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回忆-----盖房记(一)
以前读《瓦尔登湖》时,看梭罗自己建造湖边小屋,设计、材料、过程都详细记述,似乎在玩一种高妙的游戏。不禁感叹,一个远离了都市文明的人竟能变成这样的能工巧匠,动动手、动动脑,画几张图,就能仅凭一己之力便能创造出一个赏心悦目的小天地来。
在感叹自己完全没有什么手脑并用的物质创造时,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在村子里自己盖房子的美好时光。在我模糊的记忆中,这整个过程漫长而不连续,从始至终大概半又年之久的时间流过,我却只记住了几个瞬间,就像在一场漫长的交响乐结束后,头脑中只留下一段小高潮和几个重低音、切分音。
那片要盖新房的地方本是一个小菜园,夏天各种豆角伸展着各自的绿色藤曼,我的任务便是在那片一不小心就能将我缠绕的深浅浓翠之中寻找果实。我在那里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豆角:像小蛇一样又长又细的长豆角、豆豆很大皮色发白的梅豆角、身体扁平而在每个豆豆的位置却些微透明如人的皮肤一般青筋暴露的扁豆角···我是个猎物捕食者,拿着小小篮子,仰头扒开藤蔓去寻找每一处果实的痕迹,那里地面上的植物、草,会爬或会跳的虫子、那一片又一片姿态各异的叶子全都不在我的眼中。我这小小个头偏不爱关注脚下与四周,只喜欢仰望的姿态。藤蔓上缀着点点小花,有的是豆角尖头残留的花冠,就像现在黄瓜的青绿身体上的顶戴花翎一样。我的鼻子刚好能够嗅到花的味道,有时还偷偷咬下一点花瓣尝尝。最喜欢的是扁豆的花儿,紫色、粉色、黄色都有,像小巧的蝴蝶。
菜园仿佛只在夏天里存在,那花叶凋落、浓绿变枯黄的景象只能依靠想象中的图画来填补。一切印象是跳跃的,下一幅画面中菜园便成了荒凉裸露的土地废墟,等待我们镇上的小型建筑队来挖地基。我不知那些藤蔓支架都去了哪里,不知家里的大人们怎样忍着心痛把亲手种下的一颗颗植物都连根拔起,不知那里偶然飞来的小型飞虫、爬虫都要向它们的哪个大洲迁徙;我也不知道爸爸妈妈怎样去测量研究了那片土地、怎样问东问西设计出了建筑图纸、怎样定下一个个结论(盖一个小房子对他们的意义不亚于盖一座宫殿对帝王的意义)···我只知道这段时光空白一定被我用别的事物来填充了:饿着肚子写作业、玩不倒翁娃娃、摔泥巴、游戏、发呆、游戏···
随着“地基”这一个陌生的名词在我耳边一遍遍重复,我自己那奔跑中的时光也开始有了一个短暂的停留点。有一天,我发现身边有了另一个世界:地下正挖着曲曲折折齐腰深的沟壑,一块块暗红色的砖瓦在建筑者的手中像积木般堆积。“不过这些砌砖弄瓦的大人们可是酷多了,他们可以一手持砖刀为每一块脸蛋通红的小砖塑身整形,化妆涂抹,他们可是要建起一个岿然不倒的世界呀。”我盯着他们疲倦却泰然自若的面庞,熟练自在看似毫不费力的动作暗自想到。
等到晚上他们息了工,我便想像掘墓人一般深入墓穴了。可是不知为何那里面的泥土有些粘脚,我爬上爬下也会弄脏身上衣服。在一些神秘的传说中,人们不能带走脚下的泥土,同时在家长的告诫中,那里始终是一个危险之处,砖块会突然落下砸着头、砸着脚,即使不掉下也会碰烂手指,我便远离了那里。
后来的日子过得飞快,我连自己在逐渐长大长高都没意识到,更别说房子的生长了。那一砖一瓦的堆叠、平地而起的奇迹都被湮没在干水泥与水混合搅拌、白色的生石灰堆遇水冒烟、建筑者嘈嘈杂杂的玩笑与言语之中了。
回忆之流中的小高潮到来了。一天,爸爸准备了很长很红的鞭炮、用黑色毛笔写了一张大字名单、又去准备了很多肉、蔬菜、米面,看来像有什么大事的样子。后来,一二十个人来了,有亲戚邻里,饭菜也准备好了,鞭炮也响起来了,我这时才猛然意识到:我们的房子已经是穿着砖块做成的红格子裙、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现在大家要为她加上盖头了。原来是要盖屋顶了,把钢筋穿到预制板之中,再依靠屋里的几根大梁把一条又一条板子架起。这可真是一项大工程,那时人们在村落这一个小小集体之中互帮互助,吃过饭后每一个人都成了力大无穷的巨人。至少有两天,我的脑海中都是这作战般满含豪情斗志的日子。后来,帮忙的人都散去了,爸爸望着系着几缕红绳、用黑色厚布压盖的屋顶,长长舒一口气道:“过几天就好了。”
