣子和森本晃司深感动画还能继续发展,不单单局限于这种商业性动画,而是能够运用到更多的领域里,且这种商业动画往往为了讨好市场,扼杀了不少动画人的想法和个性,不能够更好地体现动画这种题材的丰富性和多变。由此他们两个,再加上后来的佐藤好春,就组成了这个公司,与其说是公司,更多的应该是工作室性质的,取名为4℃。因为在4℃的时候,水的密度是最高的,叫这名字正是寄托了他们“做出比一般的动画更高密度、更高质量来”的目标。】 Production_I.G 【成立于1987年12月15日。英文字"I"取自现任社长石川光久的大名,英文字"G"则是取自现任副社长兼原画师后藤隆幸的大名,Production I.G便是在他们两人共同出资之下而创立。Production I.G最早之名称为IG龙之子(IGタツノコ),是从龙之子Production分拆出来的。】 GONZO 【意大利语:「GONZO」,为“傻瓜”之意;在中国大陆合资公司音译“功造”。 1992年,动画制片人村滨章司、动画导演前田真宏和樋口真嗣等人组建GONZO,其中村滨章司出资300万日元。当年他们接手的第一份工作是为MTV《ROCKET DIVE》制作一只3D的宇宙船。其后工作均以美术为主。 1996年,GONZO为SEGA的RPG游戏《LUNAR》制作过场动画,公司名号因此为人知晓。 1998年,名作《青之6号》登场,为该公司第一部独立制作。该动画是在日本动画史上第一次大量使用3DCG技术与2D绘画结合的作品。GONZO自此一举成名,成为创作派动画的龙头。 2000年,GONZO推出第一套电视动画作品《银河冒险战记》。 2002年4月,GONZO与Digimation合并成立GONZO DIGIMATION。主要业务内容是动画作品制作,版权管理及销售管理,3DCG的企划制作,周边产品推广等,公司固定资产突破2亿。这亦促使母公司GDH于2004年成为上市公司。 2006年,GDH无法达致预定盈利,收入大幅减少,制作亦被指不符合新一代动漫迷的口味。负责人村滨章司因管理不善被迫下台,由社长降为取缔役,接任人为藤田纯二。同年GONZO曾打算将电影《银发阿基德》打入中国市场,后因未获中国国内影视审批机构批注而放弃。 藤田社长上任后,于2006年至2008年制作了更多的商业动画作品,并首次涉足网络游戏市场。此外,GONZO亦尝试开通中、欧美市场,让作品迈向国际化,惟市场调查不够透彻导致成效不足,财务状况依然恶劣、多项企划终止,尤其在2006年的15周年纪念作品《壳中少女》OVA也夭折。 2008年3月,GDH的年度结算中负债资产超过东证的规定,4月1日GDH的股票进入了“犹豫期”;9月10日,投资公司“岩风资产管理”(いわかぜキャピタル)宣布对GDH进行股份公开收购,总增资金额日币21亿3000万元。 2009年4月1日,创办人村滨章司离去、另设公司Lambda Film;GDH宣布与子公司GONZO合并,企业商号统合、承继品牌为“GONZO”[3]。但公司重整未见起色,终被东证公告于7月30日除牌。 2010年8月,由于之前经营不善、人员纷纷出走,GONZO开始重新招募制作团队。 2011年2月,GONZO公布20周年纪念作品《最后流亡-银翼的飞梦-》。】 OLM 【OLM,全称Oriental Light Magic(日语:オー・エル・エム英文:OLM Incorporated)是一家日本的动画制作公司。1994年9月,奥野敏聪与神田修吉在东京都世田谷区建社,取名为Oriental Light&Magic,简称OLM。次年设立数码部门OLM Digital。在OLM设立工作组中,建社初期最早设立的TEAM OTA、TEAM IGUCHI、TEAM KOITABASHI、TEAM WASAKI。2000年后前后设立TEAM IWASA, 2006年设立TEAM KATO和TEAM KAMEI,2010年设立的TEAM INOUE。2007年,岩佐岳解散TEAM IWASA独立,创建动画公司WHITE FOX。后期OLM各工作室的作品基本不会再单独进行标记,大部分时间以OLM的名义标记。代表作有宇宙小毛球、闪电十一人等。】 XEBEC 【XEBEC(日文:株式会社ジーベック)于1995年成立。由Production I.G完全持股。】 Brain's_Base 【Brain's Base(日语:ブレインズ・ベース),原为东京电影新社(现时的TMS Entertainment)制作人的小泽十光,于1996年辞职后创办了本工作室。透过跟漫画家永井豪密切的关系,初期改篇了多部作品发行OVA,第一部为《真盖塔机器人 世界最后之日》。2000年,制作了电影作品《風を見た少年〜The Boy Who Saw The Wind》。直至2002年,才正式加入较多观众注意的日本电视动画制作行列,首部作品为《爆斗宣言》。 