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堂筷子产生的广告效益
我们old team整日都在新食堂吃饭,为何?主要是因为有big fish(大鱼?!。。),菜好,没办法。近几日发现,它还是一个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后来才发现,这是道正传媒搞得,龚老板不简单。。)
在“4元for2”排队窗口,有一根柱子,最近上面有了一块木兰天池的旅游宣传广告牌,旁边放筷子的桌子是最近加上的。
在这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有些不同。从人流和注目率来看,图一中的广告,最多只能有一条的人看,尽管可能会因等待无事可做而细看,但广告内容并不丰富,不是理性诉求的,还是以展示风光为主,加上一个扫描二维码获得300元瑜伽礼包,观察了这么半天,扫描的不多。其广告要直接促成销售估计很难,达成一个品牌形象宣传的目的应该不成问题。如果这样看的话,目前的摆放并不合理。
再看图二的角度,几乎每个人都会去拿筷子(当然也有拿多个的),周围的两至三条排队的人都会去拿筷子,再加上吃饭的时候面对这个角度的人群,人流量是很大的。如果把广告放在这里,显然效果更加好。
由此看出,筷子这样的东西,具有引导流量的作用,筷子在哪,人流就往哪去,桌子是分散人流的,筷子是集中人流的。如果只做一个大桌子,上面在四周放数个筷子盒呢?这样人流就会更集中,几乎所有来进餐的人都接收了信息,同时有一部分有意愿的核心客户会去扫描二维码或者打电话咨询。只需要做一块广告牌,就能达到原来多块牌子能达到的目的。
而我发现在在各个柱子上都有几个同样的广告牌。显然广告主或广告公司没有抓住食堂的特点,只是试图进行全面的覆盖,而不是变被动为主动,引导人流,集中进行传播沟通。
筷子的作用就比较像吆喝与霓虹灯了,人们顺着吆喝的声音和霓虹灯的光线去注意信息,只是筷子的作用更具有强制性,却又不会使消费者抗拒。这也就像在超市中,收银台的设置,一定要是最远端的,将人流引导过去,而其中经过的路线足够长,放置一些可随手购买的商品,达到传递最多信息的目的。
![]() |
图一 目前的广告牌位置 |
在“4元for2”排队窗口,有一根柱子,最近上面有了一块木兰天池的旅游宣传广告牌,旁边放筷子的桌子是最近加上的。
![]() |
图二 放筷子的地方 |
在这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有些不同。从人流和注目率来看,图一中的广告,最多只能有一条的人看,尽管可能会因等待无事可做而细看,但广告内容并不丰富,不是理性诉求的,还是以展示风光为主,加上一个扫描二维码获得300元瑜伽礼包,观察了这么半天,扫描的不多。其广告要直接促成销售估计很难,达成一个品牌形象宣传的目的应该不成问题。如果这样看的话,目前的摆放并不合理。
再看图二的角度,几乎每个人都会去拿筷子(当然也有拿多个的),周围的两至三条排队的人都会去拿筷子,再加上吃饭的时候面对这个角度的人群,人流量是很大的。如果把广告放在这里,显然效果更加好。
由此看出,筷子这样的东西,具有引导流量的作用,筷子在哪,人流就往哪去,桌子是分散人流的,筷子是集中人流的。如果只做一个大桌子,上面在四周放数个筷子盒呢?这样人流就会更集中,几乎所有来进餐的人都接收了信息,同时有一部分有意愿的核心客户会去扫描二维码或者打电话咨询。只需要做一块广告牌,就能达到原来多块牌子能达到的目的。
而我发现在在各个柱子上都有几个同样的广告牌。显然广告主或广告公司没有抓住食堂的特点,只是试图进行全面的覆盖,而不是变被动为主动,引导人流,集中进行传播沟通。
筷子的作用就比较像吆喝与霓虹灯了,人们顺着吆喝的声音和霓虹灯的光线去注意信息,只是筷子的作用更具有强制性,却又不会使消费者抗拒。这也就像在超市中,收银台的设置,一定要是最远端的,将人流引导过去,而其中经过的路线足够长,放置一些可随手购买的商品,达到传递最多信息的目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