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陪
今天一直处在一种很烦躁的情绪里,早晨跟Vini干活的时候情绪很不好,于是把他赶去和Rafael写别的去了。下午差点和Ken吵起来,最后耸了耸肩膀说了句Whatever就走了。坐在摇摇晃晃的地铁上,翻着Kindle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书,讲吃的已经看了七七八八,从唐鲁孙到古清生,从鸽松看到炒菜饭,从随园食单到汪曾祺谈吃,看爸爸推荐的《美食家》时皱了眉头,读《鲅鱼之歌》时候吞了口水,最喜欢看的是《暴食江湖》。焦桐每每动笔必是一气呵成,先将原料娓娓道来,带史讲经夹叙夹议,再大刀阔斧烹将起来,他吃的酣畅淋漓,看客亦不亦乐乎,于是食髓知味,一篇一篇竟然看了个全。
想起大学把图书馆所有有“厨房”,“美食”,“吃”,“喝”关键字的书都挑出来读了个遍,现在还记得看沈宏非痛陈“无辣不欢”的人是生理残疾时候的心有戚戚焉,读到佩德罗在《恰似水之于巧克力》里吃着伤心欲绝蒂塔做得一道道读之欲醉的菜肴时的苦甜参半,安东尼的”流氓厨房“让我捧腹,梁实秋的狮子头短小精悍,但是隔着书页,仿佛可以闻到那一盘细腻鲜香,味浓却嫩如黎祁的红烧狮子头。有人混叫四喜丸子,但其实谬之千里。黎祁其实就是豆腐,北宋之前四川对豆腐的别称,也叫菽膏,语出《山海经》。菽就是豆子,所以翻译过来就是豆膏,等量代换一下,豆腐的”腐“不是腐烂的腐,更不是腐女的腐,我也不知道腐具体在这里当什么讲,暂且说就是膏状物的意思吧。说文解字里只说”从肉“,讲的是腐烂的意思。大概也是我读书不精,没有深究。想起看《素食说略》说做豆腐,给的评价的自个儿没味儿,得和别人一起炖煮。袁枚啰啰嗦嗦讲了一大堆豆腐,看起来也尽是和鸡汤,海米,或者豆豉一起烹炒煎炸,尤其强调要”去豆气“,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闭上眼睛仔细想,最幸福的莫过于在洛阳吃的一大海碗老豆腐蘸酱最是巴适。不由想到看《梦梁录》中讲到酒肆,茶肆,面食店,荤素食店讲的血肠和煎豆腐,豆腐羹,还有曼妙绝伦的那一串素羹肉羹各种糟羊蹄,糟蟹,糟鱼,还有读之清香的笋焙鹌子,水荷虾,清汁鳗鳔,米脯鲜蛤,堪堪读来,悔恨生不逢时。我有时候想,当年《报菜名》是北方人写的段子,马三立为回族人民把猪肉尽数改成羊肉,但是贯口一出,仍然感觉太过重口味且腥膻逼人,要是有人愿意把《梦梁录》改编成“杭州《报菜名》“,虽然没有胡萝卜就酒的爽脆,但必然满口馨香。虽然彼时临安已非今日杭州可比,但是南方清淡可爱的小吃还是让人思之神往,想来人杰地灵,小桥流水,风花雪月,粉墙黛瓦,睡莲浮萍。。。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有钱无战乱!所以南人有空有闲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神进行到底,哪有北方汉子那么爱好”登天山,履峻险“,再加上地理历史条件连年战乱,“烽火连三月”,“古来征战几人回“神马的,所以就没有了”汀州采白萍“的闲情逸致,自然不会有”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一样的胜景。虽然各种忆江南,望江南,下江南,江南弄大部分都是北方失守,或者“国破山河在”以后诗人的各种YY,但是闭上眼睛想一想,那是何等的盛世繁华,又是如何的富庶宜人。”春色春兮景媚妍,薰风暖润物华鲜“,别看赵光义烛光斧声时候跟剁白菜似的就把他哥哥给剁了,但是写起京华风物来也是数不尽的风流骈俪。