初期并没有自身的摄影和剪接部门。直至2000年代后期才正式开设,调整了公司的制作体制,开始能接受动画和第二原画[2] 的统包业务。现时有4个制作分部、2个作画分部和1个摄影、剪接和上色共用的数码分部。 旗下制作的经费较其他以中小型企业模式营运的动画工作室充足。】 BeeTrain 【真下耕一以前是龙之子Production的一个导演。与此同时,他还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真下事务所”,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动画人才,而不是为了商业上的成功。这个工作室主要为大型动画制作公司(Production I.G)做代工。1997年他与堀川宪司(现P.A.WORKS社长)共同创立「ビィートレイン」也就是动画制作公司BEE TRAIN Production Inc】 BONES 【BONES工作室是在1998年10月由前日升动画(Sunrise)公司的成员南雅彦及逢坂浩司、川元利浩一起创立的。而工作室的早期作品之一,就是和日升动画公司合作的《星际牛仔:天国之扉》。 “BONES”这个词,在英语中是“骨头”(复数)的意思,是根据公司社长南雅彦“想要做充满深刻内涵的动画片”(“骨のあるアニメを作りたい”)的想法和理念而作为工作室命名。 由于旗下的一些质量较高的动画作品,而受到业内外瞩目。其代表作有《钢之炼金术师》、《交响诗篇》、《狼雨》等等。】 Kinema_citrus 【KINEMA CITRUS,Production I.Gの制作出身でボンズの制作デスクであった小笠原宗紀が、2008年3月に同じくProduction I.G出身でバンダイビジュアルのプロデューサーであった松家雄一郎、演出家の橘正紀、フリーアニメーターの新井浩一らと共に設立した。 その後取締役であった松家雄一郎は退社しStudio 3Hzを設立、橘正紀はフリーになっている。】 SynergySP 【于1998年5月1日,原本由东映动画分起飞成立。 2005年,公司成为了小学馆制作,一小学馆出版的公司的附属公司有关。】 Type-Moon 【TYPE-MOON原本是一个同人社团,由武内崇及奈须蘑菇两人主宰。他们第一个比较有知名度的作品是空之境界,是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其间,奈须在他和武内崇的个人网站“竹帚”上的定期连载。而奈须个人的小说作品还有收录于设定本《青本》的短篇小说《NOTES.》,现于日本新文学杂志《浮士德》上连载的DDD系列。未发表作品有《魔法使之夜》、《冰之花》等。 但说到真正的成名之作却是在2000年的冬Comic Market上发行的《月姬》。月姬凭着TYPE-MOON独有的世界观以及对于生死的感触而吸引了无数的玩家。而之后不但被动画化成《真月谭月姬》,之后TYPE-MOON更以同人身份出品了《月姬PLUS》、歌月十夜、月箱。而他们还与著名同人格斗游戏制作社团“渡边制作所”一起制作了同人格斗游戏《MELTY BLOOD》,2004年5月发售其资料片《MELTY BLOOD Re•act》。而之后更被街机化,名为“Melty blood Act Cadenza”,并于2006年8月发售PS2版本。 2003年,武内与奈须设立了有限会社Notes。同年4月,以同人名义发行了收录过去到现在所发表作品(除了《Melty Blood》)的《月箱》之后,解散了同人社团TYPE-MOON,将其定位为有限会社Notes之下的一个商业品牌。 2004年1月30日,有限会社Notes发行了他们在商业公司化后的第一个游戏《Fate/stay night》。而《Fate/stay night》也在2006年1月被动画化,其女主角之一的Saber人气极高(在TYPE-MOON两次举办的人气投票上,都是Saber第一、远坂凛第二、Archer第三)。而在2005年秋末,发售《Fate/stay night》的FAN DISC《Fate/hollow ataraxia》。 他们的成功在日本其实也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这也让更多的人致力于同人创作。】 ZEXCS 【ZEXCS(日文全名:有限会社ゼクシズ)是一家以动画制作和数码设计为主的日本公司,创立于1998年11月23日。】 TMS_Entertainment 【前身为株式会社旭一编织(株式会社旭一编织),以生产人工纤维为主要业务,1995年并购东京电影新社(东京ムービー新社)股权,2000年改名营运至今。】 ufotable 【ufotable是由出身于Telecom Animation Film,当时为第二代东京电影(后改称TMS娱乐有限公司,TMS Entertainment, Ltd.)