在感叹自己完全没有什么手脑并用的物质创造时,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在村子里自己盖房子的美好时光。在我模糊的记忆中,这整个过程漫长而不连续,从始至终大概半又年之久的时间流过,我却只记住了几个瞬间,就像在一场漫长的交响乐结束后,头脑中只留下一段小高潮和几个重低音、切分音。
那片要盖新房的地方本是一个小菜园,夏天各种豆角伸展着各自的绿色藤曼,我的任务便是在那片一不小心就能将我缠绕的深浅浓翠之中寻找果实。我在那里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豆角:像小蛇一样又长又细的长豆角、豆豆很大皮色发白的梅豆角、身体扁平而在每个豆豆的位置却些微透明如人的皮肤一般青筋暴露的扁豆角···我是个猎物捕食者,拿着小小篮子,仰头扒开藤蔓去寻找每一处果实的痕迹,那里地面上的植物、草,会爬或会跳的虫子、那一片又一片姿态各异的叶子全都不在我的眼中。我这小小个头偏不爱关注脚下与四周,只喜欢仰望的姿态。藤蔓上缀着点点小花,有的是豆角尖头残留的花冠,就像现在黄瓜的青绿身体上的顶戴花翎一样。我的鼻子刚好能够嗅到花的味道,有时还偷偷咬下一点花瓣尝尝。最喜欢的是扁豆的花儿,紫色、粉色、黄色都有,像小巧的蝴蝶。
菜园仿佛只在夏天里存在,那花叶凋落、浓绿变枯黄的景象只能依靠想象中的图画来填补。一切印象是跳跃的,下一幅画面中菜园便成了荒凉裸露的土地废墟,等待我们镇上的小型建筑队来挖地基。我不知那些藤蔓支架都去了哪里,不知家里的大人们怎样忍着心痛把亲手种下的一颗颗植物都连根拔起,不知那里偶然飞来的小型飞虫、爬虫都要向它们的哪个大洲迁徙;我也不知道爸爸妈妈怎样去测量研究了那片土地、怎样问东问西设计出了建筑图纸、怎样定下一个个结论(盖一个小房子对他们的意义不亚于盖一座宫殿对帝王的意义)···我只知道这段时光空白一定被我用别的事物来填充了:饿着肚子写作业、玩不倒翁娃娃、摔泥巴、游戏、发呆、游戏···
随着“地基”这一个陌生的名词在我耳边一遍遍重复,我自己那奔跑中的时光也开始有了一个短暂的停留点。有一天,我发现身边有了另一个世界:地下正挖着曲曲折折齐腰深的沟壑,一块块暗红色的砖瓦在建筑者的手中像积木般堆积。“不过这些砌砖弄瓦的大人们可是酷多了,他们可以一手持砖刀为每一块脸蛋通红的小砖塑身整形,化妆涂抹,他们可是要建起一个岿然不倒的世界呀。”我盯着他们疲倦却泰然自若的面庞,熟练自在看似毫不费力的动作暗自想到。
等到晚上他们息了工,我便想像掘墓人一般深入墓穴了。可是不知为何那里面的泥土有些粘脚,我爬上爬下也会弄脏身上衣服。在一些神秘的传说中,人们不能带走脚下的泥土,同时在家长的告诫中,那里始终是一个危险之处,砖块会突然落下砸着头、砸着脚,即使不掉下也会碰烂手指,我便远离了那里。
后来的日子过得飞快,我连自己在逐渐长大长高都没意识到,更别说房子的生长了。那一砖一瓦的堆叠、平地而起的奇迹都被湮没在干水泥与水混合搅拌、白色的生石灰堆遇水冒烟、建筑者嘈嘈杂杂的玩笑与言语之中了。
回忆之流中的小高潮到来了。一天,爸爸准备了很长很红的鞭炮、用黑色毛笔写了一张大字名单、又去准备了很多肉、蔬菜、米面,看来像有什么大事的样子。后来,一二十个人来了,有亲戚邻里,饭菜也准备好了,鞭炮也响起来了,我这时才猛然意识到:我们的房子已经是穿着砖块做成的红格子裙、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现在大家要为她加上盖头了。原来是要盖屋顶了,把钢筋穿到预制板之中,再依靠屋里的几根大梁把一条又一条板子架起。这可真是一项大工程,那时人们在村落这一个小小集体之中互帮互助,吃过饭后每一个人都成了力大无穷的巨人。至少有两天,我的脑海中都是这作战般满含豪情斗志的日子。后来,帮忙的人都散去了,爸爸望着系着几缕红绳、用黑色厚布压盖的屋顶,长长舒一口气道:“过几天就好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