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读的书。
【2012上半年读的书】
--读过
《余欢》刘瑜
这本书已经买不到,我在一节选修课之前站在闷热逼仄的打印店,看着一张一张纸冒着热气滑出来。我为了打印这本书迟了到,不过当我捧着一本厚厚的A4纸坐在那个无聊的选修课教室里的时候你们不知道我有多高兴。写这本书时候刘瑜阿姨还叫做醉钢琴,文字里不是著名学者的睿智冷静,只是一个女人的澎湃与热情,孤独和自怜,我最喜欢的小说是书信体,因为那样传达的感情最坦白而热烈,我读着她藏在故事后面写信给“亲爱的K”的样子。何况我对那种无望又充满希望的口气再熟悉不过,又喜欢那种写信给熟识又不熟识的人的感觉。文字是纯粹女性化的文字,每个字都敲打在我心上,我读的时候感觉心里有个地方被扼住,又波澜汹涌不能平静。
《如何成为一个怪物》冯唐
我始终觉得我读男作家,就好像隔了一层的感觉。而且我不喜欢太想表露自己有多聪明的男作家,所以尽管我读冯唐总是读着读着就笑起来,却是那种一边摇头的笑,就像是见到一个太过聪明的男孩子,却无奈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自是有北京人的真性情,可是不懂得藏拙,想说的东西又有限。或许我也没什么评判资格,也没好好读过他的小说。聪明过了,邪气还不足。我就是这么想的。
《知日 书之国》
这学期我读了一点关于日本生活的书。“知日”是个系列,我统统都想读。这本介绍的是日本的出版业,从印刷、销售、作者、读者等角度写了很多有趣但是更认真严肃的事情。在全球纸质阅读没落的大环境下,坚持着寻找问题并做出改变,对书籍保持着一颗单纯如初又充满敬意的心,实在是太不易。读到很多日本作家不愿意书在中国出版因为盗版横行的时候,不能说不觉得惭愧。只是我并不觉得当下这种情况能有丝毫的改变,所以只能悲哀又艳羡地把这一本印刷精良的 买回来好好收藏,默默地做我自己能做的事情。
《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河合隼雄
这是一本对话集。对话集总是很睿智又有趣,我读的时候总是会想,两个人难道真的就傻傻坐在一起,不聊八卦和食物,平白无故地想出很多深刻又严肃的话题,比如故事,比如治愈,比如孤独,比如结婚,更比如箱庭疗法么,总觉得好像文字沟通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果然是个不善言辞的人。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白色麻布面,上面爬满隐约的青绿色细小藤蔓,我很容易因为书的装帧设计而喜欢上一本书。尽管村上春树可以算是我读过的日本作家里非常不喜欢的一个。我总觉得他莫名其妙的。不过我在里面读到了很多关于写故事的事情。
《十三夜》樋口一叶
又是一本封面和装帧很美的书。我很喜欢日本的古典文学,原来最喜欢的是《枕草子》,读过之后最喜欢的变成了难以取舍的这两本。里面都是温婉缱绻的故事,极尽文字的动人心魄。“遭遇浮世孤寂的时候,人心冷漠的时候,来牵着我的手,把头靠在我膝上罢。我俩可以携手共游野山。悲伤的眼泪不想给别人看,但不必躲避我,泉涌也似的泪水,自有我的衣袖为你拭擦。我不会嫌你愚昧,也不会憎恨你的邪恶。如果你为了过去所犯下的罪而独自苦闷,或者更有些什么悔憾不为人知,不妨告诉我,让我来分担你心事罢。所以在你怀恨时、怨怼时、羞辱时、无奈时、失望时、泄气时、想躲避世人时到深山时、杀人了劫了财时、想得到高位相获得高官时、想观花赏月时、等待风盼望晕时、不管是在波涛汹涌的小舟中,山岚呼啸的山阴里,或者是在日光照射不到的谷底,我永远要陪伴在你身边,酷暑太阳照得大地龟裂时,我变成清水来治愈你的渴,严冬天空降雪寒冷的夜晚,我化作皮衣来为你取暖。你不要离开我,我也绝不离开你。不论美丑善恶曲直邪正,对我无所隐匿无所包藏,你只管自在放松,倚着我的手臂,枕着我的膝上安心睡罢。”难道这不是世界上最美的“倾诉衷肠”么,我每一次读到心都像融化了一样呀。
《伤心咖啡馆之歌》卡森·麦卡勒斯
我简直不能告诉你们我有多喜欢这本书,尽管我是在那节点了名的人管课上读完的。我无法抗拒这种把孤独描绘得直刺心口的故事。而且讲故事的方面又那么自然,不是其他所谓大师那种装模作样却连故事都说不好的样子,将你不由自主地带入情境之中。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很久读西方小说了。孤独能有多可怕呢,不仅消磨了一个人的戾气,连手脚都要给捆住。即便如此每个人都还是在孤独里挣扎。整本书里的故事都是在强烈冲突后一瞬间平静结束。留下悠悠的寂寥。我实在太喜欢这个22岁就能这样冷静地把人世间最孤绝的感情,轻描淡写地写出来的姑娘。那种能冷眼看世界却有温暖心肠的人,你们怎么能懂呢,那种如此孤独却又毫无理由的爱,你们又怎么能懂呢。
《红粉》苏童
写妓女的故事太多,每个都俗艳着又悲凉着。我一直不太看中国当代文学的原因就是,太过真实的情节和情感已经失去了我在书里面寻求的幻想。
《徒然王子》岛田雅彦
特别长,我在图书馆见到第一眼就借回来了。不过不是很好,他力图编造一个过于宏大反复的故事,就不好玩了。读着读着就疲惫了,所以即使很长我也匆匆看完迅速还回去了。