的制作人近藤光,透过住友商事旗下的Step映像与内田勤于2000年创立。 主要业务包括动画的企划和制作、系列构成、场景制作、电视剧实物影像的企划和制作、CG制作及黏土动画制作。】 P.A.works 【“P.A.”为“Progressive Animation”的缩写。是一家日本的动画企划及制作企业。P.A. Works公司的社长是堀川宪司。 堀川宪司出身于Production I.G和BEE TRAIN,2000年11月10日时,创立了P.A. Works公司,为日本富山县本部以及东京分部,长期接受“下包制作/下请け”的事业。创立公司以来,长期作为Production I.G和BONES作画协力的合作伙伴之一。 P.A. Works公司于2007年独立。一年制作一部一季全13话的电视剧原创脚本动画为主。对P.A.WORKS未来的展望,社长:‘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达到平均一年独立承制两部,话数都有两季以上,合计超过50话的动画制作数量。’】 manglobe 【Manglobe,成立于2002年2月7日。于2004年推出其首部电视动画作品‘混沌武士’(‘サムライチャンプルー’)。】 feel. 【成立时间 2002年12月14日】 NOITAMINA 【noitaminA是日本富士电视台联播网(FNS系列)专门播放日本动画的一个节目区块。本节目名称是根据“Animation”(即英语的动画)的倒写而成,意思为“颠倒动画的常识”。开播时间为2005年4月,每周播映一部;在2010年4月开始,每周播映两部。虽然其他FNS系电视台会播放此节目,但标题只有在富士电视台播放时才会出现。 本来人气少女漫画作品《蜂蜜与四叶草》决定播映真人电视剧版本,但是集英社所提出的条件是先播映动画版。于是,代理商Genco与电视台交涉。原本动画版可以在2004年10月播映,但是因为富士电视台决定暂停在深夜播放动画,所以拒绝。然而,在观众提出“希望播放女性向作品”的要求后,富士电视台开始再次考虑。终于在2005年4月,开始播映《蜂蜜与四叶草》;同时间矢泽爱的漫画作品《天国之吻》决定在《蜂蜜与四叶草》播映完毕之后上映,“noitaminA”这个名字就此诞生。 虽然本节目倾向播放少女漫画以及女性漫画的作品,但亦有并非少女漫画原作的作品登场,例如《怪 ayakashi》与《工作狂》。但是《怪 ayakashi》采用了在女性层受欢迎的画家天野喜孝。原本富士电视台播放的深夜动画多为男性向,后来因为播放问题而暂停播映;此后,此节目是富士电视台唯一在深夜播放的动画节目。 此外,于2007年1月播放的动画《交响情人梦》,有2006年10月所播放的《交响情人梦》电视剧版本的部份制作人员参与动画版的制作,尝试为电视剧与动画之间带来连动。 这个栏目并不是对原作品的完美重现,而是尽可能地将动画做的趣味盎然。所以里面播出的动画都有一个特点:全都是小有名气但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动画化的作品。由于从理念上就脱离了原作的束缚,制作方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反而使动漫能够更易贴近原作的感觉】 A-1_Pictures 【A-1 Pictures,简称A1P。于2005年5月9日成立。 2005年,日本索尼音乐旗下Aniplex希望更有效发展动画制作业务,决意成立一间稳定和高品质的公司,A-1 Pictures就此正式成立。 由于有Aniplex的大量资金和周边媒体业务支持,A-1 Pictures发展较其他动画公司顺利。】 三次元 【松浦裕晓离开GONZO后,向Studio Fantasia借用场地并以自由职业集团“三次元”进行活动,2006年3月与铃木大介(现为董事)、足立博志、名仓晋作、志贺健太郎共同设立“株式会社三次元”。最初隶属STUDIO EASTER的第二工作室,后来迁至该用地的第一榎本大楼。2011年将总部移转至东京都杉并区上荻的Integral Tower。 主要事业内容为动画作品的3DCG制作、2D•3D显示器图形界面、摄影,以及作品的企划。首次总承包作品为2012年的《BLACK★ROCK SHOOTER》电视动画版(与Ordet共同制作)。 2011年8月,与Ordet和TRIGGER共同设立ULTRA SUPER PICTURES,2012年2月与Barnum Studio的里见哲朗和岩城忠雄共同设立LIDENFILMS,并由松浦担任董事。】 Khara 【成立于2006年5月,其执行董事是GAINAX的动画企划庵野秀明。