大学时期杂七杂八看了好多书,记得下来的不多,有时候自己想起来觉得有趣再找出来看看。传世的书里有不少故事其实都新奇可爱。什么周瑜啊,诸葛亮啊,卫青啊,霍如病啊,纳兰容若啊,什么小十四小十三这些翩翩佳公子应该都是穿越小说笔下炙手可热的男主角吧,小说里男主角都是一个样子的。但是看到历史上其人,都各有各的风骨。世说新语,言语里讲,王导初到左江,想跟陆玩结亲家,陆玩说:“玩虽不才,亦不能为乱伦之始”。我当时眼睛就直了,我勒个去,晋朝时候乱伦管那么宽呢啊,后来查了查,才发现人伦在礼教中除了前面的父母兄弟姐妹后面还半句“尊卑关系”,现在由于不那么讲究门当户对和尊卑有别,所以逐渐乱伦就变成跟inbreeding划等号了。还有陆机噎王武子,王武子居然指着羊奶酪跟陆机说,你们江东木有比这个好吃的吧,陆机都不带正眼看他的:我们莼菜就粉好吃哟,都没加盐,加盐都是欺负你。真是傲娇得一塌糊涂啊。古人写故事都是春秋笔法,反而酝酿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如果腐女们好好念念书就会发现这些魏晋时期,江东名士和偏安的东吴名士水火不容,这些小情绪小脾气的桥段简直不胜枚举。再比如张玄和王建武,两人本来不认识,后来在范宁家碰见。俩人一个正襟危坐,一个不错眼珠的盯着另外一个看,JQ满满。然后俩人就回家了,范宁问王建武,人家张玄好歹也是东吴名士,你干嘛不搭讪光盯着看啊。王建武说,他要是真想认识我,肯定会来我家看我的。然后范宁把这话传给了张玄,张玄马上换上衣服就来看王忱了。你说这都多现成的故事!
有时候看书,最令人神往的并不是内容如何。而是那个伯夷会采薇,尾生会抱柱,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苏三奋而起解,国与国之间还信奉讲信修睦的时代。那时候的人应该都比现在的人坚定吧,没有手机没有email写信又太慢没有飞机火车交通不便,所以只有相信。王宝钗苦守18年,是因为坚信丈夫会回来。孟姜女哭长城,是因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就不信丈夫已故去。不会因为莫名其妙纠结自私的理由,说声失陪就分手。很难说好还是不好,但是好像如今的人都变得很脆弱,很多东西也变得很脆弱。相隔几年不见的朋友,已经不敢随便问近况,只有回忆往昔才能高谈阔论。
在地铁上看书,看着看着就走神了。翻到To be read,看见里面整整齐齐放着关于技术的书,有种错乱的感觉。车到站,把kindle放进衣袋。盘算着爸爸来的时候,也应该把《诗经》给我带来了吧。
想起大学把图书馆所有有“厨房”,“美食”,“吃”,“喝”关键字的书都挑出来读了个遍,现在还记得看沈宏非痛陈“无辣不欢”的人是生理残疾时候的心有戚戚焉,读到佩德罗在《恰似水之于巧克力》里吃着伤心欲绝蒂塔做得一道道读之欲醉的菜肴时的苦甜参半,安东尼的”流氓厨房“让我捧腹,梁实秋的狮子头短小精悍,但是隔着书页,仿佛可以闻到那一盘细腻鲜香,味浓却嫩如黎祁的红烧狮子头。有人混叫四喜丸子,但其实谬之千里。黎祁其实就是豆腐,北宋之前四川对豆腐的别称,也叫菽膏,语出《山海经》。菽就是豆子,所以翻译过来就是豆膏,等量代换一下,豆腐的”腐“不是腐烂的腐,更不是腐女的腐,我也不知道腐具体在这里当什么讲,暂且说就是膏状物的意思吧。说文解字里只说”从肉“,讲的是腐烂的意思。大概也是我读书不精,没有深究。想起看《素食说略》说做豆腐,给的评价的自个儿没味儿,得和别人一起炖煮。袁枚啰啰嗦嗦讲了一大堆豆腐,看起来也尽是和鸡汤,海米,或者豆豉一起烹炒煎炸,尤其强调要”去豆气“,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闭上眼睛仔细想,最幸福的莫过于在洛阳吃的一大海碗老豆腐蘸酱最是巴适。不由想到看《梦梁录》中讲到酒肆,茶肆,面食店,荤素食店讲的血肠和煎豆腐,豆腐羹,还有曼妙绝伦的那一串素羹肉羹各种糟羊蹄,糟蟹,糟鱼,还有读之清香的笋焙鹌子,水荷虾,清汁鳗鳔,米脯鲜蛤,堪堪读来,悔恨生不逢时。我有时候想,当年《报菜名》是北方人写的段子,马三立为回族人民把猪肉尽数改成羊肉,但是贯口一出,仍然感觉太过重口味且腥膻逼人,要是有人愿意把《梦梁录》改编成“杭州《报菜名》“,虽然没有胡萝卜就酒的爽脆,但必然满口馨香。