《厨房》吉本芭娜娜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刚刚经历很深的难过。不过这本书就是那种明明讲的也是孤独也是死亡也是离别,却默默默默地在你读的过程中一点点把你给治好了。这就是文字的神奇了。就和奈良的画一样的功效。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会鼻子酸流下一滴泪什么的,但是读过之后,就是一种大大大大的满足和幸福感,就像洗过热水澡那样的充沛和丰富的感情。被我从图书馆带到成都又带回来,陪我经历一段旅行,我也送它一段难得飞行的书。
《烟云 阿根廷蚂蚁》卡尔维诺
我读过卡尔维诺之后总是没什么可说的,不是说不好,我总是很喜欢,但就觉得这不是我的领域的感觉。不过非要说的话,就是:我喜欢暗喻。我偏爱所有的无法挣脱。
《刀锋》毛姆
这学期我喜欢上毛姆。这本书蓝的很漂亮,不过字太小。我依旧是在人管课上读完的。“一把刀的锋刃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所以这本书力求说一种“得救之道”,不过我读过只觉得其实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得救之道。既无法自救,更别想奢求别人的帮助。我很喜欢这书,很喜欢男主角,因为他把我追求又不得的散漫生活化成了这么直观的“晃膀子”三个字,我对简直是对声气相投的同类的喜爱。不过这样的人无法在主流社会生存,作为一个姑娘,要嫁给他是不容易的。再英俊爽朗再亲切善良,都抵不过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古怪追求。所以他的得救之道未必救得了他自己,更救不了我。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周濂
自从上学期开始,我就变成了周濂老师的脑残粉。一个有品位有头脑有风度又有磁性声音和不是风雅的花边新闻的哲学男老师,养一只泰迪,在微博上发红酒照片猜比赛结果,会因为曼联前天晚上输球在课上还唏嘘不已的男老师,会目光炯炯地盯着你然后微笑,夏天穿好看衬衫冬天穿好看大衣,我没办法不喜欢他。尽管他因为这本书,在微博上实在做了过分的宣传,我也依旧早早买下然后虔诚读完。我读每个字的时候都似乎能看到他说这些话的样子和听到他的声音。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认真阅读并且不时笑而不语。读完的感觉是好书,但是这书太轻松了又有点太薄太浅了,我很希望能读他更认真厚重的文字,哪怕我水平有限,也愿意为了他勉力一试。
《69》村上龙
村上龙和村上隆我从来都分不清。在图书馆自习的时候无法控制地读的一本小书。村上龙说这是他抱着“以后再也写不出这么快乐的小说”的态度来写的书。所以里面是刺眼的青春和暗恋,灿烂至极永不再来的少年心事和社会风潮一起,在摇滚的黄金时代肆意奔涌。
《灿烂涅槃》郝舫
我很少读人物传记,可是这本我真是认认真真读完的。我总是对这种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的人生太过仰慕。我不是不知道自己读过之后会难过,但我从没想过我读过之后会那么难过。
《昨日之旅》茨威格
茨威格是那种我最喜欢的用感情就能够打动你,都不需要动用头脑,只动心就够了的作家。他写中短篇绝对是一绝,写炽烈又压抑的感情真是无人可比。
【在读】
《字解日本 乡土料理》茂吕美耶
我在图书馆工作时候看到这本书,回到寝室就上网买回来了。每天晚上看一点,看到馋得不行饿得不行的时候就睡觉。
《我的哭声无人听见》詹姆斯.林奇
我有一阵担心自己自闭,所以买一本书回来自我治疗。效用不大,不过没等看完就开始忙起来,就忘了要担心自己这回事了。
【想读】
《变形的陶醉》茨威格
《人生的枷锁》毛姆
《面纱》毛姆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许知远
《西夏旅馆》骆以军
《加缪,一个浪漫传奇》伊丽莎白·豪斯
《2666》罗贝托·波拉尼奥
《八十年代访谈录》
-----------------------------------------------------------------------------------------------------------------------------
【2012下半年读的书】
感觉和上半年相比,阅读量下降,但少数书读得更细致一点。
不过因为是作为疲乏生活的慰藉,所以依旧以文学类为主,符合我个人趣味。
记录而已,没有什么深刻含义。我就是如此狭窄和浅显哈哈。
说我清新我也认了,我不反抗了。
--读过(顺序按时间从近到远)
《抵押出去的心》卡森·麦卡勒斯
这是我前天在图书馆翻完的一本今年8月份才出版的书。是麦卡勒斯辞世后由其妹妹编撰而成的遗作集,包括她早期、后期的短篇小说,散文,评论以及诗歌。译这本书的是我常常在《城市画报》读到的文泽尔。译得很有当下青年的文艺笔触。我自从读过《伤心咖啡馆之歌》之后,就很喜欢她,因为她是能够把女性的一些感觉写到极致的作家,并且毫不掩饰。在这本书里,短篇小说的部分我最喜欢的是《像那样》和《神童》。在她的小说里浓烈的爱和无望的爱是等同的。而散文部分喜欢的是《孤独,一种美国式疾病》和《我是怎样开始写作的》。就像译者介绍的那样,她从十几岁的作品,到死后遗留给后世的作品一样,始终贯穿的主题就是“人之孤独”与“爱之无能”。就像我喜欢索菲亚科波拉一样,我认为能够把同一种感情注入所有的作品里,证明他们是固执的天才。而我,常常愧于反复提到同样的词句或者感觉,总觉得这样像是曝露了内心一样。
