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错过的史上最短应用
下班后刷了一下豆瓣,几个我关注的友邻,有人吐槽,有人飙脏话,有人冷嘲热讽,还有人推荐一个很神奇的豆列,原因是他们的首页上出现了豆瓣达人推荐。
开始在豆瓣混的时候,觉得这种“猜”应用很不错,可以根据我的喜好推荐相关的图书、电影、音乐什么的。
慢慢的,就算“不喜欢日影”的我日影观影量也达到两位数之后,觉得这种应用有点……怎么说呢,多余,当然,有时候也会从“豆瓣猜你喜欢”里挑一些有趣的来看,但是依从的程度明显降低了很多。
在图书方面,这种“猜”应用甚至激发了我的逆反心理——我上过学,我念过书,虽然我的一些看法会存在偏激,但是拜托你应该相信我的阅读能力和判断能力。
之所以能够在豆瓣这么长时间,图书影音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仔细想了想,有这么几点:这里的人基本比较靠谱,一些友邻的水平真心挺高,大家专业五花八门,交流大多数比较文明。
但是,听说过有一种东西叫FREE WILL吗?就是我的行为会通过我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并且按照我自己的意愿进行。当然,所产生的后果也是由我自己承担。
我相信开发者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不是有点片汤话?),希望用户能够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达人。可惜,你想错了——世界之所以这么美好,这么可爱,这么……呃……遍地奇葩,都是因为“多样性”。我虽然不善言辞,但是可能我会觉得有一两个喜欢刷屏,吐槽的话痨当友邻很不错;我虽然是理工科的脑袋,还骗就喜欢一些艺术史啊、人类学方面的研究专家。
当退出这个应用的时候,我觉得开发者肯定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是在尝试限制我们从更广阔的角度享受豆瓣这个交流平台。说严重点,是妨碍了我们的交友自由。
当然,这里面也可能还有利益牵涉其中——我错过了看看豆瓣推荐给我的达人,因此也就无从证实,只能作为猜测而存在了。可惜可惜。
另外,还想提个建议,首页上能不能改回到以前的“猜”?毕竟“我们在一起,才一样,而不是因为我们一样,才在一起”。
开始在豆瓣混的时候,觉得这种“猜”应用很不错,可以根据我的喜好推荐相关的图书、电影、音乐什么的。
慢慢的,就算“不喜欢日影”的我日影观影量也达到两位数之后,觉得这种应用有点……怎么说呢,多余,当然,有时候也会从“豆瓣猜你喜欢”里挑一些有趣的来看,但是依从的程度明显降低了很多。
在图书方面,这种“猜”应用甚至激发了我的逆反心理——我上过学,我念过书,虽然我的一些看法会存在偏激,但是拜托你应该相信我的阅读能力和判断能力。
之所以能够在豆瓣这么长时间,图书影音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仔细想了想,有这么几点:这里的人基本比较靠谱,一些友邻的水平真心挺高,大家专业五花八门,交流大多数比较文明。
但是,听说过有一种东西叫FREE WILL吗?就是我的行为会通过我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并且按照我自己的意愿进行。当然,所产生的后果也是由我自己承担。
我相信开发者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不是有点片汤话?),希望用户能够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达人。可惜,你想错了——世界之所以这么美好,这么可爱,这么……呃……遍地奇葩,都是因为“多样性”。我虽然不善言辞,但是可能我会觉得有一两个喜欢刷屏,吐槽的话痨当友邻很不错;我虽然是理工科的脑袋,还骗就喜欢一些艺术史啊、人类学方面的研究专家。
当退出这个应用的时候,我觉得开发者肯定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是在尝试限制我们从更广阔的角度享受豆瓣这个交流平台。说严重点,是妨碍了我们的交友自由。
当然,这里面也可能还有利益牵涉其中——我错过了看看豆瓣推荐给我的达人,因此也就无从证实,只能作为猜测而存在了。可惜可惜。
另外,还想提个建议,首页上能不能改回到以前的“猜”?毕竟“我们在一起,才一样,而不是因为我们一样,才在一起”。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