虽然彼时临安已非今日杭州可比,但是南方清淡可爱的小吃还是让人思之神往,想来人杰地灵,小桥流水,风花雪月,粉墙黛瓦,睡莲浮萍。。。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有钱无战乱!所以南人有空有闲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神进行到底,哪有北方汉子那么爱好”登天山,履峻险“,再加上地理历史条件连年战乱,“烽火连三月”,“古来征战几人回“神马的,所以就没有了”汀州采白萍“的闲情逸致,自然不会有”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一样的胜景。虽然各种忆江南,望江南,下江南,江南弄大部分都是北方失守,或者“国破山河在”以后诗人的各种YY,但是闭上眼睛想一想,那是何等的盛世繁华,又是如何的富庶宜人。”春色春兮景媚妍,薰风暖润物华鲜“,别看赵光义烛光斧声时候跟剁白菜似的就把他哥哥给剁了,但是写起京华风物来也是数不尽的风流骈俪。
大学时期杂七杂八看了好多书,记得下来的不多,有时候自己想起来觉得有趣再找出来看看。传世的书里有不少故事其实都新奇可爱。什么周瑜啊,诸葛亮啊,卫青啊,霍如病啊,纳兰容若啊,什么小十四小十三这些翩翩佳公子应该都是穿越小说笔下炙手可热的男主角吧,小说里男主角都是一个样子的。但是看到历史上其人,都各有各的风骨。世说新语,言语里讲,王导初到左江,想跟陆玩结亲家,陆玩说:“玩虽不才,亦不能为乱伦之始”。我当时眼睛就直了,我勒个去,晋朝时候乱伦管那么宽呢啊,后来查了查,才发现人伦在礼教中除了前面的父母兄弟姐妹后面还半句“尊卑关系”,现在由于不那么讲究门当户对和尊卑有别,所以逐渐乱伦就变成跟inbreeding划等号了。还有陆机噎王武子,王武子居然指着羊奶酪跟陆机说,你们江东木有比这个好吃的吧,陆机都不带正眼看他的:我们莼菜就粉好吃哟,都没加盐,加盐都是欺负你。真是傲娇得一塌糊涂啊。古人写故事都是春秋笔法,反而酝酿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如果腐女们好好念念书就会发现这些魏晋时期,江东名士和偏安的东吴名士水火不容,这些小情绪小脾气的桥段简直不胜枚举。再比如张玄和王建武,两人本来不认识,后来在范宁家碰见。俩人一个正襟危坐,一个不错眼珠的盯着另外一个看,JQ满满。然后俩人就回家了,范宁问王建武,人家张玄好歹也是东吴名士,你干嘛不搭讪光盯着看啊。王建武说,他要是真想认识我,肯定会来我家看我的。然后范宁把这话传给了张玄,张玄马上换上衣服就来看王忱了。你说这都多现成的故事!
有时候看书,最令人神往的并不是内容如何。而是那个伯夷会采薇,尾生会抱柱,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苏三奋而起解,国与国之间还信奉讲信修睦的时代。那时候的人应该都比现在的人坚定吧,没有手机没有email写信又太慢没有飞机火车交通不便,所以只有相信。王宝钗苦守18年,是因为坚信丈夫会回来。孟姜女哭长城,是因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就不信丈夫已故去。不会因为莫名其妙纠结自私的理由,说声失陪就分手。很难说好还是不好,但是好像如今的人都变得很脆弱,很多东西也变得很脆弱。相隔几年不见的朋友,已经不敢随便问近况,只有回忆往昔才能高谈阔论。
在地铁上看书,看着看着就走神了。翻到To be read,看见里面整整齐齐放着关于技术的书,有种错乱的感觉。车到站,把kindle放进衣袋。盘算着爸爸来的时候,也应该把《诗经》给我带来了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