《加缪全集(散文卷)》加缪
我在图书馆借了散文卷和小说卷作为自己给自己的圣诞礼物,散文卷在跨年之前读完了,小说卷还没有。我说我最喜欢的作家是加缪,并不是因为我多能读懂他,那本散文卷是我今年读得最困难的一本书。因为它在某些部分相当艰涩,而我的思想始终都没上升到那样的高度,但是他就是让我读起来就充满了敬意的作家。读散文更容易接近作家的内心,他散文相比小说,要更加挥洒和外放一点。他讨论生死,讨论城市,讨论荒诞,讨论真实与美,讨论爱情,有一种宁静中酝酿雷霆万钧的能力,比如他写道,“去爱永远不会看到第二次的东西,在火焰与狂喊中去爱,随即毁灭自己。人们就在这一瞬间活着”,你就会感觉到自己在燃烧,想要去追寻那些孤注一掷的东西。
《伤花怒放》郝舫 《时代的噪音》《声音与愤怒》张铁志
爱乐人开完迎新音乐会的某一天,我在图书馆一晚上把这三本书读完了。但是我并不喜欢,我觉得他们的热情和喜爱程度毋庸置疑,但是把摇滚乐当成学术来写,和政治与时代结合起来,我个人来说并不是很喜欢。我愿意自己听歌,自己了解一下背景,自己感受体会,不想读乐评人们其实也是个人的感觉。但是书里很多好看的图片还是很值得看一看的。
《沉默的羔羊》托马斯哈里斯
我读它是为了换心情的。很久之前看过电影,电影比较恐怖,小说多了很多心理元素。我一直很喜欢莱克特医生,有一种毛骨悚然的迷人。
《等待野蛮人》库切
我很遗憾自己没有好好读就还回去了。库切的行文风格也是我头脑清醒时候喜欢的那种简洁利落。哪怕是在写很情感和暧昧的部分,都是带着一个旁观者的冷静来写的。然而我跟不上他的眼光,他的眼光似乎是着眼在带有文明社会的教育和理智痕迹与束缚的军官,和野性善良光滑美丽的野蛮少女之上,但又好像高高跃起俯瞰着整个世界,穿越了千百年的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冲进历史,又冲入人的内心。然而这种冲撞,又始终带着寓言式的隐喻和压抑。“再也不会有野蛮人了,可是没有野蛮人该怎么办”。
《看见》柴静
这本书我写了读书笔记。我没有很喜欢柴静,我也觉得她不应该被偶像崇拜,不过好在目前她走得很稳,而且对一些事情想得很清楚,并没有得意洋洋起来,但是总觉得她离最好的记者还有一段路。我读这本书是想看“一个文艺女青年的成长史”,我想看她对自己的排斥和反省,改变和成长,那都是我想要学到的。柴静文字功底很好,而且看得出她极力控制,因为一不小心就能滑进极其文艺与绚烂的笔法之中,她在文学和艺术方面都有很好的知识储备,所以这是她与众不同的地方,我总觉得既然她喜欢Pink Floyd,那么就绝不会仅仅是个别人说的沉静的人,她心中自有猛虎,而如何驾驭住猛虎,才是我最想要窥探的部分。而且这本书也引起我对职业的思考,如果触及不了生活,就永远不能触及职业的本质,也就无论如何不能享受职业的乐趣,享受不了职业的乐趣,就只剩下荒碌和浪费了。所以我会走出家门的,我努力。
《基业长青》吉姆柯林斯,吉里伯勒斯
我们在组织理论上做pre的书。管理学的书都特别傻,我觉得。
《孤独的池塘》弗朗所丝瓦萨冈
又是一个极致的“女作家”,18岁写出《你好忧愁》。我不喜欢她,但是却总是很想了解她。这本短篇小说集像是一双疯狂放纵的手,把现实的生活一把搅乱,所有的故事都是浓烈的残忍和冷酷。满书都是迷醉之中的清醒,和喧嚣之中的死寂,还有纵情之后的厌倦,我真是想象不到当时四十岁的萨冈究竟是带着怎样的心情面对人生。然而即使这样,小说结构的精巧,语言的丰富,和铺陈的恰到好处,结尾的意外翻转,都是高超到无形的技巧。也就是在这本书里,经典的“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杜鹃花,正如所有平静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乐队和醉生梦死”出现了。
《喂喂下北泽》《雏菊人生》吉本芭娜娜
吉本芭娜娜的书都一样,在我看了三本之后><最好的还是《厨房》,读这一本就够了。不过她的书都有很好的插画,《雏菊人生》的插画是奈良美智。
《只是孩子》帕蒂史密斯
这本书是我下半年最喜欢的一本,写了书评。这本书是一本动情的,温和的,美丽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传记,不是我之前读过的那种希望克制情感,而尽量去记录和回溯的传记,它的感情太浓烈,用词浪漫而平和。然而这又并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帕蒂作为一个当事人,又能被当做一个记录者,她那双见证过最好和最坏的时代的眼睛,她在混乱和矛盾中一路狂奔之后又在爱情与亲情中成为一个温柔的妻子和母亲的经历,让她在越过青春和挣扎,激情和迷惑,分离和死亡之后,那样清醒和平和地讲述了这段回忆。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意识到一个我不能诚实告诉他人的事情,就是我太渴望成为一个艺术家,或者说我太渴望能够拥有艺术家一样的生活。我认为一味的烟酒、滥交、流浪和目空一切不能构成艺术,我认为抑郁、癫狂、吸毒和离经叛道也不能构成艺术,不是离婚,不是背叛,不是在七九八展示的要卖出不合理价钱的复制和仿冒品。然而我也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我觉得艺术或许是天真,或许是莫名其妙的吸引力,或许是天荒地老的一瞬间,或许是全神投入的灵魂脱离。 我大概永远没有办法成为一个艺术家,然而,我要穷尽一生和性格里的矛盾性战斗下去,只要我一天还在战斗,我就一天还没有失去上天赐予给每个人的艺术性,它在每个人的生命里,或许磅礴或许微弱,但是都是上天曾经公平地给我们的一点点机会。而就像帕蒂说的一样,“我们需要时间去搞清楚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我们要达成怎样的协议、重新定义我们的爱。我从他身上明白了,矛盾往往是通向真理的最清晰的道路。”
《面纱》毛姆
这本书我是先看了爱德华诺顿的电影,当时就很喜欢。偏执无望的爱,和潜移默化中衍生的爱,冷静自持的丈夫,和轻佻鲜艳的妻子。里面有一段告白,我无论是在书里读到还是电影里看到都觉得震撼,“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他说道,“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力、庸俗,然后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为了欣赏你所热衷的那些玩意我竭尽全力,为了向你展示我并非不是无知、庸俗、闲言碎语、愚蠢至极,我煞费苦心。我知道智慧将会令你大惊失色,所以处处谨小慎微,务必表现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样像个傻瓜。我知道你仅仅为了一己之私跟我结婚。我爱你如此之深,这我毫不在意。据我所知,人们在爱上一个人却得不到回报时,往往感到伤心失望,继而变成愤怒和尖刻。我不是那样。我从未奢望你来爱我,我从未设想你会有理由爱我,我也从未认为我自己惹人爱慕。对我来说能被赐予机会爱你就应心怀感激了。每当我想到你跟我在一起是愉悦的,每当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欢乐,我都狂喜不已。我尽力将我的爱维持在不让你厌烦的限度,否则我清楚那个后果我承受不了。我时刻关注你的神色,但凡你的厌烦显现出一点蛛丝马迹,我便改变方式。一个丈夫的权利,在我看来却是一种恩惠。”
《古都》朱天心
《古都》一篇,太惊人了。朱天心相比姐姐朱天文的隐晦和超然,要更加跌宕起伏,文辞华丽一点。不过,说她有个“老灵魂”,半点不错。
《下垂眼2》王小立
我万年理想型所在的漫画,足足等了三年多。当初那个在高三数学课看到禁不住笑出来的姑娘,如今已然大三。只要我的少女心存活一天,周小垂就是我永恒的完美理想型,腹黑,无表情,话少,又幽默。尽管我已经21岁,永远不会遇见那个普通高中生了。但愿他也在默默地长大,准备温柔地送我一朵小花。
--其他读过的书
《马戏团之夜》安吉拉卡特
《TEA FOR TWO》白先勇
《十一种孤独》理查德·耶茨
《金色眼睛的映像》卡森·麦卡勒斯
《喜福会》谭恩美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廖一梅
《芒果街上的小屋》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一个游荡者的世界》许知远
--最近想读的书
《吃,吃的笑》《贪食纪》殳俏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
《万物静默如迷》维斯拉瓦•辛波斯卡
《恋人絮语》罗兰·巴特
《草间弥生全版画集》草间弥生
《夜航西飞》柏瑞尔·马卡姆
《我的阿勒泰》李娟
--在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读完的书
《加缪全集(小说卷)》加缪
《伍尔夫传》昆汀·贝尔
《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
对,还有我看了半年还没看完的《2666》
2013继续=D
--读过
《余欢》刘瑜
这本书已经买不到,我在一节选修课之前站在闷热逼仄的打印店,看着一张一张纸冒着热气滑出来。我为了打印这本书迟了到,不过当我捧着一本厚厚的A4纸坐在那个无聊的选修课教室里的时候你们不知道我有多高兴。写这本书时候刘瑜阿姨还叫做醉钢琴,文字里不是著名学者的睿智冷静,只是一个女人的澎湃与热情,孤独和自怜,我最喜欢的小说是书信体,因为那样传达的感情最坦白而热烈,我读着她藏在故事后面写信给“亲爱的K”的样子。何况我对那种无望又充满希望的口气再熟悉不过,又喜欢那种写信给熟识又不熟识的人的感觉。文字是纯粹女性化的文字,每个字都敲打在我心上,我读的时候感觉心里有个地方被扼住,又波澜汹涌不能平静。
《如何成为一个怪物》冯唐