主要经营业务是动画作品的企划、原作、脚本、设计等开发工作以及动画作品的制作。 自2006年成立开始,khara便开始《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的制作工作。庵野秀明是GAINAX的创始人之一,离开GAINAX继而创建khara之际,在一份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的公开声明中写道: “身为影像制作者的我,以全新的心境构架出现代版的福音战士世界。我并没有为此去找老公司GAINAX帮忙,而是自己成立制作公司和工作室,找回初心重新出发。这是为了不受过去拘束,不因现况自满,让未来得以进步。很幸运的是,除了参加过旧作的工作人员之外,还有更多优秀的新面孔工作人员陆续加入。这也让我实际感受到我们正在制作超越旧作的作品。” khara的假名是“カラー”,与英文单词“color”(色彩,彩色)的假名相同,因此khara的意思常被认为是彩色。但实际上khara来自希腊语:χαρα,意为高兴、欢笑。对外常使用制作部门名义“khara工作室”(スタジオカラー)。】 WHITE_FOX 【在作品里多以“WHITE FOX”或是“ホワイトフォックス”表示。于2007年4月成立。】 davidproduction 【david production,2007年9月设立。】 EncourageFilms 【Encourage Films(日语:株式会社 エンカレッジフィルムズ)是日本一家的动画工作室,2008年由原GONZO所属的制片人池田东阳与动画监督追崎史敏建立。 2013年2月,池田东阳逝世,由追崎史敏接任代表董事。】 GoHands 【GoHands设立于2008年8月。 该公司08年成立后就开始了动画制作,在09年成功完成以游戏出名的同名作公主恋人(Princess Lover!)的制作并在千叶电视台,神奈川电视台等电视台翌日清晨上映。之后该公司坚持着一年一作品的理念生产动画,在2010年又制作了妄想学生会并在7月新番上映。】 TYOアニメーションズ 【 TYO Animations,2009年成立。】 MAPPA 【株式会社MAPPA(マッパ)是位于日本东京都杉并区的一家日本动画企划制作公司。 2011年6月从Madhouse退职的丸山正雄起业创立MAPPA。 MAPPA一词由来于"Maruyama Animation Produce Project Association"(汉译为"丸山动画生产计划组织")中的首字母。】 LIDENFILMS 【株式会社LIDENFILMS(日语:株式会社ライデンフィルム,英语:LIDEN FILMS,Inc.)于2012年成立,是日本一家动画工作室。 由SANZIGEN的松浦裕晓、BARNUM STUDIO所属的动画制作人里见哲朗,MADHOUSE、SHAFT所属的企划制作人岩城忠雄在东京都杉并区上荻共同创立工作室之后。协助Ordet和SANZIGEN共同制作《BLACK★ROCK SHOOTER》建立人脉基础(全话与别间动画工作室TRIGGER共同制作)。 其后,开始承接统包业务和独立制作短篇动画(泡面番)。在多数动画作品的场合下以“LIDENFILMS”和“ライデンフィルム”表示。】 WIT_STUDIO 【WIT STUDIO,Inc 2012年6月1日成立,公司骨干为原Production I.G6课成员。】
studioVOLN
【studio VOLN是日本一家以执行动画的企画和制作为主要事业内容的动画制作工作室。由MADHOUSE动画制作人一职出身的三田圭志,于2014年8月12日在东京都杉并区天沼成立。2015年与MAPPA共同制作的漫画改编电视动画《潮与虎》是Studio VOLN的首部总承包作品。其公司命名来自成语「温故知新」的英文「Visiting Old Learn New」中的首字母,表达出「继承传统动画的生产精神,挑战崭新的可能性」的理念。】 SIGNAL.MD 【IG Port集团旗下第四个动画制作公司Signal-MD在2014年9月宣布成立】 DLE 【株式会社DLE,英文标记DLE.Inc,是日本顶尖的数位影像制作公司。】 BNPictures 【BANDAI NAMCO Pictures 日升拆分出来的子公司。看银魂看到的。更详细不知道。现在维基也上不了。】 ----------------------------------------------------------------- 手冢Production 虫Production BigWest NHKエンタープライズ genoSTUDIO Netflix SATELIGHT
日本动画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