我始终觉得我读男作家,就好像隔了一层的感觉。而且我不喜欢太想表露自己有多聪明的男作家,所以尽管我读冯唐总是读着读着就笑起来,却是那种一边摇头的笑,就像是见到一个太过聪明的男孩子,却无奈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自是有北京人的真性情,可是不懂得藏拙,想说的东西又有限。或许我也没什么评判资格,也没好好读过他的小说。聪明过了,邪气还不足。我就是这么想的。
《知日 书之国》
这学期我读了一点关于日本生活的书。“知日”是个系列,我统统都想读。这本介绍的是日本的出版业,从印刷、销售、作者、读者等角度写了很多有趣但是更认真严肃的事情。在全球纸质阅读没落的大环境下,坚持着寻找问题并做出改变,对书籍保持着一颗单纯如初又充满敬意的心,实在是太不易。读到很多日本作家不愿意书在中国出版因为盗版横行的时候,不能说不觉得惭愧。只是我并不觉得当下这种情况能有丝毫的改变,所以只能悲哀又艳羡地把这一本印刷精良的 买回来好好收藏,默默地做我自己能做的事情。
《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河合隼雄
这是一本对话集。对话集总是很睿智又有趣,我读的时候总是会想,两个人难道真的就傻傻坐在一起,不聊八卦和食物,平白无故地想出很多深刻又严肃的话题,比如故事,比如治愈,比如孤独,比如结婚,更比如箱庭疗法么,总觉得好像文字沟通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果然是个不善言辞的人。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白色麻布面,上面爬满隐约的青绿色细小藤蔓,我很容易因为书的装帧设计而喜欢上一本书。尽管村上春树可以算是我读过的日本作家里非常不喜欢的一个。我总觉得他莫名其妙的。不过我在里面读到了很多关于写故事的事情。
《十三夜》樋口一叶
又是一本封面和装帧很美的书。我很喜欢日本的古典文学,原来最喜欢的是《枕草子》,读过之后最喜欢的变成了难以取舍的这两本。里面都是温婉缱绻的故事,极尽文字的动人心魄。“遭遇浮世孤寂的时候,人心冷漠的时候,来牵着我的手,把头靠在我膝上罢。我俩可以携手共游野山。悲伤的眼泪不想给别人看,但不必躲避我,泉涌也似的泪水,自有我的衣袖为你拭擦。我不会嫌你愚昧,也不会憎恨你的邪恶。如果你为了过去所犯下的罪而独自苦闷,或者更有些什么悔憾不为人知,不妨告诉我,让我来分担你心事罢。所以在你怀恨时、怨怼时、羞辱时、无奈时、失望时、泄气时、想躲避世人时到深山时、杀人了劫了财时、想得到高位相获得高官时、想观花赏月时、等待风盼望晕时、不管是在波涛汹涌的小舟中,山岚呼啸的山阴里,或者是在日光照射不到的谷底,我永远要陪伴在你身边,酷暑太阳照得大地龟裂时,我变成清水来治愈你的渴,严冬天空降雪寒冷的夜晚,我化作皮衣来为你取暖。你不要离开我,我也绝不离开你。不论美丑善恶曲直邪正,对我无所隐匿无所包藏,你只管自在放松,倚着我的手臂,枕着我的膝上安心睡罢。”难道这不是世界上最美的“倾诉衷肠”么,我每一次读到心都像融化了一样呀。
《伤心咖啡馆之歌》卡森·麦卡勒斯
我简直不能告诉你们我有多喜欢这本书,尽管我是在那节点了名的人管课上读完的。我无法抗拒这种把孤独描绘得直刺心口的故事。而且讲故事的方面又那么自然,不是其他所谓大师那种装模作样却连故事都说不好的样子,将你不由自主地带入情境之中。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很久读西方小说了。孤独能有多可怕呢,不仅消磨了一个人的戾气,连手脚都要给捆住。即便如此每个人都还是在孤独里挣扎。整本书里的故事都是在强烈冲突后一瞬间平静结束。留下悠悠的寂寥。我实在太喜欢这个22岁就能这样冷静地把人世间最孤绝的感情,轻描淡写地写出来的姑娘。那种能冷眼看世界却有温暖心肠的人,你们怎么能懂呢,那种如此孤独却又毫无理由的爱,你们又怎么能懂呢。
《红粉》苏童
写妓女的故事太多,每个都俗艳着又悲凉着。我一直不太看中国当代文学的原因就是,太过真实的情节和情感已经失去了我在书里面寻求的幻想。
《徒然王子》岛田雅彦
特别长,我在图书馆见到第一眼就借回来了。不过不是很好,他力图编造一个过于宏大反复的故事,就不好玩了。读着读着就疲惫了,所以即使很长我也匆匆看完迅速还回去了。
《厨房》吉本芭娜娜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刚刚经历很深的难过。不过这本书就是那种明明讲的也是孤独也是死亡也是离别,却默默默默地在你读的过程中一点点把你给治好了。这就是文字的神奇了。就和奈良的画一样的功效。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会鼻子酸流下一滴泪什么的,但是读过之后,就是一种大大大大的满足和幸福感,就像洗过热水澡那样的充沛和丰富的感情。被我从图书馆带到成都又带回来,陪我经历一段旅行,我也送它一段难得飞行的书。
《烟云 阿根廷蚂蚁》卡尔维诺
我读过卡尔维诺之后总是没什么可说的,不是说不好,我总是很喜欢,但就觉得这不是我的领域的感觉。不过非要说的话,就是:我喜欢暗喻。我偏爱所有的无法挣脱。
《刀锋》毛姆
这学期我喜欢上毛姆。这本书蓝的很漂亮,不过字太小。我依旧是在人管课上读完的。“一把刀的锋刃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所以这本书力求说一种“得救之道”,不过我读过只觉得其实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得救之道。既无法自救,更别想奢求别人的帮助。我很喜欢这书,很喜欢男主角,因为他把我追求又不得的散漫生活化成了这么直观的“晃膀子”三个字,我对简直是对声气相投的同类的喜爱。不过这样的人无法在主流社会生存,作为一个姑娘,要嫁给他是不容易的。再英俊爽朗再亲切善良,都抵不过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古怪追求。所以他的得救之道未必救得了他自己,更救不了我。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周濂
自从上学期开始,我就变成了周濂老师的脑残粉。一个有品位有头脑有风度又有磁性声音和不是风雅的花边新闻的哲学男老师,养一只泰迪,在微博上发红酒照片猜比赛结果,会因为曼联前天晚上输球在课上还唏嘘不已的男老师,会目光炯炯地盯着你然后微笑,夏天穿好看衬衫冬天穿好看大衣,我没办法不喜欢他。尽管他因为这本书,在微博上实在做了过分的宣传,我也依旧早早买下然后虔诚读完。我读每个字的时候都似乎能看到他说这些话的样子和听到他的声音。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认真阅读并且不时笑而不语。读完的感觉是好书,但是这书太轻松了又有点太薄太浅了,我很希望能读他更认真厚重的文字,哪怕我水平有限,也愿意为了他勉力一试。
《69》村上龙
村上龙和村上隆我从来都分不清。在图书馆自习的时候无法控制地读的一本小书。村上龙说这是他抱着“以后再也写不出这么快乐的小说”的态度来写的书。所以里面是刺眼的青春和暗恋,灿烂至极永不再来的少年心事和社会风潮一起,在摇滚的黄金时代肆意奔涌。
《灿烂涅槃》郝舫
我很少读人物传记,可是这本我真是认认真真读完的。我总是对这种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的人生太过仰慕。我不是不知道自己读过之后会难过,但我从没想过我读过之后会那么难过。
《昨日之旅》茨威格
茨威格是那种我最喜欢的用感情就能够打动你,都不需要动用头脑,只动心就够了的作家。他写中短篇绝对是一绝,写炽烈又压抑的感情真是无人可比。
【在读】
《字解日本 乡土料理》茂吕美耶
我在图书馆工作时候看到这本书,回到寝室就上网买回来了。每天晚上看一点,看到馋得不行饿得不行的时候就睡觉。
《我的哭声无人听见》詹姆斯.林奇
我有一阵担心自己自闭,所以买一本书回来自我治疗。效用不大,不过没等看完就开始忙起来,就忘了要担心自己这回事了。
【想读】
《变形的陶醉》茨威格
《人生的枷锁》毛姆
《面纱》毛姆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许知远
《西夏旅馆》骆以军
《加缪,一个浪漫传奇》伊丽莎白·豪斯
《2666》罗贝托·波拉尼奥
《八十年代访谈录》
-----------------------------------------------------------------------------------------------------------------------------
【2012下半年读的书】
感觉和上半年相比,阅读量下降,但少数书读得更细致一点。
不过因为是作为疲乏生活的慰藉,所以依旧以文学类为主,符合我个人趣味。
记录而已,没有什么深刻含义。我就是如此狭窄和浅显哈哈。
说我清新我也认了,我不反抗了。
--读过(顺序按时间从近到远)
《抵押出去的心》卡森·麦卡勒斯
这是我前天在图书馆翻完的一本今年8月份才出版的书。是麦卡勒斯辞世后由其妹妹编撰而成的遗作集,包括她早期、后期的短篇小说,散文,评论以及诗歌。译这本书的是我常常在《城市画报》读到的文泽尔。译得很有当下青年的文艺笔触。我自从读过《伤心咖啡馆之歌》之后,就很喜欢她,因为她是能够把女性的一些感觉写到极致的作家,并且毫不掩饰。在这本书里,短篇小说的部分我最喜欢的是《像那样》和《神童》。在她的小说里浓烈的爱和无望的爱是等同的。而散文部分喜欢的是《孤独,一种美国式疾病》和《我是怎样开始写作的》。就像译者介绍的那样,她从十几岁的作品,到死后遗留给后世的作品一样,始终贯穿的主题就是“人之孤独”与“爱之无能”。就像我喜欢索菲亚科波拉一样,我认为能够把同一种感情注入所有的作品里,证明他们是固执的天才。而我,常常愧于反复提到同样的词句或者感觉,总觉得这样像是曝露了内心一样。
《加缪全集(散文卷)》加缪
我在图书馆借了散文卷和小说卷作为自己给自己的圣诞礼物,散文卷在跨年之前读完了,小说卷还没有。我说我最喜欢的作家是加缪,并不是因为我多能读懂他,那本散文卷是我今年读得最困难的一本书。因为它在某些部分相当艰涩,而我的思想始终都没上升到那样的高度,但是他就是让我读起来就充满了敬意的作家。读散文更容易接近作家的内心,他散文相比小说,要更加挥洒和外放一点。他讨论生死,讨论城市,讨论荒诞,讨论真实与美,讨论爱情,有一种宁静中酝酿雷霆万钧的能力,比如他写道,“去爱永远不会看到第二次的东西,在火焰与狂喊中去爱,随即毁灭自己。人们就在这一瞬间活着”,你就会感觉到自己在燃烧,想要去追寻那些孤注一掷的东西。
《伤花怒放》郝舫 《时代的噪音》《声音与愤怒》张铁志
爱乐人开完迎新音乐会的某一天,我在图书馆一晚上把这三本书读完了。但是我并不喜欢,我觉得他们的热情和喜爱程度毋庸置疑,但是把摇滚乐当成学术来写,和政治与时代结合起来,我个人来说并不是很喜欢。我愿意自己听歌,自己了解一下背景,自己感受体会,不想读乐评人们其实也是个人的感觉。但是书里很多好看的图片还是很值得看一看的。
《沉默的羔羊》托马斯哈里斯
我读它是为了换心情的。很久之前看过电影,电影比较恐怖,小说多了很多心理元素。我一直很喜欢莱克特医生,有一种毛骨悚然的迷人。
《等待野蛮人》库切
我很遗憾自己没有好好读就还回去了。库切的行文风格也是我头脑清醒时候喜欢的那种简洁利落。哪怕是在写很情感和暧昧的部分,都是带着一个旁观者的冷静来写的。然而我跟不上他的眼光,他的眼光似乎是着眼在带有文明社会的教育和理智痕迹与束缚的军官,和野性善良光滑美丽的野蛮少女之上,但又好像高高跃起俯瞰着整个世界,穿越了千百年的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冲进历史,又冲入人的内心。然而这种冲撞,又始终带着寓言式的隐喻和压抑。“再也不会有野蛮人了,可是没有野蛮人该怎么办”。
《看见》柴静
这本书我写了读书笔记。我没有很喜欢柴静,我也觉得她不应该被偶像崇拜,不过好在目前她走得很稳,而且对一些事情想得很清楚,并没有得意洋洋起来,但是总觉得她离最好的记者还有一段路。我读这本书是想看“一个文艺女青年的成长史”,我想看她对自己的排斥和反省,改变和成长,那都是我想要学到的。柴静文字功底很好,而且看得出她极力控制,因为一不小心就能滑进极其文艺与绚烂的笔法之中,她在文学和艺术方面都有很好的知识储备,所以这是她与众不同的地方,我总觉得既然她喜欢Pink Floyd,那么就绝不会仅仅是个别人说的沉静的人,她心中自有猛虎,而如何驾驭住猛虎,才是我最想要窥探的部分。而且这本书也引起我对职业的思考,如果触及不了生活,就永远不能触及职业的本质,也就无论如何不能享受职业的乐趣,享受不了职业的乐趣,就只剩下荒碌和浪费了。所以我会走出家门的,我努力。
《基业长青》吉姆柯林斯,吉里伯勒斯
我们在组织理论上做pre的书。管理学的书都特别傻,我觉得。
《孤独的池塘》弗朗所丝瓦萨冈
又是一个极致的“女作家”,18岁写出《你好忧愁》。我不喜欢她,但是却总是很想了解她。这本短篇小说集像是一双疯狂放纵的手,把现实的生活一把搅乱,所有的故事都是浓烈的残忍和冷酷。满书都是迷醉之中的清醒,和喧嚣之中的死寂,还有纵情之后的厌倦,我真是想象不到当时四十岁的萨冈究竟是带着怎样的心情面对人生。然而即使这样,小说结构的精巧,语言的丰富,和铺陈的恰到好处,结尾的意外翻转,都是高超到无形的技巧。也就是在这本书里,经典的“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杜鹃花,正如所有平静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乐队和醉生梦死”出现了。
《喂喂下北泽》《雏菊人生》吉本芭娜娜
吉本芭娜娜的书都一样,在我看了三本之后><最好的还是《厨房》,读这一本就够了。不过她的书都有很好的插画,《雏菊人生》的插画是奈良美智。
《只是孩子》帕蒂史密斯
这本书是我下半年最喜欢的一本,写了书评。这本书是一本动情的,温和的,美丽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传记,不是我之前读过的那种希望克制情感,而尽量去记录和回溯的传记,它的感情太浓烈,用词浪漫而平和。然而这又并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帕蒂作为一个当事人,又能被当做一个记录者,她那双见证过最好和最坏的时代的眼睛,她在混乱和矛盾中一路狂奔之后又在爱情与亲情中成为一个温柔的妻子和母亲的经历,让她在越过青春和挣扎,激情和迷惑,分离和死亡之后,那样清醒和平和地讲述了这段回忆。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意识到一个我不能诚实告诉他人的事情,就是我太渴望成为一个艺术家,或者说我太渴望能够拥有艺术家一样的生活。我认为一味的烟酒、滥交、流浪和目空一切不能构成艺术,我认为抑郁、癫狂、吸毒和离经叛道也不能构成艺术,不是离婚,不是背叛,不是在七九八展示的要卖出不合理价钱的复制和仿冒品。然而我也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我觉得艺术或许是天真,或许是莫名其妙的吸引力,或许是天荒地老的一瞬间,或许是全神投入的灵魂脱离。 我大概永远没有办法成为一个艺术家,然而,我要穷尽一生和性格里的矛盾性战斗下去,只要我一天还在战斗,我就一天还没有失去上天赐予给每个人的艺术性,它在每个人的生命里,或许磅礴或许微弱,但是都是上天曾经公平地给我们的一点点机会。而就像帕蒂说的一样,“我们需要时间去搞清楚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我们要达成怎样的协议、重新定义我们的爱。我从他身上明白了,矛盾往往是通向真理的最清晰的道路。”
《面纱》毛姆
这本书我是先看了爱德华诺顿的电影,当时就很喜欢。偏执无望的爱,和潜移默化中衍生的爱,冷静自持的丈夫,和轻佻鲜艳的妻子。里面有一段告白,我无论是在书里读到还是电影里看到都觉得震撼,“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他说道,“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力、庸俗,然后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为了欣赏你所热衷的那些玩意我竭尽全力,为了向你展示我并非不是无知、庸俗、闲言碎语、愚蠢至极,我煞费苦心。我知道智慧将会令你大惊失色,所以处处谨小慎微,务必表现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样像个傻瓜。我知道你仅仅为了一己之私跟我结婚。我爱你如此之深,这我毫不在意。据我所知,人们在爱上一个人却得不到回报时,往往感到伤心失望,继而变成愤怒和尖刻。我不是那样。我从未奢望你来爱我,我从未设想你会有理由爱我,我也从未认为我自己惹人爱慕。对我来说能被赐予机会爱你就应心怀感激了。每当我想到你跟我在一起是愉悦的,每当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欢乐,我都狂喜不已。我尽力将我的爱维持在不让你厌烦的限度,否则我清楚那个后果我承受不了。我时刻关注你的神色,但凡你的厌烦显现出一点蛛丝马迹,我便改变方式。一个丈夫的权利,在我看来却是一种恩惠。”
《古都》朱天心
《古都》一篇,太惊人了。朱天心相比姐姐朱天文的隐晦和超然,要更加跌宕起伏,文辞华丽一点。不过,说她有个“老灵魂”,半点不错。
《下垂眼2》王小立
我万年理想型所在的漫画,足足等了三年多。当初那个在高三数学课看到禁不住笑出来的姑娘,如今已然大三。只要我的少女心存活一天,周小垂就是我永恒的完美理想型,腹黑,无表情,话少,又幽默。尽管我已经21岁,永远不会遇见那个普通高中生了。但愿他也在默默地长大,准备温柔地送我一朵小花。
--其他读过的书
《马戏团之夜》安吉拉卡特
《TEA FOR TWO》白先勇
《十一种孤独》理查德·耶茨
《金色眼睛的映像》卡森·麦卡勒斯
《喜福会》谭恩美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廖一梅
《芒果街上的小屋》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一个游荡者的世界》许知远
--最近想读的书
《吃,吃的笑》《贪食纪》殳俏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
《万物静默如迷》维斯拉瓦•辛波斯卡
《恋人絮语》罗兰·巴特
《草间弥生全版画集》草间弥生
《夜航西飞》柏瑞尔·马卡姆
《我的阿勒泰》李娟
--在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读完的书
《加缪全集(小说卷)》加缪
《伍尔夫传》昆汀·贝尔
《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
对,还有我看了半年还没看完的《2666》
2013继续=D
-
胡柳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8 14:19:28
-
时光在别处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05 17:33:30
-
Bar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3 03:22:40
-
holdme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23 10:45:15
-
teddyac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1-11 22:20:55
-
大大大王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8-12 13:59:16
-
flow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05 13:48:58
-
xiushui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04 23:33:33
-
西木朝日堂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04 22:45:3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04 08:05:51
-
Garden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03 22:11:27
-
兔小卷